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在医院,我目睹太多“生病”的家庭

在医院,我目睹太多“生病”的家庭

公众号新闻

策划 | 猫雨
来源 | 丁香医生
ID | DingXiangYiSheng



孩子们越来越抑郁了,能帮助他们的医生远远不够。

这几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以下称为北大六院)儿童精神科常常爆满,一些患者只能被收进成人科。

一个令人担忧的数据是,

《 2022 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对全国范围内超过 3 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 14.8% 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有 4.0% 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

孩子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有孩子都跳楼了,父母还是完全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怎么了。」

北大六院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见过太多这样的遗憾。

从 2009 年开始,林红使用「家庭治疗」的方式救治儿童抑郁症病患。

「孩子病了,很可能是整个家庭病了。该治疗的不只是孩子。」

但她并不认同将责任只归咎于父母。她看见这些父母也在痛苦中挣扎、困惑乃至恐惧。

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该怎么做,甚至,「他们的童年也没有被好好对待过」。

北大六院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隐秘的过度期待


很明显,能到我们精神专科医院的多数都是上学出现困难,甚至休学几年无法上学的孩子。

在门诊,有个孩子已经尝试过五次自杀了。

医生问父母,你们来就诊最主要目标是什么?

父母说,你看这不是刚开学,他要是再不回学校上学就又落下一年了。他已经2年没上学了。

医生说,你孩子目前情况不适合上学,自杀风险太大,最好能住院系统治疗。父母说没事,我二十四小时跟他在一起,保证他的安全。

你看,父母多矛盾。

之前孩子跟父母说了很多回,带我去找个心理医生。父母觉得没必要,带孩子出去旅游玩玩,应该就没事了。

像我们做家庭治疗的,当孩子不愿意来时,我们就鼓励父母来。

但许多父母都不愿意,「孩子不来,我们来有啥用」。他们觉得迈进这个门太丢人了,不接受孩子有精神障碍,更不接受自己有,有深深的病耻感。
 
他们来看病目的也非常明确——怎么让孩子赶快上学。

很多人不知道,如果孩子已经不能上学,叫社会功能受损。其实孩子走到这一步,往往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痛苦过程。

我在北京见过太多焦虑的父母。条件不好的盼着孩子逆袭,条件好的期待孩子能更上一层楼。

能到我们这看病的多数父母条件都不错。尤其是那些经过自己奋斗实现社会地位跃迁的父母,心里就默认孩子只能比他好,「你看我当时啥条件,她现在的条件比我好太多了。」

但我们一跟父母沟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父母会说,我们对孩子没有任何期待。

其实他们的期待已经是无意识的了。有个父亲说,我已经不指望他上清华北大了,但是总得上个大学吧。说明还是不能接纳孩子真正休息一下。

还有个母亲说,我跟女儿说了先别在乎考试结果。可是这次,她学得最好的英语居然没有考过班级平均分。

父母感觉特无辜,觉得是孩子自己卷,不是自己。其实父母的期待早就被孩子给内化了。

内化是什么?外界怎么看我,变成了我怎么看我自己。

许多成绩好的孩子往往有完美主义、强迫行为。

在他们小时候,父母曾经对孩子要求特别高,写错一个字就要重写。

后来孩子学习任务重了,就熬夜写,然后白天犯困,听不进去课。

孩子如果为了追求完美,过于紧张,情绪就会大量消耗,影响他把能量放在学习上,然后出现恶性循环。

所以,往往是优等生才容易得抑郁症。差等生的心理障碍更多是一些破坏性暴力行为。

图片来源:电影《深海》剧照

有父母特别不能理解,说我的孩子考了年级第一名,怎么突然就不要上学了。

这个孩子早被家长「过度开发」了,拼了自己所有的力气才考了第一。他又不能接受自己再也考不了第一。怎么办?不再上学,就可以永远保持第一了。

这种揠苗助长的拔尖,等真实水平出来了,他就不太能接受。

这孩子后来一直没能上学,就把自己关在家里。十几年后,妈妈还是不解,「他是我的孩子里最优秀的一个,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患抑郁症来就诊的孩子越来越多,多少有强迫、退行、自残、自杀等行为。

父母们困惑又焦虑。我跟他们说,现在早点发现孩子出了问题不是坏事,别以为孩子生病一两年就要了命,这个问题不解决,有可能拖一辈子。到我们这看成年精神科的,追溯病史有一半得追溯到青少年期。


「你不是有一个朋友了吗」


我是做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跟家庭一起从生物、学校、家庭和社会大的系统去看孩子到底怎么了。

通常会先画个家谱图,爸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保姆都画上。

有时也会扩大成家庭帮助者地图,跟孩子有关系的所有人事物都纳入进来,例如老师、伙伴、宠物。

当系统压力越来越大,里面最脆弱的社会群体,也就是孩子们会最容易受伤。

疫情以来,孩子的心理问题急剧增长,我们怎么加班也不够人手,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整体系统的压力在增大,系统各个环节出了问题。

疫情期间孩子们天天待在家里,师生关系、伙伴关系都混乱了。对孩子们来说,同伴关系很重要,但如果人都见不着,关系没办法去维系。

孩子们「突然特别孤独,压抑、悲伤,带着一点点害怕」。这个时候,我们很多高知父母面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却难以感知。

我遇过一个女孩,之前跟姥姥很亲,疫情来了,姥姥在外地回不来。母女间平时看起来在沟通,实际上处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女儿个性比较正义,不喜欢小团体,但又渴望融入三五成群的朋友,有一回难过地跟妈妈说,自己在学校没有朋友。妈妈说你不是有一个吗?女儿就会自责,「自己是不是野心太大了?」

刚好女孩成绩也出了问题。妈妈说我都没有对你施压了。

孩子自责,你看我爸妈都对我这么宽容了,对我也很用心,觉得特别对不起他们。

图片来源:电影《深海》剧照


妈妈搞了几次家庭会议,孩子也表示的确是自己没把书弄懂,说下次改进方法。

妈妈自以为挫折教育很成功,但她不知道为什么搞完孩子反而更崩溃,说她每天都很痛苦,人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有时心里会突然剧痛,不敢呼吸了。

其实在女儿看来,妈妈哪里是在开会,搞得跟打官司似的。从那之后她每天噩梦。每个礼拜都要大哭一两回,自己也不知道在哭什么。

这个女孩主见多。有一天她跟妈妈说,自己懂几项才艺,是不是可以发展才艺,反正文化课也不太好。

但妈妈直接「把她弄绝望了」。

妈妈说,哪个公司会要你?你学才艺,干脆现在就退学!别上学了,专门学才艺!

女孩在焦虑地寻找自己未来的出路,没想到被父母一下掐断。她会觉得自己没有被当成独立的个体和有自我意志的人。

在心理层面成长来说,十几岁正是人格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以及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他们希望被看见、被尊重,有平等对话的机会。

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青少年的健康——第二个十年的第二次机会》指出,精神卫生问题在生命的第二个十年尤其突出。

自杀是全球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重点死因,而抑郁症是生病和残疾的最重要原因。

有一半的精神疾患开始于 14 岁,但大多数病例没有得到识别和诊治,从而对一生的精神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心理还是生理层面,这个成长周期都极为艰难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作为人格主体,在试图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疫情这几年,现实世界又非常难理出个头绪,特别需要成人世界给个答案。

但父母自己也很无力,他们也没答案啊,也很惶惑。他们的信息有时候还不如孩子多。

有个妈妈跟我说,孩子可喜欢问这个社会怎么了,政策又怎么了。你说他想这干嘛?这不都多余的吗?她自己也无能为力,没法给答案,就只想堵回去。

我们会建议父母认可和支持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去开展对话,而不是一味去堵、去否定那些青春期的困惑。

不一定有答案,但孩子们正是通过思考、提问来认识和探索世界,慢慢长大。


错置:孩子被当成大人


做了十几年家庭治疗,我最无能为力的还是遇到有抗拒心理的父母。

他们接受不了孩子有精神障碍,也接受不了自己有。

我们在病房给孩子们做团体治疗,好多孩子说,我妈比我病的还重;我爸比我还有病,但他们自己不吃药、不住院……

孩子是最了解父母的,因为在家里人最难伪装。父母两个人闹矛盾,还往往都分别去找孩子抱怨。

我尤其心疼那些才五六岁的孩子,他们经常在诊室里转着圈、不想走,可能他从来没见过理解他情绪的人,才不舍得走。

这些年纪小的孩子还没有什么思考能力,遇上父母不肯直面家庭的问题,就更难治疗。

对那些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如果父母实在不愿意面对,我们的工作会重点转向孩子,帮他们探索解决问题、自我成长的路径。

有的父母在离婚时会把孩子卷进冲突中,甚至当成工具,我们就要帮孩子抽离出来。有个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双眼突然看不见了。眼科医生没有发现问题,建议来看儿童精神科。

访谈发现爸爸妈妈在闹离婚。有一天爸爸妈妈打架,妈妈把腰摔坏了。

妈妈说可以离婚,但丈夫要养自己后半辈子。她让儿子出庭作证,证明是爸爸推妈妈导致妈妈腰受伤的。

陷入矛盾冲突的男孩很难受,眼睛一下子看不见了,他就没办法上法庭作证了。

孩子的智慧有时很高。在治疗过程中,我问男孩,父母过不下去了,非要离婚,咱们改变不了,怎么办。

结果男孩说,就这样吧,我看咱们还是不管他们了。他最后认了这个现实,就放手了。

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文化普遍认为 18 岁就是大人了。其实,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要到 25 岁才完全发育。这一区域与冲动控制、判断和做决策有关。

社会不该过早让这些孩子承担成人世界的问题。

我们会发现,在家庭里,许多孩子被过早得放在了大人的位置。

前几年,有个爸爸来挂号,说儿子上高二了,不服管,认为儿子有问题。

我们让孩子摆格盘(心理治疗的一种工具,患者在格盘上摆一堆小木头人,以此来判定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格盘上,他离父亲特别远,跟同学老师很近。父亲看了蹿火。我请爸爸出去,单独跟孩子聊

孩子告诉我说妈妈被爸爸打跑了,他的继母、继母生的小弟弟也被打。

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处理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电影《深海》剧照

我跟孩子说,你没办法改变你爸爸,这不是你的错,每一个孩子都没有办法去改变自己的父母,特别在你自己还没有长大的时候。

男孩今年 16 岁,除了跟父亲,他跟奶奶、朋友的关系都不错,我建议他能够从家庭冲突的关系里面退出去,用接下来十年努力发展自己。等到他 25 岁长大之后,再来承担家庭的责任。

有一个孩子说,大夫我以后也甭来看病了,没用。你说让他们别吵架了,他们说改,也不改,就跟要把对方杀了似的。我都不想活了。

还有孩子说,我都不理解,怎么就那么一丁点小事,他们俩就能吵个没完没了,也吵不出个结果。

我们去跟父母沟通,他们会说,我们吵几句而已,谁家不是这样。

父母首先不觉得是个问题,就谈不上去解决。结果孩子不能上学了,想自杀了,父母还没明白过来这怎么了。

如果父母不好好说话,或者平常动不动冷暴力,孩子也会习得,彼此之间就更加难沟通。

一个孩子跟他妈说,我说一句你怼我十句,那我不怼回去。你还说我,我是跟你学的。

十几年前,我去德国参观一个心理咨询机构。德国老师跟我说她刚完成一个心理咨询,有个厨师来做咨询,因为发现自己不会好好说话,一说话就得喊。

我当时很惊讶,在我们这个社会,就没有听过谁为学会好好说话而寻求心理咨询。


孩子要不像父母,太难了


当父母有跟孩子一起成长的意识,就能够有效改善家庭关系,改善问题。

我和他们一起去分析问题,首先不要继续激化矛盾冲突,父母不需要指责自己,也不要指责孩子又怎么了。

有个孩子不止一次爬窗台。妈妈想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妈妈说,我也知道他不是在吓唬我。

妈妈话音未落,孩子恼了,说我从来也不是吓唬你。因为实在太痛苦,我没有办法,才会坐在那。

「能不能不要每次总要等到我坐窗台了,你才罢休。」

父母的情绪管理也很重要。孩子的爸爸反思,我和爱人这么多年都有矛盾,我们俩都是知识分子,生气了几天甚至几周都不说话,家里气氛特紧张。

当大人只会通过冷暴力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孩子也只能压抑着,通过自我伤害、自我攻击来表达情绪。

图片来源:电影《深海》剧照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孩子要不像父母,太难了。

不得不承认,因为基因遗传和家庭教育方式,我们最容易成为我们父母的样子。

这是一个挺典型的东亚家庭,妈妈很有能力很辛苦,但控制欲强,一旦控制不了就冷暴力。

好在这对父母有成长意识。孩子出问题了,夫妻俩开始放下彼此分歧,共同面对。

后来,我就建议妻子往后退一退,父亲往前进一进。

起初父亲看起来没力量,但他发挥了更多家庭功能,发现做得也不是那么差,同时妈妈也轻松了。

女儿说,我生病,不仅为我赢得了很多权力,也为我爸赢得了很多权力。

孩子问题成了整个家庭走向成长的一个契机。关键是这对夫妻愿意去直面问题。

这个案例已经三年了。孩子刚开始没办法上学了,后面又复学,现在在申请美国的大学。


修复


我经常说不能只怪父母。

这是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问题。

孩子感受到的压力,也来自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现在生育率越来越低,孩子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我看过一个抑郁症孩子画的家谱图,两边家庭就只有他一个后代,一直是爷爷管着这个孩子,特别溺爱娇惯。

爷爷在去世前对爸爸说,我就这么一个孙子,你一定要把他培养好。

不用天天说, 这孩子压力也会很大。

无论是哪方面,我们都还没做好应对措施,包括我们的学校、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大众的科学认知等等方面。

像自杀的胡鑫宇,他跟他爸妈打电话说不想上学。但这个时候孩子到底怎么了,父母也不太懂。

父母也没有被自己的父母读懂过,也没人教父母去读懂孩子,我们现在希望父母都懂,要求也太高了。

我们不必只有悲观。我们会把负面影响传给孩子,但同时也能把我们的一些优势、力量传给孩子。

社会的进步,就体现在我们每代人都能去面对自己的问题、修复创伤、不断成长。

有一个常识很重要:生命的成长过程本身是艰难而曲折的。

图片来源:电影《深海》剧照

青少年抑郁是全世界的问题。孩子就跟小树苗一样,如果生物遗传得比较好,后面又养得好就能好,但如果生物性有问题,养得再不行,后面一点风吹雨打就可能折了。这是生命规律。

与艰难成长共生的是本能的强韧。

我遇过一些有成长悟性的孩子。

记得有个曾经严重抑郁的女孩子,个性敏锐,表达能力也好,说她做梦都梦见「魔鬼掐着自己去上学」。

家里也有问题,妈妈说自己的丈夫拿不起事来,过于顺从婆婆,又从来不认错,夫妻长期分居,矛盾很大。

治疗了一年,父母没有太大改变,还是总把她跟别的孩子比。但她一直在自我鼓励,「我跟自己比就行了」。

她尽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小事,比如做一份酸奶草莓布丁。出于兴趣,还读很多心理学的书籍。复学后有同学不想考试了,女孩还能给他们疏导,同学夸她,「姐姐说的话,就是深刻。」

这说明她能扮演自己的「治疗者」,还可以帮助他人了。我们的治疗可以结束了。

我记录过这个女孩的变化:

「刚得病时觉得这个社会真烦。你瞧大白鹅那样儿,长那么长脖子干什么?!我真想走过去,扇它几巴掌。鸟叫什么呀?心烦。原来看到公园里唱歌的老太太,觉得挺没劲的。现在觉得她们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寻找生活的快乐。」

走过黑暗,女孩渐渐成熟了。她也鼓舞到了我。这个时候,我们还是可以相信生命本身的力量。

本文授权转载自丁香医生(DingXiangYiSheng),二次转载请联系 WeChat:DingDangDXYS。丁香医生,一起发现健康生活。


⭐星标我们,经常见面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温哥华医疗真垃圾,流产都没人管?!去急诊在医院走廊呆一晚上。。。瞭望|金融改革化险应“防未病”“治已病”有效结合一个过来人最完美的劝读文:我为什么鼓励你读博士?自南大毕业后,我目睹了读博的千姿百态…帮助老海归进步How doe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ork?美国氯乙烯泄露事件后,我才知道有这么多“通情达理”的网友加拿大86岁老人在医院走廊被活活饿死,48小时滴水未进!家人痛心疾首,医院却说这是普遍情况...动物园里,我目睹了一个孩子被“毁掉”的全过程,请别再这样教育孩子了!高铁上,我目睹一个孩子被羞辱的全过程:这样的父母,太可怕了......“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上热搜:中国第一批选择丁克的家庭,他们怎么样了?狗子绝育后每天在医院门口滋尿挑衅,结果…仇没报成还遭受“奇耻大辱”!“全职但没有孩子的家庭的消费能力与全职但需要抚养两个孩子的家庭的消费能力会截然不同”女儿的抗抑郁药,被妈妈换成维生素:抑郁孩子背后,大多有个“生病”的家庭在某宝买了条性感不规则连衣裙,试穿后…哈哈哈吓得我目瞪口呆!麻醉科医生在医院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生个屁,我就不应该生!”唐艺昕“公主病”上热搜,戳中百万女性的痛:一场毁容式怀孕,足以杀死她们墨尔本女子在医院外停车4小时被收$3500,看到扣款信息人都傻了…这10个春晚小品,经典看不厌!震惊!英75岁妇女在医院遭性侵后死亡!警方警告:凶手或再次犯罪!网曝两名退休老职工长期赖在医院长椅吃住,医院回应:赶不走没办法!这是为何?后怕!加拿大男子术后被丢在医院无人区!醒来后身边一片漆黑,几小时后才被救走最好看的警匪片《黑雨》美国男女在医院擦肩而过,没想到竟有一段不解之缘加国男孩独自在家时遭人强闯洗劫 父亲在线目睹太痛苦60岁退休教师,在医院做保洁月薪3000宜居国家?加拿大女子在医院走廊被活活饿死,48小时滴水未进!家人痛心疾首,医院却说这是普遍情况...开学又迎来“生病季”!选好这个“神器”,娃能少遭罪我,以前是空姐,现在在医院陪人看病,当“临时家人”小海龟们最爱吃西餐大温女子流产送医,在医院走廊痛到晕厥没人管,血流了一整晚...投资2个亿!Collin再添新医院,Celina第一家大医院正式动工“她疼她死!” 男子在医院大骂剖腹产妻子3小时,网友狂怒!维州超3200人在医院看诊却感染新冠,至少344人死亡把女儿送进最好的小学后,我目睹太多“生病”的孩子“生二胎后第一次去医院,我被产康医生说哭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