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后,你一提这俩字就脸红
“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的新闻上热搜了,就在我从雍和宫回来第二天。
N视频发起了一个投票#年轻人为什么爱逛寺庙#,6 万人说去找“精神寄托”。
最触动我的一条评论是:“处在信念危机的边缘,成年后发现,现实和大人说的根本不一样,努力也很难过上想要的生活。”
@粒子 考研时,别人问她考哪,她无奈笑笑:“不知道,考哪是哪儿吧。” 哪怕她心里早已把想去的学校念了 1000 遍。
怕被嘲笑不切实际,怕无法实现很丢脸,成年人某种程度上都有点“梦想羞耻”。
梁文道也提到:“我们年轻的时候(有)很多梦想,但这些梦想大部分都会在我们年纪大了之后被忘记,或者自己拿来当笑谈。”
“21 岁的我很有梦想,23 岁的我连房租也交不起。”
厌倦一成不变生活的牧羊少年,因为连续做了同样的梦,放弃和祖辈相似的生活,去非洲寻找宝藏,最终收获了宝藏和爱情。
它总会从你的不甘心、痛苦、羞耻里露出来。
有个明显的苗头是,你还是很喜欢看人赢。
去年梅西夺冠,整个朋友圈都沸腾了,他亲吻奖杯这一幕,很多人都哭了。
这一刻,他用了整整 8 年。27 岁时,好像陷入了某种诅咒,一到决赛就失利,很多人骂他“不配代表阿根廷”,沮丧到退出国家队,没人知道他是怎么过来的。
别人说他运气好,他回:“我起早贪黑地训练,用了 17 年 114 天才实现了一夜成名”。情节很俗套,但你的某种信念又重新被唤起。
另一个表现是,我们还是没法完全接受“被现实框柱的人生”。
20 多岁她图稳,30 岁却更冲动了:辞职去做自由插画师。
代价很沉重,首当其冲是钱包空了,还不起每月大几千的房贷。一边拼命接活,一边折腾展览、市集,扛着作品到处跑。
“我挺喜欢画画,工作之余画了 8 年,本想当个爱好,但每次做着琐碎又无意义的工作,脑子里就有个声音蹦出来:嘿,别浪费时间了,all in 画画吧。” 那个念头在反复给她勇气。
有人问她,在市集上卖出去的钱,能回本吗?她说:“回不了,但是我画得这么好,我得让人看到啊。”
我们还是更喜欢那些被充分撑开的、尽兴的人生,即使清楚那要承受不小的代价。
一直喊着麻木了的你,一定能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洞悉鼓舞你的力量。
我们戒不掉梦想,但又不敢做梦。在“钱多权大”为成功标准的单一世界里,默认生活只有一种稳妥前进的可能——上班、买房、结婚。
我很挺羡慕那些“白日梦想家”,在极度单调的生活里荡开一笔。
当我们喊着“我也就这样了”的时候,也就把自己困在了现实里,不敢动弹。
我采访过一个 50 岁阿姨,年轻时喜欢唱歌,碍于家庭和孩子,一直没实现。退休前,她组了个摇滚乐队,凑齐贝斯、鼓手,自己当主唱。
乐队名叫“half&half”,意思是:人生的一半做了妈妈、妻子,另一半要用来追梦,做她自己,最喜欢的歌是汪峰的《像梦一样自由》。
这个岁数怎么敢?她告诉我:“活了大半辈子了,失败能失败到哪去呢?”
极氪 就是一个“敢梦敢闯”的品牌,品牌两周年之际,极氪联合新世相发布短片《致敢梦的人》,邀请极氪车主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等一起,在羞于谈梦的年代,给年轻人一点鼓励。世界的改变,往往都开始于一个渺小的梦。
晚祷时刻:
没有白做的梦
一个也没有
谈论梦想并不羞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