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成全了新力张园林
4月13日,新力控股集团(2103.HK)退市的日子,也是融创(1918.HK)复牌的日子。
对于新力的退市,其实不需要觉得意外。如果一定要觉得意外,应该是诧异于这家公司可以做到几乎不带一丝挣扎地就退市。
这是非常罕见甚至不曾有过的。
自2018年起港交所被取消上市地位的房企,要么因为清盘人发起,企业本身没有抗争的主动权,例如凯华集团;要么是因为曾经挣扎过一段时间但还是无果,例如五洲国际。
但新力不是。
它在停牌接近18个月后,连申请延期都没去(不屑于)做。
另外,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在3月24日对新力发出除牌决定后,新力本还有7个工作日时间向上市复核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复议,但它也没去(不屑于)争取。
最终,到期即被除牌这样极小概率的事,发生在新力身上。
横向对比现今处在停牌中的十多家房企,可以断言一点,2023年,不带一丝挣扎就退市的香港上市房企,有且只可能是新力。
这得是对监管漠视或者自我傲慢到什么程度?新力的董事长张园林又是怎样神奇的存在?
上海大虹桥一家闽系房企Boss至今还偶尔会在办公室对张园林破口大骂。
张园林上一次以“受害者”身份出现是2021年公司股价大跌前的2个月。
一封《新力地产老板求救信》在网络流传。信中控诉着一个由保荐人、承销商、市值维护团队等组成的香港诈骗集团联手设下高利贷圈套“榨干”了张老板。
事情真实性无从考证,新力当时称已经报警,但没有下文。这不免也令人怀疑是不是一出苦肉计,因为还不上钱而提前自编自导自演的闹剧。
后来在联交所官方网站上,佐证了《新力地产的Margin Call时刻》里写的,2021年9月20日新力股票的暴跌正是因为股权质押的爆仓。
涉及到的1.49亿股,以最高1.6港元/股,平均0.52港元/股被砍仓。▼
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公司,从2019年5月递表到当年11月上市,维系了在资本市场近47个月的生命周期。属于新力和张园林的一切都是在加速度完成。
《求救信》里哭诉张园林被“榨干”,但反过来复盘新力的一系列操作也是妥妥的套路,张园林本身难道不是既得利益者?
从上市前疯狂扩土储,到包装报表IPO拿钱,再到首次评级就是B+,接着是明星职业经理人的光环加持,这一切都很对资本市场的胃口。
去香港走一遭,张园林加速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和身价的翻倍。
新力IPO时融到一笔钱,发行4笔美元债(只还了1笔)又是一笔钱,甚至在股票暴跌之前还拿到德意志银行的一笔5000万美元私募债。
光这些就妥妥的十几亿美元。只是钱去哪了?
现在被退市后,新力不用像其他复牌的开发商一样,去忧虑漫长的估值修复之路。它也不用再花钱去保住上市公司这个壳了,因为也不可能融到资。另外再多花一分钱在律师费上都要张园林自己掏,估计也是浪费。
它要的就是淡出公众的视野,不做信息的公开披露,不接受公众进一步的监督,就跟当初从债权人群里退群后消失于无形中那样。
这下,新力和张园林,如愿了。
新力和张园林留下了一堆苦逼的债权人们和业主们在风中哭诉。
业主相对会好一些,至少在保交付的大旗下,能用时间换空间。
而债主们,天南地北追债去吧,可能人都找不到;申请清盘呈请去吧,最后就算拿到清盘令,又能获得什么?是图清盘能对张园林起到震慑作用,还是图香港的清盘令能够非常顺利地在上海、深圳和厦门三大试点城市得到资产的追索?
很遗憾,答案是都不能。
联交所对新力能用的最高惩罚就是退市,当然可能还会有一系列的调查以及对实控人、董事等的公开评判。
但这些会让张园林惧怕吗?
新力是一家现象级房企,同样也是家典型的逃废债房企。
只是现当下,逃废债房企很难受到相应的惩罚。反而更多是曾经还在努力还债的一些房企,得不到相应的奖励。
曾经的新力在江西也算是一家做产品的房企。去南昌转一圈就知道了,新力项目极具识别度。
不仅如此,如果说建发(01908.HK)是家卖大门的房企,新力可以称得上是卖草坪的房企,因为它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双季草坪种植养护技术。
新力是退市了,但围绕着它和张园林的一系列谜团还没有解开。
● 《新力地产一笔“蹊跷”的美元债》那笔蹊跷的美元债发行背后有怎么样的猫腻?
● 《新力地产财报疑云待解》被大股东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跑去了哪儿?
● 《新力地产 “半夜鸡叫”藏玄机》里提到的消失的2.29%上市公司股份去了何处?
所以大可不必为新力的被退市唏嘘。张园林和文中提到的那位闽系老板都是在江西宜春发的家。
宜春是禅宗圣地。禅宗里讲的是:
种如是因,得如是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