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8小时工作制离我们还有多远?
“8小时工作,8小时娱乐,8小时留给自己”。
这是多少打工人的梦想。当然,也有不少人为实现梦想付诸了行动——精神上的那种。
于是,职场上一个新词开始流行起来,那就是“精神离职”。
“精神离职”,是介于辞职和上班的一种中间状态。打工人们内心拒绝为工作奋斗加班,因此人在工位,心却已经“离线”。
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虽然“身在曹营心在汉”,但依然要承受“加班到深夜”的身不由己,还是会被“996”“内卷”搞得身心俱疲。
打工人每天都在追问:
如何逃离“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现实困境?
8小时工作制离我们还有多远?
19世纪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能给我们答案,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已经预言了今天的局面。
他解释了之所以出现“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的现象,是因为劳动力跟劳动者相互分离以后所带来的自我的人格分裂。想摆脱困境,就必须去摆脱资本逻辑。
关于“内卷”,马克思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人之间的竞争,使资本家能够压低劳动价格。”
“社畜”这个词,马克思也在“异化劳动”理论中有类似的比喻。通俗来讲就是人与人的类本质相互异化会使人越劳动越觉得自己不是人,是磨盘边上不断赚钱的驴。
现代流行的“鼓吹奋斗”的成功学,马克思也早就提醒我们要避开陷阱。他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的生存境遇都有着一定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忽略了社会环境,把一切的不幸都归结为个人的无能。
其实,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思为我们提供的远不止这些“预言”,而是一套完整的、包含万事万物的概念体系。也因此,他的思想永不过时,并且对我们当下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事实上,不只职场困境,每当世界上出现普遍性危机时,人们总会想到马克思。
经济危机的出现,
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差距加剧,
数字货币和数字劳动的发展,
电子支付方式的革新带来的消费变化。
……
面对资本形态的快速转变,马克思关于资本、生产和劳动等理论研究,依然能为我们提供寻找应对措施的灵感。
而最近ChatGPT的大火,
我们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的担忧,
也已经印证了马克思的预见——
“人的发展速度”永远无法跑赢“物的繁荣程度”。
因此,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职场、人生,当未来的不确定性越加剧,我们越要重读马克思。
然而,即便接触到马克思经典著作,我们很容易采取的是断章取义和寻章摘句的做法,这对于理解马克思及其学说来说,难免以偏概全。
为了让大家真正回到马克思的思想世界,看透社会复杂问题的本质,三联中读郑重推出精品课《马克思,请回答——如何用<资本论>看透今天的世界?》,邀你一起,在全球化时代到了关键点的今天,重新理解马克思、理解世界。透过伟大的思想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喧嚣的世界中做一个明白人。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