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民跪官制度?我看行!面子上不好看但是很实用!
奇葩天天有,从来不嫌多。许石林建议恢复民跪官制度这事儿, 前段时间又在网上火爆了一下,仔细一瞧,原来是几年前的事儿了。
2017年许石林提出这事儿的时候,就已经引起群嘲,不过他其实也不在乎。5年之后,网络上重翻旧账,也没啥太大变化,大家还是不买账。至于为什么旧事重提,自然有其原因。
不过我倒是觉得,许石林这个建议其实挺有道理的,如果要付诸行动,可能面子上不太好看,但是确实有实际的用处,可以省掉好些麻烦。
因为,这个悠久的传统实在是过于悠久了,也许很多人一时半会儿还真离不开。而且,用流行的辩证法来看,下跪有下跪的好处,不跪有不跪的坏处。
一、跪族简史
1、下跪基因
民跪官这个事儿,大家都知道古已有之。因为在古代中国老百姓要下跪的时候太多了,甚至康有为对此有专门鉴定:
“中国人不敬天亦不敬教主,不知其留此膝以傲慢何为也?” ——《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
翻译成人话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不拜天,又不拜孔子,长两个膝盖干嘛?
虽然康师傅这句话里只提到了跪天、跪教主,但是对于给人下跪,他一样执着,后文会讲到。不过这句话也引出了另一个命题:中国人下跪,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这就回到了许石林的那个主意:给官下跪。
跟洋人做个比较,跪天、跪教主,其实地球人都差不多, 无非是谁是天、谁是教主的区别。但是民给官下跪,确实是中国的一大特色。骑士被册封的时候,固然要给领主下跪,但是册封完之后,下跪就没那么重要了。
古代中国则不然,诚如许石林所言,是见到就要下跪。
经过发扬光大,进一步发展到很多时候见不到都要下跪。
至此,下跪算是刻入了基因了。这个基因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影响了国际关系,英国佬马嘎尔尼当初就因为下跪的事情被大清折腾的不轻。不过风水轮流转,后来大清的官老爷又给洋人归回去了,算扯平了吧。
2、下跪传统的开始
中国的老百姓什么时候开始下跪,我不是很清楚。似乎有研究说,直到宋朝,大臣见皇帝还是可以不用下跪的,直到蒙古人把赵家打趴下,大臣们就得在皇帝面前跪下了。
显然,能见皇帝的大臣都是顶级精英了,他们都跪了,那么其他人还能站着吗?显然不太合适,所以,大官跪皇帝,小官跪大官,老百姓跪小官,就这样所有人呼啦啦全跪下来了,除了皇帝。
都说中国没有贵族传统,会不会是因为“贵族”都变成了“跪族”呢?
3、下跪传统的结束
老百姓什么时候不再下跪,其实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从常识判断,应该是满清朝廷关门之后,就把这个规矩废了。还是拿“康师傅”康有为举例子。据说戊戌变法之后,六君子喋血菜市口,而康有为跑路到了日本。在日本,康有为见到了孙中山先生,意图游说孙中山与之合作。
但是谈的不是很顺利,康有为一看谈不拢,急眼了,掏出一个神秘物件,光緒帝的衣帶詔,在场的保皇派人士纷纷下跪高呼万岁,而孙中山等人一看,鼻子都气歪了,立马起身要走,但康有为不依不饶,拦住孙中山非要他下跪。结果可想而知,未遂。孙中山一把扯过“衣带诏”撕了个碎。
后面的历史都是家喻户晓的了,大清还没亡的时候,孙中山不肯跪,大清都亡了,自然更不可能跪。大概从民国成立,下跪作为一个制度,也就寿终正寝了。随着时间的车轮,一代又一代旧人作古,新人登场,下跪作为一个习俗,也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
二、下跪有下跪的好处,不跪有不跪的坏处
这话并非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确实有实际的意义。
显然,下跪是用来标记等级差别的动作,民跪官更是如此。但是,取消了民跪官制度,不等于取消了民与官的等级差别。那么,没了下跪这个既简单易行、有非常有标志性的动作,民见了官又应该怎么体他们的等级差别呢?
所以下跪作为制度消失无踪固然是好事,但是没了下跪这个标志性礼节之后,用什么礼节来替代呢?这个问题可能并没有解决。
各位读者不妨想一想自己的日常生活,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以前在企业里上班搬砖,就有切身体验。那几家企业其实都是民企,谈不上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官”,充其量就是管理者,也谈不上民与官的等级差别,最多就是上下级、管理与被管理的区别。
但是国内的职场文化,你懂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有一个难以言明的小小烦恼:到底怎样才能充分表达我对上级的敬意?怎样才能让上级知道我充分认可他和我之间的等级差别?说穿了,到底怎样才能让上级打消他心里的疑虑,免得给我穿小鞋、上套路?
21世纪不流行下跪了,于是只有以下选择:
与上级对话的时候,必称敬词:称呼必须是“您”、“总”等等。
但是也有个问题,遇上副总咋办?尤其正总、副总都在的时候,那个“副”字到底要不要称呼?万一,再遇上姓傅、姓符的正总、姓郑的副总,又该咋办?
上级有指示的时候,就回复“收到!” 、 “马上完成!”等等。
被上级批评的时候,就说“我错了”、“马上改”等等。
被上级表扬的时候,就说“是您领导有方”、“都是应该做的”等等。
久而久之,有时候不免会想:与其如此,还不如干脆“噗通”一声跪下算球了。
下跪的妙处可太多了,内涵可太丰富了,跟emoji表情和喝酒一样,无所不包,场景通用。挨批时可表认错、表扬时可表惶恐、交流时可表敬意,咋就不能用了呢?
三、后脑的辫子易去,心中的辫子难除
这是辜鸿铭老先生的金句,其实辜鸿铭活到了民国十七年,也就是1928年,那年国民政府北伐都胜利了。而辜鸿铭说这话的时候,其实满清早就已经结束。但是,这句名言依然振聋发聩、流传至今。
是的,名义和现实,总是有出入的。历史的惯性就是如此。
回到当代“大聪明”许石林的那个主意,我之所以觉得其实没那么离谱,反而确实有现实意义,无非如此:标记等级差别的“民跪官”制度虽然被打碎,然而民与官的等级制度依然坚固。那么,在这个过渡期,民面对官,该咋办呢?
不下跪,固然膝盖免遭受罪,但是其它的遭罪未必就少了。
比如浏阳那个被廖主任胖揍一顿的“民”,如果他当时给廖主任“噗通”一声跪下,会不会免遭一顿皮肉之苦呢?
比如河南那个为了被打死的老父亲而网上伸冤的叶婷,如果发视频的时候给大家“噗通”一声跪下,是不是会少一些被“互联网判官”嘲讽、扒皮的精神之苦呢?
实际上,虽然他们当时没跪,但是最终还是跪了。
不信你看廖主任的铁拳之下,那个危某跟跪下有什么区别?
早知如此 ,不如当初就跪了。——还有什么比“下跪”更能把服从的态度表达到位,然后博得廖主任们的同情,免掉一顿皮肉之苦呢?
这么看来,许石林的建议还真没那么荒诞了。半拉子改革改不下去了,大不了就把以前的再捡起来呗。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转发、订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