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柏林,中方两条线同时发动!瓦解美国“西方对华包围圈”
来源:石江月防务观察
在美国对华实施孤立围堵的战略中,欧盟是重点拉拢的对象。
不过,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等方面,欧盟与中国之间仍然存在共识和共同利益,这也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方近日同时在北京和柏林两条外交战线上主动出击,秦刚外长在抵达柏林后,与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进行了会谈;而在北京,则由副外长邓励出马,参加了欧盟驻华代表团举办的欧洲日招待会。
在秦刚外长的掌舵下,中方这次的外交活动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定下中欧关系的大局。
秦刚外长对德国、法国和挪威展开访问之旅
在中欧这两个方向上,秦刚外长这次出访德国、法国和挪威是主线。
德法均为欧盟“领头羊”国家,中国与这两个国家加强关系,不仅能促进双边经贸合作,还能引领中欧关系的向前发展。
法国是安理会“五常”之一,相比于德国来说,政策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马克龙访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到欧洲后也在积极推动对华合作,这对于中欧关系来说,是一个良好发展势头。
而挪威则是一向对华强硬的北欧国家一员,在对华政策上一直紧跟美国。挪威情报和安全部门去年发布报告,以冷战思维质疑对华合作。
现在挪威外交大臣维特费尔特亲自向秦刚外长发出邀请,表明挪方的态度也出现了一些转变,主动与中方缓和关系。
挪威外交大臣维特费尔特向秦刚外长发出访问邀请
总的来说,中方的外交策略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以点带面”地尽可能推动更多欧洲国家对华态度的根本转变,进而影响到欧盟,最终使得中欧关系能够重回正常轨道。
秦刚外长这次访问,也是对德国外长、法国领导人访华的回访,类似“穿梭外交”。这种有来有往的外交互动越频繁,双边和多边关系就会越密切。
在俄乌冲突、经贸关系等问题上,这种“趁热打铁”外交,可以更好地让欧盟国家了解中方的立场与合作意愿,从而更有效推动中欧合作。
相比之下,由于美国一再损害中方利益,对中国极尽打压之能事,中方至今没有对美方关于重启对话的要求松口。这更能看出中方搞好中欧关系,并以此为突破口,打破美国主导的西方对华包围圈的决心。
如果欧盟能够摆脱美国的影响,从自身利益出发与中方加强合作,那么美国挑起“新冷战”的阵营对抗图谋就要落空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欧盟内部紧随美国对华“脱钩”的声音还不少,更有人提出“脱钩”的一种变相观点,即所谓的“去风险”。而秦刚外长在与贝尔伯克会面后,专门在共同记者会上就这个问题做了全面阐述。
所谓的“去风险”,本质上就是变相的去中国化。欧方要先了解风险是什么,中方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政策,“北溪管道爆炸”这种破坏行为,中方是绝不会干的。欧洲国家与中方进行合作是保险而不是风险。
“脱钩断链”不仅损害中方利益,也牺牲了欧盟国家的利益。可见秦刚外长的表态非常有针对性。
中国副外长邓励参加对欧盟驻华代表团举办的招待会
在另一个方向上,中国副外长邓励对欧盟驻华代表团表示,中欧应共同坚持全面战略伙伴的定位,保持相互开放与合作,最终将欧洲一体化与中方现代化的目标结合发展。
拜登政府近期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以及《削减通胀法案》,在经济上损害欧盟利益。当前,世界芯片短缺已经影响到了欧盟汽车制造等行业,美国的法案也让欧盟相关企业面临巨大的技术竞争压力。
欧盟上个月也出台了自己的《芯片法案》,准备拨款470亿美元,在2030年追赶上美国的芯片行业的发展程度。
而《削减通胀法案》本质上是拜登政府的一项补贴法案,同时再配合以俄乌冲突破坏欧洲安全形势,达到吸引欧盟的产业和资本流向美国的目的。
正如马克龙所说,此举就是“损欧利美”,分裂西方阵营。
虽然美欧是西方世界的重要成员,但是在当前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债务上限越来越高、实体产业空心化严重的背景下,拜登政府也顾不上什么盟友之间的友谊,最重要的就是让欧洲资本和产业流向美国。
如果只从经济角度出发,欧洲和美国之间在许多产业方面是处于竞争关系的。
与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相比,吸收欧盟等盟友的资本和产业,能够让美国迅速获得在全球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同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弥补空心化带来产业链和供应链短板,推动美国本土产业的发展。
中方发出了确定中欧关系大局的明确信号
拜登政府出台这些法案在提高美国竞争力的同时,更是在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此举不但严重破坏欧盟利益,也不符合德法等国推动多极化的意愿。
现在,中方已经通过两个方向发出了确定中欧关系大局的明确信号,欧盟方面作出最终抉择的时间也不会远了。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或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