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忽悠瘸的PE基金们
投资市场真是卷啊!现在的PE/VC投资机构已经多到数不清了,投资市场已经彻底变成了红海。
这些机构完全同质化,审美一致,对风险和偏好的趋同让每个热门方向都有大量的创业团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这不是浪费资源吗?!
而且,高估值的追捧更是让明星项目成为了花不完的钱的享受者。踏踏实实做事,遵守商业规则的公司却很容易在竞争中被踩踏,真是让人心疼啊。
说真的,这些投资机构和项目就像一群失控的小学生,都在抢着做同一道数学题。结果,这些小学生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却没有人知道这个答案对不对。
某基金A,经历了多年的互联网毒打、消费毒打、saas软件毒打后,终于决定转型硬科技方向,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要想不被毒打,就得毒打别人。
所以,A基金决定硬起来,要求所有项目必须详细论证技术门槛,高管团队里没有博士的不投,研发费用率没有10%以上的不投,纯软件的不投。
至于什么是硬科技,老板其实也不太懂,但为了完成LP的任务,拿到金主爸爸的钱,只能拼命往国家战略、专精特新、战略性卡脖子上去。
结果一年后,投了一批“硬科技”的明星项目,航天卫星、GPU、三代半材料、半导体IDM、汽车自动驾驶,每个都是超硬核豪华团队的项目,结果三年过去了,又是一个IPO颗粒无收,账面IRR倒都很好看。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不是你不行,而是你不够行。由于A基金老板有二代背景,募资对他来说不难,于是又召开了部门会议,深刻反省了下过去几年的失误。
只见老板一拍桌子,说一定是我们投的项目不够水下,都是FA的问题,是FA把项目包装的太好看了骗了我们,从此以后我们的项目源不允许来自FA,大家要积极找水下项目,最好是没融过资的隐形冠军。
于是各大投资经理又开始纷纷出动,奔赴于各个小城市的科研院所和孵化器,期望找到优质的“水下项目”,最好还是兼有硬科技属性的。
结果发现这些项目估值倒是便宜,但一个个要么规范性差得很,内外帐混乱,要么团队商业化能力太差,格局也小,很难有做大做强的资源和禀赋。当然,投项目还是其次,最主要还是拿到二三线城市金主爸爸的钱和稳健大项目的入场券,凭着这两点,足够基金过活下去了。
又过了一年,合伙人发现这样还是很难退出,于是又创造性地提出“投两端”的打法:要么估值合理的preipo项目,要么早期一两轮进入,后续卖老股,一切以退出为目的。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大家看的方向无限趋于一致,早期项目估值水涨船高,融的非常顺利,preipo项目一票难求。
唯独中间成长期的企业,很容易把自己耗死,大量的人被忽悠着出来创业,却又在昙花一现后苟延残喘。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没钱没关系,关键是要有钱的样子。
所以,对于A基金来说,重要的不是投资什么项目,而是拿到金主爸爸的钱。毕竟,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关注公众号 ↓ 加入金融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