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李云泽在陆家嘴论坛上讲了什么?全文
◆ 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6月8日在上海开幕,本届论坛主题是“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论坛设有七场全体大会和三场浦江夜话,议题涵盖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现播发论坛上的两篇重要主题演讲: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的主题演讲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的开幕辞及主题演讲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
促进30/60目标平稳实现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四届
陆家嘴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尊敬的陈吉宁书记、龚正市长,罗塞夫行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再次参加陆家嘴论坛。首先,我代表人民银行,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这次论坛聚焦“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绿色发展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新动力,借此机会,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有关思考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一、认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以赴促进30/60目标平稳实现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后,中央就实现30/60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实现30/60目标,中国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必须发生深刻转变,其中绿色金融将在平稳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实现30/60目标的难点在于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降低绿色溢价
实现30/60目标的任务很多、内涵丰富,集中到一点就是减少碳排放,其中难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逐步降低碳排放的负外部性。排碳增加了温室效应,对整个社会是有成本的,但排碳企业和用户没有付出相应成本,大部分成本由社会承担,因此具有重大负外部性。只有排碳有了合理定价,比如排碳需要缴纳碳税或购买排碳指标,逐步实现“谁排碳谁承担成本”,使各微观经济主体将排碳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才能有效激励企业和家庭改变行为方式。
二是逐步降低绿色溢价。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实现30/60目标,关键在于抓住绿色能源这个“牛鼻子”。当前,绿色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下降很快,但总的来看绿色能源的成本还是比传统化石能源高(因为化石能源没有承担全部的碳排放成本),高出的部分就是绿色溢价。降低绿色溢价,一个渠道是提高排碳成本,增加使用化石能源的支出成本;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市场化激励机制,降低绿色能源的成本。
我国和各国经验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助力解决上述两个难点,为信息披露和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激励机制。
三、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
中央作出30/60部署后,人民银行坚决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就是让社会知道是谁排的碳、排了多少碳,社会各方能够测算并验证排碳和减碳行为。只有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确保排碳数据真实准确,才能防范“洗绿”、资金套利、项目造假等风险,其他一系列碳减排政策才有基础。近年来,我们逐步明确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逐步披露相关环境信息,同时也要求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披露相关环境信息。
二是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实现30/60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显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提高则是“中棒”或“小棒”,而人民银行设立的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2021年,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发放的碳减排贷款,由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一定期限的再贷款资金支持,利率为1.75%,精准直达绿色低碳项目。人民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到期收回,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自担风险,这样的“胡萝卜”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市场化的。同时,接受人民银行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承诺对外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截至2023年4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近4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是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工作,于2021年搭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框架,组织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开展了针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航空、石化、化工、造纸等八个重点排碳行业的碳成本敏感性压力测试。此外,还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转型政策,组织部分地区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通过开展相关工作,金融机构管理气候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处理好减排与发展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节奏和力度更加合理。
在上述工作中,我们注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30/60目标,需要在绿色转型、绿色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资。据有关方面测算,所需资金达到百万亿元人民币的量级。如此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一小部分,主要靠引导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金融工具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实现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增长路径。金融部门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环境信息披露,适当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可以降低社会资金参与绿色转型的成本,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
四、气候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协同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我们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和引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牵头推进G20可持续金融工作。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于2021年牵头制定《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成为国际层面引导市场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指引。2022年,人民银行牵头推动制定《G20转型金融政策框架》,并在去年11月的G20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通过,为各方建立转型金融体系提供了指引。
与欧盟委员会有关部门共同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世界各地对绿色内涵的理解并不统一,需要加强协商,逐步实现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定价在全球市场上的互认和交易。近三年来,人民银行与欧方持续推动中欧绿色金融标准趋同,于2021年共同发布、并于2022年6月更新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在最新一版目录中,中欧趋同率达到80%。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基于该目录发行、发放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在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等多边机制下,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2019年,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一道,联合多家中外金融机构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近年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上海市委市政府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上海作为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金融风险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优质营商环境中心、金融人才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上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在地,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起步较早。近年来,上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目标,率先推出了多个绿色金融产品,充分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力,未来可以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更大先导作用。人民银行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上海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谢谢大家!
奋进新时代 迈步新征程 启航新监管
——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的开幕辞及主题演讲
李云泽
(2023年6月8日)
尊敬的吉宁书记、龚正市长,
尊敬的迪尔玛·罗塞夫行长,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本届论坛以“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共同轮值主席,我谨代表主办方对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新时代十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金融总量大幅跃升,市场格局日臻完善,核心功能持续增强,深化改革蹄疾步稳,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地位更加凸显。我们将继续与相关各方一道,倾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不断增强全球影响力和辐射力。稍后,金融监管总局将与上海市共同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正式启动上海再保险“国际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立业之本,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我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普惠金融走到世界前列,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彰显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了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重大决策。我们将坚决扛起新时代金融监管的职责使命,以新机构新气象新建树,当好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下面,我谈几点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一、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们将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加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强化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改进对外贸易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紧随新一轮科技革命步伐,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抓住新领域新赛道蕴藏的新机遇,持续增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有力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间投融资环境,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呵护好民营企业创业发展的激情。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市场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二、奋力开创金融监管工作新局面。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厘清责任边界,拉紧责任链条,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多层次贯通的责任体系,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完善制度安排、健全工作机制,实现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的无缝对接协调。持续整治金融市场乱象,重拳惩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决打好防控金融风险主动仗。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期国际银行业接连发生风险事件,虽然对我国直接冲击很小,但也有很强的警示意义。我们将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突出重点、把握节奏、精准发力,稳慎化解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风险。下好风险前瞻防控“先手棋”,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应对各类风险隐患,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努力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及时阻断风险蔓延。练好穿透监管“绣花工”,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真正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打好风险处置“组合拳”,做实做细应急预案,完善常态化风险处置机制,多渠道充实处置资源,充分调动各方主动化险积极性。我国拥有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不会改变,这是我们防范化解风险的最大支撑和保障。目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发展。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我们将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引导金融机构牢固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强化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完善管理流程,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监管体制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我们将以自身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转变职能、提升效能、改进作风,用铁肩膀挑起监管重担。持续优化制度供给,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与时俱进完善审慎监管规则,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有序放开,切实促进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五、始终坚持金融对外开放不动摇。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金融业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近年来,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条开放措施,取消了外资股比限制,大幅减少了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一批开放实例先后落地。近期法巴农银理财也将在上海开业。我们将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养老健康、资产管理等领域,热忱欢迎经营稳健、资质优良的外资机构来华展业,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不断提升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水平。优化跨境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建设,加强政策协调和监管协作,共同促进全球金融稳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和衡量金融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监管透明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着力解决好金融领域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诚地期待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理解和支持金融监管工作。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我们愿同国际金融界相向而行、同向发力,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合力促进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共同培育经济复苏新动力!
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