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斯
当我们依然在网上呼吁优化手机设置,不要让老年人被时代所抛弃的时候,另一批老年人,已经偷偷染上了网瘾。
有调查显示,我国的老年网民数量现已接近1亿,其中,有10万老人甚至每天会花超过10个小时,高强度上网冲浪。
从前保健品销售一声声“干爹干妈”,喊得老年人家里保健品堆积如山,如今老人们则蹲在“中国好儿子”直播间里下单了一批批骆驼奶和金蟾蜍;老人盯着手机,卖力抢几分钱红包的样子,和从前那些凌晨四点去排队抢鸡蛋的老人也并无差别。
但线下排队或许还算强身健体,每天高强度刷手机,把自己刷进医院的老人,已经不在少数。
上网成瘾,或许正成为这代老年人的一大精神陷阱。
人到老年,被吸入网瘾黑洞
有关网瘾的战争,永无止境。
20多年前,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和电子游戏,曾被家长和媒体们称为“洪水猛兽”与“电子海洛因”,引发了全社会的批判和争议。
而在20年后,这个需要被监管的群体,还囊括进了大量六、七十岁的老人。
〓 素材来源:央视《夕阳红》
2016年的年末,嘉兴有一位84岁的陈大爷突然感到左半身麻痹,说话吃力,被三个儿子连忙送进了医院里。
一番检查后,大爷被确诊了脑梗,而发病的诱因,居然是“长期熬夜打游戏”。
〓 素材来源:观察者网
据陈大爷的儿子说,老爸“染上网瘾”已有10年,经常玩扫雷和空挡接龙玩到凌晨两三点,不打游戏的时候,就盯着屏幕通宵刷新闻,最终导致作息严重混乱,突发脑血栓疾病。
对此,陈大爷也很委屈,他说自己玩游戏就是打发无聊时间,并且网上的专家都说了,“老年人玩游戏,是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的”。
像陈大爷这样的极度沉迷,在今天中国的银发群体里还真不是个例。
〓 素材来源:极目新闻
连连看、天天爱消除、还有之前大火的羊了个羊......这些规则简单,奖励机制疯狂刺激多巴胺的小游戏,不但深受年轻人追捧,也让老年人一玩就是一整天。
很多老头老太的脾气还都很倔,一听到自己的等级比身边的同龄人低,那就算熬夜,也憋着要把对方给超过去。
人性的弱点,就是如此共通,令年轻人欲罢不能的机制,也同样深深吸引着老人。在昆明广播电视台做的一档节目里,许多被街访的老人都表示,自己经常刷视频刷到三四点。精准的算法成天推送给他们的视频,都叫人欲罢不能。他们音量放到最大的手机背景音里,魔性的笑声、大事即将发生的鼓点交错不断。
最受欢迎的视频内容大多是讲述子女不孝顺、老年人理财指南、怎样刷视频赚红包的。一首名叫《万爱千恩》的歌曲尤为火爆,歌里唱到:
“都说养儿养女为了防老,可你总说自己过的挺好,辛辛苦苦把我养大,我却没在你身边尽孝。”
老人们虽然都知道刷手机对身体不好,但还是一打开手机就忘了时间。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盯着一块屏幕,就会让睫状肌痉挛、白内障、颈椎病等一干疾病找上老人。在《夕阳红》去年的一档节目里,主持人就分享了他身边的一个案例:朋友的母亲突然觉得胳膊剧痛无比,到医院做了个全面的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病变和退化。于是,医生最后开出了药方——把老人的手机没收了吧。但很多老年人本身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长时间玩手机很可能让本就不太乐观的身体状况雪上加霜。都知道对身体不好,而一旦子女如果强加干涉,老人们的反应还真的就和青少年一样——无外乎就是耍赖和生气。
就像甘肃兰州这位84岁的大爷一样:他玩某游戏时被儿子打断,气得一个劲地念叨“别干扰我嘛”,原本做好的饭,也是一甩手就不吃了。
作为网络世界最新的一批用户,老年人极度缺乏对于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致使很多线下的银发骗局,也在网络的全面渗透下死灰复燃。曾经,骗子会挨家挨户的上门,认老人当干爹干妈,推销他们手中的伪劣保健品。
而今,骗子们则坐在直播间里,化身情感主播,自称是每一位老年观众的“好儿子”,“好姑娘”,用精心编排的苦情剧本,继续把老年人当韭菜割。这些剧本通常都和孝顺与亲情有关,像什么“姑爷把老丈怼得一句话说不出来”,“儿媳用神药,救好了卧床多年的婆婆”......荒诞的剧情,穿插假冒保健品的广告,再配合上频次极高的“直播间里的各位爹妈,点击下方购物车”,让许多老人完全沉醉其中。有的儿女无奈地表示,比起自己的劝诫,家里老人现在更信直播间里那个“假儿子”的话。毕竟,也只有这个屏幕里的“假儿子”,会一天花好几个小时陪着老人,用一声声亲昵的“爹娘”哄着他们。2020年11月,江西61岁的黄大妈突然言辞确凿地声称,演员靳东要和自己结婚,并为此和家人闹到要离家出走。可经调查发现,这个靳东,是骗子用配音和后期合成假冒的,年轻人看一眼就知道“假得不能再假”。有一位68岁的老太太,甚至用自己上街捡垃圾换来的钱,给屏幕里的假靳东打榜刷礼物,子女怎么拦都拦不住。因为对于这些沉迷直播的老太而言,只有视频里的偶像会叫她们“好姐姐”,会自称是她们的“好弟弟”,会成为她们的微信好友,甚至会每天向她们道早安。而这样的甜言蜜语与亲密关系,是这些老太在自己的暮年,甚至是一生里,都从未经历过的。在外人看来,它如此虚假,但对老人而言,它却是如此强烈,难以自拔。同样,许多专做养老诈骗的骗子,也早已从线下转到了线上。
骗子在网上化身“投资大师”,主动联系独居的老人,许诺丰厚的投资回报,让他们将养老金和房产证都掏出来,交给自己,他保证给他们一个绝对的晚年幸福。为了让老人心甘情愿地受骗,骗子通常会打出两张万能的亲情牌,直戳该群体的软肋:“您看您家孩子也不在身边,都说养儿防老,这也不防啊。”在对未来的恐惧与对子女的爱的双重刺激下,老人就这样上了套,将毕生的积蓄,转给了一个才认识不到几个小时的外人。
人到老年,刷手机成瘾、上网被骗,反过来还需要儿女来监管。事实上,玩手机,对很多老人来说就是他们单调生活里,最容易得到的快乐。候鸟老人,为了帮子女照顾孩子,不得不只身来到大城市。每天的生活不过是带着孙子转转小区花园,伺候孩子吃喝拉撒。
他们从不敢出远门,因为一口乡音,说出来的普通话别人根本听不懂,也因为他们不会打车、不会坐地铁,离了儿女,便寸步难行。在老家,他们随便出门走几步就能和人唠嗑,看个热闹。在这里,他们生活里唯一的快乐,除了围着孙子转,就是打开手机,独自沉浸其中的时刻。而对于老家独居的老人,只有打开摄像头,才能找到人陪她说说话。2021年末,一位来自湖南株洲的80岁老人,决定打开自己手机的摄像头,向网民诉说自己内心的情感:
“我呀,太孤独了......我的儿女们,都不在我身边........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过下去。”对空巢老人而言,孤独是一种的慢性病,是心里一个黑洞洞的坑,如果不拿点儿什么东西去填,那这个坑就会越变越大。
他们不怕自己一个人住,怕的是有一天自己摔倒受伤了,却没人知道。怕的是会不会在某一天,自己会在无人问津中离去,像隔壁的日本和韩国那些“孤独死”去的老人一样?每每念及此,便觉心生悲凉。在《老头》这部纪录片里,街角的几个老头每天都聚在一起,从早聊到晚,话题基本都是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
没有人愿意回家,因为他们的子女都不在身旁,有的老伴也早就离世,家,真的太安静了。就算把音量开到最大声,电视机所发出的声音,也盖不住房间里满溢的孤单。所以老哥几个,就把互相的声音,当成一天里最大的慰藉。而大家分开时的那句“明天见”,也成了一种不需明说的约定,因为谁心里都清楚,弄不好到了明天,某个老哥哥就再也不见了。老人们拥抱互联网,甚至有意选择“让自己上瘾”,让自己被手机绑架,至少可以让他们忘却烦恼、获得短暂的陪伴。他们用那些在年轻人看来廉价的、空洞的、甚至完全虚假的“低端娱乐”来打发时间;他们好像总是很傻,别人一声一声叔叔叫得亲热,他们就掏出了积蓄;
别人多说几句关爱的话,就误以为自己和大明星谈上了恋爱;
在一桩桩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骗局里,骗子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迎合了老人内心深处,那些已被漠视许久的情感需求。并不是每个老人都有机会过上充实而饱满的老年生活,每天去上老年大学、天天去跳广场舞。在他们单调的生活中,吞噬掉时间与注意力乃至健康的手机,往往是他们的唯一慰藉。1. 趣头条发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全国超10万老人或患"网络孤独症":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enterprise/us/2020-10-23/doc-iiznezxr7700204.shtml2. 《夕阳红》 20220118 家事全知道——老年人有网瘾该怎么办?:https://tv.cctv.com/2022/01/18/VIDEjRNS0fM8EqZcVu01LU1a220118.shtml3. 越过“数字鸿沟”的老人如何跳出“数字沉迷”,光明日报,肖人夫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