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企业家是大智慧
▲ (小尘4x / 图)
如果赋予某种身份的员工群体某种强制性福利,同时要企业来埋单,那么,具有此种身份的员工兑现这一福利,意味着其用工成本上升、产出效率下降,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基于“效率歧视”,会尽量避免使用他们。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要落实子女护理假,必须考虑到对作为用人主体的企业的激励政策,比如对给予员工子女护理假的企业进行表彰,减免税费,优先授信等,引发关注。在一大片要求给员工增加各种福利的喧嚷中,此种声音颇为稀缺。
这用力的大方向是对的,即要考虑企业本身的权益。具体而言,表彰可提升企业形象与美誉度,是一种非金钱收益;减免税费有助于覆盖企业因此增加的成本。可商榷的是“优先授信”,商业银行也是营利机构,要自担风险,没有理由配合某种特定政策而改变自身的风险决策,从而承担本来不应承担的风险,其作为企业的权益也不能被简单牺牲。
而且,此种思路适用一切强制性的员工福利,“政府请客,企业埋单”行之不远。
在市场上讨生活的企业首先要生存下去,在两个求职者之间,一定会选产出效率最高的那个,这就是“效率歧视”,这种正当的“歧视”提升了企业效率,所以是假性歧视。如果两个人效率一高一低,企业出于某种偏见用了效率低的那个,这是真歧视,但会降低企业竞争力,所以是“非效率歧视”,本身就会受到企业生存压力的约束。
如果赋予某种身份的员工群体某种强制性福利,同时要企业来埋单,那么,具有此种身份的员工兑现这一福利,意味着其用工成本上升、产出效率下降,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基于“效率歧视”,会尽量避免使用他们。只有“谁请客,谁埋单”,才能消除强制性福利引发的这一次生性问题,除此一招,对企业再多的要求和谴责也没有意义。
更进一步,不少人对企业有错误认知,觉得理应让员工分享企业利润。这是光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自由竞争行业的企业,有赚有亏,亏大了、经营不下去了,老板可能要跳楼,员工拍拍屁股去找下家。所谓利润,只是剩余索取权的体现,企业家只有在支付包括员工工资在内的各种成本之后,有剩余,才有正利润。对企业来说,有无利润是生死存亡的事儿,如果强制性福利将其利润从正打到负,可能只能含泪关张,从1到0,许多就业机会消失了。
更进一步,从资产回报/生息角度看,利润本身也不神秘、不特殊,只不过企业家才干与企业权益的回报而已,而劳动者的工资是其人力资本的回报或“利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在这个意义上,哪一种收入都是“财产性收入”。从决策角度看,为了收益最大化,农民根据价格指引种粮食或种经济作物,盈亏受天时与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个人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去什么行业工作,或翱翔九天或掉入“天坑”,这些都是“企业家决策”。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企业家。
总之,善待企业与企业家,企业才敢于投资下注,增加用工需求、提升工资率,这才是大智慧、真善待员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