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6岁少年救狗身亡,激怒全网:这3条保命原则,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
“救命!救命!我妹妹掉河里了!”
街边突然传来这样的大声呼救,一名正和同学打篮球的16岁少年听见了,立马跳下河去救人。
可水流太湍急,少年跳下去挣扎了几下就消失不见了。
少年被冲走没一会儿,一只宠物狗自己扑腾着游上了岸……
原来所谓的“妹妹”,正是这只宠物狗。
刚刚还在大声呼救的女子马上抱起“妹妹”,悄悄走掉了。
闻讯赶来的少年父母在岸边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儿子。
事发后,有人谴责呼救女子误导少年下水,有人惋惜少年太冲动;而身为父母,我们更多的则是感同身受的难过和后怕。
曾几何时,“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还是我们鼓励孩子的话语,可在这么多孩子因“助人”而导致自己受伤害的事发生之后,我们还敢教孩子见义勇为吗?
其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早已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劝阻”等内容,改为“会自护,懂求救”。
原因不难理解:
未成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天然是被帮助和保护的一方;
而且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每个孩子本就拥有,不需要刻意去教,只需要不去破坏就够了。
面对复杂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如何保护好自己。
暑假将至,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具体如何让孩子“会自护、懂求救、量力而为”,我们下面就分情况来聊聊。家长朋友一定要看完,并把具体方法告诉孩子。
一个基本认知
提到善良孩子因帮助大人而受害的事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电影《素媛》。
下雨天,为了帮助一个没有伞的大叔,年幼的素媛被带到没人的地方狠狠伤害,留下了永久的创伤。
可能有人觉得只有懵懂稚子才有这方面的危险,实际上,即便是处在青春期,身体发育接近成年人的孩子,也可能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力量了,不容易被骗被伤害,从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比如曾经有个中学女孩早起去上学,遇到一个时髦年轻女人问路,帮时髦女人指路后,这个女人热情邀女孩上自己的车,说正好顺路捎女孩一段去学校。
女孩身体刚好有些不舒服,以为这个女人就是为了表达谢意,放下警惕上了车,结果被带走拐卖。
这种来自陌生人的恶意五花八门,防不胜防:
任何人(尤其是孩子和女性),遇到陌生人求助,都需要有一个最基础的认知:
一个健康正常的人会向更有能力的人求助,而不是向力量更弱小的人求助。
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孩子知道:
如果有一个陌生大人遇到困难不找其他大人,却找一个小孩儿求助,一定别有所图,此时不论多容易帮的忙,都要果断拒绝,并赶紧到人多的地方或回到家人身边。
帮助弱小的界限
比起健康强壮的成年人,来自老弱病残的求助更具有迷惑性,成年人有时都纠结帮还是不帮,孩子会更难拒绝。
2013年7月,黑龙江17岁女孩小胡在去同学家途中,遇到一名假装肚子疼的孕妇,请求其帮忙扶自己回家。
善良的小胡把孕妇送楼上后,喝下了一杯含有安眠药的水,被孕妇丈夫实施了性侵,反抗过程中被夫妻二人用被子蒙头窒息而死。
还有像下面这个女孩遇到的事:
面对弱小、特殊紧急情况时,孩子善良的天性往往更容易占上风,从而高估自己的能力,头脑一热便冲上去“独挑大梁”。
比如一个孩子看见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小朋友,冲上前为小朋友出头,推搡间导致自己摔倒骨折。
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而最为严重的后果,便是像江歌那样。
不论是跳河救人式的“见义勇为”,帮扶弱小式的“助人为乐”,还是一时冲动式的“打抱不平”,这些行为本身都具有危险性。
有的容易把自己置于凶险之境,有的容易被坏人拿捏利用,有的容易让自己受到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更明确认知到:
· 不论多么紧急特殊的情况,面对多么焦急需要帮助的人,你自己本身也是“弱小”,能力有限,自己的安全更重要,不必因为不能亲自帮忙而自责愧疚。
· 对其他“弱小”的帮助可变通为帮TA向周围更有能力的人求助,比如告诉老师或报警。
· 需要自己涉险,比如跳水翻墙或者被要求去到某个地方、进入密闭空间的,一定要保持警惕,必要时果断拒绝。
“会自护”“懂求救”的前提是……
比起来自陌生人的侵害,如果是认识的人请自己帮忙,孩子往往更加不容易拒绝,压根不会对认识的人或者自认为熟悉的人设防。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真实事件。
村子里一个5岁小女孩有几年时间总被隔壁大几岁的哥哥叫去帮忙干农活,由于两家彼此相熟,大人们并没有觉得异常。
可是,被叫去的小女孩根本不是干农活,而是被那个男孩带到没人的树林里做些奇怪的事,每次他还要感谢小女孩:“谢谢你,真是帮了哥哥大忙。”
一开始,女孩年龄小,不懂为什么哥哥要把手伸进她的衣服里乱摸,还天真地以为就是“帮忙”。
直到女孩后来懂了一些生理常识,才逐渐感觉到不对劲,可她依旧不敢反抗,因为那个男孩吓唬她:“你要是敢跟别人讲,我就告诉你爸妈你这几年一直在做这种坏事。”
可怜的女孩,怕父母生气,怕给家里添麻烦,真就一直没说,直到有一次差点被强暴才吓坏了大哭着跑回来,把实情告诉大人。
看完这个故事,才惊觉:
家长的监护职责不仅需要更加用心;
“会自护”“懂求救”的前提更是,让孩子“懂拒绝”“敢求助”。
这两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对自我保护有重要意义,也是在任何人际关系中保持独立人格的重要能力。
如何做到呢?
给孩子爱护自己的底气,不只是说说而已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知道——无论什么事,无论谁请求帮助,如果这件事做了会让自己不开心、不舒服、感到恐惧甚至危险的话,我们都有权利拒绝,不必担心会让别人失望。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听话懂事”“乖巧顺从”。
很多父母平日里对孩子过于严厉,一旦遇到问题,就会毫不留情批评孩子,有时即便是为孩子好,也是采取指责的方式,比如:
“你怎么这么蠢,连个路都走不好!”
“又感冒了?让你多穿衣服你不穿,都是你自找的!”
“你没长眼睛吗?这么大个坑都看不见?”
……
这种模式久而久之,会给孩子心理带来极大压力,毁了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孩子学会的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一味照顾他人感受,害怕说“不”,不敢求助。
孩子感到不舒服时却不敢拒绝别人、不敢向他人求助,都是从不敢拒绝父母、不敢向父母求助开始的。
所以,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光是我们大人嘴上说说、提醒孩子多注意就够了——
重视孩子的每件小事
倾听孩子的内心
无条件信任孩子
允许孩子犯错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
这些渗透在日常方方面面小事上的家庭教育,都可能在关键时刻,守护住孩子的人身安全。
请记得:
父母无条件的爱、保护和支持,永远是孩子面对一切风险最大的底气;
父母需要努力的,是让孩子打心底里信任父母!
保护未成年人安全
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大事
而这件大事
需要在每一件小事中都注意
欢迎您来【7天好妈妈成长营】
给您一套家庭教育万能公式
育儿先育己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了解详情↓
暑假将至,除了注意安全,孩子的大脑也需要喘息一下。
放下课本,拿起有趣的课外书,就是一种不错的放松方式哦!
我们将向本文留言点赞数前4名的用户,免费赠出科普漫画《动物脑瓜里装的都是啥》中的任意一册。
👇延伸阅读👇
阿怪: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育儿工作者,不断学习和传播育儿知识。养娃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