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生命所有的智慧,不过是找回自己的心
诚然,时代在变迁,但外在环境再怎么变化,人心却并没有两样。
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心脆弱,而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
也许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我们中国人曾经这样心灵自由的生活过,内心有着如此充盈的感情。
当下,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
而最好的救赎之道,就是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关注放逐已久的心灵。
在名利场中奔波、与世浮沉的现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盘针的时候了。
常常感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冷漠、可怕、悲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操守越来越弱。
有人用现实和生存为自己开脱,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你并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多少先贤也早已为我们垂范了穷达不堕、生死不移的骨气。
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怎样做,最可靠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能理解其本意,惊讶者有之,非难和指责者层出不穷。
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王阳明已经是平定藩王之乱的大功臣,却依然遭受其他官员的攻击。
这不是我行我素、恣意妄为,而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是一种骨气和硬气。
这其中,既有当下人心危机的根源,也有对治的药方,心病还须心药医。
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
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
而修行是“高大上”的,与其有关的词汇是“心灵”“修道”“正果”等,“修行”两个字本身就给人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感。
他认为,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就是最好的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时机越好。
我们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了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了我们的良知。
一个人最大的无良就是不能尽职,因为它是对你良知的背叛,同样也会把你的人生带入深渊。
欧阳德意识到,使内心凝定是很难做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心意多处于烦乱的状态,有事的时候固然忙,无事的时候也忙。
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焦虑、急躁、浮泛、灼热的状态之中,哪怕是有了闲暇时间,也要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支配,要么处于心绪烦乱、无所适从之中,所谓的空虚、无聊。
这样即使在不得已的繁忙和压力之下,也能更加从容、高效、有效地处理诸多工作和生活问题,人忙而心不忙。
用做事去修行,用心境安生活。这就是从容的活着。
王阳明则告诉我们,一切的秘密也不过是三个字:心不动。
"心不动"的秘密也不过是一句话:收回向外追逐的目光,重新发现内心的良知,并依之而行。心若安定,万事从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