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奖得主曝光:中国高中生“花钱买论文”,成爬藤捷径?高中生科研水太深了……
这几年,高中生科研项目突然变得火爆起来,活动列表人均一个“高端科研”,研究的话题也是五花八门、号称量身定做,让人不仅疑惑卷科研对申请藤校的作用到底有多少以及“高中生的科研究竟有没有水分”。
在卷翻天的本科申请中,清一色的满GPA,超高的标化语言成绩,区分优秀申请者的难度越来越大。
从录取角度来说,招生官还通过更多的手段来考察申请者,比如活动列表、面试等等。在这之中,在教授指导下搞学术研究发表论文的背景提升活动抓住了大众眼球。
Daniel Golden(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在一篇名为“大学招生伎俩,花钱让你的孩子成为‘同行评议’的作者”报道称,这些科研项目每年在全世界至少为12000名学生服务。定价大多在2500到10000美元这个区间,包括不同的服务(仅指导论文写作、包论文发表和等等)。
除了获得学术知识和背景提升外,其他增值服务还包括获得海外名校教授的推荐信、成绩单以及发表论文后的专属链接。
申请这些项目以提高他们进入美国大学的几率(以往美国大学每25个申请人中只有一个被录取)。最大的服务机构位于中国,甚至在几个以美国为基地的项目中也有大量的国际学生。
这篇报道同时指出,这些服务会将高中生与学术导师配对,进行为期10-15周的研究论文写作。常会确定项目的主题、方向和持续时间,并敦促学生完成并发表论文,不管探索的成果如何,最后总会有篇“产出”文章给到学生家长。
除了硬核的论文题目,还有标题为 "人类在火星上定居的意愿和影响因素"、"社交媒体是福是祸 "和 "比特币是福是祸 "的类似分享观点式论文。
科研服务机构用他们的校友爬藤数据来辅助招生,某教育公司Lumiere声称自2020年夏天成立以来,他们的校友圈子已有1500多人,加入他们科研项目的学生,去年申请常春藤大学例如斯坦福大学9.8%的概率被录取,这比这些学校的总体录取率要高得多。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说明这些爬藤学生的录取就是出于高阶的研究项目。但是,科研某种程度上仍然可以影响录取决定。
在哈佛大学,"实质性学术研究的证据 "可以提高申请人的地位。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招生院长也表示,近三分之一被录取的学生在高中时 "从事学术研究",包括一些 "与人合著的出版物包括在主要期刊上"。
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布朗大学等都鼓励申请人提交研究报告。
某大学招生院长承认,对那些提交已发表论文的人赋予优势,有利于富裕的申请人,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资源接触到科研以及帮助学生发表所谓的高级论文。
但也有教授意识到,科研是这些本科申请活动中的一种,它们不是公平地提供给每位申请者的。
尽管如此,麻省理工学院还是邀请申请者提交研究报告,并询问其是否和在哪里发表过。
有些科研服务机构以出版论文为目标,能够满足peer reviewed同行评议期刊的要求。
但是就Daniel Golden的调查,这些论文不是 "传统意义上的 "出版物,也没有经过《学术评论》编辑委员会的审核。论文发表机构参差不齐,常常挂着类似的名字,the Journal of Student Research,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 School Research, 亦或者是Journal of Research High School,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批量生产投放的论文吗?
但是the Journal of Student Research和The Scholarly Review这两本期刊是具有选拔性的(有含金量),但是同时发布预印本(preprint)和同行审议(peer reviewed),让招生官很难辨认申请者是投放的哪一级别难度的论文。(ps,预印本是指研究成果还没经过同行评议的草稿)毕竟招生官往往缺乏时间和专业知识来评估这些科研项目。
每份申请通常1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就读完了,即使发现链接上附有发表过的论文,但实际上真正阅读打开它的时间少之又少。
但是在这些包发表的科研服务里,脱颖而出的是先锋学术(pioneers academic),这个成立于2012年的历史最悠久的高中生在线研究指导项目。
它一直保持着相对严格的标准,去年的录取率约为37%(一共4,765名申请人),其中13%的学生获得了全额奖学金(need-based scholarship)。
据其网站介绍,先锋 "从不承诺发表学术期刊"。它的创始人马修-贾斯科尔表述“对论文出版的推动将年轻学者引入歧途。这所传递的信息是,看起来像个冠军比训练成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更重要。”
先锋学术和其他科研服务不同的是,科研往往是由学生的好奇心推动的,在大学录取中获得优势并不是加入科研的目的。
事实上,天才学生的比例有限,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研究星体位置、粒子转化的,早期的入门筛选机制会让科研项目更加纯粹且有效率,而不是像去市场买菜一样,不论是谁进场,只要有钱都能买到“菜”。
在人均卷科研的当下,科研对每位学生的意义值得讨论。
不能否认的是,真正的科研项目在专业的启发和严谨的治学方面都能帮助学生补充高中课堂的知识外延,一定程度上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以发表论文为教育产品、甚至是产业的普及,反过来对申请的作用就会递减。
毕竟人均科研项目,同人均托福115+,GPA 4.0,也没有什么差异化。真正差别的地方仍然在,如何向招生官show personality。
说不定过几年,又会出现“类personality”方向的、新的赛道供大家激烈竞争。
本文作者Chloe,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担任Teach for America(为美国而教)咨询顾问,研究美国纽约州立课程设置和教育公平;回国后关注高中学生潜能开发和职业规划。
本文译自https://www.propublica.org/article/college-high-school-research-peer-review-publications,欢迎阅读原文。
左右滑动看下周活动预告
6月12周一晚20:00
听如何选好科研项目
6月13周二晚19:30
听如何规划商科背景助力升学
6月15周四晚19:00
听如何规划A Level不同阶段学习
6月16周五晚20:00
听升学顾问分析录取形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