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移动影像大战中的「人文」突围
2023开启后,在寒冬中蛰伏已久的智能手机大盘迎来回暖信号。3月以来,各厂商密集发布高端旗舰作品。其中,移动影像仍然是品牌输出强度最高的管道,这里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高重叠度的竞争加剧了手机影像的内卷。就行业现状而言,厂商之间的竞争逐步陷入失焦、趋同等困境。从极致像素、计算摄影到大底影像,无人知晓哪一把才是经得住市场考验的金钥匙。但不变的真理是,只有真正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玩家才能从中破局。
近期,小米13 Ultra正式发布,试图给出一条可期的突围路径。在繁杂的答案种类中,小米的风格是追根溯源、不浮于表面,从源头找到发力点。而影像的原点,是光。以光为始,小米在硬件上闯出一条“光学镜头小型化”的新路子,实现徕卡光学的重大突破,让移动影像从“数码味”回归“光学味”。
“以光为原点”的战术投射出小米选定的人文影像战略底蕴。追光是表象,其实质是对于影像回归人文的追求。和“做感动人心的产品”一样,小米13 Ultra也试图成为打动人心的移动影像终端——而懂得人心,是更高级和更真诚的人文引领。
突围影像之巅
时间倒推20年,从2000年到2003年,早期手机厂商用三年时间,将摄像头的像素从11万提升到了100万。回头看,这样的性能提升甚至不足以称之为跳跃式发展,但对彼时的市场而言已是足够惊喜。
紧接着,这个数字在接下来的一年之内从100万跃升至500万,用户和市场都开始意识到,手机在影像能力上将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后来的故事外界十分熟悉,随着影像功能在手机体验的地位与日俱增,以及以高通骁龙为代表的手机SoC性能大幅提升,摄像头像素迅速突破千万,直破1亿像素大关,而画面清晰度的拔高也明确了智能手机在更大程度上代替专业影像设备的可能性。
于是,对手机拍照像素的极致追求,成为了近二十年间影像功能迭代的一个缩影。与之类似的,还有镜头的数目增多以及性能强化等等。这些朴素需求被行业极大满足之后,移动影像功能在用户端得到了更普遍的认可与接纳。在所有手机产品的迭代方向中,影像功能的地位进一步逼近中心。
至此,移动影像正式对整个智能手机行业提出了新的命题:对于单反等专业影像设备带来的体验,如何让移动影像的用户体验从追赶变为比肩,甚至在某些维度上做到“赶超”?
在行业趋势面前,厂商的影像竞争进一步加剧,从镜头性能、计算摄影,再到大底传感器,玩家在多个维度陆续展开竞技。
面对市场的集体转向,2022年7月,小米宣布启动影像战略升级,涉及理念升级、技术升级、架构升级、生态升级四大层面。影像理念方面,小米打出“人文影像”战略,正式确立“超越人眼、感知人心”的全新影像理念。
小米在当时表示,影像已成为手机的体验制高点,这也将是公司持续投入的战略高地。以与徕卡合作的小米12S系列为首个落点,公司开始以新的战略方向征战移动影像市场。
事实上,在2020年开启高端化战略后,小米已经就影像性能持续释放更大声量。两年后的这场影像升级,只是进一步显现小米高端旗舰产品理念“从性能领先到体验优先”的准确转变。
而这场升级也以小米12S系列的口碑为标志,获得了首战胜利。据了解,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小米12S Ultra、小米MIX Fold2以及小米13系列获得了接近完美的口碑反馈,消费者好评率均超过98%。作为小米高端化战略的重要推动力,小米影像策略也带动2022年小米智能手机高端系列占比有明显提升。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8%,智能手机ASP同比增长超14%。
以光学为原点破局
物理界存在这样一种概念: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它指的是假定存在的一种具有总括性、一致性的物理理论框架,能够解释宇宙的所有物理奥秘。如今行业面对移动影像提出诉求,到底有什么可以解释它的所有奥秘?光,大致就是其中一个可能性极高的答案。
对于小米而言,光是它想要在移动影像上施展魔法的能量来源。此次小米13 Ultra发布,雷军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光,是影像的原点”,一切色彩、影调都在于光。
他回溯道,过去十年,移动摄影受限于体积、技术、工艺和经验,只能在像素数量、感光元件尺寸和计算摄影方向寻找答案,而在感光元件巨大进步后,行业又面向计算摄影解答影像命题。不过,过度依赖计算成像,只会使得移动影像与人们真实的视觉感知相去甚远。
对此,小米与徕卡达成了深层次上的共识,认为光学问题,最终还是要用光学来解决。如果说12S系列之下小米和徕卡的首度合作,是小米影像战略升级的第一篇章,那么13 Ultra将要开启的便是二者联手共创的“回归影像原点”的第二篇章。
为呈现这场与光有关的移动影像全新篇章,小米13 Ultra的首要任务是向过度计算摄影之风说不,它最直接的回应是带有变革意味地搭载了一颗徕卡Summicron镜头。这颗镜头由小米与徕卡共同设计、开发,实现了对徕卡光学镜头小型化的重要突破,不仅完美继承徕卡相机镜头的极致光学能力,还完成了对光学性能、小体积、大光圈以及经久耐用的最佳平衡。
就技术路径而言,镜头设计采用了“超高阶偶次多项式”,镜片拟合精度达到纳米级,逼近光学极限。多层镀膜大幅度削弱了眩光和鬼影,并提升了在极寒和极热环境下的稳定性。其中,纳米级的工艺对生产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小米也以“镜片优中选优”作为积极回应,据介绍,这一过程良率甚至不足10%。
硬件创新之外,小米13 Ultra搭建了全面强大的专业光学系统,在焦段、光圈、影像算法和徕卡色彩等维度上,均对“光”提供了足够支持。具体而言,小米13 Ultra配备全焦段徕卡光学四摄、全焦段大光圈,主摄搭载一英寸IMX989传感器,可实现ƒ/1.9或ƒ/4.0的两档可变光圈切换。同时,小米影像大脑持续提升其全焦段抓拍、全角度夜景的专业影像能力。
至此,移动影像真正具备了出色的光学表现,从底层上拥有了专业影像设备一般的创作能力。徕卡移动研发与工程部门总监Pablo Acevedo Noda表示,这是小米与徕卡影像战略合作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光学技术解决光学问题,可以视作“移动影像的成人礼”。
这诚然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事实上,工业变革史中从不缺乏这样的故事——由一个细节上的创新性变革,带来了一种产品乃至整个行业的繁荣。小米迈出的这一步,恰好带有这样的意味。
从人文影像到人文科技,新周期已来
在把握了“光学”这一筹码后,小米在这场影像突围赛中的胜算再度增加。这不仅仅因为走对了“光学”的技术路线,更深处是源于它所依靠的人文科技立场。
草莽阶段的影像竞技,像秀肌肉一般在堆料上你来我往,这种对性能的攀比既原始又赤裸,在一定时间内是有效的,但长期来看,单一的性能维度注定要向更切实的体验维度发生转向。
小米预察到了这一风向,并早已付诸行动。在去年那场影像战略升级中,小米坚定选择了“人文影像”这一方向,从用户端而言,即让每一个用智能手机记录影像的人,在每次摄影都能拥有直击人心、顺应人性的体验,而这也是影像竞技最应有的追求。
落实到产品上,基于前述光学系统及影像配置,小米13 Ultra大胆探索人文影像空间,首次推出“街拍模式”。据介绍,这是以街头摄影师常用的“超焦距”拍摄手法为灵感,通过手机预设对焦点,用户无需对焦,即可在0.8秒内实现相机的启动和抓拍。而随时随地抓拍好照片,是对于人性中的自由与肆意最好的回应。
小米13 Ultra还提供了定制专业套装、相机UI、全焦段四摄等专业化影像配套,可实现更接近相机的握感和操作体验,让专业的摄影变得纯粹与简单。此外,在外型和设计语言上,小米13 Ultra力求还原影像感。这些都回应了人性中最朴素直接的产品观感需求。
“‘人文影像’对小米而言,是灵魂深处的关键思考。”雷军在公开信中写道。小米12S系列、13系列以及小米13 Ultra,正是公司对于这份思考给出的回答。而这份以人文为导向的答案之所以有顺应人性、打动人心的底气,是源于小米在技术纵向,以及业务和组织横向上打造的有力支点。
技术方面,小米的传统是扎根基础研发,通过重仓价值赛道来积累长坡优势。以快充技术为例,小米在三年里,将充电功率从10W提高到210W,将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在全局操纵上,小米同样坚持长期投入。从手机X AIoT到进军造车,从技术研发投入到组织专业治理水平提升,从品牌全球化到新零售渠道升级,这些最终都会扎根地底,为小米生命之树的移动影像分支传送养分。
但这份有关“人文”的思考,小米没有仅仅局限于影像战略,而是在更宏观的维度下,构建了独属于小米的“人文科技宇宙”。“小米一直主张科技与人文的融合,让人们感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雷军写道,“做‘人文科技的创造者’,是小米的初心,也是小米创业新十年的核心方向。”
从去年开始,小米提出构建“小米科技生态”。这一生态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中心,紧密连接人和万物。人文影像从理念到实践,正是小米科技生态的重要体现。在这一理念背后,小米科技场景从智能手机不断延展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制造、智能电动汽车以及仿生机器人,技术体系也不断融合进化。
尽管小米破局影像之争,只是它在智能手机竞争长河中的一个截面。但从这个庞大的人文科技体系再回到移动影像上,是对于主营业务众多研判下的一个抉择。在更广袤的世界中,它也是小米向阳而生的一个缩影:一家以“人文科技的创造者”为长远目标的企业,正走在扩大其全球产业影响力的进程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