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史》第七集,视障妈妈秦婷婷的人生故事
编者按:
本文为转载推荐徐老师的视频采访节目——《我的生活史》,原文发在公众号@我的生活史 (视频号:@我的生活史X徐老师)欢迎点击关注
音频:
视障妈妈·秦婷婷(第七集#007)
——我能看见光,但她正是光的化身
年纪:34岁
老家:山西晋城·陵川县
目前职业:全职妈妈
采访地点:北京
采访时间:2023年6月初
秦婷婷个子不高。她穿着一件浅粉色的衣服,干净,整洁,非常文静。
坐下来,待她打开话匣子,我开始了解她的生活了。
她是视障者,视力大概在0.1。她能看到轮廓和方向。把东西放到特别近的距离,贴在眼前,她也能看。比如书和手机。她的爱人张先生也是视障者。张先生只有光感,能知道白天与黑夜,但看不到任何轮廓,和失明者差不多。
秦婷婷是家里的眼睛——她能够带着张先生外出。
贫困的童年
她长自山西大山里。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是女儿,第三个孩子是男孩。但那时候地方上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很严,超生得罚很多钱。她说,当时家里一个月收入才二十块钱,超生罚款要三千块钱,家里还了十几年才把罚款还清。这一下,可是拖累了家里的经济。所幸弟弟已经长大,当上了矿工,能够为家里做贡献了。
她说,小时候家里就是种玉米,偶尔父亲帮人家打个零工,收入很微薄。她说,后来才知道,大概也是因为家里穷,小时候她就营养不良,因为免疫力低,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引发了眼内葡萄膜炎。结果导致永久性视障。
那时穷哇。没有条件,看不上病。就算看上了,也看不起。就这么过来了。
她对儿时的记忆是充满泪水的,因为家里太困难了。
她说,还是很小的时候,大概几岁。她和弟弟坐在家门口,两人一人坐在一个门墩上,哇哇大哭,说“饿死我了!饿死我了!”,等家里人回家开饭。还记得,那时候特别想吃方便面,觉得这是天下美味。但妈妈说,把家里所有的玉米都换成方便面的话,不够全家吃一个月的。后来有一次,得到了一包方便面,三个孩子分着吃,都没有让爸爸妈妈尝一口,“因为太好吃了”。
也是小时候,从来没有什么玩具,没有新衣服。妈妈是疼她的,借钱看病的时候,还是咬牙给她买了条裙子。她是多么的欢喜。舍不得拆开穿呀,就放在随身的包里和同伴坐车回家。但回家的路上,她却不小心把裙子落车上,丢了。这是她一辈子的遗憾:“小时候就没有什么喜欢的东西,童年里就能记得这条裙子,还没穿呢,就给弄丢了”。说着,她就抹眼泪。
每个学期开学,家里都交不上她的三十块钱学费。她却偏要上学,坐在地上哇哇哭。妈妈心疼,不得已,只能去借钱交费。她记忆中,小时候每个学期开学都是如此。
就在这样贫困的条件下,她的眼睛得病了。虽然是晴天霹雳,但对一家人来说,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
她却是个非常要强的人。她爱上学,特别的认真。那时眼睛已经看不清了,还贴在黑板前面认真抄笔记、做作业。后来实在看不到了,学校劝,家人劝,她只好退学。
闲赋在家。由于眼睛不好,家里也是特别照顾她:家务让姐姐干,重活让弟弟干,什么都不让她干。这让她特别难受,因为觉得自己和“废人”一样。
帮家里做事,做农活,做家务,因为看不清东西,有时不小心她会出错。也是很小的事,比如饺子没包好。家里人不经意会说一句,她也会非常难受。
她是个极为要强,又天生敏感的姑娘。我想,视力上的处境,一定进一步地激发了她的要强。
无论如何,说起童年经历,她总是悲伤的。
曲艺队
后来,她听说县城有个残疾人曲艺队,队里有许多视障者。在那里,她发现自己还算有点视力,还可以帮助他人。这让她感到满足,第一次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冲这一点,她就毅然决然地,在14岁的年纪离开家,去了曲艺队。
在曲艺队,平时也没有什么老师,就是残疾人互相“传帮带”:早去的教晚去的,有什么教什么,会什么教什么。大家一起努力,把曲艺队办好。她反复说,自己是缺乏音乐天赋的,“五音不全”,老是做不好。歌唱不好,再怎么努力都不如有天赋的。对于要强的她来说,很是受挫,她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因为她总想精益求精,争第一。
她老是提起曲艺队一个老队长,说对她的人生影响很大。老队长也是盲人,很认真,有原则,坚忍不拔的一个人。就是这个老队长,给他们树立了一种“身残志不残”的精神。
她反复说,我很快也就明白了。视障者/残疾人经历的是来自身、心的双重冲击。身,就是身体残疾本身,以此带来的不便和生活选择的减少;心,就是被社会异样看待,也许有轻视,有歧视,有伤害,也许过度关注,让他们觉得自己给别人添麻烦。
因为不寻常、不健全,不完美,使得他们特别敏感。
他们需要一股力量,帮助他们去理解自身、理解世界,去争取,去抗争,并在奋斗中找到自我。
老队长每天都在教给他们这些。迄今,她会复述老队长说的话: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别人一遍做到,我做几遍,几遍遍做不到,我做十几遍,我总能做到。”
那时,队里打扫卫生。老队长要求特别高。健全人看着地上已经没有灰了。但是老队长用手摸,摸到一点灰,就让重新打扫。要摸着一点灰都没有,才算满意。
他们外出表演,要住酒店。虽然酒店里有服务员打扫卫生,但是老队长一直都要求他们每天早上起来要整理房间,要把东西归位。老队长就是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前进,要我们从苦中去找甜。
想想,我们住酒店,是不会有人去打扫卫生的,因为这是酒店服务的一部分。不想有一天,来了一群视障者,居然自己就把卫生都打扫好了。这多让人吃惊!
也是因为老队长的影响,在互助队,所有残疾人做事情都是争先恐后的:教手艺、干活、吃苦耐劳,大家都争先恐后,不仅没有一丝怨言,而且还都是喜悦和满足。
老队长教给他们的,就是“身残志不残”的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他帮助视障者队员们找到了人生守则,准绳、目标,找到了价值与尊严。
秦婷婷把老队长所讲都变成了自己的人生信念与价值,变成了让自己坚持奋斗的动力。
秦婷婷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老队长,也许是秦婷婷真正的人生“贵人”,是残疾人们生命中都需要的“灯塔”。
这个“灯塔”,也只能来自于他们自己。
到太原学按摩
后来,虽然她已是曲艺队的骨干之一,但她不是最好的、演出不可或缺的。因为演唱的音准、乐感还是需要天赋的。她总觉得自己不可能练到最精,就想谋其他的出路。
但,视障者的路非常的窄,没有多少行当可从事,没有多少手艺可学。
按摩是一条路,而且是可以和健全人/明眼人竞争的一条路。
听说太原有专门的学校(注: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可以教视障者学按摩,她就决定去学。她想,这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条路。
当时,父母都反对,也是因为钱的问题。要强的她为此绝食两天,父母只好妥协。
最后,第一年学费4000块钱,有1200元是父母给凑的,其他2800元,都是她在曲艺队赚的。
走前的每一天,她都特别恐惧有变故。直到进到校园,她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来。
她终于如愿以偿。
这确实是彻底改变她人生的一步。
来学校后,她学习特别认真。最后,每个学期考试她都是第一名,拿了不少的奖学金。
婚姻
学校里的她非常优秀。就是在那时,她认识了现在的爱人张先生。
她跟我讲了那时的恋爱故事。我明白过来,将他们绑定在一起的,是北京的看病。
那时,张先生深一见面就喜欢上了她,追了她两年,一直照顾着她,等待她。但她并不想谈婚论嫁。
有太原医生建议婷婷:“你这个情况,去北京看看吧。也许有机会”。婷婷一提,张先生听说,马上提议带婷婷到北京看病。
可在这之前,他们没有确立关系,更未到谈婚论嫁的阶段。
对婷婷来说,到北京看病,有可能会给带来光明,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张家来说,八字都没一撇呢,为什么要花钱,而且要借钱,带她去看病呢?万一眼睛看好了,“不跟咱了”呢?
张先生的妈妈却说:“眼睛看好了,要是不跟咱了,咱就当做善事了。”
我慢慢才能够理解:婷婷跟张先生和家人一起到北京,看的是自己的病,希望自己能够改变人生。张先生对自己是真爱。相濡以沫。随他去看病,就是对他一生的承诺。
这里,有张先生的深情,有张先生妈妈的大爱,也有婷婷的说一不二和忠诚。但我理解,其实这也许是残疾人、残疾人家庭特有的爱:他们愿意并敢于付出爱,也相信爱能够得到回报。
只有不断地付出爱,才能让他们继续。
“健全人”可能觉得这样的话有些“腻味”和失真。但对残疾人来说,这却无比的真实——是他们的基础假设,基本信念、根本铆钉。
一家四口,两个母亲(张母、秦母)、两个视障者,来到北京,还被医托骗到大兴,让我非常的愤怒、感慨、泪下。居然有人(而且是健全人),会去骗残疾人的钱!
我诅咒他们!
所幸结果是好的。他们最终来到同仁医院。婷婷做了人工晶体手术,出院后视力即大大增强,成了家里人的光明。
她也开启了十多年的“复诊”之旅。我也是在她复诊时,与她见面的。
北京看病后回家三个月,她就和张先生完婚了。
爱的付出,爱的回馈。
这样的叙事,大概是许多“健全人”难以理解的了。
这对青年视障夫妇的情感经历,让我非常的感动。他们的关系,是现当代“都市爱情”无法形容的。他们的关系,是残疾人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是大爱,是报恩。
婚后生活
谈起婚后生活,婷婷尽是满足与快乐,把家人对她的好挂在嘴上。
相比童年的悲苦,现在的她多么的幸福。满是感恩的心。
当初他俩要孩子的时候,医生说,张先生的眼病有遗传的风险。张先生是不太敢要的。秦婷婷说,“别人能要,咱们也能要。你看我们两个眼睛不好,现在不也过得挺好的么。”
为了要孩子,她把眼药停了两年。她的眼睛是需要不断用药的,自己的眼睛也因为要孩子担当了很大的风险。
所幸,孩子平安诞生,现在已经九岁,非常的健康,为家里带来的视觉光明。
我想,婷婷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这个生孩子的选择并不容易。
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够理解、接受他们的选择:万一眼病真的遗传给下一代了呢?那么下一代,又会怎么想父母这个决定?
我觉得,人们其实很难真的理解视障者的世界。他们活在他们互助互爱的世界里,是幸福的,不需要太多。许多人甚至认为视觉会带来烦恼。他们自重、自尊、自爱,顽强地生存。他们希望和寻常人一样,繁育后代。这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存在于世,得到尊重,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道德价值的证明。通过繁育后代,他们要向世界说明、书写:自己存在,自己活着,自己能够选择,自己能够改变世界。既生出来,他们就要给予爱,帮助后代成长。
我现在理解,这是勇气、是坚忍不拔,是自强不息。
在谈到孩子时,婷婷是焦虑的,但与回忆自己童年时的悲伤,又是根本不同的。她对孩子的焦虑,更多在于希望孩子做到更好。由于她的要强性格,对孩子的学业盯得特别紧。每天和孩子一起的时候,她谁的电话都不接,一心一意的陪孩子学习。为了营造学习氛围,她还会那本书在孩子身边陪着,一直假装在旁边看书,天天如此。她把教育孩子视作母亲最大的责任。
她并不甘心现在自己在家带娃,很想出来工作。她说,等孩子再大一点,学习上对她依赖少了,她就要出来工作,要为家里做点经济贡献。
我发现,她对孩子的忧虑,和所有普通家庭(特别是城市中产家庭)父母的焦虑是一样:担心公立教育“减负”的影响;担心孩子不够努力;担心孩子不能考上好的大学。
她在尽自己所能,把自己因为视障对孩子课业辅导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为何她如此焦虑?
我相信,和她的背景有关。她反复说,“人必须有得一技之长”。“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教育才能够改变命运”。小时的家庭贫困;因为视障给自己带来的艰难;为了对抗命运所付出的加倍努力,都让她无比的坚信这一点。
也许,她将自己孩提和青年时期的焦虑,传导到了孩子身上。
我也相信,她的孩子会因此更加成熟,更能理解人生,也更能把握自己的人生路径。
视障者与“有光的世界”
关于视障,其实她并未提及太多。我逐渐明白,她不希望因此吸引更多的关注。
当年她所在的太原特殊教育学院,也有“健全人”班。当时,有两个“明眼人”到了她们宿舍做同屋——四个视障者,两个明眼温人·。问她们关系好不好?她说,在学校时候是很好,但毕业后就不怎么联系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和“明眼人”在一起的时候,“明眼人”总想给予帮助。作为视障者,他们倒希望自己和平常人一样,不希望得到太多的关注和特殊对待。
她说,所以她更喜欢与盲人们在一起,互助互爱,更加的轻松自然。她说其他盲人也如此。
交谈越深,我对她就越发理解。她之所以要强,是她的天生,但也与她的视障有关。视障,逼迫她加倍要强,加倍努力。这种努力,就是她对现实的抗争。在抗争中,她找到自我,找到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看到她今天的生活状态——那种城市中产的焦虑,我倒觉得,她可以骄傲地宣布:自己已经战胜了命运。
几点感触。
最后,我想说几点关于秦婷婷的感触,。
第一,我深刻理解视障者的不易。他们的路很窄——只能在最窄小的路,最狭小的空间走下去。他们之所以,能够走下来,是因为他们的专注。而他们的专注,也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
第二,视障者自尊、自爱、要强。也是是因为他们因为缺失,因为他们有别于普通人。他们希望用勤劳的双手、加倍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一切。他们需要是理解和尊重,而不是施舍和怜悯。从今往后,我会特别的注意这一点,不只是对视障者,而是对所有的残疾人。
第三,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家人的支持,有视障群体的互助,有自己坚强的信念,让他们坚持下去。盲人、残疾人……相互都是友爱——这是一个更大的爱的家庭,可能比任何“健全人”所处的家庭更大。我为存在这样世界的存在感慨、感触、感动。
第四,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喜悦与幸福,我们要对他们尊重。我们总会觉得:视障者生活不易,我们会抱有同情。我们尝试走进他们的世界。但我们又无法真的走进他们的世界——因为我们没有他们的体验,我们既感受不到他们所缺失的(看不见),也感受不到他们在视觉之外所能得到的、补足的。简言之,视觉缺失,其他感官发达。我们永远也无法体会。我们唯一需要做的,是对他们的心灵和体验做最大的尊重。
第五,秦婷婷讲的很多话,我感同身受,完全认可。但由她说出来,却分外地有力量。回馈父母、回馈社会、帮助家庭、教导子女、知识就是力量、劳动创造幸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爱人民、爱国家。婷婷是视障者。她的教育经历是曲折的。但中华文明所有的传统价值,又是如此深刻的在她身上显现出来。我甚至认为,她是如此的淳朴,在她身上显现的价值,会更加的纯粹,更加的真实。
这种中国价值,是如何一点点汇聚到她身上的?
她难道不就是一个中国价值、中国故事的书写么?
结语
在他们看来,我是“明眼人”,“健全人”。我是能看到“光”的。
但在我看来,他们——视障者——却看到了我看不到的东西。
他们给了我方向,给了我光。
我希望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
也希望社会能够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我的生活史》采访征集(联系方式)
手机:15010806420
微信:mylivinghistory-xu
《我的生活史》全网账号
微信公众号:我的生活史
微信视频号:我的生活史X徐老师
微博:我的生活史X徐老师
西瓜视频:我的生活史X徐老师
哔哩哔哩:我的生活史X徐老师
YouTube:我的生活史X徐老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