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实践代表队获第十八届“挑战杯”上海市特等奖
在2023年5月28日举行的第十八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代表队经过院内培育、校级立项、过程指导、决赛冲刺等环节,获得了上海市特等奖的荣誉,从2022年9月开始的调研,到2023年5月的决赛答辩,一路走来,他们有许多经验和感想,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经验分享吧!
一、背景介绍
组建一个团结一致、综合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团队是取得佳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团队由来自国际法学院研一的肖宇桐担任负责人,其他成员分别是来自国际法学院研一的鲍明慧、严雨晗;国际法学院研二的杨异、张嘉洢、陆炫烨;国际金融法律学院研一的张钰和研二的严嘉欢。在团队组建上,有擅长新闻宣传的同学,发布调研新闻稿、记录调研过程,以形成丰富的过程性材料;有擅长数据分析的同学,对调研的问卷进行分析处理;有擅长美工(PPT、思维导图制作、视频剪辑等)的同学,从而更好地呈现团队的成果。打铁还需自身硬,团队中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具有相关经验,所具备的视野能在比赛节奏把控等诸多方面给团队带来很大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具有较多课余时间,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完成了大部分课题的撰写,为此次比赛付出了极大心血。同时,选出的负责人具备足够的综合能力,统筹推进着整个比赛。
本参赛项目的指导老师是贺小勇教授,他在国际经济法领域内拥有广泛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贺小勇教授在项目的前期方向确定、中期实地调研阶段与后期文本撰写阶段为团队提供了许多帮助与建议,时刻关注团队的进展情况。项目初期,贺小勇教授认真听取了团队的想法,并与团队就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讨,并帮助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在此过程中,贺小勇教授还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研究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贺小勇教授鼓励创新,引导队员寻找问题症结和解决方案。贺教授不仅在技术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指导并帮助协调实地调研机会,还耐心地指导如何团队协作、如何与仲裁机构、司法局沟通等实践技能。对研究进展进行不断监督和指导,并对团队成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项目后期,贺小勇教授协助修改论文、整理材料,为论文写作和比赛答辩做足了准备工作。在贺小勇教授专业、负责、耐心的帮助与鼓励下,队员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团队克服了许多困难,攻克了一个个难题,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二、文本撰写
在文本撰写之前,团队成员完成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实践调研层面,我们前往上海市司法局以及相关仲裁机构进行调研,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现实需求与政策瓶颈;我们开展问卷调查,积极了解大众对吸引境外知名仲裁机构入驻上海的需求及态度。在理论层面,我们认真研读国内外文献,对学者观点进行梳理;充分了解我国引进仲裁机构的历史演变与制度框架,从法律、司法解释与法院文件、国务院及上海市文件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在充分了解境外仲裁机构在上海设立业务机构展业存在的障碍之后,团队成员重点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解决境外知名仲裁机构在我国设立业务机构提出对策建议,完成文章初稿。在撰写文本初稿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贺小勇教授进行了多次指导,耐心解答团队成员的疑问,并对文本撰写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组项目成功入选校挑战杯立项培育作品。在此期间,小组得到了细致深入的专家评审意见反馈,这使得我们能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增强项目实践性、专业性。结合评审意见,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文本修改工作。这一环节中,我们回顾了过去指导老师、评审专家项目提出的宝贵意见,并以实践部门与仲裁机构需求为导向,克服“从文本到文本”的缺陷,再次积极开展实践调研、实地或线上采访相关部门与机构,完善丰富项目内容,提出了更加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解决方案。在挑战杯校赛期间,队员们相互配合,反复修改答辩讲稿,精益求精。入选市决赛后,小组成员们继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多次开展组内讨论会,对项目各个章节不厌其烦地进行多次内容完善与修改工作。其中,对于前几次答辩过程中,专家评委们提出的项目“实际性有待加强”这一核心问题,组员们积极与指导老师贺小勇教授进行沟通。贺小勇教授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作品的优缺点,并给出了“从战略高度谈作品价值”“从可操作层面论作品意义”等诸多细致意见。此外贺小勇教授还为小组提供了与上海市司法局等部门负责人沟通交流的宝贵机会。这都进一步加强了项目的理论专业性与实践可操作性,为他们最后取得优秀的成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展位布置
布展关键词在于“简约、重点突出”。
团队负责人首先去了解了详细的布展要求,包括布展尺寸、展牌数量等注意事项,随后团队成员按照要求设计了KT板、海报和易拉宝设计等。为了直观向评委老师和参展同学展示团队情况,布展内容突出介绍了项目简介、项目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初步成果、人员风貌等重点内容。同时,为了吸引老师同学们的兴趣,该团队另辟蹊径,选取项目的关键词制作成大标签,使前来参观的人员快速地、准确地把握项目的精髓,使大家印象深刻。
四、答辩过程
在决赛答辩的筹备过程中,他们的队伍始终秉持着“永不言弃,不断探索”的精神与理念,为挑战杯决赛答辩进行相应的准备。第一个任务是讲稿的撰写,在撰写讲稿的过程中,我们时刻牢记答辩时间的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将项目的主要内容以清晰的逻辑与精简的用语表达出来。第二个任务是PPT的制作,在已经撰写好了的讲稿的基础之上,我们的项目组选取了更具专业性的PPT模板,并且对于每一行文字、每一组图片、每一个动画都进行了精密设置。第三个任务是讲解与答辩的准备,由于挑战杯答辩现场不允许携带任何纸质材料,因此小组成员将答辩讲稿熟练地背诵了出来,并且配合PPT的播放尝试了数十次。此外,我们小组成员还对于老师的可能提问进行了预先的准备,答辩人员也进行了数十次的模拟,以期实现最完美的答辩过程。在准备决赛答辩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贺小勇教授也非常关心队伍的答辩准备情况,并且进行了多次指导。
在正式决赛答辩的过程中,我们的队伍始终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根据每位同学的特长,分为展区答辩以及汇报答辩两组。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共同合作。在进行展区答辩以及汇报答辩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无论是在展区现场问辩过程中,还是在答辩问题回答过程中,也都有着各自的分工。汇报时间控制、汇报要点清晰、答辩回复清晰等诸多要求都是小组成员反复练习并在最终答辩中展现出来完美的汇报效果。
五、经验分享
从2022年9月开始的调研,到2023年5月的决赛答辩,团队从培育项目筛选、校赛、市赛一路走来,离不开贺小勇教授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付出,也离不开学校各位老师的帮助,更离不开一个能力结构合理的团队相互协作,这是比赛获奖的重要前提。同时,丰富的调研资料是挑战杯获奖的重要基础,调研报告的撰写是挑战杯获奖的关键。在比赛过程中,多与指导老师沟通,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最后是要放平心态,这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困难,需要每一位队员都有所付出,推动项目成功进行。
供稿||国际法学院
美工||卜金
责任编辑||单良
这是国际法人第2687条推送。
请为我们点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