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已婚男人的自述:结婚30年,我是如何一天比一天更爱老婆的?健康2023-06-14 03:06前段时间,#520婚姻登记人数下降#相关话题突然冲上了热搜,着实令人意外。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结婚了吗?还是说“520”已经过时了?我们看看这些热搜话题下,网友们的评论:“工作已经很累了,恋爱都没空谈,没精力也没心情”;“赚的钱能照顾好自己都不错了,不想拖累别人”;“激情褪去后,婚姻就只剩下柴米油盐”……如今,一提起恋爱和婚姻,大家似乎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抚养、教育、生计等种种压力。越来越多人对获得幸福的亲密关系,缺乏足够的信心。于是,我们往往会特别羡慕那些拥有甜甜的恋爱,或者把婚姻经营得幸福、长久而美满,人生又特别成功的人。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人。结婚30年后,他告诉壹心理:“婚姻是我人生幸福的开始。”他就是,黄启团老师。中国心理学界的先行者,1997年就走上普及心理学的道路,出版了5本心理学书籍。财富自由以后,又成为了天使投资人。做着自己热爱的事,家庭幸福,事业成功,妥妥人生赢家。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前段时间,壹心理原创视频节目《人生七年》,邀请到了黄启团老师展开对谈。他提到了一个人生幸福的关键词:成长。如果你曾也对关系、对自己失去信心,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带来一点启发和力量。想了解更多黄启团的故事,上腾讯视频搜索【人生七年】,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对话现场。黄启团老师出生于广东一个小的农村,而妻子来自于城市里的大户人家,出身的差异很明显。而黄启团老师的成长经历并不顺利。姐姐和他相差9岁,父母平时忙于劳作,也没有太多时间教导他,他被寄养在一个孤寡老人家里。“小时候,很多东西没有人教我,我的童年是一个很缺爱的过程。”但是,靠着自己的努力,黄启团老师在那个年代读了大学,一路打拼,成为令人艳羡的优秀人士。而遇到现在的妻子后,黄启团老师的世界似乎被打开了另一扇门。不过婚姻的激情会随时间淡化。一个新家庭的建立必然面临着重重挑战,黄启团老师也不例外。黄启团老师很善于辩论。每当和妻子发生争执,最终一定都是以他辩论胜利而告终。尽管在争吵上获得了胜利,但他们的婚姻也曾因此“千疮百孔”。“现在看来,我自己都没法忍受我当时的臭脾气。”其实任何人都如此,如果习惯在亲密关系中处处辩论,注定不会有赢家。胜利的一方,可能会执着于思考双方争吵过程中的对与错,还会思考对方从前为什么“错”,未来还会不会再“错”。失败的一方,负面情绪也会蔓延至整个家庭。最终两人都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幸运的是,黄启团老师及时察觉感觉到了这种相处模式的问题。他从1997年开始,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也逐渐改变了自己。“千疮百孔”的家庭,也得到了拯救。因此,黄启团老师专门思考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对婚姻的影响。如今,黄启团老师的婚姻已经持续了30年。回想起来,他对妻子充满了感激:“结婚的这30年,奠定了我幸福的基础。我很感谢我的妻子,是她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实,出身并不能击垮爱情和婚姻,正如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三观可以。亲密关系中,三观的冲突不可避免。一味争吵,只会消耗彼此的爱和关系。但长期的压抑,也必然会让人的攻击性通过其他方式释放。比如家里一地鸡毛的争吵,小事也能让人瞬间炸裂。又或者是几年前的旧账被一一翻出,成为争吵的谈资。其实很多时候,夫妻之间的争吵,根本上是在争夺“主权宣示”。而越是地位上先天不足的人,越是需要宣示主权。幸运的是,还有时间这个维度,允许我们改变。正如黄启团老师所说:“改变的方法是学习,是进步。接受进步和改变,那么亲密关系的矛盾就是成长的契机。不接受,就是缘分未到,亦或是缘分尽了。”除了亲密关系,自我探索也是成长的重要路径。关于成长和自我,黄启团老师和壹心理分享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过生日,妈妈说:“你想吃什么随便点。”小女孩说:“我想喝可乐。”妈妈一听是可乐,马上反对并解释:正餐喝碳酸饮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不好,然后让小女孩点其他的。小女孩想了想,回答道:“妈妈,我想吃雪糕。”可这次妈妈还是没有同意,她觉得温度太低的雪糕对胃不好。小女孩此时有点迷茫了,她问妈妈:“不是说我生日想要吃什么都可以吗?”妈妈似乎做了些迁就,说:“那好吧,除了可乐和雪糕,可以点其他的。”经历了妈妈前两次的反对,小女孩半信半疑,最终鼓起勇气说:“妈妈,我想吃炸鸡。”但没想到妈妈继续说:“炸鸡是垃圾食品,不能吃。”小女孩叹了口气,再次问妈妈:“那我能点什么?”妈妈还是温柔地回答说:“你想点什么就点什么。”可这时候的小女孩,已经不敢再点菜了,她默默地把菜单递给了妈妈,让妈妈来点菜。小女孩最终递出的,不仅仅是一份菜单。而是她为自己做选择的“自我”。在遭遇数次否定后,小女孩变得不敢表达需求。好像是自己的人生,被握在了另一个人的手中一般。既然如此,为了避免麻烦和否定,就交给别人来决定吧。听起来,小女孩言听计从的表现,很符合一个“乖小孩”的要求。很多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话。然而,在咨询室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来访:ta们从小一直都是一个乖小孩,好学生,别人家的孩子。但长大后,ta们变得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要什么,很迷茫,总是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对什么事情都喜欢不起来。想要逃避,又不知道应该逃去哪里。心理学家徐凯文老师曾经把这种类似抑郁症,但又不是抑郁症的现象称为:“空心病”。陷入“空心病”的人,会感觉人生似乎停滞了下来。我们是否能够说这些人是在拒绝成长?不能。在泥沼中的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成长,更渴求突破。对此,黄启团老师解释为:“很多孩子没有自我,从小时候开始就已经被严格的父母剥夺。成年后,他们不习惯自由的生活,更不习惯为自己做主。”那么,怎样才能从迷茫中发现问题并自我成长呢?黄启团老师认为,面对五彩斑斓的世界,人生必然充满了迷茫和挑战,内心冲突也在选择的时候产生。而这时,关键还是在于倾听你内心的声音。怎样倾听?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只是听自己的,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黄启团老师还鼓励大家,在倾听内心声音的基础上,大胆地尝试各种你想要做的事情。“迷茫并不可怕,迷茫是寻找自我的机会,关键还是勇于活出自己想要的自我。”成长,是人一生要学习的议题。黄启团老师认为,亲密关系困惑和人生迷茫都是成长的契机。关键在于:心中有爱,目中有人。他认为,当一个人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的时候,ta的人生模式就成长得相对完满了。这两个重要元素,像一双眼睛,一方面注视自己,一方面注视他人。“心中有爱”,是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感。它使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和关怀,让我们能够欣赏世界的美妙之处。那些心怀爱意的人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挫折,都能够坚定地前行,用爱心驱散黑暗,点亮前行的路途。而“目中有人”,则代表着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认同。当我们拥有目中有人的眼光时,我们会从内心深处理解每个人的独特性,意识到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关怀。“目中有人”的人,不会轻易地评判他人,而是愿意去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懂得在交流中保持平等和尊重,与他人和谐相处。心中有爱和目中有人,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塑造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一个稳定的自我认知,可以让人更加自信地追寻梦想和目标,因为ta们深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另一方面,思维模式也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为什么有些人拥有资源,而有些人却没有呢?部分原因在于个人的思维模式。有些人会将自己局限在某种思维框架中,不愿意打破常规。然而,在大多数人眼中,思维模式的开放性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应试教育的弊端让我们追求标准答案,使得我们的思维受到局限。那些思维模式高度开放的人,却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和观点,能够与思想不同的人建立关系。心中有爱的思维模式,能让我们能够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也能够欣赏他人的优点和特质。如果我们一直否定自己,那么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能也会否定他人。相反,当我们充满爱和欣赏时,我们能够建立起一种积极的互动模式,带来更多的理解与和谐。伏尔泰说过:“一个人的成长是通过与困难和挑战抗衡而获得的。”确实,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富有挑战的过程,但它带来的收获是无与伦比的。拒绝成长,我们要么被淘汰。要么一直嗷嗷待哺,变成一味等待救援的“苦难者”。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人生选择等等人生课题,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挑战。但哪怕如黄启团老师如今的成就,也是在跨越自己的边界和限制后才获得的。关于成长,黄启团老师还告诉我们:“成长不仅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培养内在的智慧和力量。”祝你能体验到成长的喜乐。世界和我爱着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黄启团的故事,可以扫码直达采访现场,也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The End -作者:尤里编辑:Keane 、笛子图源:unsplash、黄启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