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来过上海的衡山路,一定会被这里独特的海派风景吸引,无论是道路两旁繁茂的法国梧桐,还是林荫中风格迥异的欧陆洋房,都让其无愧于“东方香榭丽舍大街”这一称呼,人文与美食是这里的特色。
但极少人知道的是,这条街边的一幢洋房里曾诞生过上海地区唯一一个MIT录取!每年更是有30多个孩子在这里逆天改命,斩获斯坦福、耶鲁、哥大、宾大、JHU、芝大、西北、达特茅斯、康奈尔等一众名校Offer。
这些孩子里,有实现逆风翻盘的普娃,也有靠“推一把”摘藤的牛娃。可以说每个娃的申请他们都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论。
除此之外,这幢“小洋房”在留学圈也口碑极佳,老带新概率超过90%,往届家长和学生自发做起了推荐官。最多的一位家长甚至引荐了30位朋友来做申请,足以证明其魅力所在!
究竟是怎样一所机构可以把“带娃”与“高口碑”做到极致?
带着这样的疑问,留学全知道来到这座位于衡复风貌区的洋房,拜见了沪上宝藏留学机构——拜雅学会Paideia Academy的创始人梁绮涵。
拜雅学会创始人梁绮涵
甫一见面,梁老师就直接聊起了今年她印象深刻的几个学生:
“比起解释一些抽象的理念,我还是更习惯用真实的案例来讲我们的故事。听完这些学生的申请故事,我相信你就会理解拜雅想做的是什么。”
来自上海顶尖国际学校的小Y从小到大都是被同学们仰望的学霸。在同龄人还没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思考的时候,小Y已经很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了。自驱力强大的小Y不仅在学校一路保持高分,还积累了非常丰富高质量的活动和奖项:运动项目最高拿到亚洲金牌、辩论和写作在一众大佬中也是TOP水准:校刊主编、有丘成桐、John Locke等大奖在手......小Y原本是打算DIY的,在接触拜雅之前,她就已经搞定了活动列表和文书初稿。虽然信任小Y的能力,但小Y妈也深知学霸和藤校之间不是理所当然的等号。美国大学高度重视申请者的个性,很多学霸曾在如何展现自己的特质这一关折戟。申请只有一次,小Y妈希望由专业负责的申请机构把关活动文书。但这非常考验顾问老师的共情能力和负责程度,他们一定要能够真心欣赏小Y,愿意在她的身上花时间探索挖掘,呈现出她的特质,只有这样才能让挑剔的小Y信服。九月,小Y一家在拜雅上一届学长的推荐下认识了梁老师。在看过小Y的材料后,拜雅的老师们坚定地提出让小Y出乎意料的决定:文书要重写。拜雅老师们表示:“你的文书初稿罗列了许多活动,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各种成就,这种堆砌看似优秀,但越这么做,走入的误区越深,这也是很多学霸们的文书都会出现的问题——过于沉浸于展示自己的‘肌肉’”。“活动列表里的十个空位和描述已经足够你展示自己做过的事了,招生官更想在文书里看到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和小Y的相处中,拜雅老师们慢慢发现她是个真正意义上的侠女——在很小的年纪就敢站出来为同学发声,敢于和不公现象抗争。她还有满满的好奇心和活力,总是乐此不疲地探索自己不熟悉但感兴趣的领域。这些都是小Y原本的材料里没有展现的内容。而恰恰是这样与众不同的本质才是让真实的小Y在文书中闪耀起来,同时,拜雅老师们真心觉得,能拥有小Y这样的学生才是大学的幸运。经过和拜雅老师们的反复沟通,小Y决定把文书推翻重新来过,用她生活里的几个小故事来回应美国大学文书一直在问的:你是谁?同时,拜雅老师也给小Y看了很多文书范例,跟她详细地讲解文书好在哪里,修改文书的时候,一段一段地跟她去讲可以怎么修改,可以说是手把手教她申请文书的思维、写作方式、怎么呈现personal的部分。在写文书的过程中,小Y也越来越了解自已,更知道怎么在文书里写出自己的思考和个性,把写文书当成一种享受。小Y:“大到重写文书,小到简单的措辞,所有我接触过的老师们都会在修改旁边加一个解释的备注。我觉得这一点对我个人帮助很大,因为不但可以让我边写边学,在后面的文书直接规避一些问题,也让我写的很踏实,会觉得知道自己每一步都在做什么,而不是单纯被老师们推着走。”“为了改文书和头脑风暴,拜雅老师经常要陪我在拜雅留到很晚,但是因为每次都是收获满满的离开,所以累并快乐着!”今年小Y收获满满,不仅充实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申请季,还成功斩获了宾大、杜克、UCLA、牛津PPE、LSE等名校offer。IB 37,托福不到100,Yoyo的学术底子无疑是很薄弱的,可能在一些留学机构的面试阶段她就被刷了下来。但刚和Yoyo接触的时候,梁老师最想知道的是:如果她的时间没花在学习上,那她花在了哪里?了解到低分背后的故事后,梁老师反而很庆幸拜雅遇到了Yoyo。在梁老师眼里,Yoyo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活动家,她所有活动量加起来几乎是一个正常学生3倍!连日常工作量巨大的拜雅老师们都要尊称她一声“劳模小姐”。Yoyo的梦校是Williams和Wellesley,说实话,这在一些留学机构看来多少有点痴人说梦,学术不达标却心气太高,属于绝大多数顾问都会婉拒的孩子。“梦校就是要试试呀,不然怎么叫梦校呢?所以我们没有打击,而是尊重她的想法,有梦就追。我们要做的则是想出策略去弥补她分数上的不足。能把孩子全部的才华和长处发挥出来也不错。”首先,拜雅在择校上做了取舍,像Wellesley就不强制要求托福,正适合曾经在托福考试中苦苦挣扎的Yoyo。其次,是她非常的Diversity,活动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而且每一项都亲力亲为:· 主持过学校年度晚会,是总导演也参与全程活动
· 和闺蜜一起创办了校园季刊,一个做文编,一个做美编,
· 参演了5-7个不同的戏剧,既做导演场记,也做服装布景,还自己写剧本
· 除此之外,更是摄影、设计等领域多面开花
一天24小时,在这样密集的活动安排下,IB还能拿到37分,Yoyo属于把自己逼到极致了。“Yoyo经历的太丰富,执行力也很强,更适合做‘减法’。她没想过自己得停下来做复盘思考,所以需要一个人来帮她整理所有的事情,去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大多数申请者还在想方设法凑满自己活动列表的时候,拜雅却是千方百计在Yoyo的活动上做取舍。“Yoyo 的活动量有多大?我们那时候每周固定打两个小时电话,记录、梳理、筛选活动,前后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弄完,之后还要调整逻辑删减,翻译成英文,再修改...每一项都是大工程。我们删掉了差不多70%的活动细节,浓缩再浓缩,尽可能多地向招生官展现她的多样性。”在文书上,团队也遵从了Yoyo的想法,不曲解事实,不升华结尾,不用大人视角写文书,用尊重、支持和相信的态度陪伴孩子,讨论多次,最终写出了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文书。“所谓规划,不是要规矩那个孩子,而是顺着孩子的劲儿,发挥他们的才华、争取一切可能,这才是我们顾问要做的事情。”在拜雅团队的努力下,Yoyo最终拿下了梦校Wellesley的Offer,她总结道“非常感谢拜雅,像一个陪你一起申请的了解你的朋友,牵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往前走。”谈到为何拜雅能成为“黑马制造机”,梁绮涵分享了2点秘诀。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成长”是梁绮涵反复提到的词汇。“我们与其说是留学顾问,更像是在做天使投资人,我们在投资未来的绩优股。有些孩子很有特色,但别的机构怕风险太大往往不会接受。没关系,我来做VC投资,我来做天使投资人,我看好他们。”现在的留学申请有些病态的趋势,学生和顾问一碰头就开始对Checklist——SAT多少分、托福多少分,达标了被接纳,不达标就被扔进垃圾桶说做不了。没有人让孩子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想法,在很多顾问眼里这些甚至不值一提,但在拜雅眼里,这些特质却异常珍贵。“功利点来讲,名校其实并不缺学霸,这世界上学习好的孩子太多了,都挑花了眼。名校更看重你的‘不同点’,你用什么形象去做申请,你到底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点,这才是招生官要看的东西,只会一股脑学习反而落了下风。”“就拿Yoyo来说, 她的活动是很多学霸都不敢说自己能比她做得更好的,这些都是要用文书、活动列表和作品集去讲的故事,才能让人眼前一亮。”正是从天使投资人的角度出发,拜雅集结了大量的资源,用1:4的师生比,8位外籍文书顾问,9位中方顾问,全方位支持孩子的申请与成长。做留学媒体多年,我们见过太多难以言语的现象,其中最泛滥的就是“流水线申请”,几个老师一条产业链,每人一个步骤,来了学生把所有经验往上套就行。“申请应该是定制化的,它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面对每一个申请者都没有标准答案。就算是有过不错榜单的机构,也不该说用一个模版来套在学生身上,我觉得这样没法让学生真正被看见,他只是成为了别人的影子而已。”“我们不希望把一个圆形塞到一个方框里面,也不希望方框去符合圆形。哪怕你可能猜到耶鲁喜欢三角形,那也不该因此把自己弄成三角形,我不觉得这是一个成功的事情。”“包装”,在拜雅学会是个禁忌词。梁绮涵认为应该用做设计的心态来做申请,设计不该有Repeat,这既是对艺术的极大侮辱,也非常不尊重艺术品本身。“拜雅做的事情有点像是日本园艺,我们并不是刻意地去塑造一个植物,要它长成特定样子。我们希望它能基于自己已有的内在,长出自己的样子来。奇奇怪怪也没关系,和别人不一样也没关系 ,这就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我们离开的时候,时间接近晚上了,外面的天色昏沉,但这个衡山路小院里的灯却格外闪亮,就像是港口的灯塔,为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正如拜雅在做的事情一样,明明可以设置条件掐尖录取,靠榜单大赚特赚,拜雅却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让所有人都闪耀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