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禁不止,是谁助长了“黄牛”疯狂倒卖演出票?
2023.05.17
本文字数:1605,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导读:有时候一张热门演唱会门票被炒高十倍价格,甚至曾经出现过一位顶流明星的舞台演出“黄牛票”要数万元。即便是如此离谱的高价,依然有狂热粉丝抢购。
作者 | 第一财经 乐琰
短短几秒钟,数十万张明星演唱会门票就售罄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演出市场复苏还是“黄牛”的“狂欢”?
就在近期,多位明星演唱会的门票被秒罄,之后又出现“黄牛”加价售票风波。其实“黄牛”加价售票一直以来都存在,也并非没有整治,但为何屡禁不止?
首先要了解一下目前文娱演出市场情况。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演出市场供给和需求均强势上行,实现全面复苏的良好开局。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6.89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95.42%。
根据此前第一财经《消费复苏,你会买买买吗》问卷来看,在1200多份有效问卷样本中,被问及“哪些领域的商品或服务是您会消费的?”时,高达90.46%的受访者都表示今年会在文娱领域进行消费。
疫情3年间,大量的演出被取消,电影撤档,这些都让消费者们对精神愉悦类消费的需求更甚,因此无论是今年“五一”旅游的“井喷”,还是上述文娱演出市场的强劲复苏,都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精神愉悦消费的需求非常旺盛。
与此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疫情3年间由于线下演出的锐减,以贩票为生的“黄牛”们也生意清淡,今年演出市场复苏后,除了消费者的需求“井喷”,“黄牛”们或许也觉得自己的“春天”回来了。
有了消费需求,是不是一定能让“黄牛”钻空子?答案是:不一定。
根据笔者的了解,并非所有演出都有倒票的利润空间。比如一些非明星场演出,消费者的需求也没有那么强烈,那么“黄牛”去耗费时间精力倒票也不会有很高的利润空间,因此这类演出不是“黄牛”们的主要运作目标。而五月天、周杰伦等当红明星的演出则不同,这些流量明星具有大量的粉丝基础,这就是天然的卖方市场,这类门票成为了稀缺品,一些狂热粉丝会为了一张偶像演唱会的门票付出极高溢价。有时候一张热门演唱会门票被炒高十倍价格,甚至曾经出现过一位顶流明星的舞台演出“黄牛票”要数万元。即便是如此离谱的高价,依然有狂热粉丝抢购。
与一般商品不同,文娱演出属于精神消费,这类商品的定价就要看演出能给消费者提供多高的情绪价值了,所以一般演出的价格不高,而顶流明星能为粉丝提供极高的情绪价值,随即与之相关票价也就水涨船高,“黄牛”很清楚,这类粉丝是会不惜成本购票的,这就给了“黄牛”很大的利润空间。只要有利可图,自然有“黄牛”会持续运作。
其实大部分消费者都并不愿意看到市场价格混乱、高价票满天飞和抢票艰难的情况的,但也有小部分消费者,尤其是上述狂热粉丝,在他们看来,“黄牛”的存在给了他们一个能贴近偶像的机会,只要肯花足够的钱,就能通过“黄牛”购买到稀缺票,满足自身精神需求。
除了狂热粉丝的不理性高价购票,相关的管理若不严格,也是造成“黄牛”无序炒票的缘由。比如主办方对于定价、销售渠道和规则的制定是很有讲究的,如果门票定价过高则会被消费者诟病,如果定价过低则给了“黄牛”低成本运作的机会。从销售角度而言,各个渠道所获得的票源和占比不同,“黄牛”能在贩票领域游走,则多少都有一些渠道资源来获票,如果要控制“黄牛”炒票,那么就需要渠道商严格把关。比如近期一些售票平台就要求消费者在购买部分热门演唱会门票时必须实名登记,到入场时需要持身份证验证信息。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有一些“黄牛”表示自己有办法让非实名登记观众入场。由此可见,还需要加强现场安保和查验环节的管理,甚至是要建立一套高科技的后台体系,来通过身份信息、人脸识别等确保观演人与购票人一致,否则仍然是给了“黄牛”倒票的机会。
最后,笔者认为,要彻底整顿演出票务市场,杜绝炒高价的“黄牛”,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对于不同加价金额的“黄牛”给予细分化的相应处罚,且处罚必须要重,才能让炒高价票的“黄牛”不敢再为所欲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