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惊现两例猴痘感染者,患者:比新冠痛苦百倍
6月6日晚间,北京疾控发布消息称,近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病例发现后市、区卫健疾控部门迅速开展了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工作。目前两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事情发生后,关于“猴痘”的词条很快冲上热搜,引起广大网民的密切关注。
猴痘的起源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类似于人天花的一种罕见病毒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地区。1958年首次在丹麦哥本哈根实验室的绿猴中发现,后来发现许多非洲啮齿类动物,如鼠和兔子均能感染猴痘病毒。1970年刚果首次报告人类感染猴痘病例。
图源:Pixabay
猴痘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体液、血液或皮肤病变传播给人类。这可能发生在与感染动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如触摸、喂食或处理感染动物的组织或物品时。此外,病毒还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尤其是当感染动物咳嗽或打喷嚏时。
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它会在人体内复制并导致猴痘的症状。感染的人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和肌肉疼痛等一般性症状。随后,皮疹会在感染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初在脸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然后逐渐蔓延到四肢。这些皮疹会发展成类似天花的水疱,然后干燥结痂。
2022年5月,猴痘疫情突然出现并迅速蔓延到欧洲、美洲。2022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于2023年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彼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亦表示,虽然猴痘和新冠的紧急状态都已经结束,但再度流行的威胁仍然存在。猴痘和新冠病毒都在继续传播,继续危害生命。
关于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
很多人说猴痘传播像艾滋病,真的如此吗?它是一种“性病”吗?
并非如此!感染猴痘病毒的非洲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多种猴类和猿类)和人是主要传染源。人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近几年各国陆续报告的儿童病例,也更加说明了:就算没有性行为,任何人也都可能因为其他形式的密切接触而感染猴痘。
如今的变异毒株更加狡猾,感染者会先出现类似流感症状,包括发烧、淋巴结肿大、身体疼痛、全身疲惫等等,然后才开始显现出典型的症状:皮疹。
先前,一名美国德州的男子Luke Shannahan讲述了自己的感染经历,他绝望地告诉记者:“症状比新冠还严重100倍!就像有人在身上不停地扎针。”
猴痘的预防与治疗
一般来说,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后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猴痘的治疗方法: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
猴痘的预防:一是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二是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三是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做好健康监测: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一般可以选择皮肤科,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封面来源:Pixabay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