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童婚,并没有拯救印度女孩
2020年8月,印度从重创全国经济的清零式大封城中解放出来。就在独立纪念日(8月15日)当天,印度总理莫迪在德里红堡宣布,政府将要提高法定女性的适婚年龄,以终结童婚问题。
总理说:“政府已成立委员会来确保我们的女儿们不会继续受苦于营养不良,她们会在适当的年龄出嫁,一旦研究报告出炉,我们将会决定我们的女儿的结婚年龄。”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印度的童婚问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一直关注的问题,当政府最终决定将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多数的非政府组织乐观其成,认为这样的政策可以提高印度女性的教育、健康水平、就业率、并且减低新生儿死亡率与家暴的可能。他们将过早结婚当成印度女性受苦的最主要“成因”,如同病毒,需要清除。
然而,印度女性主义学者玛丽约翰持批判观点,认为消灭童婚即能将印度女性从重重苦难中拯救出来是一个迷思,掩盖真实问题的效果远胜于解决问题。人们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将相关性当成因果关系。
玛丽指出,当女孩早婚与退学率成正关联,我们无法判断究竟是为了把女孩嫁出去而强迫他们退学,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女孩子无法继续读书而被迫提早出嫁。在地的田野调查显示,事实更接近于后者,负担不起学费是主因之一。是教育系统把女孩推入婚姻,而非婚姻迫使女孩辍学。要保障女孩受教育的权益,该检讨的是教育制度而不是结婚年龄。
印度一位19岁女生已结婚生育
另一令人震惊的数据则是,2015—2016年的大规模全国家庭与健康调查资料显示,结婚年龄越晚的女人,未就业的比例越高。以泰拉甘纳邦为例,18岁以前结婚的女人中,有42.1%没有就业,18—20岁间结婚的女人则是58.8%没有就业,而在21岁以上结婚女性的未就业率则高达62.4%,其他的邦亦有相似的趋势。换言之,提高结婚年龄即可提高女性就业率的论点完全脱离现实。
事实上,自从独立后,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年年提高,1950年代,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中,只有10%的女性,到了千禧年,已经提高到40%,2017—2018年时攀升至47%。然而,尽管受到高等教育的女性“革命性”地大幅增加,女人的就业率却持续极低,只有将近15%。这反映的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女人们真正的“就业”途径,是透过婚姻进入家庭,家庭主妇才是大多数印度女人的“正职”。
当印度的“童婚”问题,因其具有印度奇风异俗的特性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个关键的问题却因过于明显反倒被视而不见了:与其他国家不同,在当今印度,婚姻仍具有极高的社会强制性,女人没有选择结不结婚的空间,她们有的选择至多是早一点或晚一点结婚罢了。
婚姻家庭即是印度女人的“职业”,而这样的职业带来的“职业伤害”更值得世界的关注,在2020年,印度有22372家庭主妇自杀,占全印自杀人数的14%,更惊人的是,全球15—39岁的自杀者中印度女人占了36%。将法定结婚年龄提高到21岁,真能使她们不再绝望?
印度新德里一个贫民窟中,妇女参加“印度无童婚”示威活动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更多资讯
特约编辑 | 姜雯
新媒体编辑 | 阿树
排版 | 刘亦琛
年轻态演讲节目
《后日谈》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Fengyx778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