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L4缓存,有望走向主流?

L4缓存,有望走向主流?

科技


根据维基百科,高速缓存(英语:cache)简称缓存,原始意义是指访问速度比一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快的一种RAM,通常它不像系统主存那样使用DRAM技术,而使用昂贵但较快速的SRAM技术。


当CPU处理数据时,它会先到Cache中去寻找,如果数据因之前的操作已经读取而被暂存其中,就不需要再从随机存取存储器(Main memory)中读取数据——由于CPU的运行速度一般比主内存的读取速度快,主存储器周期(访问主存储器所需要的时间)为数个时钟周期。因此若要访问主内存的话,就必须等待数个CPU周期从而造成浪费。


早在PC-AT/XT和80286时代,并没有Cache,CPU和内存都很慢,CPU直接访问内存。但到了80386的芯片组增加了对可选的Cache的支持,高级主板带有64KB,甚至高端的128KB Write-Through Cache。


到了80486 CPU里面,则加入了8KB的L1 Unified Cache,当时也叫做内部Cache,不分代码和数据,都存在一起;芯片组中的Cache,变成了L2,也被叫做外部Cache,从128KB到256KB不等;增加了Write-back的Cache属性。Pentium CPU的L1 Cache分为Code和data,各自8KB;L2还被放在主板上。Pentium Pro的L2被放入到CPU的Package上。Pentium 3开始,L2 Cache被放入了CPU的Die中。从Intel Core CPU开始,L2 Cache为多核共享。


CPU的缓存曾经是用在超级计算机上的一种高级技术,不过现今电脑上使用的的AMD或Intel微处理器都在芯片内部集成了大小不等的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通称为L1缓存(L1 Cache即Level 1 On-die Cache,第一级片上高速缓冲存储器);而比L1更大容量的L2缓存曾经被放在CPU外部(主板或者CPU接口卡上),但是现在已经成为CPU内部的标准组件;更昂贵的CPU会配备比L2缓存还要大的L3缓存(level 3 On-die Cache第三级高速缓冲存储器)。


但直到现在,主流芯片还是止步于L3。


缓存的演进


据Quora博主,高级架构师Jerason Banes所说,之所以L4没被采用,这与CPU架构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表示,如果我们如果将时钟回滚到 6502 CPU,您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中也很精确,这主要是因为 6502 使用了冯·诺依曼架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结构,内存、CPU 和 I/O 都根据一个主时钟以锁步方式发生。


这意味着如果 CPU 以 1.4MHz 运行,则内存必须以 1.4MHz 运行,但这这很快成为一个问题。


他表示,随着 CPU 开始加速到 10 MHz,能够跟上的 RAM 变得非常昂贵。而事实上,从 RAM 到 CPU 的物理距离几乎不可能跟上 CPU。此外,RAM 容量的增加(兆字节大小)意味着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控制电路来寻址内存位置。这意味着当您非顺序地读取内存时,内存会变得具有不可预测的设置时间。


对此,行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保留少量 CPU 快速内存,这就是L1 缓存。现在,L1 + CPU 的行为就像旧的 6502 CPU 一样,但它可以调用 RAM,就像它是一个超高速硬盘驱动器一样,可以获取当前不在 L1 中的任何 RAM 块。就像硬盘驱动器一样,CPU 只会等待必要的数据被提取到 L1 缓存中。


这种方法之所以奏效,是因为程序的关键部分往往非常小。足够小到 CPU 在需要返回主内存之前可以花费大量时间运行程序。但美中不足的是——数据与代码。因为一个程序可能会处理大量数据。这会导致 L1 缓存的使用不佳,并导致缓存中出现大量“misses”。所以 CPU 会有效地减慢主内存的速度,这是可以接受的,除了 CPU 比这更慢的事实。


问题是 CPU 正在运行的代码很容易落入“最近最少使用”的桶中,并被淘汰出 L1 以支持正在处理的数据。一旦 CPU 返回到该代码块,它就必须停止并从主内存中重新获取代码。这是非常低效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PU 转向哈佛架构. (以早期的Harvard-1 计算机命名.) 在哈佛架构中,代码与数据保存在不同的内存中。这具有简化数据路径的优势,因为可执行代码来自一组路径,而数据来自另一组路径。更重要的是,通过将 L1 缓存分成两部分(代码与数据),数据永远不会意外驱逐正在运行的代码。


于是我们将 64KB L1 缓存拆分为 32KB 代码和 32KB 数据。


缓存的其余部分用于尝试处理越来越快的 CPU。CPU 时钟越快,电能在时钟周期之间的时间片内传输的距离就越短。由于这是一个无法克服的物理问题,CPU 设计人员开始从主内存“暂存”他们需要的数据。L2 的速度通常是 CPU 的一半,但尺寸更大,因此它可以在 CPU 本身繁忙时按顺序流式传输接下来的几个块。当 CPU 请求下一个数据时,它几乎不需要等待那么长时间,这就是我们获得 256KB L2 缓存的方式。


但是L3呢?那个是从哪里来的?


最后一块拼图来自多核处理器。每个内核都想继续工作,但如果每次需要从主内存中获取更多数据时它们都必须落后于对方,那么它们就做不到。因此,L3 缓存在每个内核上的不同 L2 缓存之间充当缓冲区。它将依次尝试为所有主内存调用提供服务,每次都会多拉一点,以增加在 L2 缓存请求时它已经拥有数据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 L3 的数量往往会随着核心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内核越多,它们就越有可能进入主内存的“战斗”。


资料显示,L3 缓存在 Nehalem(第一代酷睿 i7 系列)中成为主流,这是第一个单片四核 CPU 芯片,这意味着所有 4 个内核都在同一块硅片上。相比之下,它的前身 Core 2 Quad 由同一封装上的两个独立 Core 2 Duo 芯片组成。



为何止步于L4?


在这部分开始之前,我们必须申明,虽然L4目前没有被主流采用,但IBM早在2000年代就在其自己的某些X86芯片组中添加了L4缓存,并在2010年在System z11大型机的NUMA互连芯片组中添加了L4缓存。


据了解,IBM的z11处理器具有四个内核,每个内核具有64 KB的L1指令和128 KB的L1数据高速缓存,以及每个内核1.5 MB的L2高速缓存和在这四个内核之间的24 MB共享L3高速缓存。z10的NUMA芯片组具有两排96 MB的L4缓存,总计192 MB。


在谈到为什么没有用到L4缓存的时候,知乎用户tjunangang在一个问答下面回应直言——缓存太占地方,而且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不划算。他表示,如下图所示,三级缓存差不多占据了两个核心的面积,如果加上四级呢?五级呢?要知道缓存容量都是急速递增的,如果有四级缓存,单独的缓存面积就比整个现有的CPU大。



在tjunangang看来,如果继续引入L4缓存,可能引致下述问题:


1.同样的晶圆,原本能生产32块CPU,加上四级缓存可能10块都生产不了,价格暴涨没人买账。

2.核心面积大,功耗大,发热量大,对散热设备要求高,与未来发展趋势对着干..    而且核心面积大,良品率低,比较悲剧的是容易碎(我按碎过好多块)

3.堆缓存这种方式,明显是土豪作风,要知道intel早期处理器连L3 Cache都没有。而且关键的问题是,你单纯的堆缓存,早晚有一天会混不下去,和之前攀主频的竞赛类似,还不如想办法去提升架构。

4.对于整体性能的作用,L1 cache最大,L2次之, L3甚至不到L1 cache的十分之一。若是不计成本的话,加到L4还有情可原,加到L5其实已经和系统内存差不多了。


知名博主“老狼”则表示,目前已经有L4了,它有两种形式,分别是eDRAM和Optane DIMM。例如在英特尔的Iris系列中,就有一块高速DRAM被放入Package中(eDRAM),它平时可以充当显存,也可以被设定为L4缓存。


曾经任职于Cray Research,Sun Microsystems,Oracle,Broadcom,Cavium和Marvell的芯片架构师Rabin Sugumar在接受nextplatform采访的时候表示,并没有人规定L4缓存必须由嵌入式DRAM(就像IBM对其芯片所做的那样)或更昂贵的SRAM构成。


根据他的观点,就目前而言,我们的L3已经很大。因此关于L4缓存,Rabin Sugumar也认为也许是eDRAM,甚至是HBM或DRAM。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看起来很有趣的是——L4高速缓存实现是将HBM用作高速缓存,而不是延迟高速缓存,而不是带宽高速缓存。


“这样做的想法是,由于HBM容量有限且带宽较高,因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性能提升,并且在带宽受限的使用案例中我们确实看到了显着的收益。缓存未命中数。但是,就性能和成本而言,需要做的数学就是添加另一个缓存层是否值得。”Rabin Sugumar说。


有那么多人发布如此多观点,在笔者看来,Intel才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日前,他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分享?


即将走向主流?


据外媒tomshardware报道,英特尔即将推出代号为 Meteor Lake 的处理器,将配备 L4 缓存的非官方信息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而现在, VideoCardz 发现的一项新英特尔专利表明,英特尔已经准备好代号为 Adamantine L4 的高速缓存块,这将可用于某些 CPU。


“该 IC 可以在某些应用中与 AMD 的 3D V-Cache 竞争,但该小芯片不会仅用作性能助推器。”VideoCardz表示。



该专利表明,英特尔的 Adamantine(或 ADM)缓存不仅可以改善 CPU 和内存之间的通信,还可以改善 CPU 和安全控制器之间的通信。例如,L4 可用于改进引导优化,甚至在重置时保留缓存中的数据以缩短加载时间。


报道表示,虽然专利本身没有提到 Meteor Lake,但随附的图像清楚地展示了一个处理器,该处理器具有利用Intel 4工艺生产的两个高性能的 Redwood Cove 和八个节能的 Crestmont,此外还包括一个基于英特尔 Gen 12.7 的图形小芯片,还有一个包含两个以上 Crestmont 内核的 SoC 块,以及一个使用英特尔 Foveros 3D 技术互连的 I/O 小芯片。该描述对应于英特尔的 Meteor Lake 处理器。


同时,Adamantine L4 缓存可用于 Meteor Lake 以外的广泛应用。



英特尔在介绍该专利的时候表示,下一代客户端 SoC 架构可能会引入大型封装缓存,这将允许新的用途。


他们认为,L4(例如,“Adamantine”或“ADM”)高速缓存的访问时间可能比 DRAM 访问时间短得多,后者用于改进主机 CPU 和安全控制器通信。实施例有助于保护启动优化方面的创新。重置时具有更高预初始化内存的高端芯片增加了价值,可能会增加收入。在重置时让内存可用还有助于消除传统 BIOS 假设,并为现代设备用例(如汽车 IVI、家用和工业机器人等)提供支持,这就推动产品走向新的细分市场。


也就就说,L4缓存要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3381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中国SiC,“挖坑”了吗?

苹果,终于在芯片上认命

台积电,敲响了警钟?


半导体行业观察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


识别二维码,回复下方关键词,阅读更多

晶圆|集成电路|设备|汽车芯片|存储|台积电|AI|封装

回复 投稿,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小鸡毛着急向主人秀新技能,看完后笑死了!原来这是缓存啊,被虐了!重磅!L3/L4即将「放行」,NOA/V2X规模化窗口期开启微服务架构中多级缓存设计多云缓存在知乎的探索:从 UnionStore 到 Alluxio修改几行代码就让 LLM 应用提速 100 多倍!这个团队两周搭建 ChatGPT 缓存层,曾被老黄 OpenAI 点赞本地缓存之王,Caffeine保姆级教程每个人1年都要吃1斤虫!未来,吃虫才是主流?44岁黄海波罕见露面,退居幕后教演员,妻子靠《狂飙》赚钱养家大型分布式系统中,缓存就该这么玩台式机(I7-8700/8g/gtx 1060/16g固态缓存盘+1t 硬盘)跑大部分游戏无压力,可升级至16g内存。RoboTaxi每天烧4300万,L4巨头摊牌:最多再撑一年人脑缓存太低,所以你家孩子绝不能死记硬背,因为肯定记不住谷歌 I/O:全新大模型,赋能「全家桶」;广汽埃安+滴滴,2025 量产 L4 车型;加入通话功能,推特变微信 | 极客早知道最好的缓存数据库,不接受反驳!技术派中的缓存一致性解决方案父母移民批签数据更新!澳国立麦考瑞大学校友申硕直接减免10%学费?雇主担保或变主流?爱上一个人需要多少时间?缓存数据一致性探究MySQL 数据同步到 Redis 缓存, so Easy !为卡特总统祈祷SpringBoot项目中使用缓存的正确姿势,太优雅了!出租案例|Bothell4房学区房5天成功出租了 猜猜租金多少?穿过人山人海,谁是A股主流?几道减肥瘦身健康美食修改几行代码就让LLM应用提速100多倍!这个团队两周搭建ChatGPT缓存层,曾被老黄OpenAI点赞让 GPT-4 帮我设计一个分布式缓存系统,从尝试到被我逼疯!狗狗离世后向主人托梦位置:还想做你的毛孩子,来带我回家!分页列表缓存就该这样设计!基于Go的缓存实现AMD EPYC Genoa-X CPU 曝光:配备 1.25GB 缓存,预计将于年内推出【风味信箱】近期光伏板块逆势走强,有望走出连续反弹行情?如何看待充电桩板块的持续性表现?英特尔专利证实 Meteor Lake 处理器用上 L4 四级缓存,消息称可达 GB 级别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选段高性能的本地缓存方案选型,看这篇就够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