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砸承重墙整栋开裂:1.6亿的楼还有救吗?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4月28日凌晨,哈尔滨松北区裕民街道一栋居民楼的240多户居民被紧急疏散。起因是三层装修改造,将承重墙砸毁,当天晚上,楼体开裂到15层,第二天,裂缝最高出现到21层。该楼共31层。此事立刻引起很多关注。因为一户装修,居然影响到全楼240多户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安全,这可以说是现代都市“奇观”。城市发展,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林立,普通人无法独善其身,可以说是安全的命运共同体。
情况通报(图|哈尔滨新区发布)
一般来讲,“承重墙不能动”是基本常识,居民楼装修需要物业同意,装修施工队也应当具备最基本的安全知识,为何会走到这一步?高层建筑遭到这个程度的破坏后,是否有抢救可能,如果有,抢救如何进行?此外,“邻居在装修”,是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会遇到的困扰,除了噪声,还有什么安全层面的问题需要关注?
为此,我们采访了朱炳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2020年退休后,朱炳寅仍业余在微博与知识星球等平台为网友回答结构安全方面的问题。知识星球的“老朱思库”,五年时间回答过2万7千多条问题,微博上义务为网友解答的问题则更多。
以下是我们与朱炳寅的对话。
朱炳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三联生活周刊:看到砸承重墙导致二百多户邻居紧急撤离这条新闻,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朱炳寅:第一反应是震惊。业主,或者这里面可能是租户,装修队,物业,甚至包括邻居们,我看到这个楼是临街的,还有对面的商铺等等,这么多人里面,只要有一个人有结构安全意识,有一方有警觉,早一点阻止,事情都不会发展到这个程度,不至于影响二百多户人的生活。现在造成的影响确实非常大。
另外我也感觉到很遗憾。物业有责任保证我们的安全,谁家要装修,跟物业申请,物业说,好,但你别砸承重墙。很多物业嘴上叮嘱一句,任务就算完成了。我举个我们小区的例子,你只要装修,物业经理他就骑个电瓶车,老来你们家看,特别是开头那几天,砸成什么样子了,有没有砸承重结构。好的物业,一定要去把控过程。
三联生活周刊:你提到“结构安全意识”,一般人生活中的常识是“承重墙不能动”,但比方说邻居在装修,我们怎么判断它是不是在砸承重墙?
朱炳寅:一般人生活里会有体检,觉得有些装修的声音,只是吵,但尚能忍受,但也有一些“咚咚咚”的声音,还伴随剧烈震动,这种噪音生理上无法忍受。当你有这个感受时,要提高警惕。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最朴实的感受,当人体感觉不能忍受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房子不能忍受的时候。
承重墙事实上没那么好砸的。假如你砸承重墙,主观感受是砸不动,因为它除了自重,上下还有作用力。砸的时候困难是一方面,第二,砸的时候,它震动传递距离特别远,震动特别大,里头有钢筋,一敲它声音是沉闷的“咚咚咚”。
网传事发楼栋承重墙被破坏情况
三联生活周刊:有人评价哈尔滨这个楼,说是“这个楼就废了”,上面楼层的裂缝看上去触目惊心,怎么看这个楼后续的抢救空间?
朱炳寅:说这个楼废了,我觉得有点过。但确实,这栋楼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承重墙在3层被砸毁,三层以上的重力压下来,楼体的承重结构会有一个往下“挠曲”的过程。直白一点理解挠曲,就是“下垂”,相当于底下原本有柱子支撑,你把那个柱子或者这个案例里面的承重墙给拆掉以后,整体构件就要下垂,相应的墙体要有裂缝。挠曲过程是一点点展开的,梁一层层顶上去,承受不住,它就会变形,变形大了,它才会垮塌。目前这个房子没有垮塌,说明还可以抢救。
网上说这个楼价值1.68个亿,这么大价值,应该赶紧请当地专家想办法采取措施。首先要干什么?先要减少往下挠曲的过程,阻止它继续发展,那么可以临时做一些“支顶”,比如用钢结构先给它撑起来,能撑住一点是一点。然后想办法赶紧加固。首先把3楼的承重墙重新补起来,把上面的重量顶回去。复原和加固可能要占用一定的使用空间,比方说原来是40公分厚的承重墙,我们可以在两边都加20公分,加到总共80公分。3楼承重加固好之后,我们还需要把这个加固墙往上延伸一到两层。
临时支顶和加固方案,可以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面,要找专家论证。另外,要做评估,这个很关键,要评估加固后这个楼能否满足最低限度的安全要求。但仍然很遗憾的一点是,这些都不能够保全这个楼的原有价值。有一点是肯定的,加固完了,也不是原来那个楼了。这个楼是受了伤的楼,就像人一样,假如我一条腿的骨头断了,给它修复,无论你让骨头靠自己长上来,还是装一个不锈钢骨头,它都不是原来的你,没有原装的你状态稳定。
网传业主自家墙体开裂情况
三联生活周刊:“承重墙”不能动,我们生活里里确实经常听到这个说法。不能动的边界是什么?
朱炳寅:你说我连钻一个眼都不行吗?那倒不一定。但是这个口不能开,假如钻一个3公分的洞可以,那一个5公分的洞行不行?10公分的洞行不行?最好的办法还是去找懂结构的。自己不懂,胆又特别大,小事变大事,大事变灾难,这就很可怕。如果你不清楚家里哪个墙是承重墙,现在都很简单,去物业看设计图,用手机拍个照,随时看。
三联生活周刊:80年代90年代建造的住宅,需要重新装修,经常有改结构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物业未必有设计图。
朱炳寅:找不到设计图,就要向检测单位求助,他们有专业检测承重墙的设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墙外表上稍微敲一敲,也能做出判断。但我也知道,好多人是怕麻烦的。结果越怕麻烦越麻烦。
比方说农村这样的独栋房子,你自己家的,你装修只涉及到你的安全。但城市里面的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尤其是像哈尔滨这个栋楼里住了几百户人家,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你自身的安全,你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怕麻烦的。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应该强调,我们现在有好多野蛮装修,认为自己是业主,自己的房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这样的,对房屋安全要有畏惧感。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大家是安全的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住在一个楼里头,不是说他们家砸承重墙,离我们家还远着,于是不去在意。房屋一旦受损,它影响到的是整个楼的安全。你看,出现这样的事,现在要保住这栋楼,加固措施,可能就要加到楼上邻居家里去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上面的住户。
三联生活周刊: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之间,以及二三十年前造的住宅和现在的住宅建造,在安全结构上有区别吗?
朱炳寅:我举个例子。像北京现在还能看到不少红砖老房子,六七层,没有电梯,这样的房子假如你抬头看天花板看到有裂缝,可能不需要过于惊慌。因为过去的房子楼板使用的是预制板,预制好,放上去拼接。两块板之间的连接本来就相对弱,如果你没有去动房子的承重结构,裂缝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安全。老房子、六七层以下的建筑,承重墙常见的是砌墙,也可以理解为砖墙。8层以上就属于高层建筑,需要用钢筋混凝土墙承重。另外也有建筑是用柱子和梁作支撑,这样的框架结构一般适用于我们的办公楼。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承重墙,还有什么结构安全方面的隐患是常见的?
朱炳寅:我们还要注意荷载,也就是楼面承重。一般来讲,住宅楼面承重是每平方米200公斤左右。家里有些柜子比较重的,你就沿着墙根摆,别摆在屋子中间。
我们住宅的室内楼板,现在比较多的是现浇楼板,它的承载力还是有保证的。但有些阳台,是悬挑承重。所以阳台上别放太重的东西,假如要放,也要放在靠里的位置,要让荷载离承重结构的根部近一点,而不要让远端去承受太多重力。阳台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开裂。因为阳台经常有水,钢筋通常配在悬挑板上方,阳台假如经常有水,时间一长一生锈就容易出事。所以生活中一定注意观察。观察地面、瓷砖等有没有裂缝。假如是木地板,它出现较大的缝隙,也要警觉。
《新居之约》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微博和知识星球这两个平台上,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朱炳寅:知识星球上主要是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时遇到的专业问题,微博上会有普通老百姓家里装修遇到的问题。比如,需要在混凝土墙或结构楼板里走线槽,砸墙的时候发现了钢筋,或者家里什么位置出现裂缝了,等等。我通常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做有损结构安全的事。有人说我做了,我避开了钢筋,也没发现裂缝,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耐久性问题。
耐久性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把钢筋的保护层凿掉,天长日久,钢筋会生锈。北方地区还好一点,南方潮湿,沿海地区就更加容易生锈。还有的人说,我家里承重墙砸了,没出任何问题啊,没塌,甚至连个裂缝都没有。但我要说的是,早期和表面没看到问题,不等于房子没受到伤害。试想遇到地震,或者其它不可预见的外力,它就会变形,比原有结构未经破坏的房子要脆弱很多。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
三联生活周刊:住宅装修,或者一些公共建筑,一定想动结构,好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朱炳寅:有个概念要普及一下。结构安全是终身负责制,意思就是,不管你这个楼转手过几次,原设计单位要负责到底。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动结构时,大家一定要征得原设计(单位)同意的原因。换句话说,动工之前找结构工程师看一看。
承重结构不是不能动,像哈尔滨这个租户,三个单元想打通,是不是完全不能做?也不一定。只要经过正规设计和验算,是可以的。我过去碰到过比较多的相关案例,通俗地讲是“拔柱子”,就是大楼大厅里常见的承重的圆柱子。有人觉得影响美观,不想要了。或者改造成大的宴会厅或者大的教室,也很常见。我举个我自己碰到过的例子,是北京奥运村的一个项目,上面有几十层楼,也是想拔柱子。他们就来正式委托结构专家做设计,把这根柱子的荷载卸到别的柱子和别的墙上去。这样的措施是可以有的,但需要专业人士来做加固设计。
三联生活周刊:从业近四十年,过去有没有注意到过类似这样因为承重墙被砸,影响几百户人家生活的事件?
朱炳寅:少。但这可能也跟过去互联网没有这么发达有关。不过,总体来说,我的感受是,今天这种野蛮装修的程度,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它一定是大家长期不重视房屋安全的恶果。虽然这只是个单一事件,不是个案,但我觉得,它其实是能够反映出相当一部分人不重视结构安全,默许这种破坏行为。我感觉到,它可能说明有些人对房屋的结构安全已经漠视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程度。
退休前,我曾跟我们院的崔恺院士做过一个课题,关于房屋的使用说明书。你看你买一个空调,都有一个说明书告诉你怎么用,但我们的房屋,给你一个产权证,没别的了。当然房屋安全涉及很多,用电安全,防火安全等等,但我们现在确实很缺乏结构安全知识的普及。比方说,我造这个房子,混凝土多少,配多少钢筋,每平米用多少建筑材料,如果房屋说明书上能呈现这些数据,那么全行业就会形成一个共识,对开发商,对业主,对装修施工等多方面都是一种促进,将更有利于确保房屋安全。
《推手》剧照
排版:瓶子/ 审核:然宁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