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肖磊:美国加息与全球科技大战

肖磊:美国加息与全球科技大战

财经

作者:肖磊看世界



就在美国声嘶力竭的解决通胀问题的时候,世界各国也都没闲着,都在寻找新的发展和增长来源。

尤其是在这轮美国加息的进程中,硅谷银行的破产,一些国家看到的,可能不仅仅是银行问题,因为硅谷银行背后,是美国数十年来积攒下来的一整套发展科技的动能、经验和资源。


就在硅谷银行破产前一周,英国政府公布了一个新的《科学技术框架》,确定了5项关键技术组合,包括人工智能、工程生物学、未来通信、半导体和量子技术。

英国还准备用10项关键行动,包括通过战略性国际参与、外交和伙伴关系塑造全球科技格局;为创新科技初创企业提供融资;在国内外展示英国的科技实力和雄心,以吸引人才、投资并提升英国的全球影响力等。

那英国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呢?按照英国首相苏拉克的说法,英国要在2030年成为科技超级大国。

而就在英国公布《科学技术框架》之后不到一周,美国的硅谷银行破产(纯属巧合),这导致英国多家科技企业陷入困境请求政府援助,于是大约有180家英国科技企业的负责人致函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请求政府出手干预。

紧接着,英国政府宣布,将在量子计算领域投资25亿英镑,旨在促进英国本土公司发展,同时在投资支持下吸引量子业务从海外转移到英国。

按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Jeremy Hunt)的说法,希望为将英国变成“下一个硅谷”的承诺投入更多资金(人家硅谷银行刚破产,你就要做下一个硅谷)。


韩国方面也是类似的逻辑,正在制定《国家战略技术特别法》,而就在今年的三月初,也是硅谷银行破产前的一周多,韩国总统尹锡悦在主持的国务会议上,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正式发布了一个宏大的科技发展计划,即经过数年的努力,到2030年,韩国要成为全球科学技术五大强国之一

除了英国和韩国,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早在三年前,就完成了第六期科技创新基本计划草案的拟定工作,为从2021年开始的为期5年的科技创新政策定下了目标。该计划也被称为日本科技创新“六五计划”。

关于日本这个计划,日本政界等有一个说法,就是将未来5年称为“日本科技创新背水一战的5年”。

其实除了英国、日本、韩国等,非常务实的德国、以色列等,还有包括新加坡、印度,以及欧洲诸多国家,都提出了相应的科技计划。

一直以来,发展科技的需求存在于每一个国家,但像如今这样,日本说未来五年是“背水一战”,英国说自己要成为一个超级科技大国,还说下一个硅谷要在英国诞生;韩国则明确说要到2030年成为科学技术五大强国之一,这样非常集中的,体现决心和明确目标的计划,其实以前还是比较少见的。

当美国这头牵引世界科技的火车头开始失去动力的时候,全球科技领域必将出现新的颠覆性变化。

这就好比说,当二战爆发,当苏联解体的时候,整个欧洲殖民全球数百年获得的财富等培养起来的人才、创意、资源和经验,开始向世界扩散,而北美大陆成了最佳受益者。

但随着全球多极化的到来,美国支配整个世界资源的能力开始下降,利用美元周期等来解决自身问题的副作用越来越大,这里面最先受到冲击的将是无比庞大的“美国科技”体系,这一过程将是不可逆的,从而全球科技市场,也可能迎来一个类似苏联解体一样的时刻。

也可以这么说,美国对全球绝对的科技主导能力已经逐步的走向瓦解。这使得全球支撑科技发展的主要资源将不再有单一的流向和突破点,开始趋势性的从美国向世界各国分散,这就是诸多国家看到的不同以往的危机和机会。

那这么说是不是有点绝对呢?美国不是刚刚搞出了科技界为之疯狂的ChatGPT吗?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还得从这次美联储加息说起。

说到美联储加息,让美国人最为佩服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保罗沃尔克当美联储主席的时候,迅速且疯狂的加息,然后遏制住了通胀,给美国国内解决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以及稳定了经济底层运行架构,恢复了全球对美元和美国的信心,给后来全球资金、人才等进入美国科技市场,酝酿科技大爆发等,奠定了市场基础。

因此本次美联储的迅猛加息,也被很多美国人认为是要达到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样的效果,这就给此次加息,增加了一定的悲壮和英雄主义色彩,也意味着,此次加息的理性成分减少,代价将是昂贵的。

那这里面,跟全球科技问题有什么关联呢?

其实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相比,如今美国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美国加息的时候,可以同时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可以逼着日本和德国签署《广场协议》,直接可以操纵日元和德国马克的汇率,来平衡美国加息对美国科技和出口等领域的影响。

那个时候正是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跟美国制造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可以说是战后全球爆发的第一次小规模“科技大战”,当时美国的乔布斯等都迷上了日本索尼等的产品。

第二件事是,美国完全可以控制中东产油国,整个八十年代的油价都是趋势性走低的,这有助于美国控制通胀。

第三件事情是,美国的诸多爆款型科技产品走向世界,包括摩托罗拉的手机,1983年首次出现的时候,一部手机竟然能售价3995美元。还有苹果的电脑,IBM的打字机,软盘、BP机等等。那时候,别说发展中国家加工纺织品换飞机,就是换一部手机或电脑,都得要好好干一阵子了。

也就是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美国控制通胀方面,几乎拿着一手王炸,即:全球发展中国家,使劲制造物美价廉的商品,用来换美元,美元那个时候都堪比黄金,叫美金;中东等石油输出国,包括沙特等,基本上完全听命于美国;德国日本等,虽然制造业崛起了,但无论是金融货币层面,还是进出口贸易政策层面,都不得不任由美国摆布。

什么意思呢,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加息,美国同时可以摁住消费产品的价格,包括石油,以及发展中国家加工的基础性商品价格(发展中国家都迫切希望出口商品来换汇)同时还能摁住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科技产品有着绝对的竞争力和市场规模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加息之所以成功,并不是由于加息本身取得了真实的效果,而是美国可以摆平所有持续加剧通胀和影响产业资金等问题的国际因素,具体说就是在美联储加息背后,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美国当时支配和主导世界的能力。


那我们再回到当下的美国加息问题。

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相比,如今美国支配和主导世界的能力已经大不如前,就连让沙特增产石油都难上加难,最后都闹翻了。

为了配合控制通胀,美国还需要获取全球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但问题是,美国要跟中国脱钩,要给中国商品加关税,来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

这就导致美国庞大的需求,需要更加昂贵的成本来满足,不仅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通过加征关税之后价格更高了,而且替代市场首先就是一笔巨大的生产性投入,供给周期和供给规模都无法跟中国相提并论,这就导致美国就算迅速找到了替代市场,但也面临商品供给周期层面的紧缺性涨价。

再说到产品竞争方面,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相比,如今的美国已经没有令全球不计成本疯抢的基础性科技新产品了。

当然,说美国的科技产品问题,我们还是要从具体案例入手。我们就拿两个典型的美国科技产品来跟大家举例,比如电动汽车特斯拉,以及最近流行的机器人聊天软件ChatGPT。

大家可以仔细去看,特斯拉真正的扩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果再去对比特斯拉的股价和市值,你就会非常明显的看到,特斯拉的扩张和现实价值,都是从中国工厂建立开始的(看下图特斯拉股价走势),在此之前,特斯拉就是一个标准的垃圾资产。

一百年前,美国汽车占领欧洲和世界,主要是福特发明了流水线,这个流水线的发明,甚至堪比汽车本身的发明,因为如果大家买不起汽车,就会导致汽车企业没有资金,就没有后续改进和创新,没法增加生产和需求,最后可能就倒闭消失了。

一百年前的这种高效生产线,出现在美国,一百年后的这种生产线和高效的配套支撑系统,出现在了中国。

也就是说,特斯拉这种制造业企业,需要另一部分,也就是另一个国家的配合,才能完成自己的竞争力蜕变。

其实你去看支撑苹果手机的主要工厂,也都在中国,十多年了,苹果一直在努力转移生产线,但截至目前,中国的产量依然占到总产量的接近九成。

这里面并不是一个简单工厂的逻辑,而是这意味着,中国本身就是这类企业创新和成长的组成部分。

你可以把工厂设在任何一个国家,但那个国家没有足够的高素质劳动力,也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和成本控制系统。就算这些都有,也不会都给特斯拉和苹果,因为他们自己都不够用,而中国不仅可以满足特斯拉和苹果,还能满足自己内部规模越来越大的手机、电动汽车等厂商。

如果还不明白,我再举个例子,比如区块链技术,就算是美国发明的吧(发明人至今是个谜),但区块链技术其中一个重要的运行逻辑,就是相对的“去中心化”,这跟美国一直以来的各类中心化创新,是完全不一样的,跟此前互联网和平台巨头的创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行体系。

那这里面,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会发现,美国现在的很多创新,一出来,就必须要全球配合,也就是要牺牲“中心化”这个权力。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美国越来越多的创新想取得全球性成功,就必须以牺牲以美国为中心的逻辑,那这还算是美国单独的创新吗?


我们再说说当下火热的ChatGPT。

要知道,新一代的ChatGPT训练,需要数万个大型GPU芯片,前一阵ChatGPT母公司就向英伟达买了2.5万个这样的芯片,一个这样的芯片至少需要1万美元。所以你去看,ChatGPT首先是给芯片企业打工的,最近一些芯片企业市值又创新高了。

从目前ChatGPT的耗能来看,简单的训练一次ChatGPT,还需要花费的电力就已经超过了100万度。未来这类产品对能源的消耗,将是指数级增长的。

关于ChatGPT的训练和运行,实际上才刚刚开始,未来还需要全球更大范围内的实际工作者参与,包括各种识别认知输入等等,都需要现实的人去操作。

在这种背景下,想让ChatGPT真能达到一个,可以为美国生产力服务,也就是真能贡献GDP和规模利润的时候,实际上美国同时就要有控制全球芯片和能源系统的能力,否则大部分利润就不会流入美国,这跟类似亚马逊、苹果这类企业的全球化也都不在一个逻辑体系之下。美国越往后的创新,创造的后续价值和支撑,就越需要向世界分散。

也就是说,ChatGPT等类似的产品,背后是以指数级增长的芯片和能源需求作为支撑的,现在美国要控制全球芯片领域,就已经得透支美国巨大的信用了,因为芯片的产业链牵扯到数十个国家(美国拿什么来补偿这些国家呢),更不要说未来对算力和能源的集中性控制了。

ChatGPT更脆弱的地方在于,ChatGPT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具,而是牵扯到社会规则当中的知识产权,以及国际层面的数据主权,由于其认知来源于人类知识的总体性,如果把这种输出,看成是从整个人类认知库当中的调取和融合性服务,其实就变成了一种总体性的“侵权”。只是现在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就好比说,当年区块链技术下诞生的比特币对主权货币的冲击问题,后来各国才慢慢反应过来一样。

我说这个不是说ChatGPT不够先进,而是ChatGPT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只管扔出来之后,大家去选择用还是不用的问题,而是未来ChatGPT注定会面临跟现实社会和国家组织的融入性博弈,这就类似于没有人会反对汽车和手机该不该来自己的国家,而会慎重接纳,具体的移民该不该来自己的国家道理一样。

从这个方面来说,我本人更期待脑机接口这个技术,可以让失去某些功能的人,达到正常人的水平。这比把机器变成人,或把正常人变成超人更具有现实社会性意义。

有点扯远了,总结来说,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既能制造出全球为之疯狂的大中型科技产品,又不依赖于全球资源的支撑,而如今美国只能创造出非常垂直领域的科技产品,而且还需要全球各类资源的配合才能完成。

也可以这么说,在科技领域,原来美国制造的是大规模的基础性工具产品,现在只能制造小众的“奢侈品”了(ChatGPT等)。奢侈品看上去很炫,很显档次,但奢侈品产业,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国家经济规模的迭代,反而是科技资源衰退的征兆。

这么说大家可能觉得是不是有点酸溜溜的感觉,其实真还不是,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比如欧洲的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依然制造了全球占比非常高的奢侈品,全球依然会为之高价买单,但如果你要对比经济和国家实力,意大利和法国恐怕已经很难跟没有啥奢侈品品牌的中国比了。

还是拿ChatGPT举例,ChatGPT是否可以很快的让自动驾驶完全实现?这可是最基础的人工智能认知训练,如果不能,ChatGPT所能替代的职业其实很少的,因为就算ChatGPT会写论文,但论文的真正价值在于背后的人和人组成的社会网络,而不是论文本身。

也就是说,ChatGPT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技术路线,远不是产品的终极形态,但就算是一个技术路线,已经有点万人空巷的关注了,说明什么,说明当下爆发的技术太少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一个国家的产业,无法支撑更大规模的普通制造业产品创新的时候,就只能集中资源,去向非常小的领域发起攻击,这个时候在比较小的领域或许会有惊人的产品出现,但从整个国家产业规模的角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ChatGPT,如果从全球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实际上体现的仅仅是科技创新领域分工的细化,ChatGPT前期不需要更大规模的工厂生产来配合,更需要集中的智力和资本,硅谷恰好符合这一点。

当美国以普通制造业规模大幅降低等为代价,集中各种资源,搞出ChatGPT、搞卫星通讯、把人类送上火星的时候,中国的基础性制造业,已经遍布全球,渗透到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影响着全球大部分人的衣食住行。

我们暂不说中国的本土手机和电脑、汽车等,就比如中国义乌去年的出口额,已经超过了600亿美元,这个出口额,超过了欧盟国家希腊的出口总额(希腊去年出口总额为573亿美元)。

很多国家,可以不用ChatGPT,可以不去火星,但很难不用中国制造的商品。

假设现在一些国家不从义乌进口了,如何替代呢?义乌商品的种类就超过40万种,等你把这些商品都列全,可能就得几年时间,更不要说找到新的全球供应商。

关键是,中国也没有落下对人工智能、卫星定位/通讯、生命科技,以及火星探索等领域的追逐,当大家说百度的文心一言这里不好,那里也不行的时候,实际上你去看全球其他国家,包括欧洲、日本等,都还停留在决心、计划等阶段,上桌的机会都没有。

很显然,美国有的,中国是有机会追上的,而中国有的,美国已经很难再做到了,因为中国不是从点或线上面的追赶和覆盖,而是一整张网的覆盖和积累。

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是以创造出来了无数新的门类(比如义乌等),是以整个世界难以想象的组织效率、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人口、能源变革等等为基础的。

美国要想对世界发起对中国产品的替代,可能首先得从研究义乌有多少种商品,以及制造每一个集装箱,建设每一个沿海国家的港口、给每一个国家建发电站、兴修铁路公路、盖房子、开厂房、培训工人等做起。这次特斯拉去墨西哥建厂,就是带着中国领班和工人去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美国原来想把“输出”的资源收回来,或者说用收割其他国家的发展成果来解决自己的困难,一个加息可能就够了,也就是搞一个美元的周期性循环,基本就可以了。

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元周期下爆发的拉美债务危机,拉美各国的自信和发展就被完全削弱了,发展停滞和倒退至今;再比如九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以及欧债危机之后至今都没有恢复元气的欧洲等等。

但这种周期,对中国不会太管用,因为中国把赚来的钱,大部分都投入到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了,这里面也包括人文教育、科技研发等等领域。

所以导致中国的很多“财富”,美国无法用美元等创造的经济周期“搬走”,你再怎么搞,也搬不走大坝、特高压、高铁、太阳能、高速公路、地铁、桥梁、天然气管道、开发区、学校、实验室、港口、高标准农田、每年新增超过千万的大学生等等。

不是简单的说数据和事实,而是这意味着,如果哪个国家需要创新资源,需要创新土壤,需要创新的变现,需要创新产品的循环,缺少中国,将失去最大的国际资源支撑。

而就在美国的创新,需要全球来支撑,需要中国来扮演重要角色的时候,美国却有了一个新的需求,那就是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忌惮,于是在特朗普时代要退出全球,在拜登时代要求世界跟中国脱钩。

这个时候,无论是美国要跟中国脱钩,还是威胁其他盟友国家跟中国脱钩,实际上其说服力和底气都不会太足,这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控制通胀的时候,对德国和日本的做法没有什么可比性。

这就好比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对日本、德国等科技强国的摆弄,类似于骑马,通过鞭子和缰绳,就可以完全“驾驭”。而中国的情况是,等呈现在美国面前的时候,已经是一头大象了,美国觉得也可以骑上去,于是把自己变成了“骑象人”,骑象人觉得也可以指挥大象,但事实上,他的力量已微不足道。

目前看,中国制造业占全球超过30%,是美国制造业规模的两倍。更重要的是,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是基于自己的创新和中国更大的消费市场考虑,而不是什么成本问题。就拿美国来说,目前美国在中国的工厂,所制造的产品77%是用来满足中国市场的,只有7%被出口回美国。

就是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加息的几乎所有国际背景,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慢慢的,诸多国家开始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当美国无法用更大的规模、更高维度的产品,以及绝对的美国单一优势和对于盟友的超级重要性来主导这个世界的时候,大家一定会有新的“盘算”。


这种“盘算”,从简单的政治外交表演层面是看不出来的。接下来我就跟大家继续扯一下这里面的逻辑。

很多国家最后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跟中国脱钩,我的产品卖给谁?

这笔账其实非常简单,目前日韩加上欧盟,仅仅这三个经济体,对中国一年的出口就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了,如果跟中国脱钩,这1万亿美元的东西,卖给谁?

美国要是敢说,这1万亿美元的东西,美国给包了,那意味着美国面临的通胀和加息就不是现在这个级别了,因为美国就得每年向大家发一次钱,而且要明确指示,每次发的1万亿美元,都是用来购买欧盟、日本和韩国产品的,买完扔了都行,就是为了支持大家跟中国“脱钩”,至于美国民众会不会配合这种奇葩操作,以及会出现哪些市场性问题,恐怕很难想象。

当然,就算这些发达国家会算账,不愿意跟中国“脱钩”,问题是类似日韩和欧盟等迫于美国威胁硬要跟中国脱钩怎么办,总不能“脱”完就完事了吧,难道还真相信美国会替代中国市场?会每年给国民发1万亿美元坚持买盟友的产品?这个时候,这些国家就得想想后续该怎么办的问题了。

想来想去,他们最终会发现,如果真有跟中国“脱钩”的风险,那自己产品未来的出口市场主要就是G7彼此之间了,日韩、英国加拿大和欧盟必须得给美国大量出口,否则就无法维持了,国内将面临数百万人口的失业。

问题是G7内部市场跟中国市场结构、规模、增量等都不同,如果没有更具有高科技和独特性的产品,如何让美国市场突然间增加对自己产品的进口呢?

如果是给中国出口,中国各种产品都要,什么芯片、机电,能源、仪器、甚至农产品等等,中国都要,但你要给美国出口,就必须要超越美国的现有技术和市场结构,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要突然间大幅增加对美国的出口,除非是出现了比美国市场现有产品技术高很多的东西,否则美国为啥要突然间增加消费你的东西呢?

基于以上背景,包括日韩、欧洲等在内,会产生这样一个非常现实的紧迫感,即必须要抓紧搞科技了,必须要把资金和人才都搞回来了,否则等到跟中国脱钩,那就是发达国家之间,尤其是G7之间的深度内卷了,如果自己没有高科技,如何在彼此之间扩大出口?

也就是说,美国推动的,要发达国家跟中国“脱钩”的预期,将触动发达国家之间更为激烈的内部竞争,反而会导致大家会从科技层面,跟美国“脱钩”,否则科技资源如果都集中在美国,未来自己如何跟美国做生意?

所以说,这个时候,包括英国、韩国、日本,以及欧盟里面的德国等等,就不得不喊出类似背水一战,一定要做到科技超级强国,要打造出下一个硅谷等之类的口号。

而真正的影响还在于,这些国家一方面不得不配合美国的芯片等脱钩政策,另一方面,大概率会从美国硅谷等科技领域撤回资金,甚至想尽办法挖美国科技领域的人才等等。

我前文中已经说了,比如英国就明确提出:“将在量子计算领域投资25亿英镑,旨在促进英国本土公司发展,同时在投资支持下吸引量子业务从海外转移到英国”,并打造下一个硅谷。

相当于说G7内部不得不开始有计划的“分散”(肢解不太好听,还是用分散)原来都集中在美国的科技和资金资源了。


因此我要说的是,英韩日欧等国家提出的科技发展战略,以及美联储加息,美国推动脱钩,美国国内通胀问题,美联储加息,美国主导和支配世界的能力下降等等,都成为了硅谷银行破产,以及美国科技市场,包括全球科技领域出现重大转折的大背景。

也就是说,随着美国主导和支配全球能力的下降,解决自身问题的资源就不够了,这个时候可以配合美联储加息来解决通国内通胀问题的手段就变得十分有限,加息的副作用就需要自己承担,从而形成反噬。

美国越是推动大家跟中国脱钩,通胀就越难控制,就越需要加息,美国科技企业就越难(融资难),一些银行就越扛不住。同时呢,美国越推动脱钩,其他盟友就越需要科技层面的竞争力优势,就越需要为自己打算,以应对脱钩之后的生存和G7内卷性竞争,就越容易挖美国科技市场的墙角,美国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资源就越下降了。

而且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因为如果美国不管通胀,那国内就乱了,没有哪个政党敢无视美国国内的通胀问题。同时呢,如果不跟中国脱钩,意味着就承认了中国崛起和其经济发展模式,美国的自尊心难以接受,以及在盟友当中的各类权威就会被进一步削弱,支配和主导全球的能力就会加速下降,这个是美国更难接受的。

于是,美国就不得不持续加息,同时还不得不推动跟中国的脱钩,而这里面的副作用就是,其他发达国家,不得不为自己长远考虑,发展自己的高科技,把资源从美国向自己怀里划拉。美国科技领域将面临人才、资金等等的趋势性流出,硅谷银行作为美国科技领域的典型服务机构,其破产的更大背景也就说得通了。

可预期的是,几年之后,全球科技大战势必爆发,因为当其他博弈达到一个平衡的时候,科技的力量最有说服力,谁能搞出令市场买单的科技,谁就能获得内卷当中的竞争优势,就能将国家的运转更好的持续下去,否则发达国家自己之间,总不能再用世界大战的方式搞内部分配吧。

其实发达国家内部之间,也存在民族文化等领域的巨大的历史融入性矛盾,当相对竞争力下降的时候,内部也需要找到“同类”(抱团),跟另一组进行竞争,关于这一问题,我在上一篇闲扯《从韩国献媚日本看新兴国家融入西方失败之后的选择》里有详细的阐述,里面也有不少的思考和信息量,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看。

以上内容仅供闲聊。

文/肖磊


肖磊:从韩国献媚日本看新兴国家融入西方失败之后的选择

肖磊:硅谷银行破产与美元特权的反噬

肖磊:从去年中国经济的总产出,看未来全国各大区域的现实与梦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美国加息从来不是为了控制通胀!最航运 | 马士基与全球时尚品牌平台ASOS达成全球战略物流合作伙伴!特别策划 | 与全球领导者同行,北大光华-Kellogg国际EMBA项目招生进行中!Umistudy与全球Partner共同探索ChatGPT机遇交流会​肖磊:从华为不造车、比亚迪出海,再到全球分工竞争大博弈时尚业: Ralph Lauren 招人(全世界、多专业和位置)军旅故事原创系列(32)夜哨朱民: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全球化的未来与全球顶级外交官为邻!尽享纽约奢华生活,50号联合国广场大厦美国加拿大欧盟联手封杀中国第一全球社交巨头,外交部:美国未免太不自信了郑永年:与全球化相向而行的广东模式,需要长肌肉的发展新华保险的好消息与坏事情《经济学人·商论》x 湛庐·联合订阅 | 与全球知识精英同步阅读温哥华最有"钱"途的专业!还能与全球知名企业亲密接触!英国加入AI大战!拨款1亿镑发展人工智能!印度来英偷渡客猛增...肖磊:美国为什么要制造“债务上限”这颗核弹?想炸谁?肖磊:从华为不造车、比亚迪出海等信息再聊全球分工竞争大博弈肖磊:硅谷银行破产与美元特权的反噬米磊:硬科技是中国未来经济的主旋律近百位顶级大咖齐聚联合国总部,与全球气候创新中心(GCIC)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多图!)为什么美国加息,会让硅谷银行破产?鹿客科技研发中心副总裁唐皓:智能门锁的生物识别技术创新与全屋智能联动探索新美联储通讯社:美联储对6月不加息持开放态度,但否认加息已经结束肖磊:去美元化不可逆,全球货币“产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MIT: 多专业、多种位置招人 (459 results)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在寻找粒子自旋与引力的耦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量子科话《全球科创观察》专题研究 |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的半导体战略马斯克与全球千名科技人士联名叫停AI开发,转头却购入1万块GPU?五七大院(六)塑造观念的人|汉斯·贝尔廷:图像在场与全球未来重磅!加拿大央行或今年降息!年底降到这个数!美国加息杀疯了!真的不跟?RCTI&DAMA&GLO:企业数据确权与全球合规趋势报告(2023年)情一动,心就痛刘教授专栏|中国缺席的全球化?六大因素左右中国与全球的复苏贝特曼集团在纽约时代广场与全球华人共贺新春佳节|公司专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