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新周刊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荣誉典礼在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剧院举行。
坚持个体视角与人文关怀是刀锋图书奖的底色。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的主题是“众声与独白”,我们希望在时代巨浪的轰鸣下,捕捉到个体的、集体的、近处的、远方的声音,在众声中,听见独白。因为“刀锋”,我们得以让更多的好书,见到属于他们的读者。
止庵、史航、孔亚雷在“小说的可能性”中聊了聊他们2022年度小说阅读的感悟。15日晚,在现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许纪霖,澳门大学历史学教授王笛,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编剧、策划人史航,作家、学者止庵,主持人陈鲁豫,写作者、策展人祝羽捷等嘉宾,和观众一同见证了2022年度12本“刀锋好书”和9个单项荣誉的诞生,共同倾听这一年的“众声与独白”。主持人陈鲁豫在新周刊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荣誉典礼上分享阅读体验。本届刀锋图书奖推委会由毕飞宇、陈英、花蚀、李彬彬、李静睿、梁文道、梁永安、六神磊磊、陆大鹏、罗新、史航、王笛、王昱珩、许纪霖、严飞、张莉、赵冬梅、止庵、周晓虹、祝羽捷(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20人组成,涵盖历史、社科、文学、艺术和科普领域。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奖项经由推委会和新周刊硬核读书会审慎评议得出。在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的年度榜单里,我们能窥见世界的参差、时代的潮流涨落,以及对个体和群体的深沉关切。12部作品获得“2022年度刀锋好书”,包括《翦商》《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始于极限》《捉住那只发情的猫》《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陶庵回想录》《中国大猫》《制造消费者》《浪的景观》《浪游记》《亲爱的蜂蜜》和《毫无意义的工作》。获得“年度刀锋作家”的是青年作者林棹,她以《流溪》惊艳亮相,又以更为成熟的《潮汐图》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南方语法,成为“新南方写作”的标杆人物。获得“年度刀锋译者”的是btr,他为伍迪·艾伦翻译《毫无意义》,精准复刻了伍迪·艾伦的腔调和语感。95后设计师山川获得“年度刀锋设计师“,他以每年设计二三十件作品的强度,在大众性与个性化表达之间寻求平衡,坚持有趣、有用的视觉传达。两位前媒体人程衍樑与杨一,获得”年度刀锋创变者”。他们从《忽左忽右》起步,联手创建JustPod,探索播客+新样态,如播客+视频、播客+其他平台,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播客平台“小宇宙”获得“年度刀锋平台”。它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中文播客平台,是听众进入播客世界的通道。获得“年度刀锋出版品牌”的明室Lucida,以《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火爆"出圈",以《在绝望之巅》直击当代人的心灵困境。“年度文化空间”授予朵云书院黄岩店,它是栖居在永宁江畔的一朵“超现实之云”,隐在云雾中。锺叔河先生获得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的“年度致敬”奖项。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的“年度致敬”,颁给93岁高龄的锺叔河先生。他是上世纪最杰出的出版家之一。虽然前半生历经磨砺,49岁“半路出家”从事图书出版,但他厚积薄发,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陆续策划并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曾国藩全集》《周作人散文全集》等大型系列图书,影响了一代国人。在92岁之龄出版涵盖他所有著述作品、共320余万字的《锺叔河集》,堪称编辑典范、学者楷模。93岁的锺叔河先生,如今因病困在斗室中,虽然身体冲不破禁锢,但他始终保有清醒的头脑和自由的灵魂。他专门为刀锋图书奖录制了视频,寄语年轻人“要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人类追求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结束”。活动中,许纪霖、王笛分享了他们对2022年历史、社科类图书的看法;严飞、王计兵、胡安焉以“悬浮时代的都市异乡人”为主题进行了对谈;止庵、史航、孔亚雷在“小说的可能性”中聊了聊他们2022年度小说阅读的感悟;陈英与祝羽捷以“听见女性的声音”为主题分享了有关女性主义的思考。现场的分享金句频出,鲁豫分享她过去一年的阅读与思考时说“为了生存,为了活着,我们要讲述、要写作、要阅读”;“外卖诗人”王计兵的“我就是想用文字纪录我们这一代人是如何度过这一生的”;胡安焉的“能够坚持写作的人,往往不是天分最好的人,而是写作对他们的生活有特殊意义的人”......这些金句打动了无数现场观众和观看直播的网友。陈英与祝羽捷以“听见女性的声音”为主题分享了有关女性主义的思考。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荣誉典礼的最后,新周刊杂志社社长孙波分享了对刀锋图书奖的回望与对未来的展望,宣布下一届刀锋图书奖的主题为“浮光与永恒”——“2021年,我们用‘低音与棱角’开启寻找好书的旅程;2022年,我们在‘众声’中,听见‘独白’。个体和多元,构成了刀锋图书奖最重要的两面。2023年,刀锋图书奖要往哪里去?我们想到了‘浮光与永恒’,我们想和读者们一起,于浮光中,捕捞永恒。”4月15日荣誉典礼当天,我们还邀请到了“地摊诗人”隔花人,在大屋顶刀锋图书奖活动区域为随机物品和随机读者写诗。下午三点,在“历史的微声,汇聚成河”为主题的分享中,王笛、许纪霖、止庵从学人的视角,带我们进入北京、上海、成都三座风格不同的城市。王笛教授关注到城市之中语言的变化,他说城市的语言发生变化,文化也在发生变化。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在时代大潮里如何保留传统,这是我们可以思考的问题。止庵则认为人们看城市的时候,应当意识到城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许纪霖教授则强调,一座城市宝贵的是独一无二的地方,不是全球化的地方。晚上七点半,鲁豫、史航、周嘉宁三位不同背景的重量级嘉宾则带来了“光影之外,书页之中”分享会,主题聚焦于电影和书本的城市如何成形。以周嘉宁创作《浪的景观》里描写的世纪初的城市为线索,鲁豫、史航也讨论了他们的阅读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城市。鲁豫认为对不同书籍的阅读,甚至是那些看起来并不高大上的书,让她了解不同文化里的城市。史航则从自己写作《野生动物在长春》的视角出发,希望人们能够给各自生活的城市更多的观察。周嘉宁则说,在书写与生活中,她会成为一个世界公民。
它是投向“现代工作的悖论”的一把标枪。一方面,工作赋予生活终极意义;另一方面,人们憎恨自己的工作,认为它们毫无意义甚至有害,倦怠也就成为生活的常态。它愤怒的表达,得到自嘲为“卷心菜”、不想卷却不得不卷的“打工人”的共鸣。它提醒人们反思自己在系统里的境遇,并重新审视自身,思考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是我们应该在世间留下的、什么则是不做也可以的。它是周嘉宁的回顾之书,她带着和自己同龄的主人公,返回那个“青春开场得太过盛大”、世纪之交的年代,捕捉浪潮之中个体的兴奋、紧张、游移与观望。纵使浪潮散去,记忆在反复回想中被修正,但浪潮激荡所带来的震颤,至今仍有回响,于是体现为周嘉宁花了几年时间记录和描写“各种形态的浪,水的阴影与分界线”。当我们回到彼时彼刻,不要忘记,“我的朋友在等我”。它是一部“非典型”游记,所谓“浪游”,即不为旅行而旅行的、随心所欲的、个人化的行走,不需要攻略,也不提供标准答案。三位作者,六手联弹,共同书写“乡愁”“浪漫”以及“异常”,呈现因视角各异而观感不同的风景,写就献给山川河流的情诗。它关乎“家乡”和“异乡”,旅人们在异乡寻找家乡的影子,遇见过去的自己,毕竟,“没有一次旅行不是回到家乡”。这是一部关于德国人的集体传记,书中选取了六七十名个体所组成的多层次样本,将宏大叙事分解成一个个关于生存和恢复的个体故事;这也是一部关于20世纪的人类话剧,作者如同导演,以文学化的手法重述个人记忆,展现那一代德国人与历史进程紧密交织的生活轨迹——中断、撕裂与自我转变。它告诉我们:一切并没有结束,对过去的批判性共识仍然有力。它是笛安给这个规训世界带来的甜蜜的温暖,正如同爱情可以重建生命的想象,孩童的柔软亦然。孩童与大人,互为镜像,彼此辉映。在伴随孩童成长的过程中,大人不断回到原来的自己,愿意等待一朵花开,愿意展露对世界的好奇,这是笛安与书中主人公的共同体悟。它也是一部和解与成全之书,故事的结尾,男女主人公希冀百年好合,因为“我们这些幸存者别无选择”。它是一部话题之作,无论是两位对谈者年龄、经历的悬殊,还是所谈论的诸如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自由等主题,以及她们所采取的书信往来并耗时一年的古典式对话方式,都自带讨论度。它又不仅仅是话题之作,上野千鹤子对铃木凉美的犀利解剖背后,是对女性成长和觉醒的殷切期盼,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它促使我们直面当下的性别议题,而不是视而不见或自欺欺人。它是一部从故纸堆中被打捞出来的个人回忆录,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年度惊喜。其作者陶亢德,编辑过《生活》《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与鲁迅、周作人、郭沫若、林语堂、丰子恺、老舍、徐訏等作家有密切来往。他的记录还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化现场,如林语堂的生财妙招、老舍的真假发言等。它从尘封四十载到最终得以出版,即是对“命运”二字的诠释。它是2022年度公认的震撼之作。作者李硕直面历史的深渊,基于现代考古学的最新发现,与传统经史相互参照,锚定商朝的“人祭”制度,勾勒出一段三千多年前的黑暗史。李硕以《失落的文明》丛书为范本,学习通过考古现场复原历史的写法,使这部47万字的历史类非虚构作品兼具专业性、文学性和故事性。在被深渊反噬还是凝视深渊之间,李硕选择了后者,他的凝视也因之更显深沉而意义重大。它是“五四”运动同龄人、翻译名家杨苡的自传,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微缩在一个人的记忆里。杨苡固然记忆力惊人,讲述了诸多“正史”之外的细节,学者余斌持续十几年的访谈和记录,亦功不可没。它是杨苡站在人生终点回顾过往的“碎碎念”,旧事如梦,而她常挂在嘴边的是“好玩”二字,这种达观也影响了她对记忆的筛选和讲述方式。随着时间推移,这样一部私人史的价值将越发彰显。它是东北作家谈波的第二部小说集,书中的主人公们,与生活、宿命“死磕”——有时候是石头磕石头,有时候则是鸡蛋不得不磕石头,后者是谈波更想呈现的。书中收入的12篇中短篇小说,被比喻为12根火柴,有的温柔、温暖,有的灼热、猛烈,都有着让人一头扑进去的能量。而谈波的文字,类似于刀劈斧凿的木刻画,线条狠而简洁,由此产生力度感、速度感。它是一部关于中国大猫的全纪录,从物种介绍到种群现状和保护,以及来自一线科研人员的观察笔记,在中国有分布的13种野生猫科动物尽收其中。它也可以视为纸上的“大型吸猫现场”,有虎、豹、雪豹那样广受关注的著名大猫,也有因萌样走红的兔狲、欧亚猞猁等“网红小猫”,还有云猫、丛林猫、荒漠猫等神秘小猫。在肉身被困在格子间的当下,自然是最好的解药,让我们一起守护自然、亲近自然。它是消费社会理论入门书,从马克思、凡勃伦到鲍德里亚,作者从历史视角梳理了19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消费主义的演变。它也是沉迷于“拜物情结”的消费者的必读书。人们通过消费“发明”自己的身份,通过商品的符号价值让自己进入某种“人设”,因而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而它的出现,让人认清消费的本质,转而追求低物欲、高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站在好书背后的人——新锐的写作者、优秀的译者、杰出的出版人和推广人等,也都应该被我们看见。他是上世纪最杰出的出版家之一。虽然前半生历经磨砺,49岁才“半路出家”从事图书出版,但他厚积薄发,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陆续策划并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曾国藩全集》《周作人散文全集》等大型系列图书,影响了一代国人。在他看来,“走向世界”是全世界所有人面临的共同课题,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人类追求进步的过程,永远不会结束。他还是笔耕不辍的学者和散文家,在92岁之龄出版涵盖他所有著述作品、共320余万字的《锺叔河集》,堪称编辑典范、学者楷模。93岁的他,如今因病困在斗室中,虽然身体冲不破禁锢,但他始终保有清醒的头脑和自由的灵魂。她以《流溪》惊艳亮相,又以更为成熟的《潮汐图》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南方语法,成为“新南方写作”的标杆人物。她的文字,仿佛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湿润、浓稠,将读者引入令人眩晕的南方之境;所融入的粤方言词汇,既是障碍,同时也激起探索的欲望。植物、江流、鸟和风,乃至《潮汐图》中的巨蛙,成为她的知觉之源和视角所在,并以此驱动文学叙事,编织文字的迷宫。他曾是会计师Stanley,现在是写作者、译者、艺术评论人btr,或许更愿意被称为“城市漫游者”。他是小说迷、电影迷,为波拉尼奥开了一家“2666图书馆”,为保罗·奥斯特翻译《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冬日笔记》,为阿巴斯翻译《樱桃的滋味》,为伍迪·艾伦翻译《毫无意义》——他就像隐在文字后面的“忍者”,精准复刻了伍迪·艾伦的腔调和语感。翻译之于他,是“为爱发电”,也是某种“风格练习”。它以《良宽歌句集》在业内崭露头角,以《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火爆“出圈”,以《在绝望之巅》直击当代人的心灵困境,以《永航员》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这个成立仅三年的文艺向小众出版品牌,致力于提供关于“观看”生活、历史及未来的方法论。从文学经典到流行文化,从女性主义到教育理念等种种议题,它希望带来世界的光芒和人性的温度。他们是前媒体人,带着在媒体行业积攒的人脉和先锋话题、深度资讯挖掘能力,加入发展迅猛的播客行业,见证了个人力量的崛起,并成为行业变革者。他们从《忽左忽右》起步,联手创建JustPod,使之不仅成为拥有近20档原创播客节目的播客厂牌,更成为具备全案策划能力的专业内容服务商。他们正在探索播客+新样态,如播客+视频、播客+其他平台,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他是“95后”新生代设计师,从王菲专辑《敷衍》到艾丽丝·门罗的《传家之物》、松本清张的《绚烂的流离》、王占黑的《小花旦》、玛吉·尼尔森的《蓝》等图书,入行8年的他,已形成风格化的设计语言。他秉持设计服务于内容的原则,以平均每年设计二三十件作品的强度,在大众性与个性化表达之间寻求平衡,坚持有趣、有用的视觉传达。在实践设计理念的道路上,因为年轻,他还有着更多可能性。它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中文播客平台,是听众进入播客世界的通道。它也是赛博空间的平行宇宙,目前入驻的3万多个播客就像一个个星球,而听众则是宇宙漫游者,在鲜活、平等、愉悦的氛围中,总能遇上来自同一星球、有着相似趣味的人,获得在这个时代越发稀缺的高质量互动与交流。在这里,能够听到新信息、新观点、新思想、新情绪,更能看到中文播客多元化的样貌。它是栖居在永宁江畔的一朵超现实之云——云雾在江上漫起,书院则隐在云雾中。在这里,“云”既是隐喻,也是无处不在的形式符号,有覆盖所有建筑背景空间的“白云”,也有提炼自黄岩著名的橘子的“橘云”。它是设计师通过空间和光影的巧妙编排构成的一个真实梦境,不必在意身在何处、时间又如何流逝,只需相信,纵使现实有诸多束缚,通过阅读仍能保持灵魂的自由。这是一项默默坚守了16年,至今仍步履不停的公益项目——华润怡宝百所图书馆计划,迄今共捐建落成怡宝乡村公益图书馆235所,募集图书过百万册;这也是一场以“悦读”为主题的乡村文化振兴活动——从“孩子给孩子推荐的书单”到组织乡村儿童读书会,华润怡宝希望通过“书”与“人”的连接,有效改善乡村儿童阅读环境,实现“怡起悦读,陪伴成长”,让“悦读”见证美好中国,为孩子们打开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