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总想为别人付出,可能是一种「病」!

总想为别人付出,可能是一种「病」!

公众号新闻


大家好,我是丸子,今天先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我有个朋友,是家里长女,童年父母意外去世后,她就主动辍学给弟弟妹妹赚学费。

她自己每天吃咸菜馒头,把钱省下来带弟弟妹妹去吃肯德基,她觉得只要家人过得开心,她自己怎么都行。

后来,弟弟妹妹陆续结婚了,他们可以独立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用再依附于大姐。

但我这个朋友却越来越抑郁,她经常说,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了,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看到大姐这样,弟弟妹妹也很愧疚,觉得自己「太没有良心了」。

于是他们不敢花时间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一有空就陪在大姐身边,甚至不敢在大姐面前表现自己和伴侣很亲密,会想方设法证明大姐才是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弟弟妹妹也经常觉得困扰,感觉自己的人生好像被拖住了,不得不为了大姐而活。

这种病态共生的关系,其实在中国家庭里特别常见,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拖累症。


被拖累的人生

我是从一本叫《爱是一种选择》的书里知道了「拖累症」这个概念,这简直是一本我恨不得全篇标注重点、反复看很多遍、让我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全新认知的「神书」。

这本书就像一把刀一样,把人与人之间病态共生的关系给血淋淋剖析开。


拖累症可以理解为,对于一些人、事、物的过度沉溺和依赖,这种沉溺就像对酒精上瘾一样,对自己有害却完全停不下来。

你可能会觉得,啊?我没有过度沉溺什么人事物啊。

不知不觉让我们上瘾的东西有很多,我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 对于工作上瘾成为「工作狂」,不敢早下班,不敢休息和娱乐,很享受老板把重要的项目交给自己的感觉,会觉得自己被重视、自己是很有价值的。如果突然不工作,心里会觉得很慌,心底有个声音「如果不努力工作,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价值」


  • 对于帮助和照顾别人上瘾:能够敏锐观察身边人的需求,然后去满足。觉得自己对身边的一切都负有责任,有人不开心了,我应该去安抚;别人起冲突了,我应该去调节。大家都会觉得我很贴心、善解人意。


  • 对于某种关系上瘾:总会被某个特定类型的人吸引,比如总是爱上「渣男渣女」,总是爱上没那么爱自己的人,总是爱上需要被保护的人等等。每次关系破裂后,都发誓以后再也不要找这样的人,但还是宿命般地被这类人吸引。


还有暴食症、手机成瘾、熬夜成瘾、整容成瘾、购物成瘾等等等,都可以归结为「拖累症」。


书里有一段话写的非常好:

「肿瘤本身对人体无害,但它会汲取大量营养,以至于其他健康的组织都被排挤掉了。拖累症患者像是患上了情感肿瘤,不健康的上瘾模式把其他健康的关系和活动都挤掉了,而那些健康的关系和活动才是快乐、丰富、健康生活的基本要素。」

拖累症的心底仿佛有一个大黑洞,这个黑洞的名字叫「我不好」、「我是没有价值的」

受到这个大黑洞的驱使,拖累症患者会拼尽全力去证明自己是好的、是有价值的,「帮助别人」变成了「只能帮助别人,不能帮助自己,而且要损害自己」,渴望为别人「无节制无边界地奉献」。



  • 「我觉得我对发生的一切都负有责任,别人不开心都是我的错」
  • 「如果不为家庭付出,我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 「如果不能令别人满意,我就是没有价值的」
  • 「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我特别想要帮助他们,如果没帮上我会很自责」
  • 「如果我的付出没有被看见,我会充满怨气」
  • 「我会寻觅那些需要我的人,满足他们的需求,让我觉得自己充满价值」
  • 「想比如被别人照顾,照顾别人、为别人付出更令我心安」

如果你经常冒出上面这些想法,很可能也患了「拖累症」!


为啥会有拖累症?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察了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发现拖累症真的还不少,毕竟我们的文化一直歌颂牺牲和奉献。

除了文化上的原因,拖累症产生的一个核心原因是,没有在原生家庭里获得充足的、无条件的爱。



孩子在缺乏充足爱的家庭里,为了存活下来,会发展出一系列行为模式:

活宝:在家庭中像个「小丑」一样,喜欢逗大人笑、活跃气氛,用这种滑稽的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替罪羔羊:父母情感破裂,他们会对孩子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孩子成了失败婚姻的替罪羔羊,孩子也把家庭中发生的一切糟糕的事情都归结是自己的错,「如果不是因为我,一切糟糕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失落的孩子:不被注意,总是躲在角落,他们很早熟,很早就丧失了作为孩子无理取闹的能力,他们很乖很懂事,懂事得令人心疼。

殉道者: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缓和家庭矛盾,愿意牺牲所有的时间、精力、快乐,想尽办法让事情好转起来。

受害者: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所有人都应该同情自己,为什么糟糕的事情都会发生在我身上?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角色,能从这些角色中看到很多我自己童年的影子(没错,我大概是因为拖累症,才从事助人工作的吧😭)。

我原本觉得自己的原生家庭还挺「正常」的,父母对我的约束很少,我应该不太缺爱吧?看到书中的一段话直接泪奔:


我才意识到我的童年并没有得到很多爱,大部分时候都是被忽视的状态,长大后也经常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总是把别人放在第一位。


拖累症的危害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我就是乐于助人啊,怎么就拖累症了?

其实拖累症和「单纯想帮助别人」不同,拖累症会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感,虽然表面上说「我不求回报」,但实际上,拖累症想要的有很多。

  • 拖累症的付出希望被看到,以此证明自己是好的;

  • 会努力证明自己的帮助和付出是有效的;

  • 希望通过付出来控制对方;


这种在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特别常见,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孩子为了让父母开心,努力满足父母的期望,想成为父母的骄傲。

于是每个人都在「为他人而活」,父母没有过好自己的生活,孩子也不敢去追求和父母的期望相反的理想。大家相互牺牲,相互拖累

所以,拖累症往往会导致「双双败局」,没有任何一方可以从这场游戏中获胜,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但每个人都不幸福。

而且拖累症还会在各种人际关系里相互传染。

比如A喜欢过度付出、牺牲自己,没有拖累症的B遇上了A,会因为A对的过度付出而愧疚,导致B也开始努力讨好A,于是A的拖累症就传染给了B,两个人开启了相互拖累的循环。

拖累症会相互吸引,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可能并不是什么命中注定的爱情,只是因为大家都有严重的拖累症


我就有个朋友总会被自带脆弱感的人吸引,会萌生出拯救对方的欲望,认为两个自带缺口的人碰到一起可以相互治愈,相互帮助对方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但实际上,两个拖累症相爱,就像是一个人的车子没油在高速抛锚,另一辆车看到求救信号停下来,试图把自己车里的油分出去,才发现自己油箱里的油也不多,分出去之后两辆车都被困住,动弹不得。


看到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都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救了」。

幸好,书后面有很大篇幅都是拖累症的解决方案,一步步教你怎么打破拖累症的循环,逐步建立健康的关系。


邀请大家共读这本书

我们团队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大家都都非常有触动,边看边拍大腿。

现在,每当我特别在意别人的情绪,或者特别想帮助别人的时候,都会停下来问问自己:

  • 我是不是拖累症犯了?

  • 我是真的想帮助对方,还是从帮助对方中获得自我价值感?

  • 我期待对方回应吗?如果对方不回应我会气愤吗?


慢慢地,终于可以做到「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自己也一身轻。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给身边很多朋友按头安利过这本书,但书里都是国外案例,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而且看完整本书要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

所以呢,我们想要邀请大家共读这本书。

为了减轻压力,我们会把整本书的内容,浓缩成 5 篇左右的文章,每周更新 1 篇,确保大家看完这 5 篇文章就不需要再去看书了,还会把书里的案例进行本土化调整,方便理解。

不光是一起读书,我们还会建立读书社群,大家一起在群里讨论交流,如果大家觉得在群里讨论还不够过瘾,还可以组织线上视频讨论会一起聊个够。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我们之前就在社区里尝试过共读会,发现大家一起读一本书,再加上彼此的分享和讨论,真的可以把一本书里里外外都给吃个透,对于内容的吸收率简直提升百分之二百。

这种形式在心理治疗中叫「治疗同盟」,给大家建立一个相互同理的、友好的、真诚开放的环境,这个抱持性的环境会滋养每个人,成为每个人成长和改变的推动力。


对这种共读形式感兴趣,以及对《爱是一种选择》这本书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参加这次共度成长营:

购买后记得在页面上添加小红的微信,发送订单截图,21号小红会为大家拉群,并且在21号晚上进行开营。

这次共读会从6月22日起更新第一篇内容,往后每周更新一篇,预计7月26日读完这本书。

想摆脱拖累症的朋友,非常推荐你来加入,一起构建健康的关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所亲历的非洲外派:是机会,也是一种「无处可逃」复旦教授最后一课:智慧是一种痛苦,道义是一种责任[咋舌]加拿大妈妈年赚$6.7万,专为别人找福利房,自己却睡车!名牌大学女儿也无家可归反问句“心好像蛮安静的,时间就变得很慢,可能是一种孩子的时间”罗翔:拒绝读书是一种愚蠢,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加拿大妈妈年赚$6.7万,专为别人找福利房,自己却睡车!名牌大学女儿也无家可归理解他人的付出,才是一个家庭兴旺的开始吴丹红律师当庭辩论意见——感谢合议庭的付出,希望法院判决能经得起时间检验7种「恋爱模式」你是哪一种?美国半数州出现新冠变种「大角星」!加州、新州、维州成传播热点……车载小艺,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父母越付出,孩子越优秀?美国积极心理学教授:养娃,“避坑”比“培优”重要燃油车被下「病危通知书」何怀宏:该为自己活,还是为别人活?阳春三月的思念退休生活:雾里看花?这种「传染病」已到爆发期!5岁以下极易中招,孩子有这4个症状赶紧就医!网红想随机替人付账单,却被所有人拒绝?…她哭了:做好事这么难…自恋未必是一种病,也可能是太缺爱|自体心理学做你自己吧,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八角笼中》爆火:善良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能力从冬天直接到夏天即便花费上万,这些事情做不好,你的访校也可能是「无效访校」!补充叶酸,小心踩到这6种「坑」!(母亲节礼物)谭木匠:因为淋过雨,所以更想为别人撑起一把伞整天被孩子的需求推着走?最好的爱并不是全身心付出,而是要懂得量力而为惊!大学教室内上演「活春宫」!数百人跑到现场在教室远处「观战」!吴镇宇15岁儿子费曼认「我本身有病」!无预警宣布退出网路:没了动力「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可能是一种人格障碍“因为一碗豆面,她把妈妈骂上热搜”:原来母亲的辛苦付出,是孩子眼里的狗屎成人历史小说《后水浒》第五章成年人的社交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没用的维州准备换州长了?多位消息人士传出,安德鲁斯正考虑退出政坛!继任者可能是她...「病从口入」,这四种习惯很危险,竟然能引发食管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