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年轻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把背包放在了玻璃栈道边,里面留有各自的遗书,上面写着自己不想活下去,不怪家人,不怪朋友,不怪景区,不需要任何人给他们承担责任。跳崖前十分钟,其中一个女孩把没喝前的水瓶高高举向天空,发了最后一张朋友圈。警方透露,天南海北的四人通过群聊建立起了联系,相约一并赴死。《和陌生人说话》其中一期的主角胡明,就是一名自杀者的父亲。2018年的一天,胡明22岁的儿子出门前喷了香水,他还笑话儿子。电话不接、信息不回,微信运动的步数都是零,胡明几近崩溃。十几天后他得到消息,儿子与其他两个同伴,烧炭自杀了。胡明自认家庭幸福,虽不是大富大贵,但至少衣食无忧。和他儿子一起自杀的两个同伴,一个23岁,一个26岁,在胡明看来都是没有成家的年轻人。巨大的痛苦和问号吞噬着胡明,为了探寻真相,他登录了儿子的社交账号。群里放着丧乐,还有自杀的照片,其中一个视频,一个孩子直接从悬崖跃然而下。潜进群里后,胡明发现他们大多都在20岁左右,一个个都陷入到困境之中。他们迷茫无助,他们面临着各式各样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有人网贷欠了十几万还不上、有人受了严重的工伤或医疗事故……并不仅仅是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还有令外人艳羡的对象。有个孩子是富二代,创业屡次失败,从家里拿了60万,他说60万消费完了就是死亡的那一天。有个孩子才十几岁,一直考第一,但父母还是不满意,他明明很优秀,却天天都在害怕自己做不好,巨大的压力让他窒息。一有人浏览胡明的空间,他就立刻加为好友主动聊天,他认为这是求助的讯号。恰恰相反,考虑自杀的人其实矛盾重重和犹豫不决,如果在关键时刻获得情感支持,很可能就是不一样的结果。旁观者说话始终是轻松的,不身在其中,无法体会深受抑郁折磨,灵魂无时无刻被针扎的疼痛。这些自以为是的“鼓励”,和那些“为了你好”“想要你好”,会把他们推下更深的深渊。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孩子慢慢袒露心声,胡明经常和他们聊到凌晨三四点。无论是找他借钱还信用卡的,还是找他借钱治病的,只要他能帮到的,都会尽力而为。他也不肯定作用有多大,他只能一直尝试,能救一个是一个。“三万对我来说就是压死我的最后一根稻草,三万就要我的命。”胡明转了100块钱,后来孩子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也不再轻生了。他发现,一个人自杀很容易自我放弃,但相约自杀,走到最后一步,即便临阵胆怯,也不好独自退缩。一位网名叫“林园”的孩子约了同伴一起自杀,自杀的瞬间,他害怕了,不想死,另一个孩子却一定要死。不断在群里发言,诉说自己想要自杀的孩子,其实是有求生欲的,告诉别人,是希望得到关注被拯救。那些不怎么说话的孩子,他们的轻生才来得悄无声息,猝不及防。他多次创业失败,之后开了一间网店,工作室只是一间小屋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人一台电脑苦苦支撑,体重暴涨50斤。胡明整理遗物时发现,儿子在自杀两个月前买过很多关于人生和生命的书籍。可能很久以前儿子就陷入了彷徨中,一直挫败一直迷茫,从未表露过自己的内心世界,直至选择死亡。“如果当初有人跟我的孩子聊一聊,如果他能碰到这样的人,也许就不会死了。”在“约死群”中,大多都是像胡明儿子这样的迷茫青年,他们不被理解,不被关注,甚至被数落“矫情”“无病呻吟”。胡明成功劝下了20多名轻生的孩子,但有更多的孩子他无能为力,眼睁睁地看着逝去。在家人的劝说下,无力的胡明删掉了所有信息,并举报封禁了这个“约死群”。自杀从来不是单一因素或事件的结果,对生死的抉择是一生命运的总和。“约死群”会放大负面情绪,但里面的孩子不是进群后才有的轻生念头。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公布的自杀报告中,中国每十万人中有6.7人自杀,较二十年前有了不少下降。其中农村女性群体自杀率的下降幅度最大,原因在于大规模的进城务工,使她们拥有既定生活的通道。如同这次在天门山轻生的四名年轻人,关于他们的报道中,强调他们的捉襟见肘,以及生活中源源不断出现的困境。这是让他们坠入崖底的全部原因吗?我觉得不只是,但他们已经无法说话了,再也无法对人呈现出内心真正的全貌。不少人调侃自己是孔乙己,但是还是真心希望他们能做一个阳光开朗的孔乙己。还有一些人,我不知道他是个什么东西,AI也写不出这么没有人味的话。ps:《和陌生人说话》完整视频,可以点击【阅读原文】
[email protected]
来呀 一起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