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级厌学,2年后开挂斩获逆天offer!曾拿下上海唯一MIT的她们说:逆袭真有方法论!
在上海一所顶尖国际校就读的Charlie,一度认为自己大学肯定没书读了。
GPA跌到谷底
和父母闹别扭,甚至有厌学的倾向
还没确定自己想要申请什么专业
临申请时一门AP都没有……
但就是这样一个普娃,却从11年级开始“开窍”,今年ED拿到纽约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offer,录取结果甚至比他学校的很多牛娃要好得多!
△拿到纽大offer的Charlie要知道,今年纽大申请可是“地狱级”难度,IB课程6H、SAT1550+的大佬都被脆拒,录取率低至8%!Charlie可谓创造了奇迹。
而这奇迹背后的“推手”就是上海一家小而美的顾问机构拜雅学会Paideia Academy,它的创始人梁绮涵老师被学生们称为“黑马制造机”:
梁绮涵老师
拜雅学会创始人
2020年,拜雅的首届学生就收获了斯坦福、哥大、芝大、达特茅斯等名校录取;
2021年,它创下当年“上海唯一MIT录取”的奇迹,并且斩获耶鲁、芝大、约翰霍普金斯、西北、剑桥等一众顶尖offer,连续两年100%学生拿下TOP40英美大学;
2022年,它收获了中芯国际6年来首枚耶鲁的录取,斩获两枚芝大(其中一枚为澳洲某高中多年来唯一)、牛津PPE、西北、韦尔斯利等TOP名校;
今年的年申请季,它不仅帮助包玉刚学生拿到5年来首枚达特茅斯录取,喜提近6万美金的奖学金,还有康奈尔、宾大、杜克等一众藤校&TOP10录取。
△左:拜雅环境;右:老师们和学生交换的卡片
👇滑动看拜雅录取榜单👇
到底拜雅如何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何将学生的“劣势”转变为“突破口”?每个孩子都能创造奇迹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Charlie的父母,以及今年拿下宾大、杜克、牛津PPE等顶尖offer的小Y同学妈妈,也来到拜雅位于安福路的办公室,同梁老师席地而坐,揭秘“奇迹”背后的故事。
想了解更多申请信息及学员案例
👇可以扫码添加小助手了解👇
还可以参加5月28日下午分享会活动
详情见文末
Charlie的父亲是化学博士,母亲是物理博士,Charlie有个姐姐,从小是学霸,UCLA读完本科后,现在在美国的一家投资公司工作。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父母原本认为Charlie的学习应该没有问题,但当他们拿到Charlie 9年级成绩单后,震惊了!
随之而来的是指责、和姐姐比较,妈妈还辞去工作,陪伴Charlie。但父母放弃得越多、期待值越高,孩子越觉得束缚。在强大的压力之下,10年级上Charlie的GPA一度跌到谷底,还有了厌学和抑郁情绪。
梁老师见到Charlie一家时,他们已经带孩子看过心理咨询师,父母也开始学着尊重、理解Charlie,改变自己的态度。但经过两年左右的“内耗”,Charlie已经缺得太多。
按照现在申请季人均全A、GPA4.0+的“卷法”,在很多人看来,Charlie几乎已经和名校无缘,有学上就已经很好了。
但梁老师没有放弃。
和Charlie聊过后,梁老师看到了Charlie的潜力,帮他分析如果想要申请到好大学,在接下来时间里,GPA和标化要达到多少分、参加哪些竞赛、选修哪些AP课程、做哪些活动等等。
在梁老师和拜雅两位顾问老师的建议下,喜欢物理和美术的Charlie,最终选择了建筑+土木工程作为自己的申请方向。
“这对Charlie是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妈妈说,“如果申请物理,竞争太激烈;申请美术设计,孩子不愿意,希望申请理工科。最终,拜雅的老师们在尊重孩子自身兴趣的基础上,给出了大家都满意的建议。”
⏰ 从11年级开始 ⏰
有了明确目标、被接纳和理解的Charlie“开挂了”!不仅GPA大幅提升到了年级中位数,SAT居然考到了1540分,托福也有113,比班上很多学霸都考得好;参加物理碗竞赛拿到了金奖,加拿大滑铁卢物理竞赛获得了银奖。
⏰ 11年级的暑假 ⏰
Charlie体验到了全力以赴的感觉。拜雅老师给Charlie推荐了做建筑作品集的地方,他用了3个半月,打磨出了一套令人惊艳的作品;同时,Charlie还在交大做机器人外观设计的实习。
校内学习、标化、作品集、实习、文书……内驱力爆发后,Charlie用极高的效率,在拜雅老师的陪伴下,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一系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普娃逆袭”,拿下极难的纽约大学offer。
经历了高中四年的大起大落,Charlie的父母感慨万千:
妈妈真诚地说,在这个申请季,不仅Charlie收获了升学的成功和自身的成长,他们作为家长,也有了很大的成长和转变。
每个人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是拜雅认为的,申请季最大的意义。
非顶尖美高的中国理工男
用三年时间找到自己,冲刺藤校
虽然GPA和AP成绩没有像Charlie有这么大的硬伤,但身在一所排名中等美高的Jimmy,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来自中国”、“理工男孩”,这些标签最大的问题是,太普通了!哪怕是身在美高,也一抓一大把,何况Jimmy还没有过硬的竞赛成绩,难以脱颖而出。
⏰ 10年级 ⏰
梁老师见到Jimmy的时候,他就是这样一个“迷茫”的状态:
知道自己喜欢理工科,但不知道具体想申请什么专业;
没有竞赛、没有夏校,也没有研究经历,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经过一个月细致的沟通,基于Jimmy追求通过科学应用来造福社会,喜欢动手、对基因编辑领域格外感兴趣等因素,Jimmy明确了想要申请的方向—生物。
然而当时的Jimmy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生物相关的活动,人还在国内上美高的网课,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生物”又是一个很卷的赛道,要怎么才能胜出呢?
拜雅老师基于Jimmy的个人特点,从各个角度安排了活动--
比如帮Jimmy安排了一个探索神经科学的实践活动,不仅让Jimmy进一步在感兴趣的领域加深认知,还让Jimmy发挥了领导力,带领团队讨论和输出。
比如有针对性地推荐前沿的科学读物和大学公开课,Jimmy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本身的乐趣,对于像基因编辑这样复杂的话题的思考越来越深,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志向。
⏰ 11年级的暑假 ⏰
拜雅协助Jimmy申请到了顶尖的芝加哥大学生物夏校(RIBS),研究基因编辑领域,还有哥大关于神经科学的夏校。持续挑战Jimmy的学术能力,拓宽他对于生物的理解。
在拜雅老师的引导下,Jimmy主动和学校老师反复接洽,在没有现成资源渠道的情况下报名参加了生物竞赛,最高成绩是全球铜奖。虽然和一众竞赛型选手相比并不亮眼,但Jimmy很享受高强度学习的“酸爽”,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沟通能力也都在Jimmy的申请中有所体现。
拜雅老师还鼓励Jimmy好好利用美高校内的资源--
与此同时,Jimmy还坚持在每天午饭时间,找不认识的学生一起吃饭、聊天,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这让Jimmy成为少见的拥有很多老外朋友的中国学生。
拜雅老师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大力称赞和鼓励了Jimmy,并协助Jimmy把这件他日常做的“小事”写成了一项体现他特色的活动——“Lunch Table Talk”。
再加上Jimmy本身喜欢打电竞、看动漫、弹吉他、做瑜伽,参加航空俱乐部、科技俱乐部等等,丰富了他“非典型”生物学生的形象。原本担心自己很多兴趣爱好属于“不务正业”的Jimmy,也在拜雅老师的鼓励下越来越接纳自己,真心为自己的爱好自豪。
最后,两年前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Jimmy,在拜雅的推动之下,不仅对未来更加明确,变得更成熟,还在EA收获了USC生物半奖,以及RD康奈尔生物的offer。
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练体育
上海“全能女孩”圆梦宾大、牛津
如果说Charlie和Jimmy都是需要推一推的普娃,那么来自上海顶尖国际学校的小Y则是从小就不让大人操心、对自己的未来很明确的“大学霸”。
去年9月来找梁老师的小Y,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历:
而且当时小Y的活动列表和文书初稿都写完了,在积累已经这么丰富的情况下,小Y本来是想DIY的,但申请季到来的时刻,Y妈妈反而慌了。
对自己和小Y来说,申请都是第一次,没有容错率。这件事情需要找认真负责有经验的机构全程把关。但如果顾问老师只会包装、不能够展现小Y的个性和特点,可能还会起到反效果,耽误孩子。
在拜雅上一届学长的推荐下,小Y妈妈找到了梁老师。
在看完小Y的材料后,出人意料的,梁老师和拜雅团队完全推翻了文书。问题在哪里?
很多优秀的学生,喜欢在文书中罗列活动,展示自己的“肌肉”,但其实这些在活动列表中已经都有了,招生官更希望在文书里看到你的热情、你的投入,以及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和小Y的接触中,拜雅的老师们发现她是个非常有侠义之气的女孩,敢于路见不平、为身边的同学争取权益。她还是一个喜欢不断尝试的人,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不功利地参与,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这些都是小Y原来材料里没有呈现出来的特质。
△拜雅的同学们一起讨论于是,在梁老师和拜雅团队的建议下,小Y重新架构了她的文书,从她最爱的运动经历入手,写她的热爱,她的初心,用很多小故事展现她有棱有角的立体形象,和她无穷的潜力。
小Y文书越写越嗨,这项令很多学生苦恼甚至心态爆炸的挑战,却是她在申请季的一大快乐源泉。
最终拜雅帮助小Y斩获宾大、杜克、伯克利、UCLA、牛津PPE、LSE等顶尖offer,也更了解了自己。
「 写在后面的话 」
听完家长和梁老师的讲述,这几个孩子的形象很鲜活立体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无论是牛娃还是普娃,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
Charlie的心理困境和他的逆天努力;Jimmy从迷茫、尝试,最后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路线;小Y的倔强、正义感和坚韧不拔,都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申请很容易套公式、做成流水线上的产品,但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了这样的信念,才会去真心了解孩子们的优缺点,不避讳不完美,而是帮助他们接纳自己;不是帮他们去除障碍物,而是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学着跨越障碍物。
有时候我们上手做事情可能会很快,但是却剥夺了孩子们的成长。”梁老师说。
所以梁老师和她的拜雅团队,与其说是顾问,倒不如说是人生导师。
△拜雅学生们的留言他们会花很多时间给学生做性格、专业测试,和学生交心、聊天,深入地挖掘每个孩子的特点,量身打造属于学生自己的方案,并且这个方案会随着孩子们进一步的尝试,不断进行调整,尽力帮学生们做到更好。
而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和学生共同的梳理、探索,往往能让学生们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清晰,对家人的付出更加感恩,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更加有把握的能力。这是比申请更重要的东西。
想了解更多申请信息及学员案例
👇可以扫码添加小助手了解👇
想了解更多内容
👇可以扫码参加👇
5月28日周日下午14:00
拜雅学会线下分享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