谁杀死了网红书店?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生活佳选
ID:bestchoice202020
作者:佳佳
01
当“最美书店”的标签被撕去,资本家冷酷无情的真面目就会暴露无遗。
自11月以来,言几又一直被传关店、欠薪、成老赖、资金链断裂等。
不停有自称为言几又的前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被拖欠工资、社保,时长从两三个月到大半年不等,“新找的工作都要发工资了,9月份的工资还没到账”。
是不是拖欠工资,员工本人才知道;是不是关店了,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了。
在关停北京、成都、西安的部分门店后,言几又又相继关闭了深圳、广州的多家门店。
11月初,言几又的广州k11店,当初被称为“最具科技感黑金旗舰店”,关闭了。
佳佳的同事知道该消息后仰天发出了一阵哀嚎。
“网红书店千千万,这家不行咱就换嘛。”
她说你懂什么,我会员卡里还有60块钱呢!
下班后我们直奔位于k11 b2的言几又,往日里那个灯火通明的地方如今漆黑一片、大门紧闭。
趴在门上往里看,还没完全撤走,货架还在,东西都被打包好了。
门口放着告示牌,声称正式关门的原因是“因与商场方的租约到期”,而且“此次闭店属于公司正常运营策略调整”,甚至“还不会影响所拥有的会员权益”。
一个月过去了,我关心那无辜的60元。
结果就是预料中的。
线上云店没有东西可以买,更没有线下门店可以喝咖啡。
对此,言几又回应了一番,把负面新闻一一坐实了。
一切的原因主要归结于“由于公司发展需要,我们将发展重心做了调整,开始企业经营方向的转型,同时受到疫情影响造成了现金流吃紧的情况”;
因此要通过“采取关闭部分门店和分批次发放员工工资来维持整体的正常运营”。
这条微博,连评论都不敢开。
言几又的前身是诞生于2006年的今日阅读社区书店,2014年第一家言几又门店在北京正式开业。
其名称源自“设”的繁体字的拆解,定义为文化生活体验空间。
取一个看上去很高级的名字,再人为赋予一些看上去不明所以的定义,即通往网红之路的第一步。
言几又这种空间明亮、设计特别的书店在几年前几乎是无往不利。
在大众市场上受欢迎,开到哪都被称“最美书店”;在资本市场上受青睐,曾在4年内融资了共2.4亿元。
2019年言几又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其CEO但捷曾放下豪言,“计划在全国新增超过100家门店”。
然后疫情来了。
疫情的到来让原本就一直苟延残喘的实体书店更加雪上加霜,再次面临严峻的生死关头。
现在言几又他们拖欠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成了令人厌恶的“老赖”。
最开始的“最美书店”最后一地鸡毛。
02
现在的书店早已不是以前只卖书的1.0时代,“光靠卖书不赚钱”已成了业内的共识。
线下买书早已不是消费者明智的选择,书本背后的原价时时刻刻被电商上的折扣价秒杀。
像言几又处处着力强调“线下卖书贵?不存在的”,但消灭“不存在的”方法是办一张268元的年卡,买书就能6.8折。
有意思的是,k11的言几又门口贴着的告示上的“不存在的”被人用笔狠狠划了几道,佳佳的同事开会员卡甚至主要是为了喝咖啡。
“书店+咖啡+文化创意产品+特色空间”的业态,基本成了目前网红书店的商业共性,服务类型多元化,消费场景多元化。
在那些宽阔敞亮、设计特别的空间里,书籍可以看做是一个引流的工具,进来以后,可以边喝咖啡边舒服地坐着看书。
咖啡以及各类饮品顺势成了各大网红书店的标配,几十块一本的书买的人少,几十块一杯的奶茶咖啡年轻人眼都不眨就买了。
各类文创、画、陶瓷制品、手工艺品等等和书放在一起也不突兀,各种文化沙龙、签售会、座谈会、见面会在书店里开展也很合理。
不停有人闻讯赶来打卡、拍照、发朋友圈,不同的人看了别人分享的照片由此赶来打卡、拍照、发朋友圈,循环往复,病毒式传播。
网红书店也由此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方所、先锋、钟书阁、西西弗……哪都不缺能打卡的网红书店。
这种方式能勾起人的好奇心却难培养出消费习惯。
打卡讲究新鲜度,不讲忠诚度。
西西弗设计更好?那就不去言几又了;钟书阁设计更好?那就抛弃西西弗吧。
永远有新网红,间间都是“最美书店”。
网红和书店,两者在属性和气质上天生似乎就是矛盾体。
网红,光鲜亮丽、更迭快速;书店,知识海洋,一个让脚步慢下来,心静下来的地方。
“氛围感”这个词用来形容这些书店很贴切:书很多,书架、书墙很高,但主要是用来摆设的。
它们美在皮肉,不在骨相。
同质化的美看多了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精神抗拒,疫情的到来更是让人无暇去打卡这些美。
03
然而,像言几又这样的网红书店遭遇困境又是在提醒大众:是时候关注一下实体书店面临的问题与危机了。
电商平台繁荣,导致低价购书已成平常;在快节奏生活下,纸质书的光芒开始被电子书掩盖,几年前,kindle火得一塌糊涂,现在就算要盖泡面也想不到它了;各种阅读类app正在培养人们新的阅读习惯。
信息化时代下阅读方式的多样化,阅读时间的碎片化,传统的书店按之前的方式经营确实很难。
“网红书店”其实是传统书店的一次创新、重生,一种寻找出路的新方式。
只是他们尚未找到真正能够赖以生存的利润途径,只是创新之后书店怎么找到情怀和商业的平衡点是一大问题。
在尚未找到答案之前,一切的自救方式都是值得的尝试。
去年读书日当天,上海新华传媒正式宣布旗下“30家新华书店、上海书城上饿了么”;
据饿了么数据显示,去年北京、济南、沈阳、合肥在内的超100个城市的书店转战饿了么。
不仅是物质食粮能通过外卖送来,精神食粮也能。
媒体报道对此的评价是“上线饿了么这样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成为实体书店实现新零售蜕变的第一步。”
直播作为又火热又直接的卖货方式,书店也将此写进了“自救法则”里。
去年疫情初期,大众宅家的时候,各种书店的工作人员化身主播,如钟书阁、樊登书店、西西弗等,带用户“云逛书店”,卖起了图书、文创、咖啡豆等产品。
后来不少文艺工作者纷纷尝试,积极投入直播卖货,有些更是和知名主播一起联手。
如“单向街书店”的创始人之一的许知远曾联合薇娅进行保卫独立书店直播,先锋书店、精典书店、晓峰书屋、1200bookshop和乌托邦书店也参与了。当时超50万元的业绩让实体书店看到了希望。
越来越多的书店投身其中,现在书店直播卖书已成常态。
从线下到线上,是无奈、是迎合、是自救。
纸质书不会消亡,永远都会有人需要它们,但做纸质书生意的实体书店会。
正如网友们愤慨的,“实体书店如果消亡,那是一种情怀的“离世”,一种对书店精神文脉的“亵渎”,一种对于实体经济的“背叛”。
而书店何时才能找到情怀与商业的最佳平衡点呢?
希望他们早日找到答案。
你会去“最美书店“打卡吗?
评论区里聊聊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