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小学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很多高分孩子到了初中就会掉队,是真的吗?

小学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很多高分孩子到了初中就会掉队,是真的吗?

公众号新闻

来源: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
鲁稚的阳台  编辑


整理 | 米饭

本文授权转载自知乎高赞答主“老钱”

原文内容有所删改补充


学院君说:知乎上有一个非常火的话题,浏览量高达八百多万:


小学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到了初中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掉队,是真的吗?


这引发了很多家长深思:孩子小学阶段的重心究竟是在拼成绩还是能力培养和兴趣挖掘上?不同的选择又会对孩子以后产生怎样的影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知乎用户“老钱”的高赞答案,他深度分析了为什么小学成绩很好的孩子,到了中学会渐渐“走下坡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记得有过一个统计,具体的数据找不到了,大体意思就是清北的学生,他们的来源高中有非常明显的集中度,但这些学生的初中集中度就不那么明显了,而他们的小学,已经没什么规律了。


这其中还有很多清北的学生出身于不知名的乡村小学,虽然我们无法得知他们小学时具体的成绩,但我相信学生的水平肯定是和学校水平密切相关的,这一点想想学区房的热度就可以理解。而这还不只是一座城市內学校之间的差异,而是全国范围内的差异。


小学阶段,学生几乎没有自学能力,论家庭教育乡村小学的学生更是完败,这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成绩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并不妨碍他们最后一起走进了清北。



01

真正影响孩子前途的
是学习给他们的感受



小学的成绩,对将来的影响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大,真正影响孩子前途的,是学习带给他们的感受。小学成绩不好,还不足以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但是,如果成绩不好给他们带来太多负面的感受,导致他们厌倦甚至痛恨学习的话,对他们未来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学习感受。很多人混淆了两者的概念,家长更是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感受非常糟糕,他们主观地认为孩子的感受也很糟糕。他们认为必须把孩子的成绩快速提上去,才能挽救孩子,就开始各种鸡娃。


可是你越逼,孩子的感受就越差,就越不想学,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破裂,孩子自信心被摧毁,失去安全感。真到了这一步,孩子就已经被毁了大半。


其实相比学习成绩,小朋友们更在乎的是家长的接纳和认可。提倡小学不要过份强调分数,不是号召大家不管孩子学习,而是要避免过份关注成绩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毕竟成绩领先的总是少数大部分人是普娃,得提前做好心理建设。



孩子的身体、智力、心理发育都有早晚,早期出现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这是损害控制,不要让暂时性的成绩阴影扩散到孩子的心理层面,只要他们还保持身心健康,不抵触学习,那么就还有逆袭的机会。


这不是说小学阶段就完全不要成绩,成绩好更容易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学习感受,更容易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大部分小学时成绩好的会把优势延续到初中甚至高中。但这是天赋,是可遇不可求的。

你让普通孩子跟着刘翔的节奏去训练跑步,他不仅达不到刘翔的高度,还会伤及根本,以至于连终点都跑不到。跑不过“刘翔”没关系,我们就享受奔跑的快乐好了,不求碾压别人,只求战胜自己。不要被别人的脚步打乱了自己的节奏,只要不断向前,坚持到终点就是胜利。


一个普通人去跑马拉松,一起跑就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你甚至可以领先专业运动员,但是你坚持得到终点吗?小学就是教育长跑的起步阶段,你全力以赴,肯定领先,但透支了体力,很容易倒在半路。


所谓小学成绩的欺骗性,不是成绩本身有欺骗性,而是有些取得成绩的方法不具备可持续性,时间久了自然原形毕露。


一方面父母主导的下的努力,很可能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而土崩瓦解。


另一方面,如果你小学时就已经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到了初中学习科目的数量和难度大幅增加,你的时间和精力却已经加无可加,自然就会导致成绩下降,偏偏这些孩子已经把所有精力都用于学习,别无所长,所有的自信都来自于优秀的学习成绩,一旦成绩下降,很容易受到打击,自信心受挫,学习积极性下降,陷入恶性循环。


而另一些孩子小学时成绩没那么突出,但是他们有充足的娱乐时间,在学习时间上有潜力可挖,心态上也更从容,成绩就可能逆势而上,进入良性循环。




02

为什么越是重点学校越是看中特长?



其实他们在乎的不是你会不会拉小提琴,而是要看看你的成绩是发了几分力的结果。能报重点学校的都是成绩优秀的,差个一两分在能力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在取得差不多成绩的同时,还能分出精力培养几项特长的就差别大了。


我们本地初中有个特色班,大市范围招生,每年几千人报名,报名的基本条件就是成绩全优,经过多轮笔试面试筛选,最后只录取一百多人。

开学后老师统计班级学生的特长,最后结果是一个班40个人,坚持学习两年以上,达到一定水平的特长一共是一百四十多项,平均一人超过3项。这些孩子的特长绝大多数今后也就是个爱好,根本不会成为职业。


学校看中的不是这些特长本身,而是其背后体现出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力,至少进了中学,还有大把的学习时间可以挖掘。




03

小学成绩的欺骗性
本质是家长在自己骗自己



把抢跑的优势当成天赋的优势,高估了孩子的能力,盲目追求过高的目标,制定了超出孩子身心承受能力的训练计划,再以高压手段强制实施。看不见孩子的痛苦,听不见孩子的呼救,最后把孩子给练废了。


同时也要避免另一种极端,就是迷信小学成绩的欺骗性,以为啥也不干,到了中学就会自动翻盘,这是白日做梦。


中学里翻盘的案例有,还不少,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当别人已经开始盖房子的时候,他们在往下挖地基。看起来早期比别人进度慢,但一栋房子最终能达到的高度,不是看你砌墙的速度,而是看你地基的深度和广度。小学成绩的欺骗性,正是来自于这些隐藏在地下的基础差异。


那什么是地基,要怎么挖地基,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基本属于第五层了,那么按照需求理论,必须先满足了下层的需要,才会产生更高层级的需要。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有自我实现的目标,那就要先满足他前面四层的需要,这就是地基。


生理的需要对于关注教育的阶层来说应该都不是问题,但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却往往被忽视了。


如果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经常吼孩子,甚至于加以打骂,他们会有安全感吗?


如果父母整天对孩子说你考不上高中你这一辈子就完了,他们会有安全感吗?


如果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就整天长吁短叹,一副你对不起我,你给我丢人了的样子,孩子能感受到爱吗?


没有爱的家庭(也包括班级),孩子会有归属感吗?


如果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不重视他们作为个体的感受,凡事都是父母安排,把它当成机器人,我输入指令,你执行就够了,那孩子能感受到尊重吗?一个从没被尊重过的人,如何懂得自尊?人因自尊而自重,因自重而自强,因自强而自律。没有自尊的孩子,很难学会自律。



这些都是孩子好好学习的心理基础,你看不见它们,但它们一直都在影响着孩子。没有这些基础,孩子根本就不会有追求更高理想的需求。而理想,正是学习的势能,理想越高远,产生的动力就越强大。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就没有内驱力,只能被人推着走,父母又能把他推多远?




04

孩子的专注力是被父母破坏的



有了心理上的基础,还需要生理上的基础,那就是专注力。想学,先要坐得住,低年级儿童成绩的差异,绝大部分来自于专注力的差距。所以别急着背唐诗学算术,先把孩子的专注力保护好。


我说的是保护,还不是培养因为很多时候专注力是被家长破坏的。小孩子玩的时候是最专注的,但是这种专注经常被打破:宝贝该喝水了,宝贝该吃东西了,这个不能碰,那个不可以!孩子的探索行为被家长撕扯的支离破碎,注意力不断被分散。同时被破坏的还有孩子的好奇心,这也是学习的原动力。


孩子的专注力天生也是有差距的,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先要接受,然后才能寻求改变。很多家长会把孩子注意力的问题错误地归结成孩子的态度问题,实际上,这并不是他们自己可以控制的,他们也是在被基因和内分泌所支配。家长要做的是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而不是一味地上纲上线,打击孩子的人格自尊,这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


专注力也是和兴趣相关联的,学习不专注的孩子可能打游戏就专注了,因为他喜欢啊!喜欢就投入,投入了就专注,所以我们要想法让孩子喜欢上学习,这就是常说的培养兴趣和快乐学习。非把上学弄得像上刑,就别指望孩子能喜欢,更别指望他们能专注,他们心里只想着怎么才能逃脱。




05

学会“挖掘”而不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基础除了深度,还需要广度,金字塔的高度和它底座的广度密切相关。所以不要只盯着语数外,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见识多了,体验多了,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等到填高考志愿的时候才去想:“我这辈子到底该干啥?”结果十几年寒窗苦读争取来的选择机会,就这么被随随便便的浪费掉了。这样的孩子,分数再高也是懵懂的,因为他的人生没有方向。


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从什么所谓的幼小衔接开始拉开差距的,而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的积累。这些才是将来支撑孩子学习成绩的基础。


也有朋友提到,培养学习兴趣太难了。确实,“培养”学习兴趣很难,但“挖掘”学习兴趣就要容易多了。


培养,是以父母为主,无中生有。

挖掘,是以孩子为主,因势利导。


这也是如你所愿还是如他所是的区别。


不要担心孩子的理想不够高大上,随着他们能力的提升和眼界的开阔,他们的理想和目标会不断调整。但是,理想变了,目标改了,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学习到的知识,经历过的体验不会变,这些都将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从小学到大学,为期十几年,是一场艰巨的拉力赛。拉力赛不同于赛场比赛,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隔几年,就要换一条赛道,每段赛道都有不同的特点。你在前一赛道取得的优势可以保留,但并不能保证你在下一赛道取胜,最后谁胜谁负,要看终点。



小学低年级,直来直去,就像直道,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有了拐弯,变成了弯道。到了初中,三门变九门,一下子压力陡增,就成了坡道。高中,难度大幅增加,崎岖险峻如山道。到了大学,只有一个目标,没有明确的道路,很容易迷路。研究生阶段,更是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一旦出了学校,进入社会,则犹如置身城市道路,能否达到目的,要看你对道路的选择和对规则的理解。


所谓的三年级现象,初二现象,高二现象,其实就是更换赛道后的重新洗牌。每个人的特点不同,对各种赛道的适应能力也不同,直道快,不代表弯道快,平地快,不代表坡道快,坡道快,不代表山道快,跑的再快,不懂得规划路线,一样寸步难行。要想一直领先,不能只盯着眼下,要把目光放长远,提前储备后面赛道所需的能力和能量。


拉力赛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总体的规划,合理分配体力,既要不被淘汰,又不能过于透支,更要及时补充能量。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攀比,胡乱加速,可能一时领先,却坚持不到终点。


只会埋头赶路,不懂抬头看天的,则会迷失方向。而没有及时的能量补充,跑着跑着就趴下了。对于学习来说,能量的补充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需要精神方面的,也就是正向反馈。


人生路上,会不断遇到新的赛道,新的环境,新的挑战,终身学习才是根本。停止学习之时,就是被社会淘汰之始。


▍往期回顾
考试后这样带孩子分析试卷,成绩才会一次比一次高
是什么在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出人意料!
孩子成绩不好,有哪4个方面的原因
真正成绩拔尖的孩子,是怎样认知和驾驭自己的内心的?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美国电视台称“新加州梦”是搬来德州,是真的吗每日原则: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事,都有很多人经历过很多次“引以为傲的学霸儿子,到了初中叛逆厌学”:没有价值感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自律五十七 寻亲斑马会掉色,人假扮黑熊……我去的是正经动物园吗?B-2签证可以用来在美工作,是真的吗?许多重大历史问题,深入探究,脑中就会浮现出一连串问号??衰退风暴将至!摩根大通资管CIO警告:现在像2008年危机期间的欺骗性平静孩子上了初中才发现:小学阶段狠心打好这些基础,初高中才能继续优秀看完这八部物理纪录片,上了初中不用再担心物理学不会了翻新房屋还可以申请高达7万欧元的补助金,这是真的吗?郝景芳:上小学之前有很多教育心得,一上学就“破功”?有一种卑微,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好父母都懂得这个相处之道#Accelerationism大导演卡梅隆首次表态:泰坦号悲剧我无法接受!这家公司有很大问题!我爸要100万彩礼,研究生毕业后,我嫁给了初中同学。逃离“疯卷”了的竞赛,一部分孩子在追寻灵魂的温度和高度小学成绩极具欺骗性,哪些孩子容易掉队?别猜啦,我请来北京四中校长亲自解读克林姆林宫解释:他们聚在一起会有很大风险(古詩詞英譯) 白梅 – 王冕五十八 历险记万字长文概览大语言模型对齐(欺骗性对齐、可扩展的监管、机械可解释性、工具性目标趋同)1死1伤,华裔女生海外旅行,在著名景点遭游客诱骗性骚,被双双推下悬崖!加拿大妈妈坐了一个中式月子!300万网友围观:这是真的吗?重聚有人说加拿大经济学专业最鸡肋,这是真的吗?听说回国千万不能住大床房,宁可住标间,是真的吗?美国救护车/急诊帐单医保如何报销?听说救护车很贵是真的吗?在外州旅游出差紧急情况医保报销吗?50 年前今天:小学成绩单伯克希尔哈撒韦即将发布财报,InvestingPro揭示该股仍有很大上涨空间!2024QS排名TOP50院校对雅思&托福成绩有什么要求?新冠重阳8次就会死,是真的吗?听说美国顶尖大学“重女轻男”,是真的吗?奥数、围棋、编程、机器人,小小常能hold住这些课,跟做对这件事有很大关系追着美国大兵跑的“抱脸虫”是真的吗?它比想象还可怕抖音算法变了,OPM取代GPM,是真的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