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命运早已写好脚本,让你终生奔忙漂泊,你会不会试图回击一下?北京雨燕不会。如果《阿飞正传》有原型,一定就是它。
这种体重只有40克的小型野生候鸟,平均寿命5.5年,几乎一生都在飞行中度过。每年一趟往返迁徙,从北京出发,斜跨亚非大陆,途经37个国家和多处荒漠,穿过半个地球抵达非洲最南端,越冬休整后再返回。历时111天,往返3.8万公里,距离几乎接近赤道的长度。
北京雨燕年复一年的万里奔袭,不过是为了一口吃的。而飞得停不下来的原因,也是它们生理构造太低配。北京雨燕拉丁学名为Apus apus pekinensis,“apus”源于希腊语“apous”,即“没有脚”;pekinensis指“北京”。脚爪脆弱且4趾向前曲升,无法对握,不能栖息在树枝或电线上,只能悬挂在墙壁或岩石壁。它们甚至无法在平地上站立,落地后很难再次起飞。| 图源:科学虫洞北京雨燕吃饭、睡觉、贴贴……都在飞行中完成,加上自身并不孔武有力,每年一趟的万里长途中,生死考验总是如影随形。
北京
39.4°-41.6°N
115.7°-117.4°E
每年7月,在北京休养生息了60-100天的北京雨燕,就会携幼子启程,开始迁徙。
北京算是北京雨燕的家乡福地。它们以空中飞舞的小昆虫为食,是益鸟。北京在历史上恰恰湿地资源丰富。据《日下旧闻考》:“今京师有南(海)淀、北(海)淀,近畿则有方淀、三角淀、大淀、小淀……凡九十九淀。”
鸟群飞舞的北京官厅水库。187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斯温侯首次在北京采集到这种雨燕标本,正式命名为“北京雨燕”,成为普通雨燕的北京亚种。| 图源:新华社原本按照北京雨燕的生理构造,应该和其他雨燕一样,在岩缝岩洞中筑巢繁衍。
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北京逐渐建起无数高大建筑。这些建筑动辄高达8-20米,非常适合北京雨燕飞行穿梭,建筑物横梁的缝隙窟窿也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筑巢繁衍条件。北京雨燕逐渐适应了和人类共处的环境。上世纪初期,北京雨燕的数量达到5万只。古城天空中漫天飞舞的北京雨燕,曾是无数老北京人的记忆,到2014年它们只剩下2700只。尽管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图源:VCG但即便是这样的故乡,北京雨燕也有不得不离开的理由。
随着城市化建设,很多古建筑被拆除,城市布起防雀网,湿地收缩到城市面积的3%。城市高楼大厦的玻璃镜面还会反射天空,使包括北京雨燕在内的鸟类误撞伤亡。 | 图源:theguardian.com,Melissa Breyer候鸟迁徙的目的,几乎都是因为季节性缺食——而一对20几天大的北京雨燕雏鸟一天就要吃掉3000多只昆虫。北京雨燕在空中进食,以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等飞行的昆虫为食。每次捕食归来,口中大约装有372只小型昆虫。它能消灭庄稼、森林里的大量害虫。| 图源:整点科普北京雨燕是全世界飞得最快和最远的鸟类之一,最快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时速172.8千米,除了孵蛋和喂食幼鸟,几乎从不落地。 | 图源:Ran Schols/Biuten-beeld/mindenpictures蒙古国
41.7°-51.6°N
87.9°-119.9°E
北京雨燕飞到蒙古国时,正好赶上大草原雨季。这里会孕育大量蚊虫,沿途飞行和捕食,正好为小雨燕的成长提供了足够的食物。
幼鸟并不会被惯着,一旦离巢就和父母同生共死。虽然雨季能带来丰盛的食物,但下雨对于北京雨燕来说,也是生死劫难。风暴即将来临的蒙古国大草原 | 图源:ERIC KRUSZEWSKI,国家地理图集小型鸟类散热更快,风雨可能导致队形涣散。如果没有适时找到可以躲雨的地方,队伍中的老弱北京雨燕可能就会死在这里。这也许正是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总是选择降雨量低中低的原因。
一只在雨季落水的小型鸟类。 | 图源:totalprepare同时,拥有1.24亿公顷牧场的蒙古国,近些年其中70%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毁坏,青青草原逐渐退化成荒漠。
蒙古境内的沙漠正在以每年平均75英里(约120.8公里)的速度蔓延到该国北部。草原退化80%的原因,是由于过度放牧。| 图源:Wikipedia失去草原,是蒙古国的大危机,也等于断了北京雨燕的口粮。故乡已经没有余粮,觅食第一站又趋于贫瘠,它们还有没有明天?离开蒙古国,途经新疆、准葛尔盆地,北京雨燕进入了中亚大陆。表面上看,这段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高度契合,是人类已经开拓过的优选路线。古老商道沿途食物、水源充沛,让北京雨燕不至于那么辛苦。长途迁徙的候鸟,很多里程是在黑夜进行的,数千年来星空是它们的导航辅助。但现在城市光污染已经剥夺了它们的视野,使得它们毫无意义地盘旋,或者被引诱至险境。在城市发射的光柱中,鸟只是一条细微的条纹,如同它们的命运。| 图源:John de Guzman,allaboutbirds.org
全球灯光地图,北京雨燕出发的那一段灯光很密集| 图源:Dominic Alves/Creative Commons中亚地区是世界沙地和沙漠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沙漠气候地带已经向北蔓延了100公里之远。而丝绸之路这一段,又是沙漠最为密集的区域。横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乌斯秋尔特高原,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是中亚极其荒凉的土地。| 图源:BBC中亚是全球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降水出现增加趋势,极端降水事件不确定性和强度增加,相关灾害呈指数上升。这意味着,北京雨燕的饮食条件并不那么理想,可能得饥一顿饱一顿。还有坏天气带来双重伤害。北京雨燕喝水也是在飞行中进行,只能采用张开嘴在水面上快速“舀”一口这种跑酷方式。 | 图源:搜狐最致命的是,北京雨燕的中亚飞行路线,正处于全球候鸟迁徙路线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的中间。在每年9月前后迁徙季,这条线路候鸟数量巨大,其中不乏老鹰、猫头鹰等猛禽。一只老鹰用锋利的喙和强壮的爪子,撕碎了捕猎来的小鸟| 图源:James Morgan,BirdWatching小小的北京雨燕,不仅容易沦为猛禽的美餐,就连杂食鸟类都能把它们当小点心。北京雨燕抵达刚果盆地时,恰逢秋分,它们的旅程已经过半。湿润的空气里蚊虫丰盛,是很好的补给。北京雨燕会在这里会休息1个多月,在刚果、里海补充能量。北京雨燕大脑和人一样分左右脑,在飞行中想休息了,会让一边大脑清醒,另一边进入睡眠状态。这种睡眠方式被专家称为“半脑慢波睡眠”。在半脑模式下,它们的飞行速度会从48米/秒降到8.5米/秒。| 图源:Wikipedia但对于生存技能只剩下飞的北京雨燕来说,刚果盆地很危险。这里作为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最大的物种基因库之一,汇聚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包括400多种哺乳动物,1000多种鸟,200多种爬行动物。有多少会是北京雨燕的敌人?一条刚果雨林中的多刺灌木蝰蛇,以鸟类为食。| 图源:BBC同时,刚果盆地每年有数千万人猎杀野生动物、野味作为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沿着森林通向城市的路线,需求正不断增长。刚果卖野味的小摊上果蝠、猴子、鳄鱼应有尽有,更别说鸟了。 | 图源:国家地理图集继续往南,北京雨燕就进入了平均海拔超过一千米的南非高原。这一带是赤贫质地,不仅野生动物捕鸟为食,人类也经常捕鸟当口粮。巨大的捕鸟蛛体型可达10几厘米,可以分泌毒性很强的毒液,且性格残忍。它们隐蔽在水源、食物充足的地方,伺机捕食小鸟。一只巨大的捕鸟蛛| 图源:nationalzoo.si.edu在尼日利亚等地区,人们聚集在山头,手里拿着一张张大网,时刻准备着撒向靠近的鸟群。很多雨燕成为了人类的食物。
尼日利亚人民烤熟的小鸟| 图源:Cyril Ruoso/Minden pictures
除了这些捕食者,原本是补给站的水源也可能成为北京雨燕的隐形杀手。像肯尼亚边境的纳特龙湖,湖水高度碱性,足以使大多数动物中毒。如果加上动物的腐烂尸骸,湖水中会有大量毒素,根本无法饮用。
非洲死于硫磺中毒的鸟 | 图源:www.alamy.com
一只“钙化”的燕子在纳特龙湖上无声地唱着歌。据摄影师说:“纳特龙湖含有大量的苏打和盐,几秒钟内就能把我柯达胶卷盒上的墨水都吃光”。|摄影:COURTESY NICK BRANDT,国家地理图集北京雨燕的最后一站,是非洲大陆南端,南非和博茨瓦纳交界的卡拉哈迪跨境国家公园。此时,南半球正处夏季,稀树草原生长茂盛,食物和水都很充足,幼鸟也已经长大。
在岩壁的小洞穴中筑巢的雨燕。| 图源:Wikipedia
卡拉哈迪跨境国家公园景观。 | 图源:kalahari.com
公园里依然有猛雕这种大型猛禽,它们不太挑食,鸟类、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逮到什么吃什么。不过,猛雕已被IUCN列为濒危状态。| 图源:wikipedia北京雨燕会在休息大约3个月,悠闲地在天空盘旋、捕食以及储存能量,也许还会利用这段时间对下一代进行生存“培训”。然后,又将在4月踏上归程,返回北京。几乎一辈子都在飞,北京雨燕爱爱也是在空中,与飞机在空中加油很像。雄雨燕首先在空中保持飞行速度平稳,等到雌雨燕以同样的速度慢慢靠近时,再将泄殖腔彼此对准,几秒就完成了。| 图源:搜狐
北京雨燕迁徙时,秋季出发那段中途停歇2到6次,停歇71天,平均速度134公里/天.春季返回时中途停歇1到2次,停歇36天,平均速度217公里/天。| 图源:Mathias Schaef/BIA/Minden Pictures