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条消息还没来得及引起关注,就被体育明星和娱乐圈桃色新闻压了下去——5年前,这些“不听话”的孩子,被以各种方式骗进学校,然后被关在10平米的小黑屋里,每日忍受着老师“龙鞭”、“戒尺”的毒打。有人喝洗衣液自杀未遂,吐血吐泡泡,落下食道反流的疾病,直到今天。另一边,豫章书院的创始人——“山长”吴军豹,在讲台上大肆宣扬“国学教育”,用传统文化让网瘾孩子走回正道,获得无数家长感恩与拥簇。2017年,一篇名为《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杨永信》的文章刷爆全网,豫章书院的真面目才为人所知。原来,打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名号,以孔孟之道感化心灵的豫章书院,是一个表面以“戒网瘾”之名,实际对学生实施严重体罚、非法拘禁的魔窟。这篇文章的作者@温柔JUNZ,被称为豫章书院的“吹哨人”。但他没有屈服,这几年他一直走在最前面,为了揭开真相,为了坏人受到惩罚,更为了让后人从中反思,避免悲剧重演。#01
21世纪的“集中营”
作为一个现代人,你可能无法想象,中国会存在豫章书院这种“集中营”式的学校。当有些孩子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课时,却有一些孩子,正经历着非人般的身体和精神虐待。让@温柔JUNZ 决定曝光这件事的,是他和一位前豫章书院学生的QQ聊天。“他们粗暴地把我往屋里推,被七八个人按在地上,扒去衣服,戴上背拷,因为反抗太使劲连屎都出来了,自尊心和隐私荡然无存······”刚被送到这里的学生,会被没收所有通讯设备,然后关在一个几平米的小黑屋。40度的天气,屋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窗户,学生只能光着身子,睡在有蟑螂、老鼠、蜈蚣的地上。期间,老师每三天给学生送一桶水,每天一个鸡蛋一碗类似浆糊的饭,排泄都在一个尿盆里。一开始学生还会哭,但时间一长,眼泪流干了,他们连反抗的念头都没了。平日里上课,学生因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能受到严重的体罚。一个是戒尺,由大约50厘米长的竹板制成,只要被打上5下,手疼得基本写不了字。还有一种叫“龙鞭”,是用小拇指粗的钢筋制成,惩罚时会扒了学生的裤子,抽屁股。一个9岁的女孩,就曾被一群五大三粗的教官按在地上,被校长拿着龙鞭狠狠抽了30下。要知道,这里的学费,半年就要3万块钱,可学生们吃的是什么呢?是红辣椒炒青辣椒,全是蛋壳的西红柿炒鸡蛋,是能盛出来烂抹布的紫菜汤······至于学习,表面上学生穿着类似唐装的白色衣服,实际上干的是搬砖的苦力活儿,只要偷懒就会被打,根本不被当人看。还有人找不到自杀工具,就喝洗衣液。学校不敢通知家长,就让人拿着漏斗往学生肚子里一直灌水,直到学生吐到虚脱为止。没有人敢反抗,这些学生平时给父母的通信中,写的是另一番情景:吃得好,喝得好,认识到自己以前的错误,改变很大······坦白讲,一个“戒网瘾”的学校,使用一些稍微严厉的措施,书单君是能够想象的。但我能想到的最恶劣的,也不过前些年杨永信的电击疗法。显然,豫章书院的这些虐待行径,超乎了包括书单君在内许多人的认知。但震惊之余,书单君的脑海里,也立刻冒出一连串的疑惑:这样的学校没人查吗,他们怎么敢这么干?
家长知道孩子的遭遇,他们为什么不管?
直到更多的事实被揭露,书单君才发现,这里面的事情远比我想象得更复杂、也更恐怖。#02
“你们为什么说书院不好?”
最早的豫章书院,本是江西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于南宋时期创建,在清朝末期停办。直到2013年5月,一个叫吴军豹的南昌人,重新以“豫章书院”的名字开了一家学校。学校全称“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专门负责用国学教育改造网瘾少年。那时候,这类“戒网瘾”学校的资质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与此同时,许多社会上的“问题少年”,老师和家长管不了,又到不了违法犯罪的程度,所以这种专门吸纳网瘾少年的学校,成了家长眼里最合适的去处。加上豫章书院的招生广告太过诱人,让许多家长看了都心动。一位豫章学院的受害学生说,自己当初看广告,的确觉得那是一个用国学教育指引孩子健康成长的地方:把每一个“问题学生”都当成“潜力生”,不体罚、不贴标签、不放弃。再看豫章书院的创始人、最大股东——“山长”吴军豹,拥有着南昌市心理学会副秘书长等十几个头衔,在许多家长眼里,这怎么看都是一个正经做教育的人。“我们已经做好了不赚钱的准备,不管投入多少钱,投入多少人力,我一定要对得起‘豫章书院’这个四个字。”
最关键的是,豫章书院在当地很快获得了有批复的“非学历办学资质”,还正式挂牌“青山湖区阳光学校”。所谓“阳光学校”,是一种以民助公办方式成立的学校,主要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年,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随着获得越来越多的信任,豫章书院一度成了媒体中的正面报道。流传最广的,是一篇名为《千年书院“还原”传统成人礼致青春》的报道。靠着种种宣传和背书,2013年-2017年,学校招了上百个“问题学生”。尽管这里的学费高达半年3万元,但许多家长依然满心期待,将这里看成是“用国学教育导孩子走上正轨”的希望之地。这就是为什么,当豫章书院刚被曝光时,许多家长根本不相信,他们组团来到豫章书院的门口,拉上横幅,捍卫豫章书院的名誉。“我们的孩子我们了解,豫章书院我们也了解。我们更爱自己的孩子。请社会各界人士不要听信谣言,支持豫章书院修身学校继续办学。”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会作何感想。你大概和书单君一样,觉得家长不明真相,被蒙在了鼓里。直到从豫章书院的学生口中,听到了一个令人大跌眼睛的事实:受害人@姗尼玛大王,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孩子被骗的过程:
他们先是被父母告知,要带他们去南昌旅游,信以为真的他们,就跟着父母去了南昌。结果,到了南昌之后,他们就被父母骗上一辆面包车,被送进豫章书院,然后就再也见不到父母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从豫章书院出来的学生,最恨的不是学校,而是狠心将自己骗进去的父母。如果说吴军豹们的坏,造就了豫章书院这样的魔窟,那么父母的不负责任,则是亲手将自己的孩子推了进去。#03
谁把孩子推进深渊?
“有的时候打一下、骂一下,我觉得也正常。学校要负些责任,可不同的人对其教育方法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一部电影叫《感化院》,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和豫章书院很像。主人公沃尔夫冈,就是被父母和学校教官合伙骗进了感化院。为了让母亲知道真相,他脱掉上衣,向母亲证明了自己在学校遭受的毒打,可继父依然选择不相信。当教官找到沃尔夫冈后,任凭沃尔夫冈苦苦哀求,父母依然眼睁睁看着他被带走而无动于衷。影片最后,当所有人都醒悟过来逃跑时,只有沃尔夫冈留了下来。看到这一幕,书单君不禁想问:真的是“孩子有问题”吗?2009年,央视记者柴静,曾去网戒中心做过一个调查。有过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经常用言语刺伤孩子的;请举手;
“就像养了一个宠物,到处撒尿、喝马桶水,这时候,把猫送去专门训猫的地方,显然要比自己从头学习养猫知识容易得多,毕竟,花费一些钱买来心安太划算了。”
父母从未意识到子女是与他们相互独立的个人。相反,他们认为孩子只是自己的延伸。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结构》一书中,将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进一步解释为“由上而下的制约关系。”在这样一种制约关系下,“听话”成了父母判断孩子好坏的首要标准,至于孩子的想法,他们往往丝毫不在乎。结果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情感上的需求和想法,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叛逆,父母突然发现完全不了解孩子的想法,而再要强加管教,已经管不住了。此时,在父母眼中,“已经变坏了”的孩子成了棘手的麻烦和包袱。于是,他们急于甩给豫章书院这样的地方,想要用高价付费的方式,收获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使孩子变得“听话”。难怪网上流传一句话,叫:每一个“问题少年”的背后,都有一对“问题父母”。只要父母依然无法摆正与孩子的关系,就依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孩子”,就依然会有大量的“管教需求”,让无数豫章书院能够继续拥有生存的空间。在豫章书院本次庭审上,校长吴军豹自始至终都保持一个态度,用被害人代理律师的原话说就是:“底气十足,毫无悔意”。最后,用一首纪伯伦的散文诗,献给天下所有的父母,只希望父母都能明白一件事: -END-
撰稿:笔下长青
主编:左页
图片来源:《感化院》《怒》,部分来自网络
参与活动,就有机会拿豪华大奖——余华、罗翔,大咖签名书等你来读;
上海迪士尼、漠河北极光等你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