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三星显示巨资兴建8.6代OLED产线,却很可能挑错了时机

三星显示巨资兴建8.6代OLED产线,却很可能挑错了时机

科技

4月3日,三星显示在韩国牙山园区举行的新投资协议仪式上宣布,将投资4.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5亿元)建设8.6代OLED面板生产线。该产线计划于2026年量产,届时将成为全球首条8.6代用于IT设备的OLED产线。然而,业内人士却认为,目前并不是8.6代OLED产线最好的投资时机。
意在应对来自中国企业的压力
2022年,有韩国媒体发文称,中国OLED发展速度极快,可能会对韩国企业构成威胁。
市场调查机构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中国面板企业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占有率达到30%。短短两年,中国中小尺寸OLED市场占有率增加了三倍。相比之下,曾经基本垄断OLED中小型面板市场的三星市占率却从95%降为60%。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终端企业增加中国OLED面板的使用,而中国OLED面板也通过一层层苛刻的质量检查,证明了自身的实力,扭转了以往“低价低质”的口碑。有业内人士评价,中国OLED面板在技术方面已经不输给韩国。此消彼长,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星显示在中小尺寸OLED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业内预计,未来的2至3年内,全球中小型OLED市场格局有可能发生巨大变化。
这次,三星显示坐不住了。
此前,有消息指出,三星为了确保其在显示领域的优势地位,正在准备再次开始进行大规模投资实现“超级差距”计划。虽然当时具体内容尚未得到确认,但据业内人士透露,该计划重点将放在提高OLED技术能力上。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星显示此次大规模投资是三星实施未来10年投资60.1万亿韩元的地区均衡发展投资的首例实践,此举意在应对中国面板厂商的挑战,早日形成“超级差距”的关键一步。此次投资建设8.6代OLED面板生产线,将有利于其甩开竞争对手的追赶,实现其在显示市场的绝对话语权。
韩国政府和三星都对此次投资表现出极大期待。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该投资计划为显示行业的“新飞跃”铺平了道路。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称:“三星将在牙山开拓显示行业的新未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李昌阳强调:“到2027年,韩国显示产业将实现世界第一,并带动显示面板出口的扩大。”
为何选择8.6代线?
业界对IT用OLED产线建设已经形成一个共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刘暾对《中国电子报》记者分析指出,这是因为现有的第6代或第5.5代OLED生产线在生产力方面存在局限性。未来要量产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各种IT产品,还是需要用8代线去灵活应对不同尺寸IT产品需求。而且,从生产优势方面看,相比现有6代线,8.6代线的切割效率更高,一次可以生产更多OLED面板。以13.3英寸面板为例,如果6代设备每年可生产450万片14.3英寸平板电脑面板,那么8.6代设备可生产高达1000万片,产能实现翻番。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分析指出,三星显示已经用决心和行动表明了两个意愿,除了继续扩大在OLED领域的领先地位外,还要率先开辟OLED更多的应用市场。
一方面,从三星显示的产业布局来看。如今,在适用于智能手机用的中小尺寸OLED领域,三星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电视用的大尺寸OLED领域,三星凭借QD-OLED也实现了产业布局。那么,在适用于IT产品的中尺寸OLED领域,通过布局8.6代,三星将形成OLED全尺寸覆盖。 
另一方面,三星布局IT用OLED也是向其大客户——苹果再次紧密靠拢的关键一步。
一直以来,苹果在新技术导入以及新产品推出上扮演着推波助澜的关键角色,许多中尺寸OLED技术的开发与讨论也与苹果未来在中尺寸产品采用OLED面板的计划高度相关。随着苹果计划将OLED应用到iPad和MacBook等IT产品上,面向IT的第8代(8.5/8.6代)OLED技术已成为下一个重要战场。
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预测,OLED在IT设备显示市场的占比将从去年的3.9%增加到2027年的23.6%。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DSCC的数据显示,2026年,包括笔记本电脑在内的IT OLED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6亿美元。
目前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即便第8代OLED的投资十分必要,但面板厂商们却一直在延迟投资时间表。业内人士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建设IT用OLED产线的难度较大。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也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强调,对比传统的LCD在笔记本电脑上的表现,OLED的寿命跟价格明显处于劣势,加上笔记本电脑屏幕尺寸较手机更大,IR drop(电压降)影响功耗的状况也会更为明显。在面板厂加大对IT面板产线建设的同时,技术挑战也随之升高。
中国电子视像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的8.6代OLED产线无论在投资规模、设备、工艺技术,还是人才等方面,每一项都在面临新的挑战,这种挑战甚至远高于手机和TV用OLED产线。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除了技术难度方面面临的挑战外,8.6代OLED产线还面临投资回报难以评估问题。
从面板厂商的角度来看,建设8代OLED产线的投资动辄数百亿元。例如,一台OLED产险的核心设备——佳能Tokki蒸镀机的价格就在8000亿韩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3.2亿元),ULVAC的蒸镀设备也至少要5000~6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
佳能Tokki要求的蒸镀机价格以8代玻璃基板每月投入1.5万(15K)张为标准,如果再考虑到包括蒸镀机在内的多个前后工程设备的订购,生产线所需投资约为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4亿元)。如果玻璃基板尺寸从第6代扩大到第8代,新开发蒸镀机的同时还要开发OLED像素蒸镀所需的细金属掩模版(FMM)等,这部分的费用也非常可观。
面对如此高昂的投资,厂商势必需要权衡其生产产品的未来市场潜力,尤其是产业第一大玩家——苹果的市场需求。不过,目前看来,苹果IT产品对OLED面板的需求和价格仍有较大变数。
刘暾分析称,首先,苹果的IT产品是否首选OLED还未可知,据悉,目前苹果还正在布局小间距Mini/MicroLED。其次,虽然10英寸以上的IT产品屏幕比6英寸左右的智能手机屏幕大,但IT产品市场规模总量相对较小,再加上OLED屏幕大概率是被用于高端旗舰产品,因此出货量就更低了。即使将苹果的IT产品全部换成OLED,跟智能手机终端的整体市场规模也无法比拟。再次,用OLED去做IT显示器,终端产品售价更高,相应的消费受众群体有限。例如如果应用300美元级别的OLED,那么成品价格将超过2500美元。最后,除需求和价格因素外,消费者对苹果IT产品的忠诚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与iPhone不同,如果MacBook和iMac的价格定得过高,消费者有可能偏向其他公司产品。
“在种种因素的交织之下,尽管IT用OLED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但是对于国产面板厂商来说,即使有下一代技术布局的考虑,目前并不是最好的时机。”董敏补充道。


延伸阅读:
“屏幕老化”拷问QD-OLED电视
日韩角逐第8代OLED掩模版


作者丨谷月

编辑丨邱江勇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赵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希腊阿索斯山(Mount Athos),山脚下的隐居日韩角逐第8代OLED掩模版Opera推出Opera One,将取代Opera浏览器[电脑] 48英寸巨屏OLED电脑显示器——华硕巨擎48OLED入手4个月体验ChatGPT大热,基于虚假信息和数据的AI却很可怕......扬杰公告,投资10亿建SiC晶圆生产线,年产60000片AOC 新款 AG485UD2 显示器上架:48 英寸 4K 138Hz OLED 屏,9999 元利亚德:助推LED显示产业迈向Micro LED新时代Meta正与LG Display和SK Hynix合作开发Micro-OLED显示屏;亿道信息15日开盘涨停揭秘德国西门子、博世、奔驰智能化工厂生产线,游览迪士尼原型城堡与保时捷发源地 | 德国智能制造业考察营正在招募三星在日本投资,建设芯片研发产线日本JDI联手中国惠科共建OLED新技术产线伊朗启动国产亚辛教练机生产线,使用仿制美式发动机与俄式座椅周末随笔四年82条12寸产线,全球疯狂建厂提议高考加上「编程」?想法挺好的,已经错过了时机!三星发布三款显示器,万元左右游戏显示器追赶台积电,三星斥巨资建晶圆厂疫情两年后欧洲三国游(16)-伦敦第二天--风雨中逛伦敦城 (上)保你平安:大鹏发现了时代病症,却拒绝当一名医生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建议险企投资兴办医疗机构|两会观察Garmin将AMOLED显示器搭载到Forerunner 265、965智能手表中面板厂强化品牌意识,三星显示推出OLED屏幕搜索网站旧金山新政 8年拟建8.2万套住宅 常规情况需25年智慧芽:2023Micro-LED产业技术洞察白皮书美方宣布,承认麦克马洪线,印度却很清醒,中印问题拒绝外人插手朱头山要中共每天发一万枚气球炸弹炸美国,也就是每小时五百枚,一分钟八十枚两会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京东方鄂尔多斯显示生产线员工奇玉琴:半导体显示产业正处于“产业价值升维”关键期印刷显示,JOLED离场之后……今天元宵节吃肉汤圆山西那个被继父埋进坟地的孩子,在天上挑错了妈妈市场期待的钙钛矿中试产线,是光伏下一轮技术革命的开始吗?美国将开设首家商住混合Costco!商店上建800套公寓,下楼就能买菜?国产OLED快速发展,维信诺称OLED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最新卫星图像显示,克里米亚很可能即将面临血腥之战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