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第一天,顶流女星被骂上热搜:她的裤子,弄脏了谁的眼睛?
五一假期第一天,娜扎又被“骂”上了热搜。
原因,是因为一条裤子。
4月28日,有网友在环球影城拍到了娜扎游玩的照片,照片上,她穿了一件露腰的上衣,和一条有外漏比基尼设计的牛仔裤。
虽然乍一看,裤子的设计和样式有点奇特,但实际上并不稀奇,从网上的图片来看,外漏的部分,也不过只是一条装饰用的“假两件”而已。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设计,却让她被骂上了热搜。
打开小红书和微博的评论区,无数脏话扑面而来。
有人上来就骂,博眼球、蹭热度、不三不四之类的字眼一个个往外冒。
还有人说,穿成这样,婆婆不会喜欢这样没品位的儿媳妇。
其实,被骂的女星并不止娜扎一人,穿过同款裤子的秦岚,同样也没有躲过这一波攻击。
打开评论区,“真low”、“精致土”的评价比比皆是。
不喜欢这个裤子的造型,我能够理解,因为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但是动不动就开骂,说对方“不三不四”, “恶心低俗”,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就有点过了。
说实话,我常常会好奇,这些在网络上戾气很重,动不动就喜欢去骂人、去搞人身攻击的,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什么样子?
比较巧合的是,另外一个热搜,给了我们答案。
就在娜扎被骂上热搜的时候,一条“侵权迪丽热巴的网友无财产执行”的消息登上热搜。
那个因为长期在网络上口无遮拦,用各种污秽语言攻击他人的网友,最后被告上法庭之后,竟然没有可供执行赔偿的财产。
也就是说,这个在网上不断去骂别人,不断去攻击他人的键盘侠,全部身家加一块儿,甚至凑不出三万块。
自己的人生都过得浑浑噩噩,却在网络上对着一个千里之外的女性发泄心中的戾气,实在是low穿地心。
我忽然想起那个在疫情初期,辱骂钟南山院士的那个涂某。
被警方逮捕后,众人忽然发现,他的居住环境窘迫又肮脏,人也不讲卫生,甚至300块钱一月的房租,他还欠了整整三个月。
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每天想着的却是在网上对着钟南山这样的抗疫功臣大放厥词。
纵观这些例子,你可以看到,这些在网络上辱骂明星、指责院士的人,往往都是那些生活中过得不尽如人意的人。
他们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身上的戾气,全部发泄到网上来,因为这是一个没人知道他们是谁的地方,做了坏事不用承担后果,毫无顾忌。
而一旦这些数量庞大的喷子聚集在一起,进入了网络这个放大器,就会变成汹涌的海啸,足以摧毁任何一个原本健康、平和的讨论环境。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理论,叫“二极管思维”。
很多喜欢在网上辱骂和攻击的人,其实都拥有“二极管思维”。
简单点说,就是在他们的思维里面,只存在两个极端,往往从这个极端走向那个极端,他们看事情,永远都只想单一化,偏激化。
在他们的世界里面,永远都是别人是错的,只有自己才是对的。
就像那个举起U型锁,把自己同胞砸到脑浆迸裂的蔡洋。
在他心目中,人只有爱国和不爱国两种,买日本人的车,支持日本人的生意,就是不爱国,就是汉奸,就活该被砸。
可是他却想不明白,世界是多元的,那个被他砸的人只是勤勤恳恳地讨生活的普通人,而他买的车,也是中日合资的公司造出来的车。
其实像蔡洋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觉得研究生不能染粉色头发,觉得独立女性不能生孩子,觉得院士们就应该拿着低工资不准享受生活......
不管攻击的对象身份如何,贡献如何,只要不符合他们的认知,只要出现价值观偏移,必须统统乱棍打死。
如果这样的人只是一个两个,或许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言论。
可一旦他们在网络上聚集在一起,造成的危害就将极具破坏力。
这就是我要说到的第二个理论——“傻逼共振理论”。
什么叫“傻逼共振理论”呢?
我们生活里面有很多“傻逼”,但他们往往分散在世界各地,发出的声音都很小,也不被我们正常人所接纳。
但有了互联网和算法推荐后,这些“傻逼”突破了信息壁垒,在网上看到许多和自己一样的人,形成聚集。
有了“知音”,他们彼此之间臭味相投,沆瀣一气,视野越来越狭窄,思想也愈发偏激,最后产生共振,就会释放出极大的破坏力。
还记得我们之前写过的网课网暴事件吗?
那些心理阴暗,参与网暴的人,也是通过网络结成“同好”,组建了QQ群,发展成团队。
在群主的“号令”下,他们会轮流进入网课里面辱骂老师和同学,干扰课堂秩序。
一位网课老师,就是在他们的攻击之下,被网暴至死。
《乌合之众》里面曾经有这样一段话: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他们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
那些得到了“共振”的傻逼,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有什么问题,还在为自己找到了同好而欢呼雀跃,沉浸在自己扭曲的价值观里面沾沾自喜。
殊不知,他们欢呼于自己党同伐异的“胜利”的同时,已经对别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而他们终将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那么,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第一,别把自己的思考让步给了情绪。
文豪苏轼有一次去王安石家拜访,偶然看见王安石的一句新诗写着“黄犬花心卧,明月枝头叫”。
他觉得很可笑,狗怎么可能躺在花心里,月亮又怎么会发出叫声?
作为政敌,苏轼自然是没少对王安石进行了一番冷嘲热讽,并且趁王安石不在时,将诗改为了“黄犬花荫卧,明月枝头照”。
后来,苏轼被贬,在流放途中考察风土人情、增长阅历之后才了解到,原来当地真的有一种喜欢待在花心里的小昆虫叫“黄犬”,也确实有一种夜里鸣叫的鸟类被他们称之为“明月”。
当出现一个事物,当我们以为自己就是对的时候,很容易因为一时的情绪、冲动地去做出评判,往往最后反而会凸显自己的急躁和无知。
学者钱理群在《十三邀》里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处在一个没有确定性的时代,所以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等待,不要急要有耐心;坚守自己的基本立场,不随波逐流。”
在舆论浪潮中,寻找真相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有益、理性地思考,耐心地等待结果,永远都会比宣泄情绪、无脑谩骂更管用。
第二,我想说的就是多读书,多去结识不同的三观和世界。
罗翔老师有句话说得好:“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
提升自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了解世界不同观点、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过程。
罗永浩曾在一次采访中讲过自己的一段故事,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特别反感有固执想法的人。
凡是那些有固执想法的人,他都极其嗤之以鼻,对待这些人也相当傲慢,常常驳斥和嘲讽他们。
直到自己他经历了几次创业,读了许多书,增长了见识之后,他才慢慢理解了那些人的做法。
那些人并不是固执,他们相信这些,不过是解压的一种方式,于人于己都没有伤害。
于是,他开始慢慢转变自己的想法,虽然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但也会开始试着理解和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
当我们越是知识狭隘的时候,就越容易陷入偏激和傲慢之中,从而忽视真相。
而当我们读的书越多,有了更多的见识,认识了更多不一样的观点,也就提升了对事物的鉴别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然也就不会再人云亦云,自鸣得意。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与其花时间攻击别人,不如把心思花在自己身上。
三联生活周刊曾经采访过一个“网络喷子”。
年轻时,他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去直播间辱骂主播,在贴吧和不同意见的人对喷等,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美其名曰“释放攻击性”。
后来有一次,他的言论激怒了一个网友,那人比他更加疯狂,人肉到了他的信息,把他之前的言论全部公之于众,而那些曾经被他网暴过的人,也都纷纷反过来网暴他,让他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那件事之后,他感到了羞耻,决定退网安心攻读学业,多年以后,他成了一位工程造价师。
多年之后,他回忆说:当年的事情除了给他一些空洞的“乐子”之外,完全没有任何提升,反倒是这几年的提升自己,让他的人生实现了质的飞越。
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往往附加着许多沉没成本,与其让无谓的人和事消耗自己的精力,真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留给自己。
当你实现了自我成长的突破,你会发现,自己早在不知不觉中洗去了一身戾气,离那些满嘴喷粪的键盘侠早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多向内看自己,多向外看世界,知行合一,方得始终。
微博@友谊已经走到尽头啦
公众号:@拾遗《今年我最喜欢的观点,就是“傻逼共振论”》
@三联生活周刊《到底什么样的人,会在网上专门网暴他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