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悲壮!任正非,食言了?
作 者丨陈斯文、熊剑辉
来 源丨华商韬略(ID:hstl8888)
4月1日,孟晚舟正式出任轮值董事长,此后6个月,她将是华为的掌舵者。
有人认为,经历过1028天的拘禁磨难,骨头够硬的孟晚舟,绝对有实力、有毅力,带领仍处在困难时期的华为走向新巅峰。
2013年,任正非在一封内部邮件里明确表示:
华为的接班人,要具有全球市场格局的视野,交易、服务目标执行的能力;对新技术与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具有不固步自封的能力……这些能力我的家人都不具备,因此,他们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
2019年,任正非在接受美国CNBC、英国BBC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接班人太多了,唯有孟晚舟不会接班”、“她(孟晚舟)永生永世不可能做接班人,因为她没有技术背景”。
尽管身为任正非的女儿,但孟晚舟在很长时间里,都不是任正非看好的人。因为女儿身份,她反倒是吃苦最多的人。
1972年,孟晚舟出生在成都。
那时的任正非还是一名工程兵军官。她的母亲孟军也要服兵役,无人照管的孟晚舟,被寄养在了贵州都匀的爷爷家。
那里位置偏僻,经济条件也差,孟晚舟后来回忆说:“我的嘴里多含一块糖,正在长身体的叔叔姑姑们就要少吃一口菜。”
一直到1983年,任正非从部队转业到深圳,孟晚舟才被接去与父母同住。但条件却一点都没改善。
为了省钱,孟军常在菜市场鱼虾摊边,等待刚死的便宜鱼虾。在《风筝》一文里,孟晚舟这样记录当时的屋子: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到。”
没过两年,任正非替公司签了一张合同,却被骗走了200多万元。得知消息的孟军又气又急,冲着任正非大喊:“怎么能没收款就发货呢?是不是傻?”
按照规定,老任被公司开除了。和孟军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条件差、留守儿童、父亲失业、父母离婚,少女孟晚舟把人间苦难吃了个遍,但这还只是个开始。
1987年,任正非创办华为,第二年,孟晚舟考上了深圳大学会计系。
毕业后的孟晚舟,进了建设银行,才上了一年班,就赶上了银行整合裁撤网点,失业了。
那时留学风刚刚兴起,已经拿到了国外大学offer的她,又被怀疑有移民倾向,被拒签了。
一步一个坎,碰了一鼻子灰的孟晚舟,只能在1993年加入了华为。任正非的安排是:让她来学一点谋生技能。
在华为的头几年,孟晚舟是公司仅有的三名秘书之一。
这个岗位,名为秘书,实际却是打杂。接待客户、总机转接、打字记录、文件打印、打扫卫生、跑腿传话……都是孟晚舟从早到晚的工作内容。
那时,华为的总机有办公桌那么大,上面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按键。每当电话响起,红绿信号灯闪烁,孟晚舟都会紧张得手忙脚乱,不知道转接错了多少电话。
因为犯错误,孟晚舟被任正非训斥,是家常便饭。
很多当时的华为老员工都记得,孟晚舟被任正非骂得狗血淋头,红着眼睛从办公室出来的样子。
攻读一年半重归华为,孟晚舟被委以新任:从行政转到财务。
孟晚舟本以为,自此可以摆脱琐碎的打杂,做一点真正像样的工作。但她到岗后才知道,华为的财务岗位,不是好干的。
在当时,任正非对华为的财务部门有个形容:一杆汉阳造。
“一群年轻人,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提着一杆汉阳造就上了战场。”
孟晚舟也是这群年轻人里的一个,每逢月末、季末和年末这些财务关键节点,她就要从早到晚趴在办公室里处理账务。
在办公室里,孟晚舟常年备有一张床垫,方便加班时休息;赶上出差,她总是选择凌晨和深夜的航班,绝不占用白天的工作时间。
在强调狼性文化的华为,如此咬牙拼命的孟晚舟,就是公司最需要、最喜欢的那类人。
从财务部的基层员工开始,孟晚舟终于获得了提拔。先是国际会计部总监、香港华为财务总监,又到了账务管理部总裁、销售融资与资金管理部总裁。
但这一路的提拔,仍然和任正非无关,靠的都是孟晚舟的苦干。
1997年,任正非就觉得华为有点管不动了。也正是从那年开始,华为一直在变。
97年的华为虽然以41亿元人民币收入,位列中国电子百强第十名。但整个研发,靠的都是天才和牛人的“梁山好汉”模式,既没有成熟的研发流程和决策机制,也弄不清楚市场到底要什么。
面对客户,市场部门有求必应,拿到需求,研发部门手忙脚乱。不停改型、迭代的结果,让公司的产品版号一度多达1000多个。
制造和销售也同样乱七八糟,销售们拿到订单,发现工厂根本造不出来,交付率一度只有50%,愤怒客户的投诉电话,甚至打到了研发主管的办公室。
任正非一气之下去了美国,在考察了IBM之后,转脸砸出20亿,在大会上宣布:集中上马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等8个管理变革项目。
为了宣贯决心,任正非拍着桌子大喊:谁要是抵触变革,谁就离开华为。
任正非不仅要革华为的命,甚至把自己的命也革了。
2003年,59岁的任正非决定不再独掌大权。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华为引入了经营管理团队系统,8位高管集体决策,轮流担任最高的主席职务。这也成了日后华为轮值CEO、轮值董事长制度的开端。
革华为命、革自己命的任正非,自然也不会放过华为的财务体系。
从2003年开始,孟晚舟就开始在普华永道的帮助下,主导华为建立全球统一的财务组织架构。
原本各搞一套的流程、各行其是的制度、“诸侯国”般并立的IT系统,开始像春秋诸国兼并一样,被纳入统一的大流程、大制度、大平台。
在产品开发和供应链系统逐渐运用成熟后,华为一点没有停下的意思,任正非继续东看西看,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系统:
2005年,华为开始推动所有的海外分支公司搞ERP系统;而在两年之后,一项更大的使命,落在了孟晚舟身上。
这一年的华为,已经有了938亿元的销售收入,还有7万名分布在全球的员工,上百家分公司。对于这样一家大公司,合同概算、项目回款、出差申请、费用报销、资产管理、存货管理、税务筹划、定价设计、市场分析……
这些涉及到钱的事情加在一起,变成了一项巨型工程。
传统的财务服务,只管收钱、存钱、花钱,面对如此的财务体量和工作量,既看不清公司有多少钱,也算不清公司有多少账。
所有财务事项的“办”还是“不办”,“快办”还是“慢办”,要么跟着业务骨干和高管的感觉走,要么靠催、靠抱怨,要么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
财务体系的响应不足、视野有限,让公司有时像个“败家子”,有时像“守财奴”,有时又像个“糊涂虫”。
高层下令、业务要求、内部抱怨,重重压力之下,最终让身处其中的孟晚舟站出来表了态:
“传统的财务服务,早已不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个驼着背、弯着腰、端着水杯、戴着老花眼镜的账房先生,绝不再是我们的形象代言。”
2007年起,在IBM的帮助下,孟晚舟负责牵头实施长达八年的华为IFS(集成财经服务)变革。变革的思路,是在资源配置、运营效率、流程优化和内控建设等方面建立规则,带动华为开启精细化管理之路。
2009年,孟晚舟破天荒地得到了任正非的表扬。
在和财务体系员工座谈时,任正非将华为业务的飞速发展,归功于财务体系的有力支持:“提着一杆汉阳造就把巡航导弹打下来了,这就是华为的财务。”
在华为,老任表扬一个人很难,表扬孟晚舟,就更难。
让她得到任正非表扬的原因,是华为IFS的初见成效。
在孟晚舟的治理下,华为的财务体系两年大变样。
单以费用报销为例,在华为的IT流程化处理下,员工报销费用,再不需要见会计与出纳。尽管当时智能手机还未普及,但华为已在互联网上开发了SSE费用报销系统。能上网的地方,华为员工就能登录SSE系统填写费用报销单,填写完毕后,费用报销单系统会自动提交领导审批。
但在大变样背后,却是整个财务体系无法说尽的付出。
2009年6月,华为的总账项目组准备交付IFS第一个IT版本的测试,错过了整整一天的食堂开饭时间,直到两位同事出门,发现台风过后,人行道上遍地是吹落的芒果,整个团队才吃到了第一顿饭。
这一年的8月,华为财务IT集成方案第一次上线,初步实现了打通的预期。而在接下来的三年,整个IT团队投入6万多个人天,持续完成了18个IT系统、35个应用模块、8个版本的优化工作。
2011年,IFS的改造,最终攻下业务结构、外部环境、内部需求最复杂的巴西、中国区、俄罗斯。
面对数量结构最为复杂和繁琐的存货与成本项目,IFS团队切换了16万单合同、149万Item、300亿人民币的存货信息、1.7亿条存货数据,切换准确率100%。
为了帮助各级经营管理团队设计名为“iSee”的应用信息系统,IFS团队完成了4万多页的设计文档、4万多个测试用例、2.4万次调度作业。
IFS团队承担了这些浩如烟海的工作,而站在他们背后,扛住最大压力的,则是身为总牵头人的孟晚舟。
这一年,日本9.0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泄漏。在危险与救灾的关口,其他的通信设备商早早地就撤离了,而华为的团队却冒着核辐射的巨大风险,赶往抢险救灾现场。
孟晚舟在第一时间飞去日本,上了飞机她才发现,当时飞往日本的航班上仅有2名乘客。而在孟晚舟的带领下,华为两周内就恢复了灾区680座基站,保障了灾区的通讯生命线。
也是在这一年,孟晚舟升任华为常务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当她的照片与简介第一次登上媒体时,许多外部人才第一次了解到,这位女士竟然是任正非的女儿。
但无论是再大的辛苦,还是更高的职务,都不意味着孟晚舟自此远离批评与指责。2015年,一场空前严厉的指责,再次落到了她牵头的整个财务体系上。
2015年10月,华为《管理优化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一次付款的艰难旅程》的文章。
文章反映,华为内部的财务审批流程太复杂、找不到流程入口、财务人员经常设阻力、系统审批环节太多等问题。
文章一发,就引来了华为内部员工的激烈讨论,随后被总裁办发现,转到了任正非的办公桌上。
看到这篇文章的任正非,盛怒之下,直接以总裁办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全体员工怒批财务体系:
“据我所知,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常感到财务人员工资低,拼力为他们呼号,难道呼号是为了形成战斗的阻力吗?”
“全员信”事件没过多久,在春节前的财务部门座谈会上,任正非再次发了飙。
据说在会上,有的管理者“邀功请赏”,花了90%的时间来总结成绩,10%的时间谈个不痛不痒的问题;有的管理者则“避实就虚”,从人工智能谈到行业前沿,就是不说实际的工作。
越听越火大的任正非,在总结时又对着孟晚舟拍了桌子:还过什么年!
尽管要不停地面对压力、批评,但孟晚舟仍然坚持把整场变革推进到底。因为她非常清楚:她此时的第一身份,已不再是任正非的女儿,也不是华为的普通员工。而是执掌整个华为财务体系的管理者,华为的最高决策层成员。
在整场IFS变革历时8年,终获成功后,感慨万千的孟晚舟专门在华为心声社区写下了一篇长文:《因成长而无悔——写在IFS落幕之际》,在文中直抒胸臆:
“明朗的心境、炙热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执着的求索、无畏的争辩、委屈的泪水,这些都已深深地刻写进我们的记忆,是我们彼此能懂的感悟,是我们彼此能明的信念。”
在IFS的加持下,整套财务系统开始展示它的威力。随着规范的财务流程被植入到整个华为的运营中,精细化管理自此成为华为公司持续成长的基因,让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巨象华为,从此得以灵活地跳舞。
2018年,经持股员工代表会投票选举,孟晚舟出任华为副董事长。
但一场“无妄之灾”,也紧随其后。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扣押,依据加方的说法,美国认为“华为公司”在和“汇丰银行”的交易中存在欺诈,需要将孟晚舟引渡到美国。
在此后漫长的监禁中,无论是公开出庭,还是私下被拍到,孟晚舟一直保持着从容淡定的状态。
作为华为的最高管理层成员,孟晚舟在许多年里,一直过的是“好几年没有好好读上一本小说”的忙碌生活。
但在加拿大的一千多天里,她让自己的生活慢了下来,读书、绘画、练瑜伽、听音乐会、与家人电话视频。
作为父亲,已经头发花白的任正非,终于表现出对女儿乐观的欣赏,面对央视的采访时,他聊起了孟晚舟的琐事:
“她有时候说在吃火锅,有时候做饺子下面条,她说忙了十几年,从没有像现在一样放松。”
面对媒体,一向被视为“铁汉”的任正非,甚至还难得地真情流露:
“过去,孟晚舟可能一整年都不给我打个电话,不会问我怎么样,甚至不会给我发短信。但现在我们的联系密切了许多。”
而被问及他们多久没有见面时,任正非的目光黯淡了一下:“不知道,应该是很长吧。”
1028天,并没有打垮任正非与华为,同样也没有打垮孟晚舟。
当引渡程序终结,站在加拿大法庭外,孟晚舟更是面带笑容,镇定自若地发表了获释演讲:感谢祖国和人民的支持、帮助,这是我走到今天最大的支柱。
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一袭红衣归来,那一晚,《歌唱祖国》响彻机场。
只过了一个月,孟晚舟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但华为的困难,却并没有结束。
2022年3月28日,孟晚舟以华为首席财务官的身份,亮相华为2021年年度报发布会,在过去的一年里,华为实现收入6368亿元,在外部打压下的第三个年头,华为首次录得了营收下降。
面对业务上的困难,孟晚舟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华为最大的财富其实不在报表上。“华为公司的真正价值在于:长期在研发上的投资,所沉淀和积累起来的研发能力、研发队伍、研发平台,这才是华为公司构建长期、持续竞争力的核心。”
而孟晚舟亲手参与搭建的华为财务体系,同样是华为穿越艰险的资源与支撑。在2021年,通过数字化运营,华为的内部作业效率极大提升,整个公司的销管费用一年里下降了近100亿元。
提到华为,“狼性文化”是最著名的标签。这也是任正非挂在嘴边的话:“狼性有三大优势,一是嗅觉敏锐;二是坚韧不拔、舍生忘死的进攻精神;三是团队意识。”
而在孟晚舟身上,这三条狼性品质,同样一条不少。作为华为的精神领袖,任正非甚至盛赞孟晚舟,是“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这让华为内外,都对孟晚舟有了更多的期待——既期待她再度书写女强人的传奇故事,也期待她能带领华为摆脱当下的困难。
这种期待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2023年3月27-28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举行换届选举。经持股员工代表会投票选举后,原华为董事会成员、CFO孟晚舟,将自2023年4月1日起成为当值轮值董事长,任期6个月。
在很多人看来,孟晚舟正式接过了任正非的衣钵,成为了华为新一代掌舵者、领路人。
但在孟晚舟眼里,轮值董事长,并不意味着接班。
“我们是体制的接班、制度的接班,从来都不是个人接班,而是集体领导”。在3月31日的财报会议上,孟晚舟表示,华为“不把公司命运系于个人身上,而是要‘一张蓝图画到底’”。
摆在孟晚舟面前的华为蓝图,既有亮色,也有阴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