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电音蝌蚪发明者:搞怪也能是生意

电音蝌蚪发明者:搞怪也能是生意

公众号新闻

搞怪也可以变成艺术与生意。


△ 社长土佐信道是明和电机的核心人物。这家奇特的公司以“不可为之,但又何妨”为宗旨,土佐信道既是设计师与工程师,也是表演者。


在小红书、抖音这类互联网流量集中地,遵循着爆款洞察与趋势预测,好看和精致被批量生产,却少有新意。但这好像是更聪明的创作思路——至少这样能火一段时间,不少创作者也满足于此。


日本公司“明和电机”算是这股浪潮之下的艺术团体和玩具制造商,却走了一条孤独的创造路径。他们推出的演奏玩具“电音蝌蚪”(otamatone)风靡社交媒体,也让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让自己的玩具变成大众的玩具。但公司规模并未因此大幅扩张,目前包括社长在内,员工只有 5 人。


“在日本,电音蝌蚪比明和电机还有名,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明和电机,但大家都知道电音蝌蚪。”明和电机社长土佐信道告诉未来预想图。


电音蝌蚪迄今仍是明和电机最畅销的单品,它通过触摸板控制音高,演奏者捏住蝌蚪嘴巴时会发出声音。自 2009 年上市至 2021 年,除了本土零售店渠道,电音蝌蚪还通过电商与代理从日本走向全球,累计销售了超过 100 万只。


土佐信道也承认,“无厘头”是明和电机最核心的要素。他为明和电机的玩具归纳出两个特征,一是玩具的构造有趣好玩,二是长得可爱。电音蝌蚪,以及每个形象代表一种乐器的诺克小人(Knock Man)系列都具备这两个特征。


△ 明和电机最畅销的单品电音蝌蚪(上图),以及同样符合有趣、可爱两大特征的诺克小人系列(下图)。


△ 最受欢迎的十款电音蝌蚪。图片来源 | Japan Web Magazine ©Maywa Denki


他也利用这种“玩的乐趣”,让产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他把如何使用这些玩具的视频放在社交网络或 YouTube 之类的平台上,让人对电音蝌蚪跃跃欲试,再通过他们拍摄的视频,引发社交网络传播。


2009 年,明和电机曾在 YouTube 上传了一段三人用电音蝌蚪合奏英国民谣《绿袖子》的视频,如今,视频播放量超过 416 万次,拥有最高点赞的评论是一行英文,“When I die I want this played at my funeral.”(当我死去时,我希望这个在我的葬礼上演奏。)


△ 感受一场灵魂演奏吧!视频来源 | YouTube @MAYWADENKI


电音蝌蚪在中国也有一些拥趸。有用户称它为“高阶版尖叫鸡”,他们在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观看 UP 主的演奏视频,评论说自己得到了“鬼畜”般的乐趣。


无厘头风格也体现在土佐信道的招聘故事里。他曾在一个帖子里提及两位职员的入职方式为路边偶遇,邀请他们的原因是“外形不错”和“跑步姿势很优美”。后来他对我们澄清说,这是个“搞笑段子”。但这类玩笑确实是容易引起年轻人注意的方法。


他甚至用玩笑来应对抄袭。2017 年,丹麦杂货连锁品牌 Flying Tiger 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制作了明和电机企划的鱼骨形电源延长线(Na-Cord),定价 600 日元(约合 29 元人民币)。土佐信道知道消息后,从东京 4 家 Flying Tiger 分店购置了 120 条仿制品,贴上“明和电机·NACORD USB 线”的标签,签名后挂在官网上以艺术品形式出售,标价 2700 日元(约合 130 元人民币),然后全部售罄。


明和电机回击抄袭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话题,最终,Flying Tiger 从全球约 700 家商店下架并回收了仿制品。在明和电机的电子刊物《明和电机月报》里,土佐信道记录了事件全过程,还顺势推出了新内容——与日本艺术家高桥征资关于山寨产品的对话记录。


△ 左图为明和电机的鱼骨形电源延长线,右图为明和电机回击抄袭时使用的图片,土佐信道手持 Flying Tiger 制作的红色鱼骨线。


土佐信道将这个过程称为互联网上一场“作战的盛宴”。


明和电机是一家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制造工厂,由土佐信道的父亲土佐阪一创立于 1961 年,主要为东芝、松下电器等品牌做真空管代工,全盛时期员工也超过 100 人,但在 1979 年,受石油危机影响,工厂倒闭了。


1993 年,土佐信道和他的哥哥土佐正道继承了明和电机,以一家“平行世界的电器制造商”的招牌重启生产,制作的却是自称无用的“超常识机械”——现代艺术与机械的结合体。社长是唯一的设计师与最终决策者,他们在自家工厂做设计、出原型,然后委托给长期合作的玩具制造公司 CUBE 批量生产,平均每年推出约 30 款新品。


^

^

^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图表


Q&A

Q / 未来预想图(Dream Labo)

T / 土佐信道(Tosa Nobumichi)



Q:“平行世界的电器制造商”是什么意思?


T:明和电机虽然叫“电器店”,但是我们没有真的经营电器店,而是在做“电器店”的角色扮演。就像漫画和电影中出现的怪异的发明家,明和电机制作的也是奇奇怪怪的器械。当然,生活里有很多认真做家电的电器店,我们和它们不同,是“虚构”“伪装”的电器店,就像在平行世界里一样。


Q:怎么想到要继承明和电机的?


T:“明和电机”正如字面上的意思——明亮的、平和的电机,是我父亲取的名。原公司在我小学的时候破产了,是我心里黑暗的不愿回想的一部分过去。尤其明和电机破产时,我与父亲分开生活了,之后也很少在一起,父亲变成我心里的一个结。等到毕业了走进社会时,我意识到不能一直紧锁这部分的记忆,我想必须要解开这个结,所以重拾“明和电机”之名,穿上了父亲曾经一直穿着的工服。


现代艺术不容易让人理解,用“明和电机”这样熟悉的电器店名字让人来接触现代艺术,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明和电机”这个名字在那个时代显得很逊,因为当时正流行用外来语做名称,显得时尚洋气,比如×× group。但在一堆洋气的名称中,土里土气的“明和电机”反而很与众不同,是很帅气的名称。


Q:你从小就喜欢和擅长自己动手做东西吗?


T:小时候更喜欢画画,一直专注在绘画上,并不像现在这样在明和电机制作了很多自己设计的物件。不过在我父亲运营明和电机的时代,公司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就会去工厂搭把手,因此接触了手动操作机械的流程,不过那时候非常讨厌这些工作。(现在)经常被人问是不是从小就爱动手制作东西,还真的不是这样的。只能算一直喜欢画画、手办模型这些。


我小时候就住在工厂里。一楼是工厂,我们住在二楼。这样想起来,确实小时候大部分都是工厂的记忆。最初父亲的工厂设立在兵库县,那个工厂破产后就不存在了。这个工厂(武藏小山)是从 1998 年开始营业的第三处工厂,也是明和电机最主要的工厂之一。


△ 明和电机在东京武藏小山的工作室,一楼是工厂,二三楼是办公室。土佐信道出任社长后的大部分产品,都在这里完成设计和原型制作。


Q:听说你从小就想当艺术家,准确来说是画家,早期的创作也有不少图像、视觉为主的作品,但明和电机的许多创作似乎更多围绕音乐和现场表演,“声音”这个媒介是怎么冒出来的?


T:是啊,以前想过要当画家。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他们会弹双排键、玩铜管乐器。我从小一直看着哥哥姐姐们演奏,我们家可以说是音乐氛围很浓郁的家庭了。小学的时候经常听唱片,偶尔也会玩一下键盘。认真开始学音乐是中学,那时候还加入了学生社团,中学沉浸在打击乐队的环境里,到了高中就开始做乐队。当时雅马哈有个乐队比赛,我们带着“就从这里盛大出道啦”的心情报名参加了,现在想还挺幼稚的。


△ 明和电机目前共有“松”“竹”“梅”三种不同规模和形态的演奏会。“松”会使用大型乐器,由社长和 4 名员工登场表演。“竹”机动性较强,是适合全球巡演的演出形态,由社长和 2 名员工登场表演。“梅”则由社长一人表演。


Q:明和电机的作品将音乐和机械组合在一起,形式很特别,这种组合的想法是怎么诞生的?


T:这与想成为画家也是息息相关的。最初有一个想法以图案的形式浮现在我脑中,但总模糊不清。这时就要用工程师的思维去追逐这些想法,搞懂它们到底是什么,并勾勒出来,这是我制作东西一贯采用的方法。我从小在工厂里长大,耳濡目染也具备了工程思维。所以在大学里开始认真做艺术后,不仅仅想画画,也想用艺术感知结合工程思维的方式来表现艺术。


但如果问明和电机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那一定是艺术。我们从外观或者视觉化的感知入手,这与一般工程师做产品的思维是不同的。有时做出来的产品不会动,这就和工程师的“做出来的产品一定能运行”的思维方式不同,我还是从“概念”“印象”等角度入手制作产品。


Q:你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你的一天吗?


T:当有想法一下子出现时,就一个劲儿地去咖啡店,先把想法记录下来。所以我一般早上会待在咖啡店画草图,下午 1 点才开始正式工作。一般来说,我和员工一起在工作室制作产品,一直到晚上 9 点。


Q:听说你们曾在演出时遇到乐器坏了要当场修理,那你们日常是怎么搞创作的呢?


T:创作和修理的情况大约是一半一半。不管怎么说机械也是道具,只要用,就可能会坏,这是无法避免的,想要它们不坏,就只能不去用它。所以我们会在使用后尽量维护好它们。明和电机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修理机械,大概一半功夫在制造新的,一半功夫花费在修理上。


也会出现演出中机械突然坏掉的危机。那种紧急关头需要临场反应,它反而更有趣,我还挺喜欢这种时刻,会在短时间内激发头脑的创造性来应对,比如指示现场工人该如何修理。如果实在没办法也就放弃了,变成现场演唱什么的。


Q:说到这里,明和电机最早的作品都是围绕“鱼”的创作,我看过你在明和电机诞生前创作的 1000 条想象中的素描集《鱼宅族》(Otaku Gyotaku),你为什么对“鱼”情有独钟?你也说鱼器(na-ki)系列是明和电机所有产品的基础。


T:“鱼器”系列是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创作的系列,那正是因年轻感到不安、如芒刺背的年纪。还是大学生的时候,我经常烦恼“我究竟是谁”“我为什么要做创作”“为什么这些想法突然涌现”这些问题。当然不仅是我,世界上所有创作者和哲学家大概都会陷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思考我是谁,却找不到答案。


但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小时候我就经常做关于“鱼”的噩梦,梦里会出现令人恐惧的鱼。那些不可思议的鱼到底是什么?我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回事,所以通过画画从零碎的片段开始记录这些鱼。


一开始我想成为画家,正是因为我经常能看到这样奇妙的片段,想把捕捉到的这些信息固定下来,小时候这只能通过绘画来实现。开始在大学做工程时,我能将这些鱼通过工程机械而不是绘画的方式来呈现了,这与“鱼器”系列的制作相关联。其实手绘 1000 条鱼更像我与那个只会画画的童年世界做了一个告别。“好的,再见了”这样的感觉。


我在 30 多岁的时候创作了雪绒花系列(Edelweiss series);到了 40 多岁,创作了声音机械系列(Voice Mechanics series);50 岁之后,也在创作有趣好玩的玩具。但无论如何,《鱼宅族》(Otaku Gyotaku)对我来说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如果我没有那样做,今天的明和电机可能就不会诞生。


Q:你们不仅做产品,也经常做现场演出、商品展示会、教育分享等等,在明和电机的收入构成上,哪部分占比会更多呢?从公司角度看,你们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


T:从我们现在的流程开始说吧。我们先有了创作的概念和想法,再结合工程制造的方式创作作品,制造出来的这些东西,我们通常叫它“超常识机械”。


大多数时候,艺术创作者通过销售作品获得收入,但明和电机在这个阶段不会卖这些作品,而是将它们作为“艺术资源”,开展各种各样的业务。


我们的业务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销售产品,比如电音蝌蚪这些经过大量生产再投入市场的大众产品。另一类则是文化服务,即通过向大众展示我们的“超常识机械”从而获得收入的大众推广活动,在日本这叫“活动收入”(興行收入),比如展示会、现场演出、教育科普讲会等等。目前,做大众产品和做大众推广的收入构成大约是五五开。


之前由于疫情,展示会、演出基本全部停摆了,那段时间我主要把精力投入到了产品制作上。现在基本上大众推广活动都恢复了,收入构成也回到接近五五开。


Q:这样的模式是创立之初就有的么?


T:现在这种商业模式也是在明和电机出道近 30 年的过程里一点一点形成的。明和电机刚开始是在索尼音乐唱片出道并开始演艺活动,当时我们也自己做一些东西,但基本上都是亏损的,也没有和现在一样的展示会。即使做一些现场音乐会,也没有(和现在一样的)乐器。


出道 5 年左右,公司才渐渐形成了一点体系。当时主要做(超常识机械的)展示会和演出,还没有做大众产品的生产,唯一的产品是鱼骨形电源延长线,这个在当时还是赤字产品,能卖一些,但收不回成本。直到 2000 年左右和 CUBE 公司合作量产,并进入东急手工艺品店、乐器店和玩具店等零售渠道,大众产品制作才开始有了收入。


Q:要做产品的想法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有的吗?


T:这样的想法从大学时代就有了。我在大学时代就利用工程师背景来创作艺术作品,毕业时候会思考怎么用现代艺术来谋生,也把毕业设计带去当时在银座的一个画廊做展示,来参观的客人也许会买作品回去,但那真是一个很小众的画廊。


于是我想起之前做乐队的经历,音乐人往往一开始就有“这个唱片我要卖 100 万张”“我要在××场馆开演唱会”这样面向大众的大梦想。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现代艺术受众面这么狭窄?为什么选择面向大众市场往往会遇到销量不佳的现实情况?我想做艺术创作,想带着小众艺术去寻找大众市场。


但是做艺术创作是很概念、很自我的,当我开始思考该如何把这些创作带去大众市场时,我发现幸运的是,我创作的东西全部都能借助我的工程师思维用设计图表现出来。(一般的)绘画没有设计图纸,所以很难重现和复制。我的作品全部都有设计图纸和数据,这就能做到量产。在学生时代,我就有把自己的创作带去工厂量产的梦想,后来在明和电机乐队时也在想着这件事,但还没有头绪该如何实现。



Q:那你如何处理艺术作品的小众性和面向市场的大众性呢?


T:虽然做了很多艺术性的作品,但也许我没办法都解释清楚。艺术作品许多概念性的部分很难让人理解,这并不是坏事,艺术性本就不是容易让人理解的。大部分情况下,艺术创作者也不会对自己的作品有过多解释和说明,甚至线索也很少。虽然不太喜欢,但我也认同艺术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觉得虽然很难,但还是“来呀,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什么”。


正如你用的苹果电脑,它的系统采用的二进制非常复杂,但大家现在都用它,因为它搭载了 OS 系统,音乐软件、图片、Excel、Word 等软件在这个系统中运行,操作都不会显得复杂和零散。


回到明和电机和现代艺术,明和电机就好比是 OS 系统,看上去是大家想象中电器店的样子,很亲切很好接触。通过明和电机,人们能了解到现代艺术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Q:那为什么你坚称明和电机是“公司”而非“艺术团体”呢?你们属于产品制造业还是文化服务业?


T:刚刚我们聊到用 OS 系统时,我们既能听音乐,又能使用各种办公软件,还能剪辑视频等。这与明和电机类似,明和电机既有音乐又有艺术,也做搞笑演出和产品设计,是一个综合的形态。


我认为明和电机属于文化服务业。艺术和娱乐都是就算没有人也不会感到困扰的东西。比如当灾害来临时,对它们的需求就排到后面了。但就是因为有的人会突发奇想思考如何在空中翱翔,社会文明才得以发展。明和电机的机器虽无用,却可以解开日常生活中的束缚,滋润生活。如果没有这些,人类的文化和文明就变得很无趣。我们是“有趣”先行的公司,这样来说,属于文化服务业。


△ 《明和電機社歌》 。视频来源 | YouTube @MAYWADENKI




延伸阅读


资生堂设计部的秘密 | 造形团体 GELCHOP | 市集制造者 | 一个人的图书出版公司 | 除了活力,色彩还能传达什么?| 原研哉要带宅急便的小黑猫“变身”?| 彩虹合唱团


文:刘舒婷 陈紫雨 | 编辑:赵慧
美编:景毅 | 微信编辑:吕姝琦
图片提供:明和电机




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购买《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6月新一线特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荐书:搞定孩子应用题,它是我心中排第一的神器不爱读书孩子的救星《内裤超人》中文版!毛头和他同学都爱疯了,搞怪爆笑,一看就停不下来!毛头和他同学都爱疯了!热销9000+万册的《内裤超人》,搞怪爆笑,不爱读书孩子的救星!(古詩詞英譯) 禅诗 - 唐 龙牙ONE THIRD 室内电音节回归,Armin与多组嘉宾,强势助阵!孩子腿疼是生长痛吗?也可能是致命的病AV夜话#15:搞多媒体芯片还有机会吗?学习音视频的“捷径”美国银行吃席第三弹:一切都是生意 | 经济学人财经毛头超爱的《内裤超人》,风靡全球,热销9000+万册,搞怪爆笑,孩子一读就爱到停不下来《為人作嫁幾時休》跟風墨脈为什么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却输掉了电灯生意?Workout log _ Apr. 2023《主播女孩重度依赖》开发组新作公开!搞怪游戏《非常普通的鹿》新史低!美国|Instant Brands负债5.63亿美元,压力煲厂商申破产保护!发明者为加拿大华人玩水才是夏季电音节的正确打开方式小说:兰欣与乌茶 1799%的生意都将消失,未来只有一种生意能赚钱!证,是门槛也是生意为什么这周末大家都在《和平精英》蹦电音?签约月瘦30斤,却猝死悲剧频发:疯狂的“减肥训练营”,背后全是生意经捡回一条命!RMD华人小哥参加电音节撞上大规模屠杀!枪手50米外随机扫射!与死神擦肩!大乌龙!400多人惊收“患癌通知书”!圣地亚哥生物公司急澄清:搞错了……李飞飞的最亮「北极星」:搞机器人!Two Of Us|南北梦幻联动,开启电音新纪元谁是U盘的真正发明者?金融业要被实习生玩坏了:搞金融不晒薪,犹如锦衣夜行【友情转发】5.13 SuperNova 电音之夜等你来蹦上班拍TikTok竟录到“被开除瞬间”,美女子崩溃撞墙:搞什么鬼Rave Republic 强势回归,再度助阵三环内最大的室内电音节!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搞中美脱钩,全球老百姓的福祉怎么交代?易纲详解货币政策调控逻辑:搞对利率、汇率是关键惊!Instant Brands负债5.63亿美元,压力煲厂商申破产保护!发明者为加拿大华人不要慌!新移民登陆税务规划+福利申请:搞明白这10个问题就妥了儿子见亲爹美国近西雅图附近 万人电音节 发生随机扫射 2死3伤!恶男被抛山谷 幸存华女出院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