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杀猫狗的人,已经开始威胁发声明星
5月28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一女子王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求助,称自己的丈夫李某用菜刀砍死了家里养的柯基,并持刀指着自己威胁道:“你不听话,以后也这样!”
5月30日,王女士还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丈夫李某“除了公益岗月月发的工资外,无任何收入”。据了解,公益岗的提供对象是就业困难的人,一般是老年人或欠缺收入来源的人。
但据王女士发文称,丈夫家里有两套房、一套门头、一个驾校年租46万、一个铝粉厂、微山湖的景点船,在其父母名下。
虐杀宠物事件,一直以来不乏主动或被动曝光,而这次,虐杀动物的屠刀直接威胁到了身边人,这种暴力威胁让公众产生了强烈且连贯的恐慌情绪。
这也并非近期唯一一起猖獗的动物虐待事件。一个月前,安徽阜南的网络红人、美食博主“杰克辣条”徐某辉,将自己在小树林内虐猫的行为拍摄成短视频,通过QQ群共享出去。
即便后续被治安处罚,也有网友爆料,徐某辉仍未收手,继续通过境外聊天软件传播虐猫视频。
5月30日,博主、网络作家“鸭圣婆”在微博发文称,因张馨予为反对虐待动物发声,杰克辣条及其所在的群组扬言瑶“开张馨予的盒(也就是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此外,该博主透露,“赵露思、金星的个人信息以及手机号都被扒了出来……”
群组扬言瑶“开张馨予的盒/@鸭圣婆
刑辩律师周筱赟告诉《南风窗》,“在目前国内的法律框架内,对于虐待宠物行为的惩处,要保护的法益,要么是社会公共秩序,要么是个人财产权,而非宠物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对于虐待动物行为的定性还有待商榷和完善,但在法理之外,虐待动物暴行危及的,不只是被害的动物。
砍杀柯基当事人李某的妻子还曾被家暴
目前不少被曝光的虐待动物事件里,多数虐宠者都有着至少两点共性:
其一,外表未必能看出其虐宠倾向,甚至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人畜无害”。可能是曾被授予“阜南好人”的“杰克辣条”,也可能是暴虐成性的家暴男子。
其二,虐宠者们几乎没有丝毫忌惮与悔过之心,甚至主动传播、炫耀。公众的惊吓和愤怒,或许反而能激起他们的兴奋点。
从业23年的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九型人格心理学导师汪庭弘博士则表示,对大部分虐宠者而言,小动物发生的惨叫声会激发他们的兴奋,准确一点说,是“性兴奋”。“甚至在网上自曝这一行为本身,也是他们获取快感的一种方式。”
“你能拿我怎样?”
成都的猫咪救援中心“和猫住”曾收到虐猫者发来的实拍照片,附带语言挑衅:“你们能怎样?”
“我们没有理由报警,但如果你将虐猫的人曝光出来,反而可能涉嫌网络暴力。“和猫住”的成员阿晴无奈道。
一部分虐宠者通过对爱宠人士造成刺激来获得快感,宠物救助站、收留站或相关公益组织,成为最容易接触到个体虐宠者的地方。
在宠物救助站等组织,最容易接触到个体虐宠者/《猫咪物语》剧照
2019年,站点收养了一只名叫“一耳”的小橘猫。“和猫住”的成员阿晴还记得,第一次在小区角落见到“一耳”时它的惨状:一只耳朵从根部断掉,两只前爪残废,只能用两只后爪走路。
根据经验,阿晴一眼就判断出,它大概率是被人虐待至此的。
还有一次,他们去接救一只双腿被打断、头骨被打裂的幼猫,见到它的时候,小家伙瑟缩在昏暗的墙角深处,不怕人,但也不亲近人,对食物毫无反应,“几乎没有求生欲了”,一副绝望的模样。
对弱小动物而言,人类杂居的城市、社区是天然的险境迷宫。比如小区,“一个小区可能住了几万人,但他们对于动物的容忍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不喜欢流浪猫,就会想办法除掉它们。”
还有一次,他们去救助被困于某高层悬空外墙平台上的两只蓝猫,其中一只已经死掉,另一只也腿脚残废。阿晴看见,死掉的那只在平台的灰尘上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痕迹,“一看就是死掉以后被人丢上去的”。
《猫物件》剧照
广州宠物救助中心“有喵家”也捡到过几次被虐待和遗弃的猫狗。
去年十月,“有喵家”的创办者阿涛,在一个废弃足球场的下水沟里捡到一只流浪的吉娃娃,浑身伤痕,瘦得只剩下骨头,周围全是垃圾和苍蝇,阿涛伸手一触碰它,它就不住发抖,只剩下一只的眼睛里“全是害怕、孤独和寒冷”。
他们将吉娃娃带去医院检查,发现瘦小的它竟然已经超过十岁了,身上有白内障、关节炎、骨质增生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年龄太大没办法做手术,只能靠关节药和护理控制疼痛程度。
医生还查出,这只老年吉娃娃体内打过疫苗,这说明它曾经被人家养,“也许是年龄大了被主人丢了”,阿涛猜测。
不论是虐待、遗弃,还是为了人类的居住环境而除掉动物,本质上都是不把动物的生命当做生命。
虐待、遗弃等行为都是对动物生命的漠视/《忠犬流浪记》剧照
去年冬天,因为家里大猫不喜欢新来的小猫,岚岚便将收养的小猫放在闲鱼上转让。一天深夜十一点,一个买家发来私信直接问:“有一说一,我有虐猫倾向,我能买下它吗?”
“不能”。岚岚也直接回复。对方继续说:“其实我完全可以不说的,直接买,但我还是想坦诚。我有点躁郁症,有时烦躁起来会有点暴力,但一个月就发作3、4次吧。心里压抑太久,感到痛苦,如果猫咪做错事,比如在床上乱排便,乱咬人,才会打它发泄一下。”
除了被曝光的虐待行为,网络上,匿名自曝具有虐待宠物倾向和欲望的人,也许比你想象中的要多。有的是冷漠的自我阐述,有的是骄傲的炫耀,有的是无助和忏悔……在他们的描述里,“虐待宠物”就像毒瘾一样,长期寄居在自己身上,是难以自控的罪恶欲望。
“我好像很享受虐待它们”
自从2019年捡到第一只流浪猫后,辽宁沈阳的阿丹就开始了个人自发救助猫咪,去年一年内,她就救助了22只猫,且基本都为它们找到了领养人。
第一次遇到虐猫者是在去年4月。阿丹在网上看到一则领养信息,照片里,一只遍体鳞伤的狸猫被绳子紧紧捆着,发布者配文称,如果没人养,就要把猫“玩死”。
阿丹加上了对方的QQ,后者一上来就直接承认,自己捡了一只幼猫,原本想养着,“但它挺凶的,我就打着玩了。问问有没有人要,没有我就用开水烫死算了,一只贱猫而已。”
阿丹与对方的聊天记录/受访者供图
阿丹压抑住愤怒,耐着性子劝对方:实在不喜欢,可以放了它。那人却说:“它已经把我挠伤了,我是不会轻易放过它的。”
“我被猫挠过好多回,它们不是有意的,它们只是害怕而已。”阿丹说,但对方却发来了更猖狂的自曝:“猫是最低贱的生物,其实我已经玩死很多猫了,看见它们那个贱样,我就想去折磨它,弄死它。”
阿丹只好让她把猫给自己养,但在领到之前,“你可别把它弄死了”,对方开口要80块一只,而且再三沟通,也要求阿丹先转账,再交易。阿丹觉得对方是骗子,“虐猫应该是真的,但TA可能不会给我猫,因为不敢跟我见面。”
阿丹觉得不能助长这种勒索行为,最终没有给对方转账。她去问了做警察的朋友,对方也无能为力,“说没有立法,管不了”。
阿丹与对方的聊天记录/受访者供图
“在中国,虐待宠物不是犯罪”,这是一直以来不少人的既有印象,其中也包括一些执法者。
但严格来说,这并不准确。
周筱赟指出,“动物权益保障的法律,国内目前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但顾名思义,保护的是珍稀野生动物,宠物和流浪猫狗显然不在此列。国内目前没有针对虐待动物的法律。”
这次虐杀柯基犬的男子及之前发布虐猫视频的“杰克辣条”,均都受到了“治安处罚”,但处罚原因并非虐待宠物行为本身,而分别是“暴力威胁”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关于“杰克辣条”的警情通报
周筱赟告诉《南风窗》,“由于中国并没有保护小动物或宠物的法律,虐待宠物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犯罪,但对于有主的宠物,是有价值的财物,施虐者涉嫌《刑法》第275条的‘故意毁坏财物罪’,面临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财物损失数额较大(5000元以上),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数额巨大(5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如果宠物价值尚未达到5000元的入罪标准,就只是一般违法行为,只能处以治安拘留和罚款,或者作为民事纠纷处理。如果是无主的流浪宠物,且虐待行为是隐秘进行,并未拍摄视频传播,在目前国内的法律框架内,就不构成违法,更不构成犯罪。这确实是法律的缺失。”
为了生命的努力
2020年4月,山东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大四学生范源庆,对一只活着的猫进行了剥皮、掏肠、火烧、电击等残忍虐待,并拍摄成视频进行网络售卖。
此事也促成了国内动物保护人士首次多地同时起诉虐猫者的案例。
而在将自己的暴行公诸于众后,范源庆甚至还丧心病狂地自称,虐猫虐狗不过瘾,他“最想虐女人和婴儿”。
事件被曝光后,2020年4月15日,山东理工大学发布《关于对范源庆虐猫事件的处理公告》称,依据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对范源庆予以退学。
范源庆在被曝光后仍在继续虐猫
网络对人的匿藏、对心理与行为的割裂,激发起人们在法律之外更深层次的担忧:虐宠者在现实中究竟会是怎样的人?在虐待宠物之外,他们有没有可能做出危害性更高、更极端的行为?
历史上,一些臭名昭著的凶残杀人犯,也被调查出曾经虐杀动物的事例。
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连环杀人犯、食人狂杰夫瑞·莱昂内尔·达莫,杀害13名妇女的“波士顿扼杀者”Albert DeSalvo,等等。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于201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虐待动物与反社会人格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在调查样本里,有虐待动物史的人中,70%有犯罪记录。
汪庭弘指出,“同理心弱的人容易产生虐待小动物倾向,这类人往往缺少道德心、自私以及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冷酷、缺少羞耻感。”
“这部分人的心理燃点很高,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感受到快乐和兴奋。网络喷子、虐猫者、家暴者,其实在生活轨迹和行为模式是很相似的。”
具有虐待小动物倾向的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截图
在国际上,故意虐待动物被作为衡量严重心理问题的重要指标,被《标准精神疾病诊断治疗手册》作为判断精神疾病和情绪控制失调的诊断标准之一。
世界反家暴联合会曾在50所反家暴庇护机构做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5.4%的受庇护妇女和63%的受庇护儿童反映,家中的动物也受到过虐待。
美国联邦调查局也曾经用计算机分析发现,连环强奸犯和连环杀人犯曾或多或少虐待过动物。
汪庭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道,“一个具有虐待动物暴行的人,可能在童年时期遭受过严重的心理创伤,比如家长的施暴、虐待等等”。这导致其在成长过程中,自我防范意识和对抗意识容易走向极端,引发例如创伤性应激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等等精神疾病,渐渐引发暴力倾向,呈现出“高攻击性和高社会退缩”两种可能状况。
在职场中,最可能展现出的两种极端模式,“一种是刻意炫耀自己、过度热情主动,喜欢选择捷径达到目的。”
《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截图
汪庭弘认为,获得“阜南好人”的杰克辣条,也许就属于这一类。“网络up主可以理解为他的职场”,在这块领域做得越光鲜、阳光,内心可能反而越阴暗、暴力。
另一种情况,则是“过于孤僻、回避人群,导致无法融入团体。”
汪庭弘分析,这种类型在强者面前无法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感,于是容易将目标转移到弱者身上,以剥削、压制、暴怒等方式,来获得自我价值感和掌控感。
“又或者是,他无法和他人在感情中,建立稳固深入的亲密关系,由于自己的心理极为敏感,也容易导致自己在感情中做出错误认知和判断,为了寻获情感寄托,唯有将焦点转移到小朋友、配偶,或者动物身上,在弱者身上寻获掌控和自我价值感。可又由于对自己心理和情绪的控制力薄弱,容易产生暴怒,则容易造成行为失控。”
不过,“需要强调,并非所有的人格障碍患者都会有虐待宠物倾向。”汪庭弘认为,更长足的扼制与改善,还需要靠法律、教育等多方面助力。
并非所有人格障碍患者都会有虐待宠物倾向,对于虐待宠物现象还需多方助力/《知情人》剧照
目前,在一部分国家和地区,不仅存在针对宠物猫狗等伴侣动物的权益保护法律,还有针对任何动物权益保障的法律,虐待猫狗,包括流浪猫狗,均可能被刑事定罪。
比如中国香港地区《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就做出规定:“如残酷地打、踢、恶待、过度策骑、过度驱赶任何动物或残酷地使任何动物负荷过重或残酷地将其折磨、激怒或惊吓,或导致或促致任何动物被如此使用,或身为任何动物的拥有人而准许该动物被如此使用,或因胡乱或不合理地作出或不作出某种作为而导致任何动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或身为任何动物的拥有人而准许如此导致该动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一经循简易程序定罪,可处罚款20万元(港币)及监禁3年。”
在我国,完整的宠物保护法规立法推进缓慢,原因来自多方面。周筱赟律师认为,“保护伴侣动物的健康权和生命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至少,从虐待宠物行为遭到广大网民谴责来看,立法的时机已经在逐步成熟。”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更多资讯
编辑 | 吴擎
排版 | 菲菲
年轻态演讲节目
《后日谈》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handaxiao222 / chenjiasibobo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