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满月当周,自杀率会显著上升|环球科学要闻

满月当周,自杀率会显著上升|环球科学要闻

科学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神经科学 ·
大脑研究确定四种自闭症亚型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者会在社交、沟通和重复行为(repetitive behavior)方面遇到很多不同类型的困难。科学家认为ASD可能有许多不同类型,而不同类型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如何定义不同类型却尚未达成共识。而在最新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根据大脑活动和行为,将ASD分为四种不同的亚型。


该研究通过机器学习,分析了来自299名自闭症患者和907名神经正常人的最新可用神经影像数据。研究者发现自闭症患者的行为特征与大脑连接模式有关,其中两个ASD亚型的语言智力高于平均水平:一个亚型在社交沟通方面有严重缺陷但重复行为较少,另一亚型重复行为较多但社交障碍较少;另外两种亚型有严重社交障碍和重复行为,而语言能力则处于好坏两个极端。同时研究者证实,对这四个自闭症亚型的得出可以在另一个单独的数据集中重复,同时研究也表明大脑和行为的差异可以通过区域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差异来解释。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结果描述了不同种类的ASD背后的非典型连接模式,涉及了不同分子信号的传导机制。



· 健康 ·
满月当周的自杀率显著上升

几个世纪以来,有很多关于满月会导致人们发生神秘变化的传说。而最近,在发表于Discovery Mental Health上的一篇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满月期间的自杀率更高。


研究团队通过美国印第安纳州马里恩县(Marion County)验尸官办公室2012年至2016年间的自杀事件数据,发现在满月当周自杀人数明显增加(p = 0.037),55岁以上的人增幅更大(p = 0.019)。他们还研究了自杀发生的时间和月份,结果发现一天里的下午3点到4点(p = 0.035)、一年中的9月份(p = 0.09)是自杀的高峰期。通过对其中一些样本的血液检测,研究者发现:与其他时期相比,在上述自杀高峰期中,人体“生物钟”(circadian clock)相关的基因似乎可作为预测自杀事件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使用这些生物标志物,研究者还发现酗酒和抑郁症的人在这些时段内可能有更高的自杀风险。研究者推断,满月期间增加的环境光(ambient light)可能是导致自杀率上升的原因;下午3-4点的自杀高峰期可能与那时光照开始减少有关;9月自杀高峰期可能和那时正值一年里日光开始减少有关。该研究表明,环境光的变化(时间和强度)或可与精神药物和成瘾性治疗预防性干预相结合,成为减少自杀的一个可治疗目标。



· 天文学 ·
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开展脉冲星探测实验


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台站全景。图片来源: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3月28日,正处于系统调试阶段的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DSRT)开展了我国首次基于射电图像序列的脉冲星探测实验,从连续射电图像中成功识别出脉冲星闪烁。


DSRT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太阳射电监测“综合孔径相机”,工作在150-450MHz频段。系统采用独特的圆环阵列构型和原创的单通道多环绝对相位定标技术,可以高质量监视太阳的爆发活动,实现连续成像成谱观测,为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提供自主数据。DSRT阵列由313个6米口径抛物面天线组成,所有天线均匀分布在直径1000米的圆环上,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成像望远镜。

3月28日,利用已初步集成完毕的146个单元天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射频探测研究团组副研究员武林团队开展了脉冲星观测,获取了连续射电图像序列,识别出脉冲星J0332+5434在图像中的闪烁。脉冲星定位精度达到1.8角分,初步验证了DSRT用于脉冲星探测的能力,为拓展DSRT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国家科学中心)



· 环境 ·

地球大气是如何自我清洁的


人类活动会向空气中排放多种污染物,羟基自由基(OH)可以阻止污染物的聚集,帮助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过往研究认为,OH的产生需要依赖光等催化剂的驱动。而最近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机制,无需依靠光的催化,即可在气-水界面自发生成OH。


研究团队在实验中测量不同的OH浓度,一些容器包含空气和水,另一些仅包含水。科学家向容器中加入“探针”分子,这些分子在与OH反应时会发出荧光,因此可以用来追踪黑暗中OH的生成。研究者发现在黑暗中,气-水界面OH的产生速率与甚至超过太阳光照射等驱动因素下的OH产生速率。科学家说,这个发现改变了人们先前对OH来源的理解。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大气是如何去除人类排放的污染物,避免它们无止境地堆积。而科学家下一步要做的是,在世界不同地区的真实大气中进行实验,以确认这种机制是否起作用。


· 古生物学 ·
2.6亿年前发生了双重大灭绝


在大约2.6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被称为瓜德鲁普世灭绝事件。曾经有研究估计,海洋生物中有33%-35%的属在这次灭绝事件中消失。而现在,一项发表于《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的研究指出,2.6亿年前的灭绝事件并非单一事件,而是两个事件,之间相隔约300万年。


科学家对南海采集的海洋样本进行了分析,利用铀同位素的分布发现,海洋有两次严重缺少氧气的时期。研究认为,缺氧的海洋分别在大约2.62亿年前和2.59亿年前造成了两次灭绝事件。科学家说,这两个灭绝事件的原因可能都是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大气中的火山灰阻挡阳光造成短暂的温度下降,而后则会是更长期的气候变暖。大量温室气体释放使海洋变暖, 温暖的地表水使溶解氧无法到达更深的地方,最终破坏食物链。过往有研究指出,地球历史上的五次大灭绝事件之一,二叠纪末大灭绝,可能也与火山喷发有关。2.6亿年前的灭绝事件虽不在这五次大灭绝当中,但也意义重大。科学家说,双重灭绝事件显示了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并认为人们必须关注环境问题,来阻止下一次物种大灭绝的发生。


封面来源:Bing Image Creator

撰写:王昱、栗子、马东源

编辑:王昱、栗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SpaceX星舰完成发动机点火测试,具有迄今最大的引擎推力和有效载荷|环球科学要闻马斯克脑机接口人体试验被拒,FDA称其存在安全风险;每天多走500步,老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可降低14%|环球科学要闻《自然》:张锋团队开发全新的蛋白质递送系统,或将革新多种疗法;诺基亚将在今年把4G网络带到月球|环球科学要闻无烟公寓成了大麻屋,奈何?刘德华带不动,王晶三年都没捧红,和沈腾一部电影她赚了25亿票房研究发现ChatGPT能影响人类的道德判断;科技部拟颁科技伦理审查办法:涉及人类胚胎、个人信息需审查|环球科学要闻史上最亮伽马暴成果出炉,中国科学家做出关键贡献;每周1~2天走8000步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环球科学要闻科学家发现“快速醒酒针”,已通过小鼠实验;科技部重组后不再管理具体科研项目|环球科学要闻数学水平能遗传吗?能,甚至还有“代数基因”和“几何基因”|环球科学要闻演化7500多年的"超能力":3个突变,永久远离一种致命的寄生虫感染|环球科学要闻禁食时间越久,身体抗感染能力越差,而且一次禁食就会有影响|环球科学要闻英国通过精准育种法案,允许对宠物等进行基因编辑;美国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泄漏了超过150万升核污水|环球科学要闻怎么开始学佛(三)回归现实连续数天睡觉少于6小时,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或会显著降低,打疫苗效果也会变差 | 环球科学要闻江苏14岁少女被逼吸毒身亡,女孩生前漂亮照片曝光,涉事三男子在当地影响力大男男生子不是梦?科学家首次使两只雄性小鼠产生后代|环球科学要闻重绘银河系形状!我国科学家改写银河系旋臂结构|环球科学要闻想靠锻炼预防痴呆?这个方法不一定有效;HIV能将遗传物质藏进白细胞|环球科学要闻第三位确认治愈的HIV感染者出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现“奇迹”|环球科学要闻无处可逃!99.8%的陆地空气污染超标,仅0.001%人口生活在健康空气中|环球科学要闻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深的鱼,生活在约8336米的深海,承受的压力超过80兆帕|环球科学要闻进入人体后,HIV会迅速建立病毒库;一天排尿量是体重的300倍,它有省力技巧|环球科学要闻“9核大脑”的章鱼,走路时脑袋里是怎么想的?科学家终于测出来了|环球科学要闻甜点为什么会上瘾?因为它改变了你脑子里的奖励回路,每天一点就能起效|环球科学要闻OpenAI开放ChatGPT模型API,开发者可将其集成到自己的产品中|环球科学要闻迄今最清晰!JWST捕捉到天王星的11个光环;人的记忆并不可靠|环球科学要闻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至81.3岁,男女性寿命差距增至7岁|环球科学要闻速溶咖啡或会导致端粒缩短,每天多喝一杯约等于减寿0.38岁 |环球科学要闻植物也会“犯困”,科学家找到了2.5亿年前的证据|环球科学要闻人工甜味剂吃多了,或会影响免疫力;“凭空发电”的“电池酶”|环球科学要闻我们的脑子都进水了,视觉刺激还能影响它流得有多快;霸王龙可能有嘴唇|环球科学要闻科学家找到了宇宙暗能量的起源:黑洞;新型男用避孕药|环球科学要闻《狂飙》演员片酬曝光:张译3000万、张颂文35万2200年前,中国已有了抽水马桶;马尔堡出血热在赤道几内亚暴发,致死率可高达88%|环球科学要闻美国工程院院士新增名单公布,2位中国学者当选外籍院士|环球科学要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