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牛娃确实具备国际大赛的兴趣和优势,一路可以“硬刚”,拿到国家级的大奖,申请季收获颇丰,也被心仪院校录取。但没有竞赛天赋更没有兴趣的孩子,如果不卷竞赛,不卷科研,那可以做啥课外活动,彰显自己的独特性呢?来自香港的Clara,因为社会服务做的出彩最后被心仪名校录取。她没有参加任何竞赛,但因为小时候的一些经历,Clara倡导平权,并励志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平权,知道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因此从9年级开始,Clara就尝试用公众号、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写文章、拍视频,用艺术、诗歌、音乐、视频等方式展现平权。每逢假期,Clara还会邀请平权方面的专家开展线上讨论会。图源:unsplash
最开始的时候Clara其实做的很艰难,每次直播可能只有个位数。后面Clara开始研究什么时候直播人流量大,慢慢的每次直播都有几百人,甚至有时候能够达到四位数。最终Clara被一所TOP20的学校录取。Clara的成功绝非偶然。美国本就是一个重视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的国家。在美国,富人攀比的不是赚了多少财富,而是捐了多少财富;名校毕业生的目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能为改变世界做点什么。“社会活动很容易被我们中国家长忽视。无论是希望孩子去藤校也好,还是美本前30也好,主要是为了孩子个人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因为‘实用主义’是我们文化的主流。而美国精英大学想要是有灵魂和温度的孩子,有关爱他人,服务社会,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潜力的人才。”司司妈说。
司司之前就读于北京的一所英系国际学校,现在就读于香港的一所美式国际学校九年级。我前一段时间听一个讲座,主讲嘉宾叶笑凡老师提到:现在的中产以上家庭孩子生活条件优渥,但没有内驱力,因为他们缺乏“为自己”读书的动力,现状很好,没什么需要改变,所以躺平。这也是美国精英意识到的问题:精英家庭的孩子已经不需要为自己读书,而应该为“他人”读书,要做变革者、引领者、奉献者。这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哈佛肄业生、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设立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并宣称会把所有的财富都投入慈善事业。扎克伯格的妻子普利西拉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创立了“预防、治疗和管理孩子一生中所有的疾病”的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扎克伯格为此出售高达130亿美元的Facebook股票并投入该基金。宾大毕业的巴菲特也在他76岁时,决定捐出其财富的85%投入慈善。“当你有能力时,一定要回馈社会,本就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美国TNT高中11年级的James妈妈说。James所在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要做一些公益性的活动,例如在餐厅帮忙或做图书管理员,抑或是在学校所在社区做一些社会服务。在一项针对264名美国大学招生官员的调查中,53%的招生官员认为社会服务对学生接受学院或大学有积极影响。美国大学联盟的一项调查发现,招生官们重视社会服务,因为这表明学生可能“认同学校的价值观”,他们将“为学校的使命做出贡献”。
图源:shemmassianconsulting这意味着,如果你的梦校只有一个录取名额,你和另一个学生一起竞争。你们的平均成绩、考试成绩和日程安排都很相似,那么你的社会服务经验会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那么什么样的社会服务是有意义的呢?是不是像比尔盖茨他们那样捐钱给公益组织就好?或是远赴非洲参加援建的社会服务?为什么前面说像比尔盖茨他们那样捐钱不可行呢?因为这两种行为不足以体现“真正”和“自我选择”这两方面。什么叫做“真正”?心血来潮的一次两次非洲援建肯定无法体现“真正”,只能体现“哦,你爸妈给你找了个机构把你送去了非洲”;单纯行为的捐钱肯定也不算,那只能说明“你家可能挺有钱”。来自Elite香港精英教育的May老师提醒我们:“美国大学之所以看中社会服务,其实想看的是“在学生的一天中,除了上课之外,他/她在做什么?他/她人生的priority是什么?”所以社会服务的项目不用太多,1-2个即可,但需要能够坚持至少2年的时间(时间越长越好)。与其花钱去非洲之类的贫困国家参加某个志愿者服务的夏令营,不如就为自己所在的社区做服务。比方,帮助家里的老人解决行动不便的问题,帮新移民解决语言沟通和文化融入的问题。这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活动,更能和自己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强烈的链接,体现“真正”的含义。当然也并不是说我们选择社区服务的时候要刻意规避“出国”行为。如果你孩子的申请方向就是非洲研究,正在学习斯瓦希里语,并且在过去两年里一直在组织筹款活动,以造福肯尼亚的一个社区,这样的社区活动对你的孩子而言就非常有意义。又或者,也许因为工作原因,你们家庭曾在相对困难的国家生活多年,回到中国或去往美高读书后,你的孩子仍旧记挂着当地的人民,并想趁寒暑假的时候回去那帮助当地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你可以提醒你的孩子“不要做一次性服务”,除了寒暑假去往当地,还可以通过义卖、义演的方式筹集资金,与当地组织合作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自我”是现在孩子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儿。青春期的孩子们总是想要彰显自我,不想受到父母管束。所以社会服务中“自我”这一项看似不难达成,却也另有玄机。在社会服务中的“自我”应当体现在“你的孩子应该选择自然源于他们现有兴趣的服务活动。”当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半信半疑地做某事时,并不能使他们发展出真正的技能或见解。相反,他们应该追随自己的激情,寻找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并与其他的申请相辅相成。例如,如果你的孩子一直喜欢动物,并希望成为一名兽医,那么在动物收容所或救援组织持续做志愿者肯定会对他有所帮助。如果你的孩子对文学和创意写作感兴趣,他们可以周末在学校或家附近的图书馆做志愿者,摆放书籍,还可以为小学生组织课后诗歌研讨会。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可以让他去所在在城镇的历史学会做志愿者。如果你的孩子在艺术上颇有天赋,可以在学校为低年级学生开展免费的艺术类课后项目或去艺术博物馆做讲解。如果你的孩子热衷于环境保护,他们可以看看你所在的城镇是否有公园或海滩清理。不要以为擅长体育的孩子就无事可做,他们同样可以在学校开展俱乐部,免费教授低年级的孩子们,也可以周末或放学后去所在地区的年轻球队做助理教练。高中四年或是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社会服务呢?Elite教育的May老师表示“9年级开始就可以参与一些既有公益组织的社会服务,学校组织的或者社会上的组织都可以。11-12年级则最好能够自己创立一个社会服务组织,因为这可以体现你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司司妈妈在香港生活了9年,她给司司选择现在的国际学校,其中一个原因是非常认同学校的价值观。 司司学校给高中生的必修MAD项目通过四年时间让学生学习如何做社会服务、实践和创新,提高学生对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认识,增强他们采取主动和有所作为的能力,以及了解哪些行为是合乎道德和有益的。MAD项目的主要对象是 10-12 年级的学生。学生在11年级的时候需要参与为期 2 年的项目,直到12年级。项目结束时需要写一篇反思文章和做一个PPT演示。9年的学生需要参加10-11年学生组织的社会活动项目并写反思和博客。“我儿子现在是九年级,已经参加过的MAD (Make A Difference)活动:了解香港底层市民的生活、评估香港沙滩的环境污染等。学校的老师会给九年级社会服务参与活动的建议。比如一些学生可以从帮食堂、图书馆、实验室和家长做小事开始。我觉得对中学生非常有意义。”司司妈妈说。“在我儿子学校,如果高中生想要顺利毕业,除了最低课程学分外,每位学生还必须成功完成高中每一学年MAD项目和没有围墙的一周 (WWW)。这个跟IB的CAS(Creativity Action Service)的核心目标有点类似。”“不像MAD是一个为期4年的长期规划,没有围墙的一周(WWW)只是为期一周的校外学习体验,但这也学校每年中学课程的组成部分,所有高中生在毕业之前都必须至少参与完成一次。它的目的是在身体、情感、智力和精神上挑战学生,以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他们在那个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信仰给他们精神发展带来的挑战的认识。”司司妈强调,“最重要的是,MAD 项目和没有围墙的一周(WWW)都有3个等级( Superior - Pass - Incomplete)的评分标准,并将出现在成绩单上。由此可见学校对社会服务的重视了。”你们看,这样一看是不是很像一个接力赛?十一二年级的学长学姐建立的组织需要人手去参与,学校就要求低年级学生一定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这些学弟学妹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了社会服务的意义以及运作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等到他们高年级的时候就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创立设计自己的社会公益服务组织。那么社会服务是否只有9年级开始做才有意义呢?当然不是了。Elite教育的May老师告诉笔者,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其实就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参与一些学校或当地组织的社会服务,让孩子们从小培养社会服务的意识。为给儿子司司推荐假期做义工的机会,司司妈做了一些研究,她发现香港有非常多的NGO机构,大人孩子都可以去参与做志愿者。比方Cross Road、Food Angel、香港青年协会、Chicken Soup等等都是非常知名的NGO组织,而且有很多给11-12年级的高中生提供带薪的Internership机会。还有一些社工平台,比方社职、Hands On、Time Auction,上面有各种NGO机构发布的义工招募需求。同理,内地也有很多相应的公益组织,可以看出,高中生只要想,有各种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有家长可能会有疑惑,我家孩子GPA、标化都很好,也在机构老师的要求下做了两年的社会服务并在文书中列出了服务内容和时长,为什么我的孩子并没有被藤校录取呢?美国大学看中的从来不是社会服务本身,而是“有深度的、长期坚持的社会服务对你或你服务的社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换句话说,美国大学看的并不是“事”,而是“人”。因而如果你文书中的社会服务仅仅是从小到大所做事情的罗列,那将毫无意义。他们想要看到的是,经历了长时间的对某一至两项公益事业的付出过程中你的感触和感受。更高级一点的,美国大学希望能看到你的所作所为对所服务社区带来的影响。就像被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5所名校录取的上海疫情期间的“菜团长”蔡晗啸;被哈佛录取的“全自动线上道路积水预警系统”深圳学神的黄飞扬一样。他们所做的事极大的帮助和改变了所服务的社区,这两项壮举在当时都是时事新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了,这么多年来上海也只有一个“菜团长”,深圳也只出了一个黄同学。他们的社会服务是“天花板”级别了。但不要忘了,美国大学还看中你做的社会服务对“人”的影响。你坚持数年,上百个小时的社会服务给你带来了什么心得体会?这是值得好好推敲琢磨的事。我们优秀的中产父母们总是擅长分析问题,找准痛点,各个击破。他们把培养孩子当成了一场战斗,考上藤校是胜利的彼岸。于是他们没日没夜地分析成功案例、研究战略、制定战术、实施开炮。孩子们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个对申请没有用,你做它干什么?”“你想学的明明是生物,你去孤儿院、敬老院当义工干什么?”于是孩子们在父母或机构老师的安排下做着看似高大上却与他/她毫无相关的社会服务。这样没有“自我”的服务如何能够打动自己,又如何可以打动考官呢?孩子做社会服务一定是发自内心喜爱的。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灵魂和温度的人是我们家长的目标,进到好的大学只是一个附属产物。即使他进不了名校,又怎么样呢,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康奈尔、罗德岛、南加大学霸齐聚:艺术设计+跨学科如何拿下顶尖大U?
6月8日 19:30
👆点击预约,开播提醒👆
近期直播覆盖主题:美本申请系列、学霸分享、英国低龄留学、艺术留学等,欢迎点击红色预约按钮,一键预约感兴趣的场次👇
留学全知道家长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专题直播、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