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个从大凉山走出的博士,只道出求学之路的一半苦

这个从大凉山走出的博士,只道出求学之路的一半苦

育儿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时至今日,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到《送东阳马生序》里这句话时脑海里浮现出的场景:


一个穿着单衣薄衫的书生背着书箱、拖着单鞋在寒风中弯腰前行,他渺小又倔强的身影与周边茫茫大雪和深山峡谷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求知欲真的可以让一个人成为战无不胜的神。


上大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泉州这座位于祖国东南的沿海小城,家境不算殷实但也不愁吃穿,所以文中所讲述的艰难求学路让我印象格外深刻。只是我没想到,在绝大多数孩子连饥饿、贫穷的记忆都没有的今天,依然有孩子正走在那条艰难的求学路上


求学十六载,日日如挑战


“从祖国大西南的阿普路村小学,到冕宁县第二中学,再到成都市石室中学,南京大学电子学院,我走了一条很长的路”


“初中时,我拥有了自行车,去县城走读”


“大学时勤工俭学靠自己负担了全部学费、生活费”


“高海拔的阳光,让我的皮肤变得黝黑,但书本中的知识,让我的眼睛变得明亮”


……


6月,正值毕业季。南京大学电子学院学生陈时鑫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论文致谢,寥寥百字,却字字扣心,被不少人称之为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


(陈时鑫论文致谢,请滑动观看)


大学四年中,陈时鑫9次拿下奖学金,并在大四那年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全奖直博录取书。


在论文致谢里,他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到大学的求学历程和经历的种种坎坷。


第一道关,是战胜贫穷。


陈时鑫出生于四川大凉山冕宁县回坪乡阿普路村,这个村庄坐落在山脚下。小时候的他常常爬到山顶,低头就能看到县城的全貌,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绵延起伏的山脉。山外有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比喻,但对他来说却是望不到头的困境。


2017年,冕宁县才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在陈时鑫的记忆里,贫穷是常态,奶奶瘫痪在床,还有三个在上学的孩子,家里借了很多钱,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父母再也拿不出更多的钱了。


陈时鑫只能自己想办法,下课后他就跑去抓泥鳅、摘茶叶、捡蘑菇,然后带着自己的战利品步行到县城卖掉。当时不到9岁的他没有期望太多,只要挣到一两块钱就行。

(陈时鑫上山挖草药)


第二道关,是战胜胆怯。


初中在县城,陈时鑫只能骑车走读。那辆自行车就成了他最亲密的战友。十多公里的征程上,他们一起在早晨带着星光出发,在晚上披着月光回家。


为了节省时间,陈时鑫拼尽全力蹬车。那时乡邻们常常能看到一个骑车的少年,像风一般闪过田埂,消失在小路尽头。


他许多次在暗夜中穿行,为了求学,无边的黑暗中,他顾不得恐惧,只为了追求心中那一盏明火。

(初中的陈时鑫)


第三道关,是战胜自卑。


凭借全县第二的优异成绩,陈时鑫被成都市一所高中录取,但他又要开始面临另一个问题:因为贫穷带来的自卑。


为了省钱,他每顿饭上都拼命算计,但同学们平日里吃顿火锅就要一二百。巨大的城乡差距让陈时鑫不由得悲从心来,这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难过的时候只能一个人默默地趴在床上哭。


拼父母不行,他只能靠拼命学习,用成绩给自己找回自信。


晚上打着手电筒蒙在被子里背单词,早晨借着路灯背单词。一年只回家两次,翻山越岭,最倒霉的那次,因为大桥有裂隙,大巴车绕行,他整整坐了37个小时才回到家。

(高中时期的陈时鑫)


靠着过人的毅力和对学习的执著,陈时鑫用十六年的时间从乡村跑到城市,又从内地跑到香港。


今年的大凉山因陈时鑫上了热搜,那,那里其他的孩子情况如何呢?


当我看完纪录片《走近大凉山》后,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原来大凉山孩子求学之路的难,陈时鑫只说出了一半。


《走近大凉山》这部纪录片2021年上映,拍摄时间为2020年。导演是来自日本的竹内亮。纪录片中他说,2010年时他来过大凉山,被当地的贫困状态所震撼。十年后,他想要看看这个地方是否有变化。


悬崖上的钢梯,成了孩子上学的高速公路


从南京出发,到达大凉山“悬崖村”,竹内亮先后乘坐了三种交通工具:飞机、火车、汽车,用了两天时间。


这个村庄坐落于海拔1400米的悬崖上,从山底的小学到山顶的村庄,海拔相差1000米。17条藤梯阶段式连接起来,组成了这个村庄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它几乎与地面垂直,中间还要经过没有藤梯的崖壁。这个时候,人们只能把手和身体都贴着崖壁一点点挪,身后就是万丈深渊。


2016年,凉山州和昭觉县共拨款100万元把藤梯换成了钢梯。


从山上到山下,共需要走2556级台阶。即便如此,悬崖村的村民都很高兴,大呼“方便多了”,称这是孩子上下学的“高速公路”。


有一个爸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说,以前孩子上学需要天天接送,修建钢梯后就打算让孩子自己爬钢梯,心里不担心。


作为一个从未亲临现场的人,听到这样的说法,还以为钢梯的便利程度真的相当于高速公路。可竹内亮却丝毫没有“高速公路”的感觉,反而觉得自己是在做“极限挑战”。爬完一段钢梯后,体力透支、有恐高症的他在台阶上动弹不得,双腿和双脚一直在发抖,哪怕坚持走到平路上还是没有缓解。


爬到半山腰时,竹内亮感觉下一段钢梯已经超出了他的身体极限,他选择放弃继续上山,用无人机进行拍摄。


虽然不少悬崖村的村民都已经选择在山下生活,但依然有孩子生活在山上,还需要每天爬钢梯,让成年男子都无法承受的“极限”,仍然是他们的日常。


融不进的城市与呆不住的家乡


尽管教育一直是国家扶贫的重点项目,但是当地孩子的上学条件还是相当简陋。竹内亮拜访的这所小学教室,一眼望去只有大白墙,城市小学标配的电子设备完全没有,课桌椅陈旧且形态各异,明显是从各个地方凑出来的。


硬件设施不足的同时,软件也让人堪忧。虽然每年都有几个从城市来的支教老师,但是当地根本就留不住人。支教老师像流水一样轮换,孩子们总会隐隐有种被抛弃的感觉。有的孩子因为自己喜欢的老师离开,产生了厌学情绪。


发展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能走出大山、走进城市。但是,孩子与城市的隔阂并不只是在“学习”这一件事上。


这些孩子的父母有很多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连普通话也不会说。他们既没有办法给孩子做语言启蒙,也没有办法给孩子的人生加以引导。


孩子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英语一样,很难有共鸣,也很难坚持下去。有不少孩子,因为在学习时受挫而选择辍学打工。


但是打工并没有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机。不会普通话、信息闭塞的他们很难与别人有共同话题,只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工作选择范围也少得可怜。哪怕是电子厂招工,也要求有文化、有学历。再加上没有法律知识,不知道签订劳动合同,被骗、被欺负是常事。


洗手、洗脸、刷牙,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对当地孩子来说却是新鲜事。当地人并不太讲究这些,他们吃饭就是用火把土豆、肉烤熟后,直接拿手抓着吃。这种原始的生活习惯与城市生活大相径庭,很容易受到冷落和歧视。


对大凉山孩子来说,要走出大山需要战胜的不仅是贫穷,还要克服语言、文化、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以及因为巨大差距带来的自卑和胆怯。


进入城市,是这些孩子的梦想,但也是坎坷的冒险之旅。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有一种穿越在平行世界的感觉。


在小小常用电子设备上网课的时候,这些孩子坐在只有大白墙的教室里;



在小小常在游乐场里拿不定玩哪个项目时,这些孩子在泥地里踢足球;



在小小常熟练地说出自己去过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时,这些孩子还要为了去趟县城爬天梯。



……


与生长在城里的孩子相比,陈时鑫们的起点低到了尘埃里,但他们却把目标设在了最高处。


陈时鑫选择的读博方向是基础芯片设计。他说:“我想如果能为国家芯片事业的进步出一份力,这会让我觉得我做的东西是有意义的。”


自己刚刚走出泥泞,他已经把家国命运放在了心头。并且,他从初中时就开始挤出钱资助另一个孩子,还抓住一切免费学习的机会,学会了弹吉他、素描、油画、书法等技能。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毕业照里,穿着学士服的他站在镜头前自信满满、眼神坚定。


常爸无比相信,这个大凉山走出的寒门学子,会拥有无比精彩的未来。


常爸也希望,有更多大凉山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有更多实现抱负的机会。


也推荐家长带孩子一起看看这部最新版的大凉山纪录片,看看片子里那些孩子谈及未来时满眼的热切和期待,看看那些孩子在课本上一笔一笔写字的认真样子。


复制链接至浏览器打开观看:


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y1k3ox7/q0036wrmtsf.html?n_version=2021


写完这篇文章,我脑海中反复出现的是《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句: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从贫寒学子到“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依靠读书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晚年的他,终于与苦难和解。

能好好读书,能安稳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希望所有孩子都能珍惜当下的幸福。


艰难岁月终将过去,只有学习永不会背叛。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高校斥巨资引进的博士,为啥都来自菲律宾莫西子诗:从大凉山走出来的“音乐人”,如今重新回故乡,发起“荒原计划”通往失败之路的“三大能力”美国是如何从一个小国!走上称霸世界之路的!《繁荣与衰退》英国博士 VS 美国博士,7个不同1个共同点一起坐一趟飞机,报酬$1000!悉尼妈妈发出求助,希望找到人陪她和女人坐飞机留学回来后院失火,面对小三怎么办?龙卷风健康快递 168越来越多的博士去小县城就业德国出版协会主席的博士论文疑似抄袭?法兰克福大学正式开始审查!从TOP70到TOP10,多晚都无法阻挡的求学之路!我们生活的宇宙,只是全部现实的一半吗?疫情死亡降临上海: 人数急升帝要魔乱, 魔不得不乱走出大凉山的“寒门”学子:与“自卑”和解,寻找自己的路硅谷华人创业再获800万美金融资,背后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商业模式恋爱14年,她官宣结婚!4战冬奥、28个冠军,烧烤摊走出的冰雪女王,继续乘风破浪少年夫妻老來伴伪装成爱的虐待:别人眼中的 “天使妈妈”,是如何将女儿逼上谋杀之路的?麻州汽油价格再创历史新高!AAA 关于如何节省汽油的一些提示!麻州学区要求学生戴口罩中国最老硕士:96岁读硕士,105岁考博士,他的传奇人生令人佩服!在大凉山,诺华“跨界”造林十年安倍被刺身亡的第43日,安倍经济学之路越走越窄疫情下51%家庭想提前出国留学!留美30年物理博士却道出了这个“残酷真相”大洋彼岸的烦恼:有资金有项目的PI们却找不到足够的博士后走出凉山的哈佛博士后:起点并不决定人的一生她官宣怀孕了!这个从替补翻身成票房女王,嫁给顶流男偶像的女明星,本事何在?13岁的博士,明尼苏达大学天才少年!美国教育为何这么容易出现天才!?刘竹青:国际课程纷纷取消考试,低龄留学之路可否继续来自家长的读书笔记 | 《大学之路》,让我更焦虑,还是更坦然?清华名师助力艺术梦想 开启艺术留学之路“我是如何优先获得国航的候补机票,踏上回国之路的?”[5月27日]科学历史上的今天——中国诞生首批本土培养的博士靠什么打破原生家庭的诅咒?每个父母,都该看看这个从寒门逆袭到哈佛的女孩当时只道是寻常,在湾区被疫情偷走的这三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