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原则,懂得敛锋藏拙
一部红楼梦,众生芸芸象。
在曹雪芹的笔下,人物性格多样复杂,他们如真实的众生一般鲜活。
诚挚率真却也心直口快的晴雯,温柔可人但又心机深沉的袭人,但有一个人至始至终都不是太耀眼,却是为数不多走到最后的人。
她就是麝月,既没有晴雯美丽泼辣,也没有袭人的温柔娇媚。身为普通人却能做到宝玉的贴身丫鬟。
在这高门大院里,利益牵扯,人情繁杂,而她片叶不沾。
麝月的敛锋藏拙,恰好是最适合普通人的门路。
麝月第一次正式出场,是正月时节,袭人病了,别的丫鬟都寻热闹耍戏去了,独见麝月一个人在外间房里灯下摸骨牌。
正值节日气氛浓厚的日子,屋里没人管,其他人自然就松懈下来,唯独麝月,还记得有个人病着,屋里需要人照顾。
“都顽去了,这屋里交给谁呢?那一个有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地下是火。”
此时此刻,这样说难免有图表现的嫌疑,但麝月接下来话风一转。
“那些老妈妈子们,老天拔地,伏侍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小丫头子们也是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他们顽顽去。所以让他们都去罢,我在这里看着。”
此话一出,不仅考虑了屋里的病人需要照顾,还考虑着地位低的丫头和婆子们累了许久,需要放松。
和王熙凤的对上谄媚、向下打压不同,麝月的圆滑是善良利他的。
此番举动,不仅让主人知道了她的奉献,也知道了大伙平时都是尽职尽责之人,别人听到了这些话,也会记得她的好。
坠儿偷了手镯,晴雯气的拿簪子戳她的脸,疼得她乱喊乱叫,麝月忙出来打圆场。
“才出了汗,又作死。等你好了,要打多少打不的?这会子闹什么!”
麝月知道坠儿有错,但不忍心她因此受皮肉之苦,以此借口拉开了晴雯,解救了坠儿。
原本坠儿是三等丫鬟,地位比麝月低,加上她有错在先,受罚也是应当。
但麝月善良,能够平等地看待他人之苦。
既能够在袭人病了的时候尽心照顾,又能够在坠儿有难时及时解围。
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大宅院里,这样的品质实属难得。
佛法有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善缘和合,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所有的善缘都会成为你成功得道的助力。
这也是后来贾家落难,麝月的遭遇却没有太难过的原因。
昔日受了她帮助的人,都愿意帮她一把。
晴雯得病,麝月代替袭人的职责。
袭人掌管怡红院财务,钱在何处麝月还要问宝玉。
后来称银子,她又问宝玉秤上哪是一两银子的星。
宝玉对她说:你到像是才来的。
宝玉的一句话,虽是调侃,但也侧面描写了麝月的品性。
麝月是袭人带出来的,连宝玉都说:“公然又一个袭人”。
加之两人亲密,从袭人生病,麝月照顾就可看出两人的关系不一般。
但即使这样,麝月也谨守本分,绝不越雷池一步。
她深知财政大权异常敏感,所以实行三不原则,不觊觎,不打听,不插手。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麝月安分守己,不动袭人的核心利益,袭人自然对她也会多加照佛。
宝玉半夜叫袭人,叫了两声,无人应答,方想起袭人不在家,晴雯醒来,笑唤麝月道:
“连我都醒了,他守在旁边还不知道,真是个挺死尸的。”
麝月翻身打个哈欠笑道:“他叫袭人,与我什么相干!”
除了财政大权,怡红院里的另一个核心利益便是宝玉。
晴雯和袭人为了宝玉明争暗斗,不惜撕破脸。最终都落得个悲凉的下场。
反观麝月对待宝玉,不过分亲密,不刻意疏离,就是一个丫鬟对待主子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举止。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
真正拉开人与人的距离,不是情商和智商,也不是地位和学历,而是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
自始至终,麝月都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最终,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麝月没有晴雯的美丽泼辣,也没有袭人的温柔可人,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从她吵架时就能看出她的能力来。
芳官的干娘有意薄待芳官,宝玉他们想去说理,偏偏芳官的干娘是个老油条,油盐不进。
麝月出马,第一句话就是:“你且别嚷。”先在气势上震慑住对方。
然后,她说:“便是你的亲女儿,既分了房,有了主子,自有主子打得骂得。”指出对方没规矩。
接着,她又道:“你见前儿坠儿的娘来吵,你也来跟他学?”
坠儿是偷东西被赶出去的,坠儿娘无理取闹,其实就是说芳官干娘不学好。
最后,她说:“连日这个病那个病,老太太不得闲心,等两日消闲了,咱们痛回一回。”
暗示着如果再闹就去告诉老太太,让老太太来评理。
连消带打,让对方羞愧难当,一言不发。
可以看的出,麝月口才了得,是吵架高手。
但即使她有这样的口才,也从不出风头,不招人恨,这是麝月的独特之处。
古语有云:“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麝月有口才却还懂得敛锋,不会像晴雯一样,把好口才用来咄咄逼人,处处树敌,最终,墙倒众人推,落得个被赶出府的下场。
对下不轻视,对上不谄媚。
即使晴雯和袭人斗得再凶,和麝月的关系也都很好。就算是园里的人也没有说她不好的。
在麝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高门大户人家的丫鬟,为人处世的高明之处。
是同样身在大环境下的我们,应该学习的大智慧。
魏晋李康的《运命论》里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真正聪明的人,做人做事时,都知道要学会有所保留。
藏锋守拙,绝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智者的谦辞。
因为他们知道锋芒毕露,容易遭人嫉妒,只有藏锋守拙,才不会惹祸上身。
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懂得敛锋藏拙,不显山不露水,才能终得善果。
作者 | 暮野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专家,公众号:北辰在找你。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