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爱跑步的“预测帝”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经济学博士,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公司学术评审委员会主席。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CIFA)常务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CCEF)理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研究领域覆盖宏观经济与政策、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等领域。2010年12月被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确定为“上海金融领军人才” 。
曾在《经济研究》、“The Chinese Economy”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著有《预测背后的逻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聚焦需求侧》(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年10月),《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创新》(中信出版社,2022年4月)。
4月11日,鲁政委将在第七届万物生长大会之未来独角兽大会上作主旨发言,期待聆听他对宏观经济的精准预测。以下内容选自《经济日报》。
有这样一位经济学家,他不仅深耕宏观经济、绿色金融等领域,还是一位路跑爱好者。他,就是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他看来,跑步在某种意义上是能够激发工作生活热情的“催化剂”,是他研究工作中灵感和热情的源泉。
1
“城跑集邮”
更快更准更高效
与记者见面时,鲁政委告诉记者,他刚耗时38分51秒,沿着酒店外的长安街跑了7.26公里。
他为在旅途中跑步这项爱好起了个名字叫“城跑集邮”——每出差到一个城市,只要当地条件、环境允许,都会换上跑鞋,到公园、大马路、酒店周围跑上几公里。
鲁政委因高效与多产在国内经济界有口皆碑:他1月17日的手机“备忘录”里就放满了10天之后的工作安排,他每年独立完成大约70篇研究报告,亲手制作上百场会议的PPT,60%左右的时间在出差中度过,最近3年每年飞行航程超过10万公里。
就是在如此忙碌的工作中,他跑遍了北京的长安街及其沿线、北大未名湖和玉渊潭公园,跑过了海口、厦门和青岛的海岸线,上海、长沙、银川、泉州等几十个大中型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跑步足迹。在如此快速的节奏中,他常常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宏观经济走势研判和建议,甚至有时会区别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主流预测,但事后看来却较为精准。
鲁政委1997年开始从事我国经济研究,2006年加盟兴业银行市场研究团队。2007年,就在他刚刚博士毕业进入兴业银行工作不久,其对存款准备金率的精准预测就让他一战成名。当时,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全年准备金率最多只会上调4次的情况下,他大胆预言“全年存款准备金将最多上调7次、很快将达到15%、极限水平将在23%左右”。实际上,央行在那一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1月份达到15%。鲁政委这一看似大胆的预测是最接近实际结果的,因此他也被许多媒体冠以货币政策“预测帝”的称号。
不仅如此,2008年1月份,在美联储大幅降息75bp(Basis Point,基点)之后,即率先认为美联储或采取购买长期国债注入流动性的“量化宽松”政策;关于人民币汇率预测,他早在2013年就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将会加快,汇率弹性或会显著增强。
2
“从绿到金”
相望还要相闻
鲁政委从1997年9月份至2003年8月份,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科学系担任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但在2006年6月份,他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系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方向博士毕业后,放弃了较为安逸的高校教师工作,于2006年7月份至今,加盟兴业银行市场研究团队。
为何选择“市场研究”而放弃“教学研究”?鲁政委说:“现在经济学的大学教学非常‘数理化’,我觉得还是现实更为生动。从事市场研究,要有较强的直觉和市场感觉;高校教师比较注重科研能力和论文原创性,市场研究重点关注实用性,分析师要成为‘万金油’,既要懂利率、外汇、财政,又要懂银行、证券、保险等财经知识。”
在记者专访鲁政委后的第三天,兴业银行在北京召开了“献策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研讨会暨《从绿到金:基于赤道原则的银行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新书发布会。记者又见到了发表主旨演讲的鲁政委。
“虽然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不过绿色金融还有一个到现在都一直没有完全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绿色金融到底怎么依赖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没能够真正把‘绿色’和‘金融’结合起来,可谓‘此时相望不相闻’。”鲁政委感慨。
说起鲁政委与绿色金融的缘分,在他进入兴业银行的那天就被注定了。2006年他作为博士应届毕业生加盟兴业银行,就是在这一年,兴业银行首笔能效贷款落地。2008年,兴业银行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这样的氛围,使得他对绿色金融非常敏感。2014年两会前夕,他被记者问及哪些问题会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他排除了该报所列的所有选项,并特别打电话给该报社,说他心中最关心的问题是“雾霾”。当时,接到他电话的编辑非常意外,开玩笑说他是外行“赶时髦”。但经鲁政委一番理论,该报还是刊登了他的文章《雾霾: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环境挑战》,这是国内市场机构首席经济学家专门论述环境问题的第一篇文章。鲁政委认为,“雾霾只是中国环境问题严重性的一个意象和外在表征,如果将环境问题置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审视,那么,这一问题就更需要加以重视;同时,对环境的重视不足也会影响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新闻+
对话鲁政委: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投资策略展望
走过了不平凡的2022年,2023年的大幕已经拉开,相信大家也很关心,新的一年经济会怎么走?金融市场会怎么走?
我们有幸邀请到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博士,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投资策略展望》的分享。
鲁政委博士的主要观点
经济形势:预期比现实好,内需比外需好,消费比投资好,年轻比老年好;
宏观政策:提振信心,改革开放,民企外资;
金融投资:股债汇商,都有机会,从心出发,管好期限。
以下内容选自兴业银行理财中心。
主持人:各位兴业银行的客户们,大家好,我是兴业银行财富管理部王小曼。为了给兴业银行客户2023年的财富规划指明方向,兴业银行财富管理部重磅推出“展望2023”系列投资报告会。今天是专题的第四场,有幸邀请到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博士,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投资策略展望》的分享。
鲁政委: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汇报我对于2023年的看法——身在低谷,心向高峰。身在低谷是指我们的经济刚刚触底,在开始向上的过程中。金融市场也是这个特征,比如国内的股票市场也是身在低谷,未来要走向高峰。
先介绍一下主要的观点。关于经济形势是四句话:预期比现实好,内需比外需好,消费比投资好,年轻人消费比老年人消费好。关于宏观政策是三句话:提振信心,改革开放,民企外资(提振民企信心,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关于金融市场,股债汇商(股票、债券、汇率、大宗商品)都有机会。至于怎么投资?总结为从心出发,管好期限。从心出发是根据自己熟悉的投资品类以及能够承受的风险进行投资,管好期限是指投资时长很重要,通常时间越长越容易获得较好的收益。
今天具体的报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经济形势,第二部分是经济政策,特别是刚刚开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三部分是金融投资。
先看宏观经济。从反映经济形式最快的PMI指数来看,12月制造业、非制造业、综合产出指数都创下历史第三低,所以说我们的经济处在谷底。制造业PMI所有的主要指标相对于上个月都在萎缩中,非制造业PMI指标也在萎缩。但是随着11月11日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感染新冠的人数快速增多,发烧的搜索数不断增加,到12月中下旬,搜索数达到峰值后开始往下走,到2023年1月份,很多地方已经度过了疫情高峰期。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后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那后面会发生什么?我们看一下欧美新冠感染的经历,国外很早就是人员自由流动的状态,很多经济体已经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感染,但是后面一轮都比前面一轮的峰值低很多,每一轮新冠高峰的间隔大约是4-5个月左右。所以我国未来经济仍然会不平坦,但是最大的困难已经过去。
最大的困难过去之后,我国经济恢复的动力会不断增强。从众所周知的三个板块来看(消费、投资、外贸),优化疫情防控政策之后,虽然消费暂时还是往下走,但是票房已经开始回升。一般年轻人喜欢看电影,这折射出年轻人的消费更快回升,而普通大众,特别是老年人的消费,恢复的会更慢。同时我们发现旅游、出国旅游的搜索数也在增多,一般收入较高的群体会选择出国旅游,所以说高收入群体消费复苏会更快,其他群体的复苏更慢一些。
关于投资,从房地产、制造业、基建几大类来看,只有基建保持了稳定,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增速下行。
从房地产来讲,楼市成交继续探底,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放缓;新开工表现低迷,竣工跌幅总体呈现出收窄的状态。那大家现在买房子的劲头还足吗?高频楼市销售数据显示,楼市销售仍为历史低位,一些特殊时间节点的成交上量主要是由于房企年底销售冲量;从全国二手房来讲,总量层面,二手房的价格同比有所下跌。同时,老百姓对房价下跌的预期仍然在强化,影响房地产销售恢复。除了房地产投资,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普通企业的开店意愿显著上升,这意味着大家对于经济信心的改善。
从制造业投资来看,基础工业、内销型轻工业投资增速明显走弱,电气机械、仪器仪表保持强势。从制造业利润来看,基础工业的利润同比深跌,电气机械、酒水饮料利润增速较高。
关于外贸,首先要看海外的需求。从衡量海外的PMI指数来看,目前主要经济体的PMI指数已经跌到各自的谷底,叠加货币政策的继续收紧,PMI还会更低,所以国外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会很强,2023年我国出口压力较大;此外,OECD综合领先指标也是下行的。从过去来看,OECD指标对出口有风向标的意义。进一步我们来看半导体,2022年半导体的全球增速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其中除了印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是正的,其他地区的手机出货量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从全球主要地区的半导体销售增速来看,只有美洲地区10月同比企稳,亚太区半导体销售额10月同比继续走弱。
关于2023年的整体经济形势,我们认为2023年GDP同比在5%左右,若第一季度经济恢复较快,可能略超5%。对于物价,CPI会比2022年高一点,压力不是很大。CPI主要看猪肉价格,目前猪肉的批发价已经开始放缓,它的涨幅已经缩窄,所以不用太担心今年的CPI物价问题。关于PPI工业品价格,2023年同比应该是负的。
总结,2023年整体经济同比增速在5%左右,相对于2022年有明显的改善。2023年,除了出口压力变大之外,消费、投资同比2022年会改善。
主持人:由于中国人对房地产投资是有某种情愫的,从个人客户角度出发,2023年适不适合买房子?
鲁政委:因为客户朋友遍布全国各地,没有统一的建议适用不同的地方。但有几个原则可以把握:
第一,想用房子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房子是消费品。从自住的角度,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买。
第二,从投资的角度,同一地区高品质的房子价格更稳定。什么是高品质的房子?一是房龄不能太老,二是房子的物业管理和周边配套较好,物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居住的舒适程度。
鲁政委:第二部分我们讨论经济政策,最权威的政策是刚刚开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财办副主任尹艳林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解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2年12月24日)。一是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这是明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二是恢复和扩大消费,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基础。三是有效带动社会投资。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四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支撑。五是重启传统服务业发展,这有望成为经济运行中最先好转的行业。六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主战场。七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途径。八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保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会议强调,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23年的经济工作要有六个统筹。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既要做好当前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其中有一点是新的表述,更好统筹经济的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过去只是说要提高质量,但2023年要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只有在一定的量的基础上讨论质才有意义,也就是说经济增速是非常重要的。
会议还部署了五个方面的政策。今年在五大政策前面加了个大帽子,要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不仅包含通常讲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包括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基本信息政策等,这些政策要协调配合,共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政策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财政部许宏才公开解读了如何加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入资金等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财力下沉。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运作资本金范围。今明两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三是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做好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动态建设和救助帮扶,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为经济运行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政策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精准二字是今年新加的。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有个解释,在实体经济特别困难的时候,资金会选择离开实体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总量放得很大,也很难惠及实体经济。如果不搞结构性货币政策,光靠总量政策发力,很可能量不出,也用不好。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配合,包括选择支持什么行业,对实施过程怎么把控,保障资金不跑冒滴漏等等。
对于2023年的货币政策,刘国强用八个字总结的非常准确:总量要够、结构要准。总量要够,就是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除非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超出预期,这也是有可能的,到时候中央还会适时作出部署。总量要够,既包括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维持合理弹性,不大起大落。投向要准,就是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继续落实好 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对一些具有明确阶段性要求的政策,要及时评估,可以按时有序退出,也可以根据需要延长,或者让别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接续。
政策三: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表明国家已经看到了部分行业的优势或者说可能性,比如说新能源的产业链上,我们基本是全产业链的优势。
政策四: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自立自强表明国家始终把创新和科创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政策五: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五项工作。
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 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 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其中,今年对于防控风险有一个新表述,出现在《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纲举目张,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其中特别指出做大经济实力这个分母,稀释风险这个分子,这和过去是不一样的,这里用到中医的思想:与病共存,这在缓解风险的同时,也支持了经济增长。
主持人:政策是投资的重要指引,从2023年的政策层面分析,您觉得哪些领域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哪些领域要防范风险?
鲁政委:从政策的角度讲,短期内,第一是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会出现困境的反转。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消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特别是受压比较厉害的服务类消费可能反弹会更加明显,因为疫情期间实物消费仍然可以快递,所以相对受影响小一些。
第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方面,一是传统产业。三年疫情大家都不容易,能够平稳度过疫情的,尤其对于企业,如果三年之后还有盈利,这样的企业都是好企业。由于疫情筛选出一些优秀企业,这些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进一步提高,同时也锻炼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新兴产业。中国乃至全球都处在数字化和绿色化得转型过程中,投资时我们要注意其估值情况,同时也要注意新兴企业过剩被淘汰的风险。
主持人:我们理清了经济形势,也分析了国家政策,那金融市场到底会怎么表现?
鲁政委:我觉得2023年股债汇商都有机会,会是非常精彩的一年。回顾2022年,广大投资人都不好过,从全年来看,债券是熊市,股票是熊市,债基、银行理财收益也不好,唯有贵金属涨了。之前都说美股比较好,但是反观2022年,美股也非常惨淡,纳斯达克下跌25%,标普500指数下跌15%左右。国内跌幅最小的指数也下跌了15%左右,下跌较多的在25%左右。当指数跌超25%,就意味着金融趋势准备向上。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以怎么样一个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我有一个口头禅,从你准备投资股票的那一刻起,一定要做好两个心理准备。
第一,短期是可能亏损的,而且可能亏损很多。巴菲特也说过,如果你不能承受股价下跌50%,那么你就不适合做股票投资;第二,投资股市一定要有长期视野,短期赚钱是不容易的。如果一开始就做好这样的心理建设,面对2022年就可以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
讨论投资要从货币政策说起,我们看到12月以来大多数交易日流动性非常宽松,跨元旦最高上行至2.4%,考虑到第一季度GDP增速偏低,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利率还不到趋势性反转的时候,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仍然存在降息的可能性。所以说股债汇商都有机会。
如果可以把握好节奏,以债券为基础的投资也有机会。岁末的反弹使得央行进行了大规模的流动性投放,这表明央行认为过高的反弹并不符合预期。如果从债市的风向标十年期利率来看(和制造业的景气指数PMI是一致的),最近PMI不断下行,债券反而反弹上涨,这就是身在低谷心向高峰,预期跑超了现实,大家预期债市还是有机会的。
关于股票,大家觉得海外的资金比国内的资金更加灵敏,我们看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上资金流入已经转正,从全球资金流向来看,最近几个月,全球资金流向中国大陆股市的资金也已经转正。分板块来看,去年11、12月上涨比较好的都是代表大票的指数,比如上证50、沪深300。大票涨会带动中小票上涨,从加仓情况可以看到小票从价值到成长的转变。所以从2023年板块来讲,大票、小票都有机会,而且会出现板块轮动,我们认为2023年只是中型的反弹,不是大牛市。
关于可转债,主要靠转股获利,所以只要股票市场好,可转债就有机会,当然可转债的上涨和下跌都不会超过股票。由于预期2023年小票也会有机会,而可转债基本是关于小票的,从这个意义讲,可转债也有机会。怎么选择可转债?我们知道可转债最高可以涨到130,如果可转债价格太低,正股需要大幅上涨才能拉动可转债价格上涨,这个比较难,所以可转债价格太低就收获票息;如果想从转股角度获利的话,就买偏股型、中等价位的可转债。
关于美债,由于美联储仍在加息,持续、缓慢的加息说明美国的金融市场压力仍然很大,所以美债收益率反弹再冲4%的峰值可能性不大,同时美股还在下跌,政策的紧缩没有结束。2023年提示大家一个巨大的风险点,就是日本央行要放弃YCC日资机构重演类似英国保险公司LDI危机,由于日本长时期低利率,如果利率上行就会导致投资者可能亏损。
关于人民币,中央表示要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现在我们人民币汇率是基本稳定的,一旦出现剧烈无序波动,政策还是会出手干预。另外从市场情绪看,年末结汇带动汇率的一波上涨,随着农历新年过去,汇率会有一段走落的阶段。2023年人民币可能对欧元、日元贬值更多,这是由于通胀的压力,日本放弃YCC本质是货币政策的收紧,欧元加息也是货币政策的收紧,所以不是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的贬值,而是它们自身的走强。
关于黄金,因为黄金商品短期的波动比较大,所以最近几年监管部门对零售客户杠杆性的黄金进行了控制,对于无杠杆性的产品,比如积存金,普通大众都是可以考虑的。对于配置型的客户,就是能够长期配置的客户,可以接受收益低但比较安全的产品,积存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积存金是购入黄金放在个人账户,金价上涨可以卖掉,金价下跌可以继续持有收获利息,下有保底上有涨幅。
主持人:刚才提到2023年股债汇商都有机会,那么港股您是怎么看的?
鲁政委:我觉得港股不适合大众投资者。港股受影响因素过多,不仅受国内基本面和政策的影响,还受我国香港、东南亚、美欧的影响,投资港股几乎是全球信息风集云汇的战略,所以对个人投资者并不建议。
主持人:在岁末年初交汇之时,针对个人投资客户,您有什么投资建议?现在面临少子化、老龄化,个人投资者是否应该做好长期规划再考虑投资?
鲁政委:做好长期规划是必需的。首先,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规划总比不规划强。其次,当你对自己的投资期限、投资收益率、能够承担的风险有一个清晰的预期和认知时,面对市场的心态会更加平稳。最后,投资是专业的事情,建议交给专业的机构来做。
来源:造梦之城微信公众号
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