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故事很真实而常见。而这个社群,也给了他们这些帮助……
“微信里群很多但有感情的没几个,我们的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群就是其中之一。”
“每天进群先爬楼,不想错过大家的精彩发言。”
“特别期待能够加入一个父母共学营,和妈妈们一起抱团成长、相互疗愈。”
“不焦虑父母营如此真实、解压、赋能,怎能让人不爱?!”
“当在一个能量非常强的场域里呆久了以后,你会不自觉地被磁化了。”
“一直沉浸在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里汲取能量,经常看到队长和伙伴们积极分享与回应,大家互相赋能,渐渐地从羞涩放不开,只敢偶尔说两句,到现在拥有了很多的同频姐妹,每天有说不完的话,她们给了我足够丰盈的能量来坚定我的内心之光。读书是代替不了和活人玩的,终于找对了父母课的正确打开方式——人和人的链接。只需要主动出击,每一次的主动链接都是在充电。这种人与人的链接可以带我们去往穷极想象都无法抵达的生命高度。”
当你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会不会疑惑: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个什么样的存在?熟悉童行的小伙伴想必都知道,景芳老师为广大爸爸妈妈们打造了一个宁静的港湾,一个人与人发生连结的社群。在这里,会有书籍解读和课程,但这里不是专家讲坛,而是一个容纳你我所有思考的温柔的场域。最终我们会发现,收获的都是自己的思绪。而越能够相信自己的思绪,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就越清明,越不焦虑。这就是“不焦虑父母俱乐部”。
以下这些文字来自于不焦虑俱乐部15队队员们的日有所思,让我们跟随着文字一起来看看经过了一年的学习,他们都有哪些故事?
(本文因篇幅较长,分为两篇发送,昨日:《用一年时间在一个社群,你能收获到什么?》为上篇,今日为下篇)
感受到这个群的温度是有一次队长回复我说你真诚对待婆家希望婆家也可以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你。具体什么事情都忘记了,只记得看到队长的回复的一刻眼泪夺眶而出,队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难过的点,我才明白能够准确识别引发情绪的原因需要智慧,被看见被理解瞬间就被治愈了。
有一次在学习课程学着学着突然间感觉哪里不对?这并不是教给我如何跟孩子相处的一门课而是教给我自己如何跟自己跟这个世界相处的一堂课,我跟孩子的相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这是一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课。
底层认知改变,逻辑思维打通了不管是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与配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都通了。
就像景芳老师说童行学院是想教给孩子们一些底层思维可以适用于各个学科一样的道理。
只有父母自己顺畅了才能将这份顺畅的能力言传身教给孩子。
加入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一年之后,我发现不管是群友还是自己说话都比以前更加智慧更加快乐遇到事情也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在这里我们得到了接纳,认可和赞美这是我们渴望父母给予却不曾得到的。这里成为了我们的容器。
回到育儿方面,即使我们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有时也会突然迷茫或者做出非教科书级别的事情,但就是因为这个社群的存在,我们可以随时交流相互提醒共同进步,本来一天打十次现在十天打一次那也着实提升了幸福指数。
感谢景芳老师,感恩每一个遇见。
——来自队员星星球球妈妈
看了学霸们的作业,学渣终于忍不住要交作业了。想到我的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原因中会有这样一条理由吗?这才是真正的内驱力啊,在童行浸润这一年,不知不觉就有了,内心的感受不吐不快。
童行的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在好朋友果冻布丁的建议下被动加入的。我觉得自己算是觉醒比较早的妈妈,孩子7岁了,我差不多已经学习了7年,学会了怎样给自己分解焦虑。可是对待孩子,似乎懂得都懂,做很多时候经常就忘了。学习需要不断地进行,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个社群和课程,还是不错的。
开始只是随意的听听课,并没有很认真的跟着,群里聊天也并没有很热情的参与。当然,开始的15队也并没有特别热闹,只有小队长一个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但是从牧之小队长的回复中,能够感受到她的功力深厚,对问题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
是什么时候队里开始活跃起来呢?我觉得是小队长挖掘到了群友中的宝藏,让宝藏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给群友们分享知识。很荣幸,我也被小队长邀请到了。可是那个时候我自己单位的工作焦头烂额,我没有思索就拒绝了,我知道拒绝的是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可是那时候的我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应付网络世界上的一切。
分享会如期举行,果然每个妈妈都身怀绝技,这些妈妈们的分享堪比名师专家啊,15队的宝藏们开始慢慢浮出水面,也开始慢慢打动我,让我认同并坚定的跟随,因为这就是网络上一个温暖包容的心灵港湾。
在15队这个大家庭里,是一个安全又同频的网络世界,你的所有问题都有人能接住,或给出答案或引发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你永远不必担心会冷场或者没有人搭理你。聪明睿智的景芳老师,温暖又善解人意的小队长,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宝藏网友们慢慢成了心里那个最美好的存在。
童行的课程太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学习了,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
看了小伙伴们的分享,才学会了该怎样学习童行的课程,也决定将童行的课程慢慢的补上,不论是对我的孩子还是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将是巨大的帮助。
想想自己接下来要好忙,有那么多东西要学,想想又觉得好幸福,肯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学习了还可以和15队智慧的小伙伴们一起探讨,又是一笔花钱也买不来的宝藏。
谢谢我的好朋友果冻布丁把我拉进童行,谢谢童行给了我和孩子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打通了过去,连通了未来。
——来自队员Sunny
学习的漫漫长路上,经历独自趔趄前行,效果甚微,反而还收获了焦虑。焦虑源于错误认知,深陷其中;焦虑源于迷失在海量信息里,难辨真假;焦虑源自于和孩子相处时的矛盾,无从下手;焦虑源自于面临重要选择时左右为难,患得患失。
而改变这一切缘起于认识了童行学院,加入了不焦虑父母俱乐部。
是它,让不断前行的路上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且是一群同频的伙伴,尽管有时就是默默看着,也能收获很多:要么资源,要么方法,要么乐趣,要么见识。
是它,不断纠正着我过去一些错误的认知,拨开迷雾。记得大二开始恋爱,和男友异地,心疼电话费,有些想法没能及时沟通,就付诸笔端。
文字的表达,在两人之间出现隔阂时居多,语言多少偏激了。就是这么写着写着,等到他研究生毕业后,我拿出了那本子,里头的情境早已忘却。但是没曾想里头部分文字激惹到对方了,一份纯真的情感曾一度岌岌可危。从那次后,我就封笔了,许久不再写作了,不写着不写着,真的写不出东西了。多年后,在我们的社群里,在一朵朵云的撼动下,终于有勇气重新拾起。
在自己向上生长的过程中也能带动一些人,用自己微薄的光去温暖一些迷茫的灵魂。当你真正去行动起来时,过程中,似曾相识的焦虑还会卷土而来,但是这个焦虑已是低量级别的了。况且有着一群智囊团,我们亦师亦友,所有的问题,在这里,总有人能给到柳暗花明的惊喜。
历史的车轮往前行,回首自己的成长阶段,在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时光,一定会是我生命中收获满满的回忆,不能忘却!
——来自队员一米阳光
近一年时间,慢慢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姐妹兄弟——一群诚心相待、视为知己的好朋友,景芳老师为我们营造的这个温暖场域让大家松弛、自在。
我常常惊讶于小队长的敬业,每条群里的发言她都会给与迅速、有效的回应,解答我们的疑惑时更是一语中的、功力深厚!渐渐被温暖过的小伙伴开始爱满自溢,主动参与到看见彼此、温暖对方的行动中来!这个场域的能量越来越强大!
除了能在不焦虑父母营体系化地学习育儿方法外,景芳老师的每场直播也让我感觉像是参加了一次次免费高端讲座!超级划算!
在景芳老师与芭学园的李跃儿园长直播时,我收获了不一样的认知视野:“孩子是天使,他们的降临是来帮助我打开自己对认识的自己。不是我在陪伴孩子十年,而是孩子在陪伴我成长十年,让我修复自己,与各种关系和解。利用好这10年的窗口期,你会感谢天使们的降临。”原来“遇到孩子,遇到更好的自己”是这样一番逻辑道理啊!瞬间醍醐灌顶!
在景芳老师与李一诺老师对谈直播时,我学到了一个日常实操性很强的“每日亲子互动小妙招”:
1.肢体亲密接触,亲亲抱抱孩子;
2.找到一件值得鼓励、表现好的事情,夸奖孩子;
3.自己想发脾气时,来3次深呼吸调整一下情绪。
学以致用,日常生活立马实践了起来,效果非常不错,有时临睡前孩子们还会主动问我今天打算夸夸他们什么地方!
在景芳老师与少年大不同的创始人陈瑜老师对谈中,我既有认知上的更迭也有实操性的收获:“在孩子的背后远远的带领!让孩子走在前面,父母在后面支持。”当遇到孩子考试不理想时,问她三句话:
1.你难过吗?(先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
2.你在这个学校要考多少分就不难过了?(了解孩子的期待,什么情况下心情会好?)
3.你需要妈妈/爸爸为你做些什么?(提供支持)
孩子自己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设定下一次的预期目标。家长需要让孩子笃定的是“当你碰到困难,妈妈愿意为你提供支持和帮助!”“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深以为然!
直播中除了收获满满的育儿干货,更迭自己的认知以外,景芳老师对自己生活细节的分享,也让我感动和钦佩!在直播中她分享过自己特质的一体两面,她说自己从小就粗心、丢三落四,但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成为一个勇敢、大胆、敢于尝试、敢于探索的人。
感恩妈妈小时候没有去执着改变她的缺点,否则缺点背后的所有优点都将不复存在,而独一无二的自己也就丧失了。听后深受启发!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是人间真实。以优势思维看待自己,由内而外的喜欢独一无二又不完美的自己才是要事!也只有妈妈懂得爱自己、欣赏自己,孩子才能快乐和健康成长。
社会上太多人热衷于展现自己的成功而隐藏自己的不如意。而恰恰是真诚最感动人、感染人!我们普通人天然有慕强心理,可贵的是景芳老师主动从神坛上走下来告诉我们,她从来都不完美,也会犯错!她是真正自信有底气的人!非但没有觉得景芳老师跌下神坛,这份真诚坦率更加吸引我、疗愈我……
——来自队员果冻布丁
在没遇到童行之前也是我处于低谷期的一段时间,当时对于得来不易的孩子觊觎了很高的期望,加上自己生活上的压力,内心处处是焦虑不安的,这种感受当时也无人能述说,自己在网上寻找着答案,每天心里都是空落落的感觉。
然而改变就在一个瞬间,有天晚上刷视频看到了此念出品的《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当时采访是华大基因CEO尹烨谈生命科学的一段内容,隐约记得是和当下的疫情病毒相关。听完仿佛脑回路开关被打开了,突然有种通畅的快感,就这样把相关链接的内容看了一个遍,最后被指引到了景芳老师的《童行书院》,这就是最好的安排。毫不犹豫的给孩子报了全家桶还给自己报了父母课。
陪孩子上课的一年多孩子的进步肉眼可见,而我也慢慢发现了童行课程可延伸性的乐趣。有精力的时候,在PBL课后的作品展示环节我会陪他玩一些课程拓展。课程里的思维和内容就像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很多扇门,无限链接的快感让大人和孩子都乐在其中。我坚信这种收获相比校内教授的内容是降维打击,也是未来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底层能力。
为了能更好的链接童行,我考了PBL教培,如果有机会专注做课程教研,带给孩子优质的课程是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当触碰到自己内心感到极限美好的事情之后,就再也忘不了这种感觉。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追寻那道微光,当分开时,希望我们都能各自收获美好。
沉睡39年的心醒了,“我想开了”,和大家一起从心出发......
——来自队员美妙的音乐
以前我对手机的电量有一种电量焦虑,就是只要是手机的电量低于百分之100我就会觉得手机是处于缺电的状态,而它只有是百分之百,我才有一些安全感。如果是手机电量低于90%的话,我就必须要充电了。
最近感觉这种心态慢慢淡化了,甚至消失了。
早上我一边在路上开车一边听手机上的课程,然后突然手机提醒我电量已经低于20%了。我一看,哦,只有19%了。但是现在收到这个电量提醒之后,我第一反应是低于20%了,那我也还有19%呢,那我还可以利用这19%的电量做很多事情。
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有以前那种电量焦虑的心态?好像并不是只对电量,对我自己,对孩子,对家庭,对生活,好像方方面面都有这种焦虑。
我们的文化或者说是教育,好像总是在希望培养一个完美的人。希望人能更优秀更完美,这本身并不是错,但是,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能看到人身上已有的长处和闪光点对人的发展甚至对社会价值最大化更有益。
早上开车从小区门口出来掉头的时候正好没赶上绿灯。我心里闪现出来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没赶上就没赶上吧,下一个绿灯能让我在路上同行的车更少,这样我会在路上开的更顺畅。要是以前的话,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有点急躁和懊恼,哎,就差那么一两步没赶上绿灯。
事已如此,无论我再怎么焦虑和懊恼,也无法改变已经追不上绿灯的事实。不如接受现实,在下一段路程当中追一把。
一味焦虑,其实对于事情的改善帮助并不大,而且会耗费特别多的心力,往大处说就是会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
虽说是生活中的细碎小事,但这个由焦虑到平静如水的心态的改变非常缓慢,而且中间会有特别多的反复和怀疑,毕竟焦虑心态的形成也是经过了好几十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只要有一次改善,就是往自己的生活中添加了一点点温暖。这一点点温暖,经过一年、两年、三年的持续增加,人所发生的改变又是彻底的,是由内而外的。
心里不焦虑了,看待世界的眼光和视角都不一样了。我能看到儿子犟嘴背后的机智,能看到老公不愿交流背后的辛苦,能看到同事针锋相对背后的缺爱,能看到天的蓝,能看到云的白。活了三十多年,从没像现在这样感受到生活之美好。
这些都是景芳老师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带给我的改变。感谢景芳老师给的力量和信任,感谢这个温暖又抱持的社群,感谢社群中认识的每一个有爱又有趣的小伙伴们。
——来自队员晴天
写在后面: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不是一剂灵丹妙药,也不能够药到病除。但我确实在这里,和队友们一起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从一开始直奔主题的“我该怎么办”到现在去看见不同的视角,去剖析事情的方方面面,去接受自己、孩子、家人的起伏。
成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如此,我们自己也如此。和大家一起度过的这些时光,点点滴滴,细细碎碎,它终将会是雨后的那道彩虹,雪后的初霁,薄雾散尽的清朗,和我们一起不畏过往,不惧将来!
也期待你们加入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开启一段独特的体验。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