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一个新领域?
译者:boxi
“你是怎么研究一个课题的?”
上周在接受部分大学生采访时,我被问到了这个问题。当时我们聊的是能源和技术,但他们对了解以下这些也很感兴趣:
作为一名记者,我是如何着手研究一个新领域的?如果我要从一张白纸开始报道一个我以前从未报道过的主题,我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我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做完了?
这些都是很好的问题。在我撰写长篇杂志新闻的 25 年里,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不能说自己已经有了一套精确的规则可以遵循;因为每一次研究之旅都有点独特。
但部分一般准则还是有的。所以我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告诉了他们。
然后我想,嘿,为什么不把这些分享出来呢?说不定对其他人也有用!
于是,就有了这份对新主题展开深入研究的指南。
01
从 5 万英尺的高空俯瞰
我在研究一个新领域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这个领域。我需要了解该领域哪些核心概念?谁是主要的思想家或贡献者?大家经常用到的技术行话有哪些?
我说的“行话”不是贬义性质,而是描述性的:每个领域——不管是小麦种植、动漫粉丝团、量子物理学,还是 18 世纪英国史、酒店业——各自都有自己的速记语以及行话,通过这些,可以让业内人士的相互交流简洁高效。要想深入研究一个领域,关键之一是学习他们用到的所有术语,这样当你更深入地阅读材料或与领域的该专家交谈时,你才能明白他们到底指的是什么。
所以一开始我会进行 “50000 英尺高度”的阅读。我会从面向外行的报纸、杂志或白皮书当中搜集几十篇相关主题的好文章,然后统统看一遍。这些阅读注重的不是深度,而是广度。这可以让我了解某个领域的主要概念、行话、争议以及特点。在这一点上,维基百科的效果出奇的好。
02
深入研究学术与行业材料
一旦我对一个新领域有了大致了解之后,下一步我会准备更深入地研究。我现在知道的东西已经足够多,足以让我阅读更复杂的材料,而不会对一些基本术语感到困惑。
所以,我经常会开始去寻找相关主题更加技术性的努力——那些由学者或行业专家撰写的内容。这通常意味着要用 Semantic Scholar 或 Google Scholar 等搜索引擎去搜索学术论文,或者在行业期刊或知名智库里面寻找相关主题的白皮书。(关于如何判断“知名”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我会另行讨论,但是当我调查一个对我来说很陌生的领域时,我会用“横向阅读”法:在评估特定来源时,不要依赖于它的自述——要研究许多不同的人对它的看法。)
由于在第 1 步所做的提前适应,我的旅程走到这一步时,这些更具技术性的内容我一般都可以看得下去而不会太过一头雾水。
但是研究还有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部分……
03
做大量笔记
这种做法会导致速度慢了很多!但这对学习至关重要。除非我强迫自己用自己的话做总结,否则那就只是别人的东西,自己永远也学不会。相比之下,当我做了这些额外工作时,它就会将研究转化为知识:变成我真正了解的东西,我脑子里面的材料。
(另外,用自己的一句话总结一下——这有助于今后回顾的时候降低阅读这些研究剪报的难度。)
因此:这些工作需要下苦功夫,会减慢你的速度。但 100% 值得。
04
寻找专家和权威人士
在阅读所有这些内容的同时,我也会写下发现的那些专家和权威的名字。也许他们是我正在研究的行业的关键;也许他们是这个领域的文化人物;也许他们已经做过重要的研究,无论是科学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研究。不过这些人未必就是有光鲜证书的人。比方说,如果我写的是小费经济学和政治学方面的内容,那些为挣小费而工作的人才是最核心的专家和权威人士。
我是一名记者,所以我会跟踪这些人(以及专家的类别),因为他们将是我会打电话去采访的人。你可能不会做那种类型的研究。但是,跟踪某个领域的中心人物其实也很有用,可以让你知道自己对该领域有哪些了解(以及不了解之处)。
05
跟进一切
我想说的是,这个建议比较含糊。不过我经常发现,在我的研究当中,最吸引人、最有用的发现往往来自那些奇怪的旁门左道。
比方说,当我正在阅读一篇科学论文或技术白皮书时,作者会不经意地提到一段勉强相关的历史研究,而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就会进一步去寻找其他次要的历史事物……然后发现了更多吸引人的东西,从而打开了这个主题的另一扇大门。
所以我学会了容忍研究当中出现的很多题外话。我会查看论文的脚注,并津津有味地阅读那些看起来很有趣的脚注。我在就某个主题采访时,对方会提到自己的论文导师对 [与手头的主题勉强能扯上关系的主题 G] 很着迷,然后我就会花上几个小时去看看相关内容。
这样的情况具体有多少次我没法告诉你,但通过这种方式,我找到了真正促进我理解某个领域的材料。
与此相关的是另一条研究原则,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条,即……
06
坚持,坚持,再坚持
最重要的是,深入研究需要坚持不懈。
没有灵丹妙药。我没有那种 7 天掌握一个新领域的秘诀。
没有。但我可以告诉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总会收到回报。
深入细致的研究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次短跑。我会日复一日地学习,直到自己了解某个领域的基本思想和行话。然后我会多花几天时间——有时候是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是为写一本书,我则会花几年时间——一头埋进更深度的材料里。你只需要继续阅读、阅读、阅读、交谈和与人交谈。
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突发式”的。有时候我会花好几天或好几周的时间用在一个主题的学习上,学习一般知识,但未必能找到对我写文章有帮助的轶事、数据点、故事或者专家想法。但突然之间,砰的一声,在一个下午之内,四五个关键要素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之后,又回到了平平淡淡好几天或者好几周,然后突然就冒出了好东西的模式。
同样的事情也可以发生在理解上。面对一个复杂的新领域,我往往很难拼凑出其中的关键概念。我会花几天的时间去反复看一些东西,试图确保我确实掌握了,但那种感觉仍然很模糊。然后,再次地,似乎毫无征兆地,在某个下午,我突然发现自己看得很流畅,理解力已经上升了。学术论文和研究材料我能看得下去了,我能跟专家交谈了,我理解了。
我曾希望自己可以把这套东西系统化,或者想出一种让它变得更有效率的方法,但经过了两年半的尝试之后,我做不到。这件事情需要投入时间。
说了半天,我的建议是什么?坚持下去。当你试图深入研究一个领域时,做好要投入时间的准备,这个时间比看起来合理的时间要多。但这些投入会有回报的。
07
追求“饱和”
那怎么才能知道什么时候研究透了呢?你怎么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这项工作算是完成了?什么时候才算学到了足够多的知识,可以动手写文章,或者做演讲和演示了呢?
我靠的是心理学家所谓的“饱和”(saturation)概念。简而言之:饱和就是你对研究的东西已经没有新鲜感,觉得再也碰不到新信息的时候。你读了一篇文章或看完一份白皮书之后,如果感觉,嗯,上面写的那些东西我都已经知道了。或者如果有人提到某个领域的一位主要专家,你一听,知道,我已经拜读过他们的大作了的时候。(如果你是记者的话,或许你已经就这个问题采访过他们了)。
作为是否已经为撰写文章,举行演讲或演示做好准备,饱和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那么,这差不多就是我做研究的方式了!
我就是这样从对一个领域一知半解,到达一定程度的理解的。这个过程没那么清晰明了;但确实有一定的原则。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格上财富:十五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