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日本首相,为啥要为自己遇刺向国民道歉?

日本首相,为啥要为自己遇刺向国民道歉?

时事

我差点被杀,给大家添麻烦了。

当地时间415日上午1130分左右,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和歌山县和歌山市一处渔港视察后,正准备进行演讲时,现场突然传出爆炸声。炸弹在距离岸田文雄一米的地方爆炸,差点让岸田重蹈了去年安倍的覆辙。

这个新闻昨天传的沸沸扬扬,但我觉得更耐人寻味的,其实是岸田虚惊一场之后的那个表态。

稍微安顿下来,擦擦额头上的冷汗之后,当天下午,岸田立刻在当地发表演讲说:“(我的遇刺)给大家带来了担忧和麻烦,我深表歉意。

都知道日本人喜欢道歉,但这个道歉由头吧,在咱中国人的眼中,还是挺无厘头的——你都差点被杀了,你自己道什么歉呢?

我想这个事情如果倒给一个其他国家首脑,八成会感谢其支持者的慰问,或者指责一下刺杀者,誓言要与恐怖主义斗争到底什么的,但绝对不会说什么“我遇刺给大家添麻烦了”之类的话。

但这类奇葩事在日本,还真就很常见,这让我想起来前些年,现任日本天皇德仁的女儿爱子公主还上小学的时候,因为遭遇同学欺负而留下心理阴影,结果“不登校”,事情爆出之后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德仁夫妻两口子一起给公众道歉,什么女儿的事情给大家添麻烦了之类的,堂堂公主受了欺负,家大人连闹到学校告老师的觉悟都没有。这事儿也挺匪夷所思吧。

但首相被刺杀,首相道歉;公主被欺负,天皇道歉。这种在我们看来很颠倒的“道歉”观,真的是一种“作秀”么?其实还真未必,这件事涉及到日本文化中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日本人的权力决策究竟是怎样的。

昨天刚好有一位朋友在知识星球上问了我一个很类似的话题:小西,我对上世纪日本天皇的权力一直比较迷惑,简单的说如果他想在37年或41制止战争,他有这个能力吗?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如果你理解能日本人的暧昧思维的话,就知道这个问题不能明确的说有或者没有。因为日本天皇对国家的影响力,不是用我们理解中君王说一不二的那种方式表现的。

很少有人注意到,裕仁1945年宣读终战诏书那个玉音放送,那就是他第一次用广播跟臣民讲话。在此之前,日本天皇一直是避免直接对具体事务做出明确表态的,以便免责。而他说了以后,全体日本人立马从玉碎改下跪,很多日本史研究者(甚至包括日本本土的半藤一利先生)就据此认为,天皇是有这个权力的,1945年他就说了一句别打了,大家就真的不打了。你早说不就得了么?

但这个逻辑其实不能套用到19371941年。原因恰恰在于天皇也是一个典型的日本人。

日本人是什么?

他们是典型的稻作文化,强调群体意志,极端反对甚至仇视个人见解。

你看日本企业到现在都是这样,我记得富士康的郭台铭有次和日本一家大手谈收购的事儿,本来各项条件都谈妥了,就差一言决之。日本人说郭总您稍等,我们回去研究一下。

三天以后,那家企业在研究,

一个星期以后,他们在研究,

一个月了,还在研究。

仨月了,还在研究。

最后一次谈判,郭台铭气的摔门而去,老子不买了,你们等死好了!

为什么日本企业在决策被收购这种事这么磨叽呢?跟日本当年投降犯了一个毛病。

因为没人愿意担责任,

也没有人能独自担得起这个责任,

哪怕是一把手也没这个背责能力。

日本人推动决策的方式,一定是先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制造一种空气,然后让大家都读懂这这种空气,趋向于那个结论。

而不同人物地位和权力的不同,只在于他们对空气影响力的不同。

如果你是取缔役(董事长,但你琢磨琢磨这名字的别有韵味),或者是天皇,你也就是对空气的影响力强一点罢了。你不能够直接像欧美或中国董事会一样明确自己的观点,一言决之。那是灾难性的,对你自己来说。

再大的领导,也要躲在集体之后,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威。这是日本人的处事方式。

你要脱离这个方式出非常之谋可不可以?可以!但请做好为这件事无限背责至死的觉悟

比如二战末期的大西泷治郎,出了个神风特攻队的主意,后来日本战败投降了,大西立马切腹自杀,而且死的非常痛苦,切了整整半天才死。

为什么他必须自杀真死,而对美宣战的首相东条英机做做自杀样子就行了?

因为东条做的就是空气到那里后的集体决策。而大西想的是与众不同的奇谋,于是大西而不是东条或天皇,就必须自己为因决策而死的人负无限的责任。

打个比方,他们有点像按信息素来协作的蚂蚁。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二战之后追责裕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个决策体系天然方便让尊崇它的高位者免责。

我敢打赌,裕仁确实是想要战争的,也确实让日本走向了战争,但你按照欧美法律的思维,去找证据,说裕仁就是某年某月某句话导致了战争,你找得到吗?找不到。他只是像百鬼夜行中的怪物蜃一样,一直在吐出那种空气,宣战的空气。

而反过来说,如果裕仁1941年被魂穿了,非要阻止战争,他阻止得了么?

按日本人自己的那套方法来,他阻止不了,因为战争空气已经形成了。

但他若非要按着欧美中领导者的方式一言决之,他做得到吗?

法律上他做得到,但下场一定是他自己因不容于这个文化最终被抹杀掉。

是的,站在这个角度,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岸田文雄遭遇刺杀后反而要向公众道歉——因为在日本人的思维模式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不是“风”,而是那个一枝独秀的“木”的错。首相遭遇了刺杀,却又没死,他和很多公众的第一反应都会是这人是不是“不合群”了,而日本传统观念中的“不合群”可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不合群而受打击的人自身反而要自我检讨,看看还有什么自己做错的地方。这就是岸田文雄此次遇刺后反而要向国民道歉的逻辑基础,也是当年爱子受了欺负以后德仁夫妇反而要道歉的原因——日本文化说到底,是不太问是非,而更强调你合群与否的。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在日本历史上,不仅刺杀首相的事件很多,而且成功也不少,不算去年的前首相安倍遇刺案,二战前的原敬和犬养毅在位遭刺杀都曾轰动一时。

而至少犬养毅,当年在污浊的日本决策层中是一股主张和平的清流,那么按说,二战后犬养毅至少应该算是个为和平主义而殉国的人,获得日本人的纪念才对。可是你看日本人却甚少纪念这位首相,反应“五一五”“二二六”兵变的电影也大多以刺杀首相和大臣的兵变者为主人公。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呢?

原因还是那个,日式思维不太问是非,而只问你是否“读得懂空气”,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随大流,所以哪怕首相,观点跳脱到被人刺杀也意味着他不受欢迎的。主张和平的犬养毅遇刺之后,全日本35万人写联名信要求法院不判刺客死罪。道理就在这里。

所以岸田文雄虽然躲过了遇刺一劫,我想他此刻的心情一定还是有点委屈的,豁上命去干这份工作,干不好挨骂也就算了,明明都遇刺了还要自己道歉,倒给谁心里都好受不了。

但没办法,这就是传说中的极端集体主义,基于稻作文化的日本既然形成了这种“抱团”的风格,你享受了这种抱团带来的红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屈己”。

我是很不喜欢这种日本传统的文化模式的,

说起做决策这件事,在一些文化中是所有人都表达、投票,每人亮明自己的观点,乘以各自权重之后做决定。

在另一些文化中,决策则是决策者一个人的事情,上面怎么说,底下就怎么做

日本人是最怪的,他们是先一起制造某种空气,然后所有人都去读空气,最后基于空气出一个集体决策。

这些决策方式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其实哪一种都有其无可避免的代价……

全文完

本文30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并关注,多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移民局(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工作机会:42 jobs要给孩子上学存钱,又要为自己的退休做准备,到底要怎么做财务规划?120多年来首次出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情况危急!五月天演唱会的荧光棒,为啥要卖到140元一根?代日本赔偿韩国劳工受害者,尹锡悦遭痛批;日本首相助理称关切中国人权状况,外交部回应;美国一大学出现麻疹确诊病例 | 每日大新闻我们该不该接受恶意曝光无辜大叔女生的道歉?突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遇刺! 嫌犯身份被曝光!谁该选择ED T12【快讯】俄罗斯和中国承诺扩大关系丨日本首相访问乌克兰禁止房企降价销售,为啥要维持高房价?石楠花为什么要给那么多人道歉?形容味道很“yue”还可以这样说!日本首相演讲场地传出爆炸声、欧洲多国对ChatGPT出手、五一火车票开抢了等丨今日天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靖国神社献祭品;日本国会又收到威胁邮件;美国“星舰”首飞空中爆炸 | 每日大新闻这个免费良心的开源项目,为啥要把国产软件们钉在耻辱柱上?惨烈!56人死亡595人受伤,外交部、中国大使馆回应!日本首相演讲现场突发袭击,一男子被逮捕刺杀日本首相,后续来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被刺杀!突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被刺杀!马方|比亚迪被判向特斯拉道歉?突发!美国宣布:增兵!日本:这名将军确认死亡!又有恐吓邮件:"将要杀死日本首相!"前女员工“遭性侵未遂”被扒后续,蔚来为什么不道歉?告急!日本首相突发警告:处于社会崩溃边缘!什么情况?3500亿砸盘逼近,美股危险了?欧洲爆发抛售潮5岁孩子搭讪外国人,回复“get out”,谁该道歉?CPR的重要意义早报 | 美股收涨,瑞士信贷跌近53%,第一共和银行跌逾47%;日本首相访印,或将提所谓“印太新计划日本首相遇刺,怎么样了?突发!日本首相正前往乌克兰轰动全球!日本首相冒生命危险秘密突访基辅,成为二战后首次踏入战争中国家的日本首相外网出现诡异视频,被害儿童讲述自己遇害过程,网友:吃人血馒头!袭击日本首相的木村隆二,又是邻居眼中的温柔老实人?第五次结婚!92岁默多克官宣:与小26岁女友闪婚!日本首相秘密访乌,什么情况?俄军拦截两架美军轰炸机突发!日本首相遇袭,演讲现场传出爆炸声外网涌现诡异视频,死去的儿童讲述自己遇害过程…又有人用AI作怪??纽约大都市,街头路拍简朴的退休生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