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22岁的孩子,吃了那么多苦,心中还那么纯净,充满感恩,充满希望 .....
这样懂事的孩子, 令人心疼,也令人羡慕。
两位残废的父母,到底给了他们孩子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的精神与内心如此强大,如此孝顺懂事,令人值得挖掘!
而与此同时,不禁联想到与外卖小哥极度反差的另外一位年轻人。
何谓正确的家庭教育?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培养出心灵健康的儿女?
2017年倪萍主持的央视寻亲节目《等着我》,一对苍老而伛偻的老爸老妈,南京老教授夫妇,出现在节目的演播舞台,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失联23年的儿子。
被寻找的主人名叫黄小海,1994年毕业于南大物理系。大学毕业后的转天,他迫不及待的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一别就是23年,期间,他毅然决然的断绝了与父母的任何联系方式。
是什么让这个儿子做得如此绝情?
父亲黄林森是南京大学的退休教授,尽管23年没见过儿子,但是,只要提起儿子,他多回忆充满骄傲:
“这个孩子小时候比较聪明,他当时初中毕业的时候,是一个重点学校的理科第一名,高考的时候,分数超过江苏重点高校录取分数线40多分,他当时的成绩可以上北大的……”
1990年原本可以上北大的儿子,父亲却帮儿子填报了自己任教的学府 - 南京大学物理系。
因为父亲认为,南大物理学专业当时在国内排名第一,上世纪曾有33位中科院院士在那里工作,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科研实力都处于领域领军水平。
老爸自认为对孩子的了解远比天资聪颖儿子自己清楚得多,如果按照父母的安排,儿子从“这里”启程,加上老爸的经验引领,儿子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从大学报考这个原本可以弥补父母对儿子曾经的过失的十字路口上,急于望子成龙的父亲却在把孩子手上一手好牌,在打烂的路上,继续给升级了。
儿子被栏目组队人找到了,而孩子绝对没有意识想见父母。为何儿子不愿意再见到父母?
已经成人的他,和父母的心结,从来没有解开。
父母到底做了什么?
小学时,黄小海淘气爬到人家房顶上,把房顶的瓦片踩碎了,别人上门告状,父亲恼羞成怒,不顾周边的左邻右舍众目睽睽,更丝毫没有考虑儿子的自尊心,让儿子以跪认错示众。
一次初二的儿子书法不工整,父亲即刻责怪儿子,而青春期的儿子当然不服,也不承认自己书法潦草,结果被父亲狠狠扇了耳光,而且印记留在脸上。
上大学以后,因为在父亲的学府读书,父母忘记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需要自我成长的空间,反而对他的监控更加严格, 包括读书、谈恋爱,甚至同学找儿子借钱的私人事情,他们也要掌控、安排、干扰。
举个小例子:大二时,黄小海得到一辆分配给他的自行车,有次放学后,他竟然没能找到自己的车,后来才知道是被父亲骑走了。
黄小海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想想看,大学校园那么大,他每天去的地方都不一样,他的父亲怎么跟踪儿子的?竟然还能在多如一片海洋的自行车群里,找到儿子的自行车?而且,连个招呼也不打,纯粹就没有对儿子的隐私和属于儿子的物品,有任何尊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切一切,最后彻底激怒了儿子。
儿子没有反抗过吗?当然有。
黄小海给自己的辅导员写了封长信,抗议父亲到处布置眼线监控自己,让他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不幸的是,信件内容很快也被父亲得知。
儿子还曾祈望得到母亲的支持,而母亲完全站在爸爸一边,认为爸爸做任何事的动机都是为了儿子好。
黄小海问妈妈:“妈,要是有人每天扇你耳光,你怎么办?你该怎么做?”妈妈竟然反问他:“每天扇你耳光需要花你多少时间?”
1994年,毕业前夕,他在填写分配志愿表前特地写了份充满呐喊的声明:“只要不在南京,别的任何地方,只要能给我一个能思考问题、看看书、做学问的地方,我都去!”
黄小海被分配到北京的一个单位,7月2日报到,学校给他买的是7月1日晚上的坐票,父母和姐姐都给他准备了一笔钱,家里人打算给他在7月1日中午办个送行宴,然而,他干脆没有出现。
后来家人来到他宿舍后,才得知黄小海一拿到报到单,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南京,甚至放弃了学校提供的坐票,自己买了前一天的站票。
对的,就是一张站票,他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南京,离开了他希望离开的一切一切.....
关于原生态家庭...
近些年的家庭教育里,人们开始挖掘原生态家庭对一个人、以及他们的后人影响的关系。
说到黄小海爸爸黄林森,其实他本人应该是励志成功的典范。
黄林森本人是苦孩子出身,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又是文盲,母子俩无依无靠,母亲当保姆佣人饥一顿饱一顿的糊口,他童年就是在贫困和无望中,顽强的活着。
母亲对儿子黄林森要求极其严格,甚至打骂都很狠,绝不留情。黄林森不仅不责怪妈妈,而且还理解母亲的苦心,母亲再苦也支持他读书,所以他半工半读,建国后还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而当他成为父亲后,自然而然的传承了母亲当初对他的教育方式。要让孩子成才,父母要说一不二,棍棒教育行之有效。所以,在孩子面前,黄林森理所当然的观念就是:“我是你老子,就是你的法、你的天!”
23年过去了,已经80多岁的老父母,一直在找寻自己的儿子,
在他们人生漫长的岁月里,一定在回忆和反思,能走上中央电视台惭悔,其实也是他们在人生最后一程的觉醒和对儿子的表白,对天下父母的警示。
他们多么想对已经长大到儿子说句对不起..... 他们在放下许多记忆和恩怨,多么想“假如一切可以重新再来 ……”
【结语】
两位男青年,
一位父母残废的外卖小哥,
另一位父母教授的大学生,
他们彼此的人生路,
哪个久远?
哪个幸福?
父母教育成功在哪里?
失败在哪里?
相信读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各有自己的选择之路和生活方式,
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
只是后果各自是否可以承受?
谨此祝福天下所有家庭
多多的理解、
多多的谅解、
更多的关爱!
是的,你在人生某一刻的每个选择,
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