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启明创投邝子平:双循环格局下的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趋势

启明创投邝子平:双循环格局下的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趋势

公众号新闻

中国已经有一个非常好的、让企业健康成长的生态。


来源 | 启明创投
出品 | 资人说(touzirenshuo)



日前,香港交易所市场拓展联席主管鲍海洁与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以“拥抱新机遇:双循环格局下的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趋势”为题的对话。

中国科技浪潮叠起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政策改革和资本市场的赋能助力。

香港交易所最近推出新上市章节18C,致力为创新领域的科技公司连通资本市场,支持它们实践创新理念。

邝子平指出,“科技创新和科技企业走向市场”这一话题在中国特别有意义,在半导体、新能源车、生成式AI等科技领域有潜力的创新企业都面临新的机遇,且中国的用户积极拥抱科技的浪潮。

“香港18C的推出,我相信会有源源不断的优秀的企业走向市场。”

邝子平介绍道,为了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让科技企业健康成长的生态,其中一环就是企业的上市退出。

随着愈来愈多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香港因其上市流程的透明度、政策的可预知性、对信息系统的严格处理等优势成为了有竞争力的上市地点。

对于18C在当前高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重构时推出,邝子平指出,这其实是一个好的时间点。

“在市场比较理性的时间点里,这个周期里投资的企业顺着自己发展的规律逐步走向香港的资本市场,在那个时间点我相信无论从创业者还是投资方,还是未来公众市场的参与者,应该都有一个可预期的回报。”

他亦表达了对香港市场发展的期望,希望其能继续包容开放,并不断提升港交所、港股的流动性。

以下,Enjoy~

01

中国科技创新企业

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问:我今天非常荣幸与邝子平先生有一个对话,主题是“拥抱新机遇:双循环格局下的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趋势”。

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是技术进步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中国在有一些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比如在新能源、智能电车甚至在一些产业数据化等领域都走在相对前沿的位置,但也有一些领域,我们还需要一点时间才可以实现自主可控的状态。

现在全球的技术壁垒,我们看到也在形成之中,甚至愈演愈烈。

在此过程中,我想请邝总首先讲一下,从您观察的角度,哪些领域一方面特别需要资本支持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另一方面它确实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前景,让投资人更愿意参与硬科技的投资?

邝子平:大家早上好,估计我们两年多前开始沟通18C的话题,非常高兴有机会在18C已经正式顺利推出后,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谈论这个话题,今天也是非常值得庆祝的一天,恭喜港交所。

回到刚刚提出的问题,我觉得科技创新和科技企业走向市场这个话题,在中国特别有意义。

有两大方面原因:

第一,全球共性的方面。

在原创性科技、在科技领先方面,我认为在全世界最有潜力、最有能力、最有可能有大突破的,基本上是两个大的市场:美国和中国。

在说这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强调美国仍然是遥遥领先,我们千万不要一说到这一句,好像我们马上就赶超美国,指日可待,我们千万不要有这样的观点。

但是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积累,大学的资源,一个统一的巨大的市场能够让很多原创性的科技走向市场,这些条件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其他的地方都是没有的,美国是一个,中国是一个。

这是一个共性的、普适的因素,在中国谈这个话题特别有意义。

第二,中国需要追赶、需要解决、需要自主可控的一些需求。

当然,这也给中国很多科技企业带来很多机遇,带来很多可能在其他的时间,在其他的场合,在其他的国家,在其他的市场没有的机遇。

把这两点融合在一起,造就了中国科技创新企业巨大的发展机遇。

如果我们把它具体化到一些行业的话,半导体是全球巨大的市场,半导体不断有创新,有其机会。

但同时中国本身有巨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在这个市场上需要很多自主可控的课需要补。

这是我们大家非常看好的一个投资方向。

另一个可能全球都有意义的,出口市场也很大的,比如新能源车。

我们不要单纯把新能源车看成简单的整车,车的智能化是同步发展的。

在新能源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非常巨大的汽车的智能化的市场。

汽车的智能化又推进车载、车用,很多新的零部件,不论它是芯片还是智能汽车上所需的专有处理器,还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这些都是新的机遇,非常有潜力。

当然,谈到科技的机会、新的投资热点,肯定离不开最近最热门的生成式AI。

美国是非常有底蕴、有能力在AI新范式上为人类做很多的贡献。

在中国投资的创新的这些科技企业非常有潜力,在中国这个大市场背景下,香港18C的推出,我相信会有源源不断的优秀的企业走向市场。

问:每天都有日新月异关于技术上的话题,至于它有没有形成技术上的突破或者商业化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时间检验。

今天早上看到有类器官等比较前沿的领域,大家也在研究怎么把ChatGPT应用在碳排放的场景中等,我相信这些有很多想象的空间。

邝子平:在中国的科技市场、科技领域里,我们无论是作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有一个非常优厚的条件,就是中国的用户对新科技的拥抱我相信可能是全球排名前三的,什么新的技术出来,大家都会非常热烈地拥抱。

前几天我听到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做乡村振兴的,以前我们讲扶贫,这样一个领域都已经有人用AI解决那些传统、古老,几千年来我们希望把乡村做得更繁荣的一个话题。

我们拥抱科技的精神是非常强烈的。

02

保护让科技企业健康成长的生态


问:从这方面来讲,中国真的是特别年轻的国度。

前两周我在欧洲、中东,我感觉在便利性角度、技术应用场景角度,中国的便利性确实超过很多国家。

刚刚您提到很多领域都有一些发展的空间,但在此过程中也能看到技术的演化甚至是它需要投入有一个周期或者有其自然规律,为了加速这个进程的发展,我相信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推力甚至是三个:

一是政策,我们知道最近国内出了不少加速科技孵化、科技进步的一些政策。

二是资本,以您为代表的创投圈在不断助力技术的发展和变革。

三是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是否有这样的人群愿意拥抱技术进步。

在您的观察中,还有没有一些特别值得一提或者希望大家更加关注利好,能为未来硬科技的应用或者产业的升级,能带来一些质的影响的一些领域?

邝子平:比较关键和重要的环境因素刚刚您已经提到了。

你必须有足够源源不断的科技领域、工程领域的大学毕业生输送到市场上,一个好的创意能很快搭建起一个团队,在搭建团队的同时开始在隔壁咖啡厅跟投资人沟通。

例如在深圳,就有很多优秀的、大的互联网企业,对新科技特别有感觉的,就开始愿意尝试,甚至在尝试过程中还会做一定的策略性的投资等,这是一个巨大的生态。

我觉得这些生态搭建起来很难,需要很长的时间,毁掉它却很快。

您刚刚说有哪些因素要强调?

我觉得中国已经有一个非常良好的、让科技企业健康成长的生态,我们大家应该很好地保护它。

这个生态其中一环是后面的上市退出,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一个话题。

政策方面,我在国内做投资有20多年了,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但有些地方确实是希望看到逐步改善;

包括政策的延续性、政策的可预知性,这是为什么在两、三年前,当我们开始接触的时候,我觉得港交所在这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毕竟在香港整个法律的框架,港交所很多上市的规则、上市的流程等,可能推出18C,我觉得时间也很快。

一旦你有这个规则,大家认为可信赖我就沿着这个规则去做。

在政策的延续性这个角度看,我们投高科技企业的时候,大致上能把这个路径都想得比较清楚,这也是在整个环节里非常值得大家期待的。

问:您刚刚提到我个人认为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如果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说,如果今天我要面临上市的选择,像您作为投资人,有一些被投企业需要考虑退出的时候,往往会面临我到底在境内实现退出,还是选择海外上市地退出,这可能对于企业在他前期做很多运营、企业管制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从您作为投资人的角度会怎么样建议,为什么企业可以考虑在海外上市地做这方面的上市准备,甚至这一点上可能更要关注不太一样的地方,让自己的标准更容易达到所谓全球的标准?

邝子平:上市肯定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相信我们很多企业家、创业者,虽然做这番事业是他自己一生的梦想、情怀,走向资本市场仍然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决定。

再怎么说上市无所谓、上不上无所谓,我工作了30年,完全无所谓的创业者、企业家,我真没见到几个。

确实是挺重要的一环,最容易想到的当然是估值体系,在哪里上估值会比较可观一些?这个估值体系是在有流动性之下,还是虚的呢?这需要考虑。

刚刚提到整个上市流程的透明,上市政策、策略的可预知性等,这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

还有一点,我觉得越来越重要的,尤其是现在比较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过去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可能是纺织企业、或者提供价廉物美的日用品的企业。

现在走向世界的越来越多是我们的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是在所在国可能会用高科技的方式接触到大量的用户数据的企业,也即所谓的“相对敏感”的企业。

我会建议这一类企业,如果可选应该在香港上市,在香港的框架下,对国际用户、国际出口目的地国家的监管机构等,对信息系统的严格处理等,我相信在香港是一个加分项。

对这些特别外向型的高科技企业,我相信香港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个上市地。

这几点加起来,香港这边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还有最好不是在同样的规则下完全比较所谓软性的项目,因为硬性的也有一些区别。

香港的18C和国内的科创板还是有其规则上的一些区别,可能有些企业本来就在合规上在香港是更适合的,当然更直接地、更容易地选择到香港。

我觉得有多方面的因素。

03

企业在市场比较理性的时间点

顺着发展规律逐步走向香港资本市场


问:确实无论在合规、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内都是非常火热的话题,尤其是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这一点越来越重要。

现在有的企业家在中国,他们甚至先做全球市场再回来做中国市场,什么原因?

一来全球市场,他们分享的是这个毛利更加可观,因为在中国的竞争非常激烈,有些具备“走出去”条件的企业更愿意早一点做海外的布局。

邝子平:最近一些地缘政治的原因,从某个角度促进了这些企业走向国际,加速了他们的时间表。

我这边有一些例子,我们现在经常会提到部分手机厂商产能等正在迁移出去,事实上是部分在发生。

这到底是纯负面的现象,还是也有正面的效应?

正面在哪里?


过去十几、二十年,绝大部分的加工产能都在中国,针对加工产能的这些自动化设备,其实已经从世界各地挪到中国。


我们投了不少科技型的企业,做机器人、自动化检测等,是在我们的科技板块,也就是港交所提到的“特专”。


当这些产能外移的时候,必须要上一套新的自动化的设备、新的机器人,在别的地方已经没有这样的企业。

所以我们以前针对国内如富士康等公司提供机器人的企业,不得不提前他们国际化的步伐,跟着产能跑到越南、印尼了,我认为这是对国内整个产业的提升。

以前是最终的成品出去了,后来是加工出去了,现在是加工上游精细的设备、这些科技出去了。

我觉得中国技术出口的机遇还是蛮多的。

问:回到特专科技的课题,您刚刚提到特别重要的因素——估值体系。

尤其是过去这两年,全球对于高成长的一些企业或者信息科技类的企业,都在做重新估值。

这当然是在加息的大背景之下,也存在有一些地缘政治的因素等,不知道您对未来这种高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重构之后,展望未来3-5年,他会完全变得不太一样?

还是总的来说这是一轮调整,将来会回到逻辑当中?

估值的高和低本身没有定论,这只是相对的概念,我们想讨论一下这对于在未来一段时间怎么展望18C的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如何寻找到自己比较合理的估值定位,也是会很有关联的。

邝子平:是,50年、80年的周期,估计要跟Warren E. Buffett去聊。

我看到过30年的周期,科技也好,上市企业也好,我觉得过去几年确实非常亢奋,现在回调下来,回调下来以后还是会涨上去。


我倒是觉得18C在现在这样一个窗口推出来,是一个好的时期。


如果是在市场非常亢奋的时候出来,很快市场出现回调,这对大家都不好。


对于企业家来讲,最近几年独角兽这个词比较流行,但没有谁规定只有独角兽才是成功的企业,我们投资也是。


我还记得我最开始做投资的时候,可能2000万美元估值大家都要想半天——2000万美元投500万美元进去有点贵,我们再聊聊。

现在你没有1亿美元估值做种子期的投资,好像不大好意思。

我觉得市场就一个周期,目前确实是在回调的阶段,我觉得这个回调还是没有完全到位,但已经回调蛮多,不论是我们投资的半导体领域也好,还是软件、云也好,软件回调更多一些。

我相信在市场比较理性的时间点里,这个周期里投资的企业顺着自己发展的规律逐步走向香港的资本市场,在那个时间点我相信无论从创业者还是投资方,还是未来公众市场的参与者,应该都有一个可预期的回报。

特别大的反而不会太好,我觉得这一点回调是世界性的,也不是香港在回调而别的市场不回调,我觉得还好。

问:由于时间关系,我想最后讨论一下对18C的展望,18C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您对18C甚至是对香港市场有非常一些冀望,希望我们在哪些领域持续提升?

邝子平: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第一,继续开放包容。

企业在走向上市的过程当中,其实很彷徨,很多事情能比较方便就能咨询到,了解到主管机构、交易所在想什么,而不是大家都在猜。

尤其是一个新的规则推出以后,我知道做了很多调查、公众咨询,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相信大家还是会有很多的问题。

第二,继续不断提升港交所、港股的流动性。

这对大家是一个鼓舞,相信过程中市场的力量会帮助很多,香港有很多优秀的中介机构,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

我自己是非常期待,我也非常鼓励启明创投投资这些优秀的科技企业能早日跟港交所接触。


  ·   END   ·  



近 期 活 动


----------------------------------------

----------------------------------------


阅 读 推 荐


· 从8位大佬在乌镇互联网大会的演讲中,我看到了这个趋势

· 沃衍资本魏斌:制造业投资大有可为,选对方向才是关键

· 雷军小目标:做世界TOP5,每年至少1000万辆

· 沈南鹏:15年投了上千创业者,我发现这样的CEO能成事

· 张一鸣:为什么我不赞同控制人力成本?


视 频 推 荐



合 作 对 接


寻求报道、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媒体互推、开白、投稿、爆料等……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超 级 社 群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旗 下 媒 体


发现在看了吗,戳下看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启明创投邝子平:投资最重要的是“快半步”华映资本季薇:科创投资成资本市场强共识,消费投资要找到“那支口红”丁薛祥最新演讲,关于对外开放、双循环、世界经济复苏【首发】德臻科技完成A轮融资,启明创投独家投资长篇小说《如絮》第一百零三章 哈尔滨-1952-1953年 2 任务资本市场有复苏趋势,热门赛道结构变化明显,2023年Q1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探访伦敦证券交易所、剑桥科技园等,揭秘英国科技创新与金融管理发展趋势 | 英国商务考察团正在招募全球经济的新双循环魔镜市场情报:个护美妆市场趋势与高潜力成分洞察-618前瞻纳达尔退出法网,开放格局下的复杂情感启明创投募了其史上最高65亿人民币,邝子平:规模并非刻意追求爱晒衣服的日本人【首发】实验室耗材高端品牌莱杰生物完成首轮融资,誉明创投独家投资意外地好!!!!!Microsoft 必应图像创建者Nint任拓:2023年运动户外市场趋势与细分赛道洞察报告启明创投周志峰:生成式AI与大模型引路产业变革与创新【高管研究生文凭课程 招生进行中】港大ICB上市融资与资本市场高管研究生文凭课程启明创投梁颕宇: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赋能之路【首发】泽维生物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誉明创投联合投资港交所重磅变革!硬核科技与资本市场双赢,优必选、晶泰科技等有望首批受益前瞻产业研究院:新格局下的中国产业转移与承接启明创投完成第七期人民币基金募集,规模65亿元启明创投周志峰:大模型中国创业机会很多,过度依赖API会失去竞争力丨GTIC 2023赋能科技创新 服务城市发展 ——成都科创投集团成立两周年记“领航工程——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企业家”首期班第二模块预告双循环大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如何破局?九剑一魂 - 第23回 太子遇害 贾后伏诛(九)斜风细雨不须归【固定收益】牛熊转换中商金债与资本工具的相对表现变化—金融债及资本工具观察建设全球知名的创新药研发中心 | 首届“国际生物科技创新与投资大会”在深圳开幕黄子平:读中文系的人|鲁迅人文讲座预告启明创投邝子平:如果公司出现这种情况,要极其小心了益普索:后疫情时代中国益生菌市场趋势和营销洞察直播预告 | 任泽平: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展望产业升级背景下的松下“绿”科技创新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