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内容深化、国际传播,论坛里讲了这些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对提升全球青年关注和讲述中国故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塑造具有新时代青春气息和历史厚重感、文化凝聚力、文明引领力的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4月18日,读懂中国·“新青年看中国”中外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专题论坛顺利举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教授担任专题论坛主持。在专题论坛上,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央视网视频生态事业群内容总监张昊、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西瓜视频创作人田力四位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专家聚焦短视频时代的国际传播问题,从短视频创作内核、内容表达以及国际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探讨。
▲读懂中国·“新青年看中国”中外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现场
一、在共情共感中聚合中外青年
共情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纽带,它在短视频的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共情的同时能够减少短视频国际传播中遇到的文化障碍,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表示:“建立情感链接,不仅要聚合中国青年,也要聚合外国青年。真实才是最有力量的,用平时的视角讲述个体感受,能够使作品兼具网感与现实感,这就是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用他们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时,我们会觉得更有说服力的原因。”
▲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发言
央视网视频生态事业群内容总监张昊在发言中提到,短视频的国际传播会受到流量叠加、热点助推、平台助力等外部影响,而抛开外因,我们能够把握的创作内核,就是共情共感。做纪录片或者非虚构的作品,我们可能无法追逐热点,但可以追求人类情感的共通性,这是影像能够跨越国度和文化抵达成功的密码。
▲央视网视频生态事业群内容总监张昊发言
二、在内容深化中传达人文观念
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使我们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在内容表达上,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西瓜视频创作人田力指出:“货币的本质是秩序的边界,秩序的本质是价值观,如今读懂中国、讲中国故事的内涵已经不单纯是美景、美食,现在更主要的是让世界知道我们的宇宙观、了解我们的世界观、读懂我们的人文观,这已经不是一种文化的交流,这是我们生存的空间。”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特殊的历史十字路口上,我们应把握好未来生存的根基,而非陷于几十秒短视频为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
▲西瓜视频创作人田力发言
三、在国际传播中深掘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种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在国际传播中,应坚定文化自信,真实地展现最立体的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表示,创作重视技巧、追逐观看爽感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种体现,国际传播的底线是自信,自信首先来自我们传者,创作时应避免过度包装,用真诚的态度打动观众,应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国际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发言
论坛最后,专家们给青年创作者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青年人要敢于颠覆与试错,敢于创新与质疑,摆脱老一辈情感的束缚,避免先入为主的说教式引导,让观众能够有自己的理解与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教授总结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教授在总结中表示:“短视频时代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青年人的自我表达,用影像探索思维的可能性、创新的可能性,在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时间年轮时,我们期望看到青年人更加开放、包容、自由,更富青春锐气、朝气与生气的创作和影像。”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