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七个因素 | 什么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对父母而言,培养孩子仿佛一场漫长的过关升级之旅。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环境变化,所遇到的关卡也越来越多。
如果儿童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家,多年来历经无数坎坷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父母不必是有天赋的老师或杰出学者,就可以给予孩子最好的养育。
而很多父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试图将孩子打造成完美作品的专门训练和特殊课程,实际作用却微乎其微。
如果孩子如同植物,那么家长所能给予的最好教育,就是为他们构建一个包括阳光雨露、空气水分、土壤环境在内的优质生态体系。能让孩子拥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有压力时可以依靠的港湾,和面对问题时能够寻求帮助的环境。
精神的馈赠远超物质的奖励。因此本期特别在儿童节到来之际,分享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七个关键因素。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健康积极、阳光快乐的成长。
▼
NO.1
遗传基因
Genetics & Heredity
NO.2
物理和心理环境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孩子就像海绵,不知不觉中吸收着周围的一切。因此除了先天遗传,后天成长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起着最为关键性的影响。
无论是家庭、学校、社区等地理环境,还是文化氛围、情绪体验等心理环境,都会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行为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身份认同。
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熟悉的环境,也是他们在此后一生中,都会在潜意识里自觉融入和快速适应的环境。
其中家庭环境是孩子精神和情感发展的起点。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会让孩子建立深层的自尊和安全感,这是其它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价值。
随着孩子成长,环境也趋于多样。成长环境越多元包容、丰富多样,孩子以后的适应能力也会越强。
耳闻目染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记得让孩子被安全、轻松同时充满鼓励的环境包围,这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潜能,提升他们的认知和行动力。
孩子与环境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父母要随时留意周围的环境氛围,为孩子提供有益健康发展的支持系统。
NO.3
性别意识
Gender
性别身份是个体的内在自我认同,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男性和女性在认知风格和能力表现上存在差异。通常,男性的空间认知、逻辑推理方面表现更好;而女性则擅长情感理解和社交互动。
研究证实:性别差异不仅受生理因素影响,外界的性别期望和环境塑造,也会显著影响儿童的成长。
我们会对女孩轻声细语,对男孩则简单直接;鼓励男孩踢足球、玩遥控汽车和玩具手枪;女孩则安静的做手工和绘画。同时,我们期望男孩坚强勇敢,女孩则温柔体贴。
正因为社会和文化环境,会对不同性别赋予不同的角色模式和行为期望。这些不同的态度和教育,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
一个经常画画或串珠子的女孩,所发展的认知和技能,注定与她从小就热爱踢足球的兄弟有所不同。
所以,不同性别孩子的成长环境,会直接影响他们接触的领域和发展的技能,最终间接塑造他们不同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
NO.4
生活方式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营养、体育锻炼、充足睡眠及益智游戏等。对儿童身心健康都极为重要。
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儿童各项身体机能的发育,改善代谢功能;还能增强学习和执行力,培养坚韧和毅力,增强应变能力和心理韧性。
除了身体锻炼,益智玩具和通关游戏等,能充分调动孩子思维能力的活动,也能促进儿童的心智成长,并提升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健康身体是健康思想的灵感之源。
清洁的卫生条件,健康的饮食习惯,丰富的营养摄入以及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对孩子身心发育,和心理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儿童身体成长和大脑发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养水平。垃圾食品和零食不仅会导致发育受阻,还会降低认知能力,影响精力和学习力。
此外,饮食与情绪间也联系紧密。均衡饮食能够维持神经递质的正常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
如果能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会对他们童年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还会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NO.5
家庭氛围和社交生活
Family & Social Life
童年时期,孩子的自我认知、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氛围以及社交生活的影响。
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的一切都依赖家庭 —— 营养、安全、温暖、舒适、关注以及爱。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家庭氛围,以及我们与孩子的情感互动都至关重要。因此,最好的养育方式不是耳提面命,而是言传身教。
我们是否投入时间精力,陪伴和鼓励孩子认识世界?我们是否以身作则,表现出毅力和勇气?我们是否传递给他们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习惯表达爱和感情吗?当孩子脆弱哭泣时,我们能够感同身受,即时安慰吗?当孩子叛逆顶撞时,我们能够充分理解,正确引导吗?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感觉到安全,他们就可以尽情冒险、提问、犯错,同时学会信任和分享。」
因此,温暖包容、轻松自由的家庭氛围,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升情感和认知能力。
伴随成长,影响孩子成长的还有他们接触的社交环境。作为父母,应该留意孩子的亲朋好友,帮助他们选择和甄别,尽量结交良师益友。
NO.6
教育和学习机会
Education & Learning Opportunities
著名教育学家 John Dewey 曾说:「教育不是为了准备生活,而是为了生活本身。」孩子拥有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机会,将极大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学业成就及职业选择。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个体,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技能。
因此学习机会不仅包括儿童在学校接受的正规教育,还包括他们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习到的生活理念、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发现,丰富的教育资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和多元的教育方式,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认知技能,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型。
不仅是学校提供的书本教育,孩子还应该接触丰富多元的学习方式。
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探索实践。乐器演奏、旅行探索甚至各种实用的生活技能,都能超越知识,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力等软技能。
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孩子,成年后更有可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晰的目标感、意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优质的教育和学习资源,能够显著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世界,拥有看待问题更全面的视角和广阔的发展机会。
NO.7
艺术和文化滋养
Cultural Nourishment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从周围世界汲取信息,当今时代充斥着随手可得,却质量低劣的泛娱乐内容,因此更需要注意孩子所接触的内容质量。
尽量让孩子体验能激发灵感和想象的美妙事物:动听的音乐、经典的艺术以及自然文化历史纪录片等,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所在。
著名现代艺术家 Edward Hopper 曾说:「艺术不仅教会我们如何看,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想。」
全面的衡量指标除了智商、情商还有美商。孩子接触的艺术和文化氛围,将极大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边界、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
学习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可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而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艺术机构,则能提升孩子的审美品位和认知视野。
此外,类型丰富的高质量文化和艺术活动,也能够扩展孩子的认知边界,帮助他们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精神气质,拥有对美的领悟力及高雅的生活情趣。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以及不同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能够让孩子习惯过一种有品位和追求的生活。在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中,体验快乐、释放情感,完善人格。
决定孩子未来人生之路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思维方式,意志品质等更底层的核心技能,他们远超单纯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
每个孩子生来就有与众不同的特质。他们来到世界,不是为了完成我们的梦想或愿望,而是发掘自身的潜能和价值,成为最好的自己。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教育是引导有智慧的头脑,培养美好心灵的艺术。」不同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如何面对自我和探索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而最好的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既能的传递,更是激发潜能、塑造品格和创造机会,这是给予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Reference
1. educationsummary.com|What are the 10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hild Development
2. healthyparentshealthychildren.ca|Factors That Affect Child Development
3. skoolzy.com|5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HILD DEVELOPMENT
4. smartivity.in|Factors That Affect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kids - Smartivity
5. smartivity.in|5 Principles of Good Parenting for Healthy Upbringing
6. study.com|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Chil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7. walnutmontessori-preschool.com|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和彼此生命的连接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