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黄暴女王,刚回归又杀疯了!
去年已经离婚了
另一边,艾米又有成为「好妻子」的道德枷锁。
既要耐心聆听婆婆指点,贯彻绝不让艺术家老公做家务的原则。
又要维护起丈夫的男性自尊,确立他的家庭主导地位。
人在西方心在东亚,一样三从四德。
然而,如此积累的社会压力却不能东亚式纾解。
解决问题的方式,又割裂地「西化」。
每当艾米试图与伴侣分享压力,就要面对情绪化指责。
被建议写感恩日记,看心理医生,夫妻对坐冥想半小时。
说白了,不解决问题,憋着。
所以憋着憋着,人就疯了。
正如丹尼所说。
西方心理疗法对东方的头脑没用。
因为丹尼,也受困于同样的东亚魂。
他是家中长子,上有父母下有弟弟。
异国异地,却仍追求着东亚标准人生模式。
立业买房,娶妻生子。
孝敬父母,照拂幼弟。
为所有人活,除了自己。
人到中年,上空下悬,如立荒野。
父母指望自己,弟弟又不服东亚式的长辈管教。
初恋女友也另寻更稳定的结婚对象。
亚裔身份又在欧美主流社会中位置微妙。
一切失去掌控,对于家长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东亚男性而言,已是难以接受的打击。
何况还要努力掩盖伤痛,维持体面。
坦诚自己的无助与脆弱并寻求帮助,难如登天。
丹尼的父母,经常性表达悲观。
无意识地将生活的不幸,归咎于丹尼的无能。
无数东亚人,一生所求不过是父母的一句肯定。
才让这种失望情绪,成为下一代最大的恐惧。
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只得顶天立地,不得软弱。
而艾米的原生家庭,同样相当典型。
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是「我为你牺牲自己」。
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孩子自认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债。
因为自己的到来成了父母苦难的根源。
所以东亚家庭的传承,便可以浓缩成俩字:
还债。
金钱上的债要还,于是艾米帮父亲还清房贷。
感情上的债要还,所以要孝顺。
有问题不必沟通,只需下令。
做得好是孝子,做不好便会失去一切。
也正因如此,艾米的自我怀疑根深蒂固。
父母、爱人、子女的爱似乎都标注着条件。
一旦本性暴露,事情搞砸,一切爱意都会消失。
于是压抑自我,成了安全保障。
忽视问题,吞咽下去,风平浪静。
却未曾想,人的承受力与理智,都有极限。
不难看出,《怒呛人生》在故事结构上以小见大,带给观众惊喜。
起初,大家只想看主人公如何发疯。
却没想到,随着剧集深入,揭开的竟是自己的伤疤。
至此,作品目的才图穷匕见:
路怒事件不过是振翅的蝴蝶,掀起的是观众反观自我的飓风。
一边,相似的压抑、焦虑、崩溃,带来群体共情。
另一边,观众也跟着主人公一起,尝试寻找闹剧终点与情绪出口。
但确实,没那么简单。
当丹尼终于凭手段让事业起色,为父母买下房子,接近了功利主义标准上的成功。
却发现,一切全无意趣。
他在世俗标准上逐渐变成了另一个艾米。
而艾米,同样会发疯。
臣服于东亚社会的运行逻辑,换来的也只是鸡肋般的自我认同。
发疯一时爽,却并非真正的解困之道。
反而大多是,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滑坡。
当路怒事件发展到无法收场的地步。
艾米被绑架危及生命,解困后却发现丈夫早已逃命。
丹尼和弟弟身陷险境,本该互相扶持解困。
谁料却暴露出更幽微的人性。
这场泄愤之旅,两个主人公走到最后只剩孤寂。
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激发出自绝之心。
好在,这是喜剧。
就像剧集爽中带痛,故事走向绝境,也显现出刮骨疗毒后的生机。
二人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翻车下山,竟奇迹般双双生还。
一开始,他们互相对峙、威胁、攻击、算计,无所顾忌地暴露阴暗面。
后来却又不得不为了活下去,互助、扶持、彼此担心。
生死边缘,二人交流「病情」,带着前所未有的轻松心境。
愤怒烟消云散,敌人成了知己。
阴沟里卸下所有的社会要求,正视自己的痛苦。
接纳本身所有的不堪,不再审判消极情绪。
竟然成了比发疯更直接的特效药,让人回归真正的平静。
至此,两位主角终于露出了全片最真心的笑容。
暗色的皮,亮色的心。
这可能才是剧集真正的爽点。
或许,就像艾米最终拥抱了丹尼。
你我未尝不能与痛楚试着握手言和。
像拥抱「敌人」那样,拥抱自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